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四章__甲骨文研究

合集下载

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

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

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中的一种,起源于商代晚期,约距今3000年左右。

它是通过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划而成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古代文字之一。

甲骨文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研究古汉语、古音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介绍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

一、甲骨文的发现与破译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殷墟,在20世纪初,王襄和刘湘在商代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龟甲和兽骨。

他们发现这些龟甲和兽骨上刻有许多奇怪的符号,于是就开始破译这些符号。

经过较长的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识别出了这些符号,发现这些符号构成了一种完整的文字系统,即甲骨文。

甲骨文的破译过程虽然又艰苦,但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破译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甲骨文中常见字的比对,结合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的鸟兽虫鱼等图案,以及对书法特征的分析,推理出这些符号的含义。

在甲骨文字的破译和研究中,人们主要采用了“谶纬学”方法,即从“谶”、“纬”的角度去考究文字的音韵、语法、形态等方面。

二、甲骨文的研究经过破译,甲骨文已经成为我们探究商周古代社会生活的一座“宝库”,除了研究商周史外,它也提供了其他学科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和理论依据。

因此,甲骨文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科。

在甲骨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古音研究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古代文字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人们的语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通过甲骨文中的音系和语法,我们可以研究古汉语的音韵系统,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变化规律,从而对汉语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2.历史研究甲骨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例如国家制度、经济情况、人民生活等等。

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包括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历史。

3.民俗文化研究甲骨文中许多奇特图案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况,例如祭祀、战争、狩猎等,这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生活习俗、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线索。

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

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

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古文字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藏,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类型与形式的文字表达了人类的智慧与文化。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被誉为“华夏第一文字”,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一直备受世人的探究和解读。

本文将探讨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

甲骨文的源头甲骨文是商代中国晚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用龟甲、兽骨、玉器、陶器等制成的字形,它们是古代商代权贵用于祭祀活动的“卜辞”和“牲酒之名”之类的刻文,被认为是商代官方的官方记录。

甲骨文的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最早的考古发掘始于20世纪初,那时候的考古学家发现伏牛山附近的万字甲骨,人们对于这一发现的加入,开始了新的甲骨文研究时期。

甲骨文的解读问题甲骨文已经被考古学家系统整理,目前收集到的甲骨文残片已经达到十万余件。

虽然破碎而难以辨认,但众多学者长期的努力,已经对甲骨文有了初步的认知和解读。

但是,甲骨文的解读依然是一项十分巨大的挑战,目前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甲骨文的解读需要借助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考古学的方法,才能准确而详细地还原当时的生活。

直到今天,许多学者仍然在期待新的发现,以更好地解决甲骨文的研究与辨认问题。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作为人类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出现,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祭祀记录方式,记录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生活痕迹,还原了当时甚至更久以前的部分文化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已成为了中国文化史学的重要考古材料,对于当时的生活方式、包括社会经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了解,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古文字的研究和发展甲骨文是古代文字的一个细节,而与之相随的,还有其他众多古代文字,如汉字、金文、篆书、楷书、隶书等。

每一种古代文字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和剪影。

古代文字的研究和发展是祖先们对于人类文明的探索、尝试与积累。

归纳起来,古代文字的演变大体是经历了草书的多次变革,先是金文发展出篆书,篆书衍化出隶书,楷书则是在大量融合草书和隶书的特点后才得以形成。

古代汉语第四章--甲骨文研究

古代汉语第四章--甲骨文研究
♥甲申卜, 贞:妇好娩,不其嘉?三旬有一日甲寅娩,允不
嘉,唯女。(董作宾《小屯殷墟文字乙编》第7731片)
♥丁亥卜,贞:子渔其有疾?(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5·44·2)
♥庚辰卜,贞:多鬼梦不至祸?(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3·18)
2021/4/9
5
二、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小屯
1.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
A.生病说 明义士《甲骨研究》 汐翁《龟甲文》
B.商人说 刘鹗《铁云藏龟·序》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序》
2021/4/9
6
2.甲骨文的研究
刘 鹗
1903年《铁云藏龟》(简称《铁》) 罗振玉亲自选拓
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孙诒让

