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小考试题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万圣节答案:B. 春节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 《史记》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A. 五种不同的戏剧情节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C. 五种不同的戏剧音乐D. 五种不同的戏剧道具答案: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4.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A. 书法B. 京剧C. 茶艺D. 油画答案:D. 油画5.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包括哪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请写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主要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道家、法家2.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是指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艺术。
答案:文学4.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答案:刺绣5.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
答案:围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饮茶的行为,还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宴等多种形式。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礼仪、交际和修身养性的活动。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社交媒介,通过品茶、赏茶、交流茶艺,人们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2. 描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然后贴在门框上,以期带来好运。
放鞭炮则是用来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拜年是亲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中国民族民俗期考试题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2010年秋季学期《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命题教师:陆秋菊专业:------------班别:--------------姓名-------- 总分----------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并将你选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南疏,西北密的格局。
()2、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
()3.蒙古族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在唐代。
()4、16世纪初,皇太极将“女真”更名为“满洲”。
()5、伊斯兰教不仅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也影响着我国许多民族的生活,汉族流行的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就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
()6、旅游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当地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7、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源于中华大地,并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8、汉族人口众多,分布面广,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再加上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使其自然地成为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9、满族妇女怀孕后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许侍奉祖先神,不许参加别人的葬礼等。
()10、自订婚至最后的结合,通常先由男家托媒人往女家说合,获准后即进入认姻亲、相亲、订婚、迎娶等阶段。
()11、握手的顺序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男后女。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的眼睛,目光闪烁不定是不礼貌的。
()12、满族人将60厘米长、50厘米宽的“祖宗板”置于正屋东墙上,表示对祖先虔诚的信仰。
()13、船家忌说“住”、“翻”,故称“箸”为“筷”,称“帆布”为“抹布”,“停”、“破”也在禁言之列。
()14、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渔民视妈祖为他们的保护神,中原地区的渔民也信妈祖。
()15、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墨、宣纸、徽砚最为有名。
制笔、制墨、造纸、制砚等行业的祖师爷分别为:蒙恬、吕洞宾、蔡伦、子路。
年俗有奖问答

年俗有奖问答是一种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为题材的有奖问答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举行,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增进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同。
年俗有奖问答的题目通常涉及节日的起源、习俗、民间传说等方面。
例如:
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哪个朝代?
A. 商朝
B. 周朝
C. 秦朝
D. 汉朝
2. 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什么?
A. 祈福
B. 驱邪
C. 庆祝丰收
D. 纪念祖先
3.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赏月
B. 吃月饼
C. 赛龙舟
D. 挂灯笼
4.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而设立的?
A. 屈原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5.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它的英文名是什么?
A. Lantern Festival
B. Dragon Boat Festival
C. Mid-Autumn Festival
D. Spring Festival
参与者通过回答问题,可以赢取奖品,如现金红包、实物礼品等。
这类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增加节日氛围,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首先,感谢您对民俗学的关注,以下是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民俗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民间音乐B. 民间舞蹈C. 民间传统D. 民俗节日答案:C2. 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婚俗?A. 敬茶B. 洞房花烛夜C. 接新娘D. 喜糖洒撒答案:D3. 中国著名的水灯节是在哪个节日举办的?A. 清明节B. 冬至节C. 中秋节D. 端午节答案:D4. 以下哪个不属于西方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愚人节D. 万圣节答案:C5. 中国辽宁丹东举办的著名民俗庙会是指哪个节日的庆祝活动?A. 端午节B. 元宵节C. 中秋节D. 春节答案:B二、判断题1.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学科。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节日、婚嫁、葬礼等方面。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民俗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民俗学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民俗学通过研究人们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等。
同时,民俗学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请简述中国传统婚嫁仪式的主要环节。
答案:中国传统婚嫁仪式包括聘礼、过大礼、接新娘、敬茶、洞房花烛夜等环节。
其中,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供的定情信物。
过大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娶亲诚意的重要环节。
接新娘是新郎一行人出发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的过程。
敬茶是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洞房花烛夜是新婚夫妇首次进入洞房,并点燃红烛,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四、综合题1. 请以你所了解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
《中国民俗》试题2及答案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传承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______和____________。
3.暗八仙是指韩湘子的笛子、蓝采和的花篮、、、、、、。
二、说出下面几幅图画所暗含的意思(每空2分,共10分)1 2 34 5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概括说明历史上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作用。
2.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龙生九子”是哪九子,它们在民间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4.服饰元素包含哪几个方面?以居住地民间服饰为例,分析这些服饰元素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和民俗信仰观念。
(至少3例,须明确居住地)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众多营造热闹场面、渲染喜庆吉祥气氛,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是中国式婚礼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说出居住地或你熟悉的地方当代婚俗中的仪式的象征意义及缘由(须言之成理,不超过4个,每个5分)。
2.以身边的人、事、物为例,浅析民俗信仰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方式。
(20分,至少4例,须分析其价值)答案:一、填空题1.变异性、服务性2.《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3.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鱼鼓,曹国舅持玉版,铁拐李持葫芦,何仙姑持荷花二、看图1.龙凤呈祥2.福寿双全3.平(瓶)安如意5. 五福捧寿三、简答1.首先,人们可以从这些歌谣中,窥见诸暨的历史演变、风俗人情,不同时期的生产斗争、生活方式及人们对诸种事物的态度和情绪。
其次,对现实生活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民间歌谣有的是人民群众心中情绪的抒发,有的则是某些事物、事件的看法与评价,有的又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希冀。
直到今天,还有许多歌谣在流传着、演化着。
一方面说明歌谣本身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说明它们还在现实生活中起着教育作用。
再次,为今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养份。
民间文艺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无不从民间文艺中直接或间接汲取养份,为自己所用,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南译)中外民俗考试题目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2. 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它是一种世俗仪式,一般又称为“通过仪式”。
3.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
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
4 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5 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6 服役婚,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
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
7 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8. 那达慕达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二:简答题1.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A,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中国注重食物的色香味,西方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
B,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民俗学概论考试试题

