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1-第七章-质量传递基础.ppt

合集下载

质量传输简介PPT课件

质量传输简介PPT课件
数。在实用上,确定传质系数的主要方法,一个是相似理 论指导下的实验法,另一个是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的比 拟法。本节的重点是阐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利用比拟关系, 获得传质系数的计算式(准则方程式)。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17
如图 12一4所示,当流体受迫流过 平板界面时,如果界面向流体进行 组分 A的质量传递,则沿着界面可 形成浓度边界层。采用推导换热微 分方程和层流边界层的动量微分方 程及能量微分方程的方法,可以推 导出沿平板层流流动浓度边界层中 组分A的扩散方程为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1
基本概念
混合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浓度梯度是质量传输的一种推动力。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份量的多少, 习惯上称为浓度。某组分在混合物中占有的份额大,就表示该组分浓度高。 浓度的表示方法很多。
在混合物中的浓度梯度就是指某组分在混合物中的不同区域存在浓度.差异。
这表明,当层流对流换热和对流传质的控制方程在形 式上完全一致;并且边界条件也接近一致时,就可采 用热一质传递相比拟的方法求解,直接应用对流换热 间题的解求解对流传质问题。这在实用上,确实存在 很多可以满足上述条件的间题。以上讨论是层流情况, 对于紊流的情形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
•2024/3/17
2.流体沿平板流动的传质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27
利用以上有关传质准则方程式计算传质系数 hD是很方便的。hD确 定后,即可根据下式计算质流通量或摩尔通量。
值得指出,对于可当作理想气体的混合气体,可将下式代入 从而得到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28

《化工原理》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1讲

《化工原理》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1讲

▲达到相平衡时,一般两相浓度 pG
不相等。
气相主体
▲达到相平衡时,传质过程仍在 进行,只不过通过相界面的某一 组分的净传质量为零,因此属动 态平衡。
相界面 pi Ci
空气+氨气
水 液相主体
传质方向 CL
吸收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5/23
§7.1 概述
三、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摩尔分率
N A,z x A N A,z N B,z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vM,z (vA,z- vM,z )
vA,z
静止面
13/23
于是:
x A N A,z N B,z
JA,z
N A,z J A,z x A N A,z N B,z
NA,z
DAB
dC A dz
x A (或y A )
nA n
摩尔比
X
A (或YA)
nA nB
摩尔浓度
CA
nA V
,kmol/m3
混合物总摩尔浓度 C n V
质量分率
aA
mA m
质量比
aA mA mB
质量浓度
A
mA V
,kg/m3
混合物总质量浓度 m
V
对气体,还可以用 pA 表示浓度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幻灯片1目录
§7.1 概述 一、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二、相平衡 三、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四、传质方式
§7.2 分子扩散 一、费克定律 二.广义费克定律 三.双组分、一维、稳态分子扩散过程举例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ppt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ppt

扩散运动的例子

液 固
1、在屋角喷洒香水,整间屋子都会 有香味 2、清水中滴入红钢笔水,整杯水都 会变成红色。
3、煤炭放在一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就
会变黑。
(一)费克定律
N AZ : 单位时间在z方向上经单位面积扩散 的A组分的量,即扩散通量,也称为扩散速 率,kmol/(m2· s)
D AB: 组分A在组分B中进行扩散的分子扩 散系数,m2/s
两种扩散方式的区别
三传的类似性
• 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都牵涉到流体 质点交换(涡流传递)和 分子交换(分子传递), 三种传递之间必然存在一 定的内在联系。在湍流流 动中,上述三种传递同时 发生时,湍流流体质点和 分子之间的交换不同程度 地影响着三种传递,使三 种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 具有相似性。
dcA:组分A的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dz:组分A在z方向上的浓度梯度。 kmol/m3
NAz D A B
d cA d z
• 以摩尔分数为基准
设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kmol/m3),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 x A
cA c xA
以质量浓度为基准
dcA NAz DAB dz
-
du dy
t dQ dA n
N AZ D AB
dc A d z
Thank you!
扩散方式分子扩散涡流扩散作用物流体分子流体质点作用方式热运动湍流和旋涡作用对象静止层流湍流扩散快慢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都牵涉到流体质点交换涡流传递和分子交换分子传递三种传递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
传质可以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 起,也可以由流体质点的掺混引起。 因此,传质的机理包括分子扩散和涡 流扩散,又称分子传质和涡流传质。

《化工原理》教学PPT

《化工原理》教学PPT

化工原理教学PPT一、引言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本教学PPT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工原理的重要性,学习化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化工原理的概述1.化工原理的定义–化工原理研究化工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传递和分离等基本原理。

–化工原理是化工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2.化工原理的重要性–化工原理是其他高级课程的基础,如化工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等。

–化工原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1.物质转化–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

–物理变化:物质的特性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变。

2.物质传递–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物质在空间中的传递。

–热量传递:热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

3.分离过程–分离物质混合物中的组分。

–常见的分离过程包括蒸馏、萃取、结晶等。

四、化工原理的应用1.化工生产–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炼油过程中,化工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高效的分离装置。

2.环境保护–化工原理在环境保护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了解化工原理,可以设计有效的废水处理装置,减少环境污染。

五、化工原理的学习方法1.基础知识的学习–化工原理是一个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课堂学习、课后阅读和实验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

–参与实践活动,如实验、工程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

3.积极参与讨论–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可