(完整版)隧道工程施工监理细则

(完整版)隧道工程施工监理细则
(完整版)隧道工程施工监理细则

隧道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工程概况

1.1贵阳市东二环道路南起贵阳市二戈寨,往北利用现有道路改造约5km (K0+150~K5+097.2),然后为新建工程,终点位于新添大道,往北与北二环衔接。道路全长13.2km(K0+150~K13+325),路面宽为30m~32m,1#隧道起始于K5+455,终止于K5+750,隧道全长294m。2#隧道起始于K6+055,终止于K6+525,隧道全长470m。

1.2 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主要工程内容为洞口及洞门、明洞、洞身等主体结构、防水与排水、路面、洞口边、仰坡等工程。

2、监理依据

2.1设计文件、设计施工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

2.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96)

2.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2.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

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4-2002)

2.10《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 064-98)

2.1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2.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 F60-2009)

2.14《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范》(JTG E41-2005)

2.1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2.16《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3、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3.1仰坡、边坡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如图3-1所示

3.2明洞施工监理工作流程如图3-2所示

3.3洞口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如图3-3所示

3.4洞身开挖质量工作流程如图3-4所示

3.5锚杆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如图3-5所示

3.6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如图3-6所示…

3.7衬砌施工监理工作流程如图3-7所示

4、监理监控内容、方法及要求

隧道施工监理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各专项方案的审核;二是施工工作准备阶段监理;三是仰坡、边坡、洞门、明洞、洞身、锚杆、喷射混凝土、衬砌等施工质量监控;有关监理方法如下:

4.1专项方案的审核

4.1.1审核专项方案中现场管理人员、劳动力、机具、设备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4.1.2审核仰坡、边坡、洞门、明洞、洞身、锚杆、喷射混凝土、衬砌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施工要求,开挖及支护顺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4.1.3在审核专项方案中,仰坡、边坡、洞门、明洞、洞身、锚杆、喷射混凝土、衬砌的施工安全及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列入重点审核内容,审核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

4.1.4隧道施工中爆破作业是开挖的主要手段,也是隧道施工作业中不可忽视的安全因素,在审核专项方案时,必须要把爆破作业方法,如钻孔、装药、起爆等列入必审项目认真进行审核,注意消除方案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施工安全。

4.2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4.2.1熟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了解、掌握隧道的设计文件及施工设计图纸,掌握有关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并根据施工进度编制隧道监理计划,对阶段的监理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4.2.2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工程材料的采购、供应计划,认真做好供水、供电等准备工作。

4.2.3检查施工单位人员、设备进场情况,主要管理人员资质、上岗证及进场数量是否符合工程施工要求,设备配置应满足开工要求。

4.2.4加强砂、石料、水泥、钢筋、型钢、防水卷材等进场质量的检查与验收,每批材料进场时必须查验,每批材料进场时必须查验原材料的出厂合格及有关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有关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各种材料

进场验收合格后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堆放。

4.2.5原材料进场验收时,应该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检验不合格者禁止在本过程中使用。

4.2.6隧道施工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明确操作规范,讲明主要事项,确保施工安全。

5、隧道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5.1、仰坡和边坡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5.1.1仰坡、边坡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放出中线及开挖边线;监理工程师需对施工单位的放样进行复核,并将复测结果与设计图纸对照,一方面检查放样是否准确;另一方面检查实际地形是否与设计一致,若实际地形与设计误差较大,需变更坡比甚至改变洞口位置时,监理工程师要及时按规定程序上报业主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5.1.2开挖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巡视检查施工情况,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2)按设计横断面及坡度要求进行开挖,坡面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开挖石方时,如采用爆破施工,应禁止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以免影响上坡体稳定;最好采用松动爆破;

(4)根据地勘报告检查开挖段的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若地质情况与设计差别较大,应及时按有关程序上报业主,通知设计进行变更。

5.1.3仰坡和边坡开挖完成后,监理要检查坡面质量,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坡面上的浮石、危石必须清除干净;

(2)坡面应平顺,无明显凸凹不平;

(3)坡面的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坡面值不陡于设计值;

5.1.4坡面防护施工检查方法及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喷射混凝土支护实测项目

注:发现一处空洞本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外观无喷漏、离鼓、裂缝、钢筋网外漏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2~5分并返工处理。

锚杆支护实测项目

5.2、仰坡和边坡施工监理工作要点

5.2.1复测中桩及开挖边线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若实际地形与设计偏差较大,

应及时按有关程序上报业主,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仰坡和边坡的设计变更,使仰坡、边坡和隧道洞口位置更加合理。