1904年《契文举例》
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
罗、王认为“谬误十之八九”
1917年《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续考》
2021/4/9
8
董作宾 字彦堂
《小屯殷墟文字甲编》
《小屯殷墟文字乙编》
郭沫若 号鼎堂


1931年《甲骨文字研究》

1933年《卜辞通纂》
1937年《殷契粹编》
《甲骨文合集》
2021/4/9
郭 沫 若
9
三、甲骨文的字形特点 1.笔画纤细,一般为瘦笔
午(杵)
癸巳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乃兹有祟,若称。 甲午,王往逐兕,臣 车马,
御王车,子央亦坠。
癸未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往,乃兹有 祟。···曰戊子,子 死。
20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21


2.笔画走势自然,随体诘屈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
甲骨文是一种古代中国文字体系,其研究报告的现状可总结如下:
1. 历史和考古研究:研究人员致力于对甲骨文的历史和考古进行研究。

通过对甲骨文的出土环境、年代、地理分布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甲骨文的起源、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2. 文字研究:研究人员对甲骨文中的文字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他们致力于解读甲骨文中的字形、用法、组合规律等,以便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语义。

3. 词义研究:甲骨文中的词义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对甲骨文文本的整理和分析,尝试还原出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这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和文化研究:甲骨文中记载了很多古代社会的信息,例如宗族、官职、祭祀活动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甲骨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5. 数字与统计分析: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运用数字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的甲骨文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甲骨文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增进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解读。

总体而言,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较为丰富。

不断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了我们对甲骨文的了解,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语言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然而,甲骨文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待解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古 代 汉 语(四)汉字的构造-六书下

古 代 汉 语(四)汉字的构造-六书下

• 形声是一种能产性最强的造字方法。《说 文·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 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孶 乳而浸多也。”
• 形声字是在独体的“文”的基础上孶生繁衍 出来的。
• 形声字都能区别出意符和声符两种 构字部件。
• 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 畴
• 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
• “令”,本是号令的意思,引申指发号 令的县令之令;“长”,本是短长之长, 辗转引申指县长之长。
(汉律: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
• 二字均属词义的引申现象,不是假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举“朋”、 “来”为假借例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东:来自袋甲骨文 金文 小篆《说文》“頰毛也。象毛之形。”
声转
“转注同族说”以清章太炎为代表。 “类”指声韵之类,“首” 指语根, 转注即声音相同相近、字义相类的 同族字。
引申即转注
朱骏声认为凡是字义的引申就属于转 注,凡是音相同相近而借用意义无 关的另一字就属于假借。
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
《说文》:“吟,呻也。”又:“呻,吟也。”
“桥,梁也。”又:“梁,桥 也。” “蹲,踞也。”又:“踞,蹲 也。”
而:胡须
甲骨文 金文
六国古文 小篆
万:蝎子
•我
本义为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
•而
本义为颊毛,借为连词、代词。
•来
本义为小麦,假借为来去之来。
•叔
本义为拾取,假借为叔父之叔。
•焉
本义为焉鸟,假借为疑问代词。
二、六书简评
• 六书归纳了汉字结构的基本类型,反映 了汉字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规律。
• 由于时代的局限,六书理论还不够完善、 缜密,有待修正。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摘要:一、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1.古文字的起源与初步发展2.形声字的形成与演变3.汉字的简化与规范二、古文字的构造与特点1.象形字的构造与意义2.指事字的构造与意义3.会意字的构造与意义三、古文字的分类与研究1.甲骨文的研究与应用2.金文的研究与应用3.小篆的研究与应用四、古文字的传承与创新1.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2.现代汉字的演变与创新3.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正文: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 涵盖了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构造与特点、分类与研究以及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我们首先来看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

古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

这些记号逐渐演变为商朝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并行,字形、字音、字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隶书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的书写方式。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逐渐发展成熟,为汉字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古文字的构造与特点方面,汉字的构造方式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等。

