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规划规范

合集下载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6.中央监控通信网络布置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中央监控室的位置及通信介 质的传送距离、传送容量确定。
7.场区道路应能满足设备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的要求,并保留可进行大修与吊装 的作业面。
8.场区内道路、场区集电线路、中央监控通信网络、其他防护功能设施之间的布置 应满足其相关规程、规范的电磁兼容水平和安全防护的要求。
5 风力发电机组 5.1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 5.1.1 风力发电机组在风力发电场内的布置,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分貌及场内已有设施 的位置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场地范围,选择布置方式。 5.1.2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尽量紧凑规则整齐,有一定规律,以方便场内配电系统的布 置,减少输电线路的长度。 5.1.3 风力发电机组按照矩阵布置,行必须垂直风能主导方向,同行风力发电机组之 间距离不小于 3D,行与行之间距离不小于 5D,各列风力发电机组之间交错布置。 5.1.4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要考虑防洪问题,布置点要躲开洪水流经场地。 5.1.5 风力发电机组距离场内架空线路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主要满足以下方面: 1. 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叶片吊装时的安全距离。 2. 风力发电机组维护时,工作人员从机舱放下的吊装绳索,在风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荡起 后的安全距离。 3. 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不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距离。 5.1.6 风力发电机组作为建筑物,其距场内穿越公路、铁路、煤气石油管线等设施的 最小距离,要满足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5.1.7 风力发电机组距有人居住建筑物的最小距离,需满足国家有关噪声对居民影响 的法律、法规。 5.1.8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点要满足机组吊装、运行维护的场地要求。 5.1.9 对拟定的风力发电机组布置方案,需用风力发电场评估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尽量 减少尾流影响,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标出各风力机地图坐标。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mdi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mdi
3. 总则 3.0.1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
理的要求。 3.0.2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结合工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
期发展的关系,考虑后期发展扩建的可能。 3.0.3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3.0.4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对场区环境保护的,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 3.0.5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声区已有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3.0.6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减
少损耗。 3.0.7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
规定。 4.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
4.0.1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入系统方案、土地征占用批准 文件、地质勘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及国家、地方、 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技术资料、
5.2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 5.2.1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设计内容
1 地基的承载能力 2 塔身与基础的连接 3 基础结构的强度计算 4 抗倾覆 5.2.2 荷载 1. 荷载分类 1) 永久荷载
结构自重:塔架及设备、基础自重 土压力:基础上部回填土 2) 可变荷载
风荷载 裹冰荷载 地震作用 安装检修荷载 温度变化 地下水位变化 地基沉陷 紧急制动 3) 偶然荷载、叶片断脱等 2. 基础结构计算 3. 变形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许值,主要分为:沉降量、沉 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4. 稳定性计算。计算基础受滑动力矩作用时的基础稳定性,用以确定基础距坡顶 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
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依据场区集电线路的形式而不同:采用架空线路时,该 单 元应靠近架空线路布置,采用直埋电缆时,该 单元应靠近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并要保 证其安全距离,必要时设置安全防护围栏。

风电场建设的规范要求

风电场建设的规范要求

风电场建设的规范要求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风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形式逐渐受到重视。

在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遵循规范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风电场建设中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一、选址规范要求1.风资源评估:风电场选址应进行详细的风资源评估,包括风速、风向和风能密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评估结果将决定风电机组的布置和容量规模。

2.环境影响评估:建设风电场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资源等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电网接入条件:风电场选址应考虑电网接入条件,包括电网容量、电网稳定性和输电线路距离等因素,以确保风电场并网后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土地规划与平衡要求1.土地利用规划:风电场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最大程度保护农田资源和生态环境。

2.土地平衡要求:风电场的建设应尽量避免大面积采用耕地,尽量选择荒山、荒地等非农业用地,确保风电场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平衡发展。

三、安全与设计要求1.土建结构设计:风电场的土建结构设计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满足安全稳定的要求。

包括风机塔筒、基础、大型设备安装平台等的设计。

2.电气设计:风电场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电力行业的安全规范,保证风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包括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线和接地等。

3.防雷接地:风电场必须进行专业的防雷接地设计和布置,以保护风机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四、施工与运维要求1.施工管理:风电场的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建设单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

2.运维管理:风电场的运维工作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巡检、故障处理、维护保养等,以保障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3.环境保护:风电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噪音、对鸟类的影响,确保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结:风电场建设的规范要求是保证风电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 2383-2007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ind power plant desig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场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装机容量5MW 及以上风力发电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059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61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5092 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 220KV~500KV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3. 总则3.0.1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3.0.2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结合工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考虑后期发展扩建的可能。

3.0.3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3.0.4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对场区环境保护的,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

3.0.5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声区已有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3.0.6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减少损耗。

3.0.7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4.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4.0.1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入系统方案、土地征占用批准文件、地质勘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及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技术资料、4.0.2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设计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2.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布置3.升压站布置。