5.2.2巡视检查仰坡、边坡开挖施工过程,开挖方法要合理,避免开挖施工时

对坡面和山体的稳定造成影响。

5.2.3坡面修整合格后,方可同意施工单位进行防护施工,防止出现边防护边

修坡现象,以保证防护质量。

6、明洞设计结构形式

隧道进、出洞口段受边坡塌方、岩堆、落石、滑坡等不良地质危害,特别是隧道进出口洞门采用零边仰坡开挖进洞,洞顶岩坡陡峭,仰坡有大量民宅居住,明洞采用外延伸长,明洞上部荷载较小,但需防治山体雨水对明洞堆填土体的冲刷;明洞段采用整体式衬砌结构。

6.1.1开挖施工时,监理工作要点

(1)熟悉设计图纸、文件、技术规范和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情况,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

(2)审核施工单位的分项工程开工报告;重点审核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3)对施工单位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抽查和抽样试验;合格后批准使用。

(4)开挖前及施工中,要复测施工单位的施工放样,以检查结构物各部位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开挖尺寸;

(5)督促施工单位在开挖施工中自上而下逐级开挖,不得掏空开挖;

(6)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稳定情况,必要适应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支护措施,避免塌方;

6.1.2明洞结构施工中,监理工作要点

(1)复核施工放样,检查各部位平面位置及高程是否准确;

(2)检查边墙基坑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内不得有积水杂物;(3)检查钢筋、模板的加工及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拱圈及边墙分段施工时,分段处的钢筋预留接头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规范规定,使明洞连成整体;模板的外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定位准确,安装牢固,以确保明洞建筑界限和断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4)旁站检查混凝土灌注状况;边墙基础要与边墙身一次浇筑完成;灌注拱圈混凝土时,应从拱圈两侧拱脚处同时对称地灌注到拱顶;混凝土灌注应连续不间断,并分层浇捣;采用跳槽边墙浇筑拱圈时,应加强对拱脚处的基础处理,必要时加设锚杆,使拱脚混凝土与岩壁连续牢固,防止拱脚松动沉落。

6.1.3明洞背后防水层施工监理工作要点

(1)检查防水材料质量;防水材料的种类及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2)铺设防水层前,检查拱背后的灰尘污垢石方清理干净;

(3)防水铺设施工时,搭接接头必须满足设计要和施工规范规定。

6.1.4拱墙背后回填建立监控要点

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回填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必须达到方案要求及规范规定。

7、洞口施工质量监理监控要点

7.1督促施工单位尽早修筑门洞,以增强洞口稳定,避免洞口滑坡塌方而影响施工;

7.2洞口端墙要与衬砌紧密连接,使之成一整体;

7.3洞口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要同时进行,衬砌拱两侧墙端和回填要同时对称施工,防止施工不当对称衬砌产生偏压;

7.4镶面用的粗料石,要事先根据墙身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专门加工,使砌筑后的洞口美观。

7.5洞门墙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地基上,基底承载力及基础埋置深度均要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洞口的稳定性。

8、洞身开挖施工质量监理监控要点

8.1对开挖面处的围岩特征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并与设计图纸对照,若有差

异时,视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提请施工单位改变开挖方法和开挖顺序,必要时增加施工支护措施,保证开挖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2)遇到软弱围岩或涌水等地质情况而需要对围岩采取预先加固时,督促施工单位选择适当的措施,如地面砂浆锚杆、超前锚杆、管棚钢架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等,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开挖施工。

8.2监理工程师对钻爆施工的质量监控要点

(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经监理工程师审批的钻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2)检查施工单位钻孔、装药、起爆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8.3开挖出的洞身断面尺寸,按设计要求或表6-1预留一定的围岩变形量。

开挖轮廓预留变形量

表8-1

8.4拱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 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内不大于0.1㎡)欠挖,但隆起量不得大于5cm。

8.5不同围岩的超挖量不得超过下表允许值。

8.6超挖部分的回填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进行回填。

9、洞身开挖质量监理监控要点

9.1首先熟悉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了解围岩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9.2仔细审核施工单位的分项开工申请报告,重点审核不同围岩段的开挖方法、开挖顺序以及辅助施工措施;

9.3对施工单位的洞外洞内线点、中线点和高程点进行复测,督促施工单位对这些桩点加以保护,确保洞身开挖的中线或高程精度;

9.4密切注意围岩地质变化情况,当实际围岩与设计图中的该段围岩描述差异较大时,应提醒施工单位调整开挖方法或提出支护和衬砌结构的变更;