象形字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构造的,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山”字就是山峰的形状。

指事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如“上”字表示上面,“下”字表示下面。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表示树木丛生的地方。

在古文字的分类与研究方面,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是古代汉字的主要形式。

甲骨文是商朝晚期至西周初年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铭文。

金文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文字,主要用于青铜器上的铭文。

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主要用于刻石、玺印等。

这些文字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古文字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古代书法艺术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字体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书法艺术的进步。

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出现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题库】古代汉语专题-客观题一、单选题二、1、“六书”的类别名目是()提出的。

(2101)三、 A、《汉书·艺文志》 B、《说文解字》 C、《周礼》答案:《汉书·艺文志》2、汉字“伐”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3、汉字“北”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4、“画成其物,随体洁屈”是许慎给六书当中()所下的定义。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象形5、《说文解字·叙》说“上、下”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指事6、《说文解字·叙》说“考、老”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形声B、转注C、会意答案:转注7、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转注8、许慎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假借9、现在常见的六书排列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确定下来的。

(2101)10、 A、班固《汉书·艺文志》 B、许慎《说文解字·叙》 C、张参《五经文字·叙》答案:张参《五经文字·叙》11、下列字形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2101)12、 A、哀、问 B、牧、取 C、安、吻答案:牧、取13、下列字形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

(2101)14、 A、辨、基 B、赌、松 C、从、降答案:从、降15、下列现代人书写的书法条幅中,简体字转换为繁体字出现错误的是()。

(2101)16、答案:17、下列关于汉字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2101、2107)18、 A、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B、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C、汉字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答案: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19、关于小篆的论述,错误的是()。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甲骨文是殷商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中国最早的一种象形文字。

甲骨文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学者王国维、郭沫若等人率先进行了甲骨文的搜集工作。

他们根据古代书籍中的记载,寻找、收集残片、整理,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甲骨文数据库。

甲骨文作为一种古文字,其研究的过程非常繁琐。

搜集甲骨文首先需要在各地进行田野考古,寻找古代遗址以及含有甲骨文刻制物的墓葬等。

在实地考古中,考古人员需要进行场地勘探、发掘等工作,以寻找可能存在遗物的地方。

一旦找到了含有甲骨文的遗物,便需要对其进行清理、记录等工作,以确保后续的研究工作能够进行。

甲骨文的整理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整理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将甲骨文上的文字识别并记录下来,然后对其进行基本解译,分析其意义和用途等。

由于甲骨文的形式繁多,书写难度大,这个过程非常困难。

因此,要进行甲骨文的整理,需要专业的学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甲骨文的整理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出现了一些电子化的甲骨文数据库,使得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更加便捷。

这些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甲骨文材料,还可以提供和筛选条件,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和分析。

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于汉语史研究的意义重大。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音韵和词汇等方面的演变,揭示汉民族语言的发展轨迹。

同时,甲骨文还记载了古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如宗族关系、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于汉语史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搜集和整理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揭示汉民族语言的历史变迁。

在技术的进步下,甲骨文研究的库存和分析工作将更加便捷,助力汉语史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卯卜,宾贞:甗龟翌日, 三,十月。 戊午卜,宾贞:酒求年于 岳、河、夔。

丁 卯 卜 : 王 大 获 鱼 。 八 、 兕 一 、 豕 三 十 又 二 。
贞 : 今 日 我 其 兽 , 兽 , 获 毕
鹿 五 十 又 六 。
毕 八 虎 , 允 毕 获 麋 八 十
·· ·· ··
甲 子 卜 , 允 毕 二 百 又 贞九 :。 王 病 齿 , 唯 易 。
壬 申 卜 , 贞 : 叀 毕 麋 ? 丙 子 阱 麋 , 丁酉卜, 贞:今春 王登人五千征土方, 受有祐?
癸巳卜, 贞:旬亡 祸?王占曰:有祟,其有 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 有来艰自西。沚戛告曰: 土方征于我东鄙,裁二邑。 工方亦侵我西鄙田。
癸卯卜, 贞:旬亡 祸?王占曰:有祟,其有 来艰。迄至七日己巳,允 有来艰自西。长友角告曰: 工方出,侵我示田, 七·· ·· ··
2.甲骨文的研究 刘 鹗
1903年《铁云藏龟》(简称《铁》) 罗振玉亲自选拓 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孙诒让
1904年《契文举例》 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 罗、王认为“谬误十之八九”
刘 鹗
罗振玉 号雪堂
1912年《殷墟书契前编》
1914年《殷墟书契菁华》
1916年《殷墟书契后编》 1933年《殷墟书契续编》 1910年《殷商贞卜文字考》 1915年《殷墟书契考释》 1927年《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4)笔画多寡不同


