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复习资料
康复评定复习资料

一总论一、名词解释:康复功能评定:用客观的方法,准确有效地评定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残存及潜在能力,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的过程。
初期评定:指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评定,是康复治疗的评定,是各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功能情况进行本专业的评定,是一次全面的评定过程。
中期评定:是康复治疗到一定阶段后而进行的评定,目的是了解经过一段时期的康复治疗后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此作为调整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
末期评定:是康复治疗结束后的评定,目的是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的预后。
二、填空:1.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病史采集、观察、检查与测量、记录、分析和解等5要素。
2.根据不同的评定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
3.康复功能评定的方法要求具备可信性、有效性、灵敏度、和统一性。
三、问答题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1、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康复评定重在功能2、临床诊断是对疾病确定病名的过程,康复评定是判断功能障碍的过程3、不同的疾病评定结果可能相同,相同的疾病评定的结果可能不同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患者入院→医生检查→各专业人员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进行初期评定→初期评定会→康复治疗→中期评定→中期评定会→继续治疗→末期评定→末期评定会→复归家庭或社会康复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评定时间尽量缩短,动作迅速,不引起患者疲劳2、健侧与患侧对照3、定量评定要测三次求均值简述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1、了解患者功能障碍情况2、确定患者残存及潜在能力3、制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4、判定治疗效果、修正康复治疗5、比较各种不同康复治疗方案6、帮助判断预后、增强医患信心、加强医患合作7、提出标准选择题1、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E)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D.听、言语功能评定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2、康复评定的核心是:(C)A.病因诊断B.确定疾病的种类C.功能障碍诊断D.制定治疗方案E.疾病诊断3、ICF分类中将障碍层面分为:(A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E.七个4、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量指标:(C)A.肌力B.心功能分级C.关节活动度D.Ashworth分级E.心脏杂音分级5、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性指标:(B)A.身高B.心功能分级C.关节活动度D.脉搏E.血压6、定量评定突出的优点是:(D)A.将定性内容等级化B. 将等级赋予分值C.个案研究中的差异描述D.将测量结果数量化E.重点描述事物的性质7、不属于半定量评定的是:(A)A.等速运动肌力测试B. Barthel index评定C.徒手肌力检查法D.Brunnstrom六阶段评定法E.FIM评定8、信度是指:(B)A.真实性B. 稳定性C.敏感性D.有效性E.可分析性9、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BCD)A.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B.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C.信度高,效度未必高D.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E.效度低,信度未必低二人体形态评定一、名词解释:驼背:驼背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重心线位于椎体之前,可能与长期前倾疲劳、过度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素有关。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

总论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
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障碍分为三个层面:① 残损② 残疾 ③ 残障三、康复临床决策模式――五个步骤:1.康复评定 2.设定康复目标 3.制定治疗计划 4.实施治疗计划5.康复疗效评定四、康复评定的目的: 1.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和程度 2.寻找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3.确定康复治疗项目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5.判定康复疗效6.判断预后7.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8.评估投资-效益比 9.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及内容一、康复评定分为三个阶段: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解释评定结果二、康复评定的时期1.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2.中期评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3.末期评定,通常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4.随访,指对出院后回归社区家庭的患者进行的跟踪随访。
第三节 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一、信度(可靠性),指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
包括:测试者内部信度:同一测试者;测试者间的信度:不同测试者间二、效度(准确性),指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测量目的。
效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
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3.效度高,也必然高第四节 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1.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工具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评定方法3.根据评定目的在同类工具中进行选择4.评定与训练方法的一致性5.根据障碍的诊断选择具有专科特点的评定内容6.选择与国际接轨的通用方法7.考虑时间因素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1.选择标准化评定方案时需进行严格的培训。