9.5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超挖、欠挖量;

9.6督促并检查施工单位对已开挖合格的洞身进行及时施工支护,确保开挖施工安全,避免围岩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风化;

9.7审核并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贯通误差的测量成果和调整方案以及实施情况。

洞身开挖实测项目

附表9-1

9.8洞身衬砌质量监理监控要点

9.8.1检查锚杆的材料类型、规格、质量及性能必须与设计图相符;

9.8.2检查钻孔机具必须与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相匹配;

9.8.3全长粘着式锚杆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按要求整直、除锈;

9.8.4检查钻孔作业时孔位、间距、钻孔方法、孔径、孔深等必须满足设计要及规范规定;

9.8.5督促施工单位在锚杆安装墙清除孔内石渣和孔口悬石,防止孔壁塌陷;

9.8.6水泥砂浆锚杆安装必须满足设计要和施工规范规定;

9.8.7对锚杆的长度、间距、角度、方向、数量进行检查验收;

(1)抽样试验频率:每个工作段完成后,施工单位按锚杆总数的1%且不小于3根进行拉拔力试验;

(2)抗拉拔力质量标准:水泥砂浆锚杆,待锚杆安装后28天进行试验,其他类型的锚杆,待锚固剂达到要求后即可进行试验,一般3-7天。

9.8.8审批混凝土所用的进场原材料,包括水泥、速凝剂的品种、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证明文件;

9.8.9按相关要求审核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9.8.10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包括人员、机具进场情况、喷射方式的选择、每道工序的施工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

9.8.11喷射施工前,对受喷面进行检查;检查岩面粉尘必须冲洗干净,无渗水涌水及松石现象;

9.8.12检查钢筋网及钢架的安装质量变形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9.8.13混合料拌和要均匀,各材料用量要准确,喷射作业应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喷射混凝土应将锚杆、钢筋网、钢架覆盖。

9.8.14巡视检查喷水养护情况,一般养护不少于7d。

9.9、锚杆支护实测项目

喷射混凝土支护实测项目

附表9-9-1

注:发现一处空洞本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锚杆支护实测项目

附表9-9-2

9.10、衬砌施工质量监理监控要点

9.10.1检查并确认拱(墙)架及模板结构具有所需的形状、尺寸、并且有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压力的刚度;

9.10.2仔细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

9.10.3复合衬砌的二次衬砌施作,必须根据监控两侧结果及设计要求,待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

9.1.4检查并确认每次组装就位拱(墙)架模板,其中心线和高程准确,拱架模板预留了适当的沉降量,支撑牢固,混凝土浇筑时不出现倾倒、扭转、移动、沉陷及变形等情况;

9.10.5检查模板背后衬砌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厚度,欠挖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凿除,超挖部分按相关规范要求回填;

9.10.6检查边墙基底的虚渣杂物及积水清理情况,基底承载力要满足设计要求;

9.10.7检查混凝土拌制,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全过程旁站;

9.10.8对衬砌进行质量检查检验标准如下表

衬砌质量监理汇总表

附表9-10-1

10、隧道防水排水施工质量监理监控要点

10.1隧道防排水以防(堵)为主、排堵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限量排放的原则;

10.2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能力,提高其耐久性;同时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作为重点,并辅以防水层作加强防水。

10.3注浆施工监理监控流程如图10.1所示

10.4随着隧道施工进展,注意察看各部位渗水情况及围岩地质条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对渗水及涌水进行注浆堵水;

10.5审核施工单位呈报的注浆方案,其中注浆的浆液配比、凝固时间、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以便获得良好的注浆效果;10.6检查施工单位施工准备情况,对注浆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取样试验;

10.7对注浆施工中的孔深、孔深、孔间距、注浆压力及注浆数量等进行检查验收;

10.8注浆结束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不满足要求时,指令施工单位补孔再注浆,直至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10.9隧道防水措施:主要采用2mm厚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400g/㎡无纺布。由外向内依次为:无纺布缓冲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背帖式防水布、中埋式橡胶止水布、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及二次衬砌混凝土。

10.10排水:隧道内清洗水、消防水、渗漏水等由路缘两侧排水沟排出;10.11衬砌背后少量渗水通过衬砌防水层后环向和纵向排水管汇集,再通过横向排水管引入路面两侧盲沟排出。

11、应提交的文件、资料

11.1相关部位的竣工图及设计文件;

11.2各类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单;

11.3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11.4各材料试验报告单;

11.5施工过程中各类分项、分部质量验收签认表;

11.6有关分项、分部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