民俗学概论考试试题民俗学概论考试试题民俗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传统习俗和非正式文化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信仰、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等方面的表现。
在民俗学概论考试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系列与民俗学相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考试中的试题。
1. 什么是民俗学?请简要解释其研究范围和目标。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民俗学对象,并解释它们在社会文化中的意义。
3. 传统习俗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传统习俗,描述其起源、发展和变迁,并解释其在当地社会中的作用。
4. 仪式和节日是民俗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请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并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节日或仪式,描述其庆祝方式和意义。
5. 民间信仰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民间信仰,解释其起源、发展和在当地社会中的影响。
6. 传统民间艺术在民俗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请选择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描述其特点、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
7. 请解释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8. 请解释什么是文化传承,以及民俗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9. 现代社会中的全球化和城市化对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10. 请谈谈你对民俗学的看法,以及你认为它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些可能出现在民俗学概论考试中的试题。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将能够对民俗学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释各种民俗现象。
民俗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传统习俗和非正式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与人们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和社会互动之间的关系。
学前班传统文化基础考试试题

学前班传统文化基础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下列哪一项?
A. 青铜制作技术
B. 造纸术
C. 火药
D. 车轮制造技术
2. 下面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A. 李白
B. 张无忌
C. 关羽
D. 刘备
3. 下面哪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A. 情人节
B. 圣诞节
C. 元宵节
D. 愚人节
4. 以下哪种汉字书写格式是上至下,从右到左的?
A. 横排书写
B. 竖排书写
C. 象形文字
D. 楷书字体
5. 下列哪项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
A. 京剧
B. 爵士乐
C. 拉丁舞
D. 摇滚音乐
二、问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2. 请列举几种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
3. 请解释一下中国传统的红白喜事。
4. 请简述中国传统的扇子文化。
5.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
三、绘画题
请你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绘制一幅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
四、创作题
请你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写一篇短篇故事或者小诗。
以上为学前班传统文化基础考试试题,希望你能够认真回答。
祝你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目前,40多位民俗学者建议:应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通过官方参与,复兴传统节日。
这样做有利于()。
①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民俗②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
③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④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客家是汉族的独特民系,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如客家的围屋在中国民居中是独树一帜的,客家话形成一种独特的方言。
当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时,又将中国文化带到异国他乡。
除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划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这种划分方式是以()为标准的。
A、民族
B、时代
C、国家
D、地域
二、材料分析题。
1、读材料,完成各题。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
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字左右)
2、材料一: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
材料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越来越受到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落。
(1)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看下面两幅图片。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学生王某对各种民族节日和文化习俗很感兴趣,经常上网“周游世界”,了解到许多国家、民族的节日和文化习俗,并通过QQ与网友交流心得和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网络有什么优势?(至少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上网要遵守哪些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 2、D
二、1、(1)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以传统节日为话题,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即可)
(2)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提示:劝诫与节日团聚和亲情关联)
2、(1)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
传统节日对于焕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要重视节日文化建设,加大对中华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节日文化质量;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丰富节日文化活动内容;增加节日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节日文化更多的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增强节日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要吸收西方节日文化中的健康东西,同时也要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3、(1)图一:春节;图二:端午节。
(2)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寻求帮助;休闲娱乐等。
(3)青少年上网要自觉遵守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