康复评定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康复评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总论1、康复评定分为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两部分。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临床的,功能和障碍的,综合性的,多专业的评定。
2、与康复评定有关的一些术语测量、评估和评定:康复协作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
康复评定会3、康复评定的对象:(一)残损、残疾、残障(二)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三)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4、康复评定的方法一、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一)定性评定: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适用于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中的差异性描述。
交谈、问卷调查和肉眼观察是康复评定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如对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模式的评定,通过调查表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等。
(二)定量评定1、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如徒手肌力检查的六级分法(0~5级),Brunnstrom评定6个功能等级划分(1-6分),Barther指数(0-15分),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1-7分)等2、计量资料的评定:是通过测量获的资料,分析量化结果的方法。
一般用度量衡单位表示(三)半定量评定5、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访谈、问卷调查、观察、量表评定、设备检测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信度又称可靠性(包括组内和组间)、效度又称有效性(内容~,标准~,结构效度)、敏感度又称反应度(统计学分析,效应尺度)、统一性、其他。
6、康复评定的作用: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判断后,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7、康复评定的内容目前普遍采用的是SOAP法:主观资料:简称S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临床症状; 客观资料:简称O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康复评定技术知识点汇总(3)

康复评定技术知识点汇总(3)
21.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
22.感觉输入: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位置相互关系主要通过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觉的信息传入而被感知。
23.平衡反应的评分结果:a 0-20分: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b 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c 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d <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
24.常见的异常步态:偏瘫步态、脑瘫步态、蹒跚步态、前冲步态、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胫前肌步态、腓肠肌步态。
25.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1-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60分者:生活基本自理。
Barthel指数得分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
26.Barthel指数十大项目:大便,小便,修饰(个人卫生),如厕,进食,转移,平地步行,穿着,上楼梯,洗澡(池浴、盆浴或淋浴)27.运动神经损伤:正中神经形成“猿手”畸形;尺神经形成“爪行手”;桡神经表现“垂腕”畸形。
28.颈椎病的分型:神经根型(好发于C5-C6、C6-C7)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29.颈椎病特征性检查:压顶试验臂丛牵
拉试验前屈旋颈试验低头试验仰头试验。
30.腰椎间盘突出按病理分类: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后韧带下型脱出后纵韧带后型游离型。
康复评定技术题库

康复评定技术题库一、选择题康复评定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疾病诊断B.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C. 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D. 以上都是答案:D下列哪项不是康复评定的基本方法?A. 观察法B. 访谈法C. 量表法D. 实验室检查答案:D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A. 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B. 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C. 判断病损部位D. 制订康复目标E. 判定康复治疗效果答案:E(首次康复功能评定通常不直接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而是为后续的康复治疗计划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B. 言语功能评定C. 社会适应性评定D. 药物使用情况答案:D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相比,通常:A. 被动关节活动度小于主动关节活动度B. 两者相等C. 被动关节活动度大于主动关节活动度D. 无法确定答案:C在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测量结果?A. 不良体位B. 测量工具放置不当C. 患者缺乏理解与合作D. 男女老少年龄差异答案:D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肌力的因素?A. 肌肉生理横断面B. 肌肉的募集率C. 肌肉收缩的形式D. 智力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包括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______、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等。
答案: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______。
答案:肌肉耐力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应确保受检关节充分暴露,保持正确的测试姿势,并固定好______,先测量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后测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
