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母爱的温暖。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绘本中兔妈妈和小兔之间的对话和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绘本的阅读,体会到母爱的深层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有所感悟。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离开家,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一个关于一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兔子的故事,它叫《逃家小兔》。

(2)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阅读绘本,理解故事(1)教师逐页展示绘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2)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思考小兔和兔妈妈的对话和想法。

3、讨论与交流(1)小组讨论:小兔为什么要逃家?兔妈妈是怎么回应的?(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4、情感升华(1)提问:你们觉得兔妈妈的爱是怎样的?(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爱自己的。

5、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小兔和兔妈妈的情感。

(2)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创编故事(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小兔和兔妈妈新的对话和情节。

(2)让学生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7、总结(1)回顾故事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鼓励学生回家后给妈妈一个拥抱,表达自己的爱。

8、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2)让学生画一幅画,表达对妈妈的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绘本《逃家小兔》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大班优秀绘本教案逃家小兔.doc

大班优秀绘本教案逃家小兔.doc

大班优秀绘本教案逃家小兔篇一: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执教者:张艳婷地点:大一班时间:设计意图:《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指出了: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因此,我根据指南目标结合《逃家小兔》关于母爱的故事。

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知道书中的文字表达的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同时,《指南》在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中也指出: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要求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因此,根据《指南》的要求结合《逃家小兔》的句式特点“如果??就??”。

将本次活动难点点位于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句式“如果就” 大胆猜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1•师: (1)书的封面上有什么? (兔子、草、花)爱。

2. ................................................ 尝试运用句式“如果 就 ”大胆猜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初步理解事物的简单配对关系。

活动准备:PPT 课件、图谱,绘本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引起兴趣。

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蹦一跳总在笑。

(小兔)二、出示阅读封面,幼儿猜测。

(2)这两只兔子会是什么关系?它们在干什么?2•师:这两只兔子是母子关系,大只的是兔妈妈,小只的 是小兔子。

它们呀在谈话呢。

谈什么呢?老师也不知道,让我 们一起来看看1 •仔细观察画故事《逃家小兔》。

三、出示PPT —〜五,引导幼儿阅读故事《逃家小兔》。

1. 出示画面一:师:小兔子在做什么?兔妈妈呢?为什么小兔子要逃跑呢?师小结:原来啊,小兔子长大了,他想要离家出走。

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跑啦!”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2. 出示画面二:师:哎,瞧!小兔子变成什么?师小结:小兔子变成了小鱒鱼。

《逃家小兔》教案(优秀8篇)

《逃家小兔》教案(优秀8篇)

《逃家小兔》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逃家小兔》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逃家小兔》教案篇一4月18日,听了平湖市第一幼儿园陈冬梅老师执教的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逃家小兔》是一本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绘本故事。

故事中小兔总是不停地变化自己来达到离家的目的,而它的妈妈也不停地变化自己去追自己的孩子。

一幕幕对话和画面,尽现孩子的顽皮和妈妈的宽厚温柔。

书中把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在有趣的问答接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话简单而又富于韵味、诗意盎然,每次读到时,无论是话语还是图画都给人以无尽的温暖感。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深深关爱之情,感受到父母亲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逃家小兔》总是能让年幼的孩子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

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本次活动抓住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大胆构思设计活动环节,有几个独到之处:一、凸显“情”整个活动的情感基调是温馨的,温暖的。

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将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开始的情是淡淡的,随着故事的深入,一步步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也逐渐推进,其中“幼儿谈谈最让自己感动的画面,感受妈妈对小兔的爱”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所在,较好的体现了重点突出的效果。

而在活动的。

最后环节,让孩子把对妈妈的爱大声喊出来,使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可谓画龙点晴。

二、关注“趣”《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精选12篇)《逃家小兔》篇1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2、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习“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并以此展开想象,创作对话。

3、喜欢阅读活动,能积极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逃家小兔PPT、逃家小兔flash、故事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激发想像1、(出示PPT1,封面)师: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两个朋友,我们瞧瞧。

师: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2、出示故事名字:逃家小兔师:知道了故事的名字,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二、想像与表达1、(阅读PPT2)师:我们来看看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么说的。