4.场区集电线路布置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布置6.中央监控通信系统布置7.场区道路8.其他防护功能设施(防洪、防雷、防火)4.0.3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应以下因素:1.应避开基本农田、林地、民居、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等限制用地的区域。

风电场相关技术导则

风电场相关技术导则

风电场相关技术导则
风电场相关技术导则:
1. 设计规范:风电场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风电场技术规范》、《风机场土建工程设计标准》、《风电场安全规范》等。

2. 风机选型:选用可靠、高效的风机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满足风电场的电量需求,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整个风电场的经济效益。

3. 基础工程:建设风电场前,应充分考虑地质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确定风机基础类型,确保基础牢固,避免建设中出现安全事故。

4. 输电线路:确保风电场与电网接口处配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规避输电线路跨越农田、山区等特殊地形的情况。

5. 运行维护:风电场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工作。

同时,要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减少噪音和光污染等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6. 安全防范:加强风电场现场管理,建立安全防范和应急预案,消除自然、技术等因素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7. 数据监测:风电场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系统,实现对风能、温度、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风电场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8. 环保措施:加强风电场的环保管理,减少对大气、水体等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如采纳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替代电网电力供应,降低环保风险。

(2023)NBT - 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规程(一)

(2023)NBT - 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规程(一)

(2023)NBT - 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规程(一)(2023)NBT - 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规程简介•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的项目。

•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报告编制要求•报告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报告必须准确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

•报告必须清晰、完整、易懂。

报告编制流程第一阶段:前期调研和准备•分析项目所处环境,包括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等。

•收集项目的设计和平台数据。

•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确定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和利益相关方。

第二阶段:报告编制•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编制报告大纲。

•逐步完善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影响分析、风资源评估、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分析、社会影响评价等。

•向有关部门和专家咨询,修改和完善报告。

第三阶段:报告审批和发布•报告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报告审核通过后,可对外发布。

相关要求•所有编制报告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技能。

•为保证报告质量,必须对报告进行专业校审。

•报告中出现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排序和计算必须准确无误。

结论•本规程为保证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质量做出了全面的规定和要求,旨在使报告更贴近实际情况,更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总结风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风电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而风电场中的工程规划报告编制是开展风电项目的先决性工作。

本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的编制流程和标准,从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

准确的工程规划报告对于风电场项目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只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

因此,执行本规程对于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有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本规程的相关要求,确保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达到更高水平,推动风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风力发电工程项目规范

风力发电工程项目规范

风力发电工程项目规范1总则1.0.1为在风力发电工程项目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及拆除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及拆除,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风力发电工程项目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及拆除,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1.0.4采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若技术措施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时,必须采取合规性判定。

2基本规定2.0.1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区域能源发展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规划衔接。

2.0.2风力发电工程项目选址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2.0.3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应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及应急需要,编制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2.0.4风力发电工程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和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0.5风电场工程规模应根据装机容量和变电站电压等级按表2.0.5分为四等,当装机容量和变电站电压分属不同的等别时,工程等别应按其中较高的等别确定。

2.0.6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计算疲劳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2.0.7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基础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2.0.8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0.9当场址选在地质灾害地区或地震断裂地带以及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时,应进行专项地质灾害评价。

0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用地标准

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用地标准

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用地标准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低碳的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然而,风力发电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地,如何规划和标准化用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风力发电的核心是风机,而风机需要占用一定的用地。

根据业内人士的数据统计,一台单机容量为1兆瓦的风机,占地面积约为0.1公顷。

因此,一座并网风电场需要的用地面积与并网容量直接相关,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用地面积(公顷)= 并网容量(兆瓦)× 0.1举例来说,如果并网容量为100兆瓦,那么对应的用地面积为10公顷左右。

当然,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环保要求等各不相同,所需的用地面积也有所不同。

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用地标准为了规范风力发电项目的用地规划和开发,我国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发布了《风电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关于风力发电项目用地标准的规定如下:1. 一般平原地区风电场占地标准:并网容量1兆瓦占地面积为1.5亩(1亩≈0.067公顷)。

2. 山区风电场占地标准:并网容量1兆瓦占地面积为2.5亩。

3. 国防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特殊用途地区风电场占地标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实施仍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用地规划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用地规划是指根据地形、土地利用性质、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用地范围和用地方案,是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的第一步。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风能资源分布:确定用地时,应考虑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选择风能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的地区。

2. 地形地貌:不同地形地貌对风力发电的利用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平原、丘陵和山地区各具特点,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3. 环境保护: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旱涝保收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5
5
年月
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风电事业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确保风电场建设的有序开展,特制定《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本办法对编制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应遵循的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应满足的工作深度和技术要求作出规定。

第二条 风电场工程规划应贯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综合平衡、讲求效益、合理开发、保护资源的原则,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电力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并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相协调。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单位的风电场工程规划,非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单位的地区风电场工程规划或其它风电场项目发展规划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编制依据和任务
第四条 风电场工程规划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符合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确定规划目标、规划范围、规划水平年和实施年份。

第六条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1对规划风电场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作为规划的依据。