答案:量角器三、问答题简述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目的。
答: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
分析障碍发生的可能原因。
康复评定学复习资料总结

康复评定学复习资料1。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及姿势。
2.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个部位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个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3.直立姿势的评定:①前面观:双眼应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脊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②后面观: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脊,也对称地处于脊柱的水平线上;③侧面观: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和踝应五点一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即向前凸的颈屈;向后屈的胸屈;向前凸的腰屈和向后凸的骶屈。
颈屈和腰屈最大,胸屈次之,骶屈最小。
4.膝外翻: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其特点是,在膝外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内侧,两腿成X形。
5.膝内翻: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其特点是,在膝内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两腿成O形。
6.上肢长: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7.下肢长: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8.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9.耐力:肌肉持续性维持一定强度的的等长收缩或做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收缩的能力称谓耐力。
10.肌力分级标准:5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4级:能抗重力、抗中等阻力运动.3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1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
0级: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11.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因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所以关节活动范围亦分为主动的与被动的。
康复评定总复习

• 肢体关节
• 关节肿胀、畸形、皮温 • 活动范围、压痛,关节脱位 • 肱二头肌抗阻试验(YergAson征) • Mills征,Tinel征 • 髋关节Harris评分(附量表) • 膝关节HSS评分(附量表) • 腿围,抽屉试验,侧扳试验,磨髌征,髌征。
健康状况(障碍或疾病)
• 通用型ICF • ICF核心组合(疾病版)身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脑卒中病例举例
•患者,男,56岁,“四肢活动不利伴 交流障碍、进食障碍3月余”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提示脑干出血
评定内容
神志、言语、认知(MMSE、MoCA、RMT、偏侧忽略) 颅神经、吞咽功能 整体运动能力(Brunnstrom, Fugl-Meyer运动能力评定量表)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肌张力(改良Ashworth) 肌力(MMT) 感觉: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
摄食吞咽过程 不同食物性状 摄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
吞咽失用
无言语提示 口头提示下或模仿吞咽动作
影像学
VFSS:吞咽造影 FEES:纤维内镜检查
躯体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综合评定
• 神经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脑卒中:NIHSS、Fugl-Meyer、 Brunnstrom、上田敏 脊髓损伤:ASIA评估量表
诊断:
• 一般性诊断
•特点:(1)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 (2)突发出现局灶性局灶临床神 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头痛呕吐, 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 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
• 头颅CT:头颅CT检查是检查脑出血最迅速最有效 的方法。 • MRI. • MR A CTA DSA • 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 • 必要的血液各项检查:如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检查。 • 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升高,及血糖升高表现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知识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知识
康复评定技术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工具对康复需求、能力和进展进行评估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康复评定技术的重点知识:
1. 功能评定: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能力,包括行动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等。
常用的功能评定工具包括Barthel指数、FIM (功能独立测定)、MMSE(最小痴呆状态检查问卷)等。
2. 运动和肌力评估:评估个体的肌肉力量、肌肉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等。
常用的运动和肌力评估工具包括肌力测定、ROM(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等。
3. 平衡和步态评估: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和步态正常性。
常用的平衡和步态评估工具包括Tinetti平衡量表、BBS(Berg Balance Scale)等。
4. 疼痛评估:评估个体的疼痛程度和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VAS(可视模拟评分法)、NRS(数值评分法)等。
5. 社交和情绪评估:评估个体的社交功能和情绪状态。
常用的社交和情绪评估工具包括GARS(Gilliam自闭症评估判定量表)、HADS(焦虑抑郁量表)等。
6. 心理认知评估: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