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故事第一页。

师:小兔子要离家出走了,妈妈会怎么办呢?师: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师:如果给你一个法宝,让你象孙悟空一样72变,你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你?2、(继续阅读PPT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画:小兔子变鳟鱼,教师读小兔的对话)师:你们想想,妈妈听到这句话会怎么办?我们看看哪个妈妈最聪明,猜中了这个方法。

教师读有感情地朗诵兔妈妈的话3、观察画面细节。

师: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呢?师: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钓鱼呢?小结:哦,原来兔妈妈这么爱小兔子啊。

4、分角色朗诵,学习句型:“如果……我就……”师:我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我演兔妈妈,你们一起演我的?(兔宝宝),我们来说说小兔和妈妈的话。

师:顽皮的小兔子又要变了,这次他会变成什么呢?5、小组讨论,猜想故事情节出示PPT4师:你们看到小兔子在哪里吗?你们想不想帮帮兔妈妈想想办法,怎样追到小兔?师:每组选一副图,和你的好朋友讨论讨论,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兔妈妈?三、原文赏析师:是不是象你们讲的那样呢,兔妈妈最后找到小兔没有呢?咱们来一起看看这本书吧四、情感体验师:你最喜欢兔妈妈变的什么?并同时追问一句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

如:兔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而是变成园丁呢?兔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大树呢?师:小兔子逃跑了,为什么妈妈要一次又一次的追呢?五、延伸:《逃家小兔》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标:1.能仔细阅读图书,通过观察图书中的图画,想象猜测故事的发展情节。

小班绘本教案逃家小兔

小班绘本教案逃家小兔

小班绘本教案逃家小兔【篇一:逃家小兔教案及反思】逃家小兔活动目标:1、借助绘本,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初步感知“要是”“就”这一句式。

2、学习故事中兔妈妈和小兔子有趣的对话,体味母子间的亲情。

活动重点:借助绘本,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初步感知“要是”“就”这一句式。

活动难点:学会如何接受爱和对待爱。

活动准备:绘本、ppt 、小兔图片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出示小兔子图片)师:今天小兔子来我们班做客,再你们心中认识的小兔子是怎么样的啊?幼:毛茸茸的,很可爱的,白白的两个耳朵的,会跳的。

师:恩。

很棒的,在小朋友心中啊小兔子竖着两只耳朵一蹦一蹦的跳的很可爱的。

而且还很爱吃胡萝卜。

今天,小兔子在森林里发生了一件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师利用课件画册讲述故事师:小兔子想离开家,他对妈妈说:“妈妈。

我要逃跑啦。

(逃跑是什么意思啊)幼:跑掉啦。

离开妈妈。

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师:那兔妈妈听到小兔子说的话,,兔妈妈会怎么说呢?幼:孩子,不要逃跑,妈妈会是那伤心的啦。

不要逃跑。

1、师配乐讲述第一次的变化师:我们听听兔妈妈怎么说的啊,兔妈妈听到了小兔子说的话就说:“你要是逃跑,妈妈就追你,,因为你是妈妈的小宝贝呀。

小兔子看看妈妈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鲤鱼,游得远远的。

”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鲤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提问:小兔变成了什么?(小兔变成了小鲤鱼)妈妈变成了什么?(妈妈成了捕鱼的人)妈妈是怎么说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鲤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瞧,妈妈它是用什么方法捕小兔这条小鲤鱼的?(妈妈在用红萝卜钓小兔的)兔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钓小兔呢?(因为妈妈知道小兔喜欢吃萝卜)妈妈爱小兔吗?(爱)2、讲述第二次变化。

师: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子变成了大石头)妈妈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了爬山的人)看一看妈妈身上都有什么?(行李、绳子、拐杖)为什么要拿这么多东西?(因为妈妈要走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小兔)不论多么苦多么累妈妈也要追到小兔,把它找回家)妈妈爱小兔吗?(爱)3、讲述第三次变化。

大班语言逃家小兔教案

大班语言逃家小兔教案

大班语言逃家小兔教案【篇一: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执教者:张艳婷地点:大一班时间:设计意图:《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指出了: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因此,我根据指南目标结合《逃家小兔》关于母爱的故事。