1) 收集规划风电场及周围比例尺不小于1:50000的地形图,地形图范围应在风电场范围基础上向四周延伸10km;
2) 收集规划风电场附近长期测站气象资料、灾害情况、长期测站基本情况(位置、高程、周围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现状和变迁,资料记录,仪器,测风仪位置变化的时间和位置)以及近30年历年各月平均风速;
3) 收集已有的风能资源普查及风电场选址成果。

如有条件,应收集规划风电场场址处或附近已有连续一年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已有的风能资源评估资料;
4) 收集规划风电场场址区工程地质资料;
5) 收集规划风电场所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资料;
6) 收集规划风电场所在地区电网地理接线图,电力系统概况及发展规划等;
7) 收集规划风电场所在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已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分布、自然环境
保护、军事用地、文物保护等敏感区的资料;
8) 收集规划风电场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资料。

2 根据风能资源普查成果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初步选定各规划风电场场址。

3 对各规划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工程地质、交通运输及施工安装等建设条件进行分析。

4 初步估算各规划风电场的装机容量。

5 提出各规划风电场的接入系统方案。

6 对各规划风电场进行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7 对各规划风电场进行投资匡算。

8 经综合比较,确定规划风电场的开发顺序。

第三章 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
第七条 概述
简述本地区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电网及负荷情况、能源资源和电源结构等。

第八条 风电场选址
1 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风能资源普查成果及其它有关资料,简述本地区风能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2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能资源普查成果,在本地区风能资源分布图基础上,按照《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的要求,初步拟定本地区具有开发潜力的各规划风电场场址,并绘制各规划风电场在全省的位置图。

3 各规划风电场场址应未压覆已查明的重要矿产资源,符合有关自然环境保护规定,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规划。

第九条 风电场建设条件
1 风能资源
1) 根据收集的各规划风电场附近长期测站资料和有关风能资源普查成果,分析该地区风况年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对当地的风况特征和风能资源作出分析和评价,并绘制附近长期测站连续20年~30年的风速年际变化直方图、附近长期测站风速年变化直方图。

2) 尽量收集各规划风电场现场或场址附近的实测测风资料,对风电场场址的风况特征和风能资源作出分析和评价,同时推算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的风况特征,并绘制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向和风能玫瑰图。

2 工程地质
收集有关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地质灾害评估成果,简述各规划风电场所属区域地质概况、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对风电机组基础影响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

3 交通运输及施工安装条件
简述各规划风电场的交通运输及施工安装条件。

第十条 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
1 综合考虑各规划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工程地质、交通运输及施工安装条件,在1:50000地形图上分析具备风电开发价值的区域,拟定各规划风电场场址范围,并绘制各规划风电场场址范围图。

2 对场址非常平坦、地形简单的规划风电场,本阶段可暂按照5000kW/km2来估算风电场装机容量,即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万kW)=0.5×风电场场址范围面积(km2)。

对复杂地形风电场,应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交通运输及施工安装条件选择合适单机容量的风电机组,并在拟定的风电场场址范围内根据风况特征,结合地形条件初步布置风电机组,估算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

第十一条 风电场接入系统初步方案
1 电网现状
简述各规划风电场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的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网络结构、电源组成、供电经济指标等。

2 负荷预测及电源建设
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及电力发展规划,概述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源建设以及风电发展与系统的关系。

3 接入电力系统初步方案
风电规划应与电力规划协调发展。

应根据当地相应规划水平年电源和电网的发展规划,结合各规划风电场规划装机规模,初步提出各规划风电场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输电电压等级,初步拟定配套风电场升压变电所的规模,并绘制各规划风电场工程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图。

第十二条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1 收集各规划风电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初步现场调查,分析、识别、筛选出主要环境要素,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2 对各规划风电场场址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初步预测评价,对主要不利影响提出初步对策措施。

3 进行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提出各规划风电场对环境影响的差异和风电场选择意见。

对近期工程从环境角度初步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

4 规划风电场位于环境敏感区域,并对环境敏感目标有较大影响时,征求其主管部门对建设风电场的意见。

第十三条 投资匡算
1 对各规划风电场匡算其工程静态投资及分年投资。

2 各规划风电场投资匡算应采用统一的价格水平年。

价格水平年可暂按照规划报告提交的年份。

第十四条 风电场开发顺序
根据各规划风电场前期工作进展、建设条件、接入系统条件等方面,经综合比较对各规划风电场建设顺序进行排列,列出开发顺序技术经济比较表,并提出风电场开发顺序。

确定开发顺序主要因素如下:
1 各规划风电场的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其中,列入近5年发展计划的风电场工程项目必须有半年以上的现场实测测风资料。

2 风能资源
3 风电场接入系统条件
4工程地质、交通运输及施工安装条件
5 工程投资
6 其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性等因素。

第十五条 下一步工作安排
1 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各规划风电场开发顺序提出风电场工程近5年发展计划及近15年发展规划,并提出促进风电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2 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初步安排。

如布置风电场工程测风方案,安排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工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