常用的心理认知评估工具包括MMSE(最小痴呆状态检查问卷)、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
7. 生活质量评估:评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括SF-36(健康调查问卷)、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问卷)等。
此外,康复评定技术还需要了解康复目标设定、模拟环境、数据处理和解读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的评定技术和工具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康复领域、个体特征和目标需求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论一、名词解释:康复功能评定:用客观的方法,准确有效地评定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残存及潜在能力,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的过程。
初期评定:指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评定,是康复治疗的评定,是各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功能情况进行本专业的评定,是一次全面的评定过程。
中期评定:是康复治疗到一定阶段后而进行的评定,目的是了解经过一段时期的康复治疗后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此作为调整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
末期评定:是康复治疗结束后的评定,目的是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的预后。
二、填空:1.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病史采集、观察、检查与测量、记录、分析和解等5要素。
2.根据不同的评定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
3.康复功能评定的方法要求具备可信性、有效性、灵敏度、和统一性。
三、问答题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1、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康复评定重在功能2、临床诊断是对疾病确定病名的过程,康复评定是判断功能障碍的过程3、不同的疾病评定结果可能相同,相同的疾病评定的结果可能不同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患者入院→医生检查→各专业人员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进行初期评定→初期评定会→康复治疗→中期评定→中期评定会→继续治疗→末期评定→末期评定会→复归家庭或社会康复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评定时间尽量缩短,动作迅速,不引起患者疲劳2、健侧与患侧对照3、定量评定要测三次求均值简述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1、了解患者功能障碍情况2、确定患者残存及潜在能力3、制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4、判定治疗效果、修正康复治疗5、比较各种不同康复治疗方案6、帮助判断预后、增强医患信心、加强医患合作7、提出标准选择题1、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E)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D.听、言语功能评定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2、康复评定的核心是:(C)A.病因诊断B.确定疾病的种类C.功能障碍诊断D.制定治疗方案 E.疾病诊断3、ICF分类中将障碍层面分为:(A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E.七个4、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量指标:(C)A.肌力B.心功能分级C.关节活动度D.Ashworth分级E.心脏杂音分级5、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性指标:(B)A.身高 B.心功能分级 C.关节活动度 D.脉搏 E.血压6、定量评定突出的优点是:(D)A.将定性内容等级化 B. 将等级赋予分值C.个案研究中的差异描述D.将测量结果数量化E.重点描述事物的性质7、不属于半定量评定的是:(A)A.等速运动肌力测试B. Barthel index评定C.徒手肌力检查法D.Brunnstrom六阶段评定法E.FIM评定8、信度是指:(B )A.真实性B. 稳定性C.敏感性D.有效性 E.可分析性9、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BCD)A.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B.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C.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D.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E.效度低,信度未必低二人体形态评定一、名词解释:驼背:驼背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重心线位于椎体之前,可能与长期前倾疲劳、过度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素有关。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膝反曲:是膝关节过伸的表现,此时踝关节常呈跖屈位,膝关节位于重心线之后。
骨盆前倾:是髂前上棘位于耻骨联合之前的表现。
翼状肩:肩胛骨内缘和内上角凸起,并偏向横面。
拇外翻:第一足趾的趾跖关节向外侧偏斜。
膝外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内侧,O型腿。
膝内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X型腿。
二、填空:1.正常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稍向前的颈曲、稍向后的胸曲、较明显向前的腰曲和较大幅度向后的骶曲。
2.前臂长度测量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的距离。
3.小腿周径测量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方最细处的周径,分别反映最大和最小周径。
4.足长度测量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的距离。
5.股骨长度测量从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6.上臂残端长度测量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7.前臂残端长度测量从尺骨鹰嘴突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8.大腿残端长度测量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9.小腿残端长度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10.我国成人男女体重在标准体重的上下10%范围内属于正常,超过标准0-19%为超重,超过标准20%以上为肥胖。
11.BMI正常值为24,>24为超重,>28为肥胖。
三、问答题姿势评定中目测法观察的内容有哪些?1.侧面观,主要观察与人体中心线有关部位的情况。