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知道书中的文字表达的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同时,《指南》在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中也指出: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要求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因此,根据《指南》的要求结合《逃家小兔》的句式特点“如果??就??”。

将本次活动难点点位于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句式“如果......就...... ”,大胆猜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2.尝试运用句式“如果......就...... ”大胆猜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事物的简单配对关系。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绘本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引起兴趣。

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蹦一跳总在笑。

(小兔)二、出示阅读封面,幼儿猜测。

1.师:(1)书的封面上有什么?(兔子、草、花)(2)这两只兔子会是什么关系?它们在干什么?2.师:这两只兔子是母子关系,大只的是兔妈妈,小只的是小兔子。

它们呀在谈话呢。

谈什么呢?老师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逃家小兔》。

三、出示ppt一~五,引导幼儿阅读故事《逃家小兔》。

1.出示画面一:师:小兔子在做什么?兔妈妈呢?为什么小兔子要逃跑呢?师小结:原来啊,小兔子长大了,他想要离家出走。

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跑啦!”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2.出示画面二:师:哎,瞧!小兔子变成什么?师小结:小兔子变成了小鳟鱼。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故事中兔妈妈和小兔之间的爱,感受亲情的温暖。

3、学习绘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绘本中兔妈妈和小兔之间的对话,感受亲情的深厚。

(2)让学生掌握绘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创作。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兔妈妈对小兔无条件的爱,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亲情的珍贵。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绘本的内容和主题。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朗读法:让学生朗读绘本中的精彩段落,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4、表演法: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温暖瞬间,如“你们有没有想过离开家去别的地方?为什么?”(2)展示绘本的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绘本(1)教师逐页展示绘本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细节。

(2)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如“小兔为什么想要逃跑?”“兔妈妈是怎么回应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小兔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又是怎么找到它的?从故事中,你感受到兔妈妈对小兔的爱了吗?是怎样的爱?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的妈妈或爸爸是怎么爱你的?(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语言学习(1)让学生找出绘本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2)引导学生学习绘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变成大海,让你找不到我。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优秀5篇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优秀5篇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优秀5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个故事简单而有趣,并具有教育意义,能够让幼儿了解倾听故事的乐趣和讲述故事的快乐。

同时还能使他们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活动目标:1,能耐心地倾听和观看绘本2,能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3,能学会用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造句活动准备:《逃家的小兔》故事绘本,兔子图片两张(兔妈妈和兔宝宝),多媒体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耐心倾听和观看绘本。

活动难点:能够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会用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造句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

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以看图片、看课件的。

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给小朋友们出示兔宝宝的图片并问:谁来告诉老师,这个是什么?接着拿出兔妈妈的图片,再问小朋友们:今天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呢?你们想不想听呢?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然后我会给小朋友们展示绘本,并给小朋友们讲述这个故事。

当遇到重点语句时,我会放慢速度,让小朋友们能有个接受的时间。

如:如果你变成一朵小花,我就变成园丁。

再念故事时提醒幼儿注意耐心倾听,当幼儿吵闹时,教师会说:大家听一听,声音响不响,大家还能听见老师在讲什么吗?这就让小朋友了解要注意倾听别人,才能够知道别人在说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逃家小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情感,感受母爱的真挚与细腻;
2.选择具体画面,联系自身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画面内容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重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让孩子展开想象。

2、难点: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想象兔妈妈和兔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并在此过程中领悟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它来自一本精美的图画书,想不想听?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精彩的世界吧! [出示课件:《逃家小兔》封面]
二、指导从图画书的封面、扉页读起,再进入正文的阅读。

1、这故事的名字叫《逃家小兔》!瞧,这是故事的第一道大门——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想不想快点进入故事呀?别急!还有故事的第二道大门——书的扉页,你从扉页上了解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想着什么?(文/玛格利特•怀兹•布朗,图/克雷门•赫德,译/黄迺毓,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你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逃到哪里去?那就注意用眼睛仔细看,耳朵认真听。

三、讲故事,学生静心倾听:
(一)老师讲述小兔子和妈妈的第一次变化:小鳟鱼---捕鱼人;
1.黑白图出示: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