(5)会意形体多寡不同



(6)会意形体的位置不同
降 史
6.存有大量合文Leabharlann 羌四月三万
小雨
五十朋
四、甲骨卜辞选读
壬 寅 卜 , 宾 贞 : 王 往 氏 众 黍 甲 辰 卜 , 商 受 年 ·· ·· ··
贞:不其
受黍年?
·· ·· ··
壬 寅 卜 , 贞 : 自 今 至 于 丙 午 不 其 雨 ?
第四步:刻辞
用青铜刀或碧玉刀刻辞
采自顾音海《甲骨文发现与研究》
3.卜辞的结构
叙辞 + 命辞 + 占辞 + 验辞
♥癸巳卜,
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 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戛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裁 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罗振玉《殷墟书契菁华》第2片) 贞:妇好娩,不其嘉?三旬有一日甲寅娩,允不 嘉,唯女。(董作宾《小屯殷墟文字乙编》第7731片)
癸未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往,乃兹有祟。·曰 · · 戊子,子死。
董 作 宾
郭 沫 若
三、甲骨文的字形特点 1.笔画纤细,一般为瘦笔
午(杵)


2.笔画走势自然,随体诘屈

尽(盡)

罗(羅)
3.字形原始,图画色彩浓
鹿



4.字形简捷,多省略笔画
子 獸
甲 克
5.字形未定,异体繁多
(1)使用的表义物体不同
坠 逐
(2)形体的方向不同
渔 沉

何 荷
(3)物体的正视与侧视不同
王占曰:有祟,其有来 艰。五日丁未,·有来 · · 艰·自,圉六人·· · · ·· ··
癸酉卜, 贞:旬亡祸? 王二曰:亡。王占曰:俞有 祟、有痡。五日丁丑,王嫔 中丁,厥坠宕阜。十月。 癸巳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乃兹有祟,若称。 甲午,王往逐兕,臣车马, 御王车,子央亦坠。
♥甲申卜,
♥丁亥卜,贞:子渔其有疾?(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5· 2) 44· ♥庚辰卜,贞:多鬼梦不至祸?(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3· 18)
二、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1.甲骨文的发现
小屯
王懿荣
A.生病说 明义士《甲骨研究》 汐翁《龟甲文》 B.商人说 刘鹗《铁云藏龟· 序》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 序》
第四章 甲骨文研究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一、甲骨文是怎样产生的 1.殷商时期的人为什么往龟甲兽骨上刻字
殷商时期的占卜活动 占卜为何选用龟甲
采自顾音海《甲骨文发现与研究》
2.龟卜与甲骨文字的刻制
第一步:整龟
第二步:灼龟
第三步:说兆
《史记· 龟策列传》 吉兆 卜占病者,··不死,首仰足肣。 ·· ·· 卜渔猎得不得。得,首仰足开。 凶兆 卜闻盗来不来,来,外高内下。 卜行遇盗不遇。遇,··身节折。 ·· ··
罗 振 玉
王国维 号观堂
1917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 1917年《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考》
王 国 维
1917年《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续考》
董作宾 字彦堂
《小屯殷墟文字甲编》 《小屯殷墟文字乙编》
郭沫若 号鼎堂
1931年《甲骨文字研究》 1933年《卜辞通纂》 1937年《殷契粹编》 《甲骨文合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