如头的位置是否屈曲或倾斜,胸的位置是否有压低或升高,腹壁是否有凸出等;脊柱的胸、腰弯曲是否过大;骨盆是否有前、后倾斜或旋转;膝是否过伸或屈曲;足纵弓是否正常。
2.后面观,身体两侧结构是否在对称位置,重心线有无左或右侧偏斜;足部跟腱和跟骨是否在与地面垂直线上;髋部有无股内收或外展;骨盆有无倾斜;脊柱有无侧弯等。
3.前面观,足部足趾位置和足弓有无异常;膝关节、髌骨的位置如何;骨盆有无倾斜;肋弓是否对称、肋骨的排列情况;肩部是否等高、对称;头部有无偏斜或旋转等。
姿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1、不对称或单侧姿势异常引起肌肉和韧带的不平衡2、关节负重和所受压力的异常分布3、引起继发性功能障碍或继发性病变4、异常姿势可引起疼痛选择题10、下列哪项不是姿势评定常用的方法(E)A.目测法B.铅垂线测量法 C.放射学评定D.皮尺测量 E.以上都不是11、某男,25岁,身高175cm,体重85kg,此人体重属于( A )A.轻度肥胖 B.正常C.超重 D.中度肥胖 E.偏瘦12、下肢整体长度测量,正常两侧误差应不超过(A)A.0.5cmB.1cm C.1.5cm D.0.8cm E.3cm13、测量手长时,患者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到(B)的距离。
A.中指 B.中指指尖C.大拇指D.示指 E.第三掌骨头14、下列关于膝内翻正确的是(ACDE)A.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B.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内侧C.在肌肉方面可见髋内旋肌紧张D.腘肌和胫后肌被拉长E.髋外侧旋转肌被拉长15、下列关于扁平足正确的是(ABCDE)A.足内侧纵弓变低 B.距骨向前、内、下方移位C.跟骨向下和旋前D.舟骨粗隆凹陷E.胫后肌和趾长曲肌被拉长16、关于身高测量正确的是(ABE)A.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双下肢伸直B.足尖并拢C.测量时间以晚上睡前为佳D.测量结果以m单位 E.被测者不得穿鞋三关节活动度评定一、名词解释:关节活动度ROM: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最大运动弧度,即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范围。
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主动收缩使关节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度。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是指肌肉无收缩,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移动的弧度。
二、填空:1、测量肩关节内、外旋时,受检者的体仰仰卧、肩外展90度、肘屈90度、前臂中立位,量角器的放置方法:轴心尺骨鹰嘴,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
2、确定关节活动的起点即零点解剖位。
3、测量前臂旋前旋后时,受检者的体位坐位或立位、上臂紧靠躯干、肘曲90°、前臂中立位,量角器的放置方法:轴心中指末端,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
三、问答题:简述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
①关节本身的因素:关节内骨折或软骨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积血或积液、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疼痛、肌肉痉挛或软组织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度减少。
②关节外因素: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等)损伤及粘连、疤痕挛缩、骨折、肌肉痉挛、严重的肢体循环障碍均可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引起关节活动度过度,痉挛期则导致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
简述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目的。
1.判定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2.发现并分析影响关节障碍可能的原因3.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4.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定手段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哪些?1.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2.关节周围的肌肉3.关节周围软组织4.其它如年龄、性别、受训情况、生理状态等试述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注意事项。
1.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体位,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2.固定好量角器,其轴心应对准关节中心或规定的标志点,关节活动时要防止量角器固定臂移动。
3.通常应先测量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后查被动活动范围。
4.应与健侧(对侧)相应关节测量比较,亦应测量患部上下关节的活动范围。
5.避免在按摩、运动以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进行检查。
6.不同器械、不同方法测得的关节活动度值有差异,不宜互相比较。
简述脊柱旋转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一) 颈椎旋转:体位:取坐位、仰卧位,颈椎无屈曲、伸展及侧屈固定臂:通过头顶的垂直线移动臂:头顶与鼻尖的连线轴心:头顶运动:在水平面绕垂直轴运动,头部向左右旋转正常值:左旋0°~70°,右旋0°~70°(二)腰椎旋转:体位:端坐位固定臂:两侧髂前上缘连线的平行线移动臂:两肩峰连线的平行线轴心:两臂交点运动:检查者双手置于被检查者骨盆的髂前上棘,固定骨盆,防止其旋转,在水平面上,以垂直为轴,完成最大限度的胸腰椎旋转运动正常值:左旋0°~40°,右旋0°~40°四肌力的评定一、名词解释:肌力: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
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徒手肌力检查法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
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原动肌:发起、完成某动作的主要肌群成为原动肌。
等长收缩:是肌肉的一种静态收缩形式,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因此不引起关节的活动,此时肌肉承受的负荷等于或大于肌肉收缩力。
等张收缩:是肌肉的一种动态收缩形式,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变化而张力不变,并有关节的运动。
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向肌腹中央收缩,使肌肉的起止点互相靠近,也称为缩短性收缩,是引起关节主动运动的原动肌缩产生的收缩。
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分离,也称为延长性收缩,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
等速收缩:是一种不用主观意识控制的肌肉收缩,肌肉在特定仪器的控制下以恒定的速度所做的一种肌肉收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