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2、指导读好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如果你要跑走,是怎样的心情?(开心、不舍、留恋)我的小宝贝就要跑走了,当妈妈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
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开始了……
3.小兔会逃到哪里去?
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逃到哪里去?(出示:小鳟鱼图)
这只小兔把自己变成了什么?我要考考你观察力?这是一张黑白的画,你能不能看得见。

出示:“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学生读——指导学生读“”里的话
4.小兔跑了,兔妈妈会怎样去追呢?如果你是兔妈妈,快来想办法。

出示:“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师读、指名读
5.彩图:瞧,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小兔变成了小鳟鱼,开心的游着!而妈妈呢?变成了捕鱼的人,穿着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里,抛出长长的鱼线在钓小兔,咦?你还发现什么了?为什么妈妈用一根红萝卜作诱饵呢?
《逃家小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选择具体画面,联系自身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画面内容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学会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句式续编绘本;
【重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让孩子展开想象。

2、难点: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想象兔妈妈和兔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并在此过程中领悟伟大的母爱。

(一)讲述小兔的其它几次变化,猜一猜妈妈会想什么办法。

1.故事里的小兔可带劲,看!它变成了什么?(配乐老师诵读)
我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我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我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2.小兔它真调皮,变成了那么多的东西,兔妈妈这下可糟糕了,要想很多办法,你们能帮兔妈妈想想办法吗?不如这样,每人从中挑一幅图,说一说。

用“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句式练说。

(注意引导学生办法不能太残忍,想着把它抓回去,抓回去,并不是用这样的暴力方法就可以把孩子的心带回去,有没有更温柔一点的办法,感动它,让它自己回家来。


3.现在是不是很想知道这本故事里讲什么?
(二)呈现故事内容
1.大石头——爬山的人
出示黑白图:师读小兔的话,生读兔妈妈的话。

出示彩图:好陡的山,好高的山哟!小兔子灵巧的爬到了山顶,妈妈的年龄好像很大了,身体也有些笨重,走路一定很吃力的,她正冒着危险爬山去追小兔呢!爬山时还会被石头绊倒、磕破!为的就是——能找到孩子。

2.小花---园丁
出示黑白图:师读小兔的话,生读兔妈妈的话。

出示彩图:调皮的小兔变成了小花,躲进了花园里,妈妈变成了园丁,扛着锄头,挎着篮子,来给小花施肥、浇水、除草了,培育小花茁壮成长,她这么精心的照料每一朵花,更熟悉每一朵花,她能找到自己的孩子吗?
3.小鸟——树
出示黑白图:师读小兔的话,生读兔妈妈的话。

出示彩图:你们瞧,在广阔的田野里,兔妈妈变成了一棵妈妈树,她就这样站着,等着,张开双臂,随时接住飞累了准备休息的小兔。

4.小帆船——风
5.空中飞人——走钢索的人
6.小男孩——妈妈
出示黑白图:师读小兔的话,生读兔妈妈的话。

出示彩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四、想想说话
下面我们就来玩一场捉迷藏游戏,不过是用“话”来玩。

兔子说:“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三、总结,提升主题:
1、你喜欢这个故事么?最喜欢里面的谁啊?
2、总结,提升主题:
(1)小兔为什么变来变去的?妈妈为什么也变来变去的?每次都能抓到小兔?(小兔变来变去,想离开家,离开妈妈,想长大。

妈妈爱小兔,所以变来变去,一路追随。


(2)故事中的小兔和妈妈都在变,那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呀?(妈妈的爱)师:是呀!妈妈不怕山高路远,不顾危险,一路追随!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现在,你觉得《逃家小兔》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板书:母爱
(3)亲爱的孩子们,你们不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吗?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离家,但无论你走的多远,哪怕海角天涯,永远走不出妈妈爱的怀抱!
3、师生再读:
生读:我要跑走啦!
师读: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4、在追逐游戏中,小兔体会到了妈妈浓烈的爱,于是——
生读: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师读:来根红萝卜吧!
四、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妈妈做一做这场用“话”玩的捉迷藏游戏。

2.想一想: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去追它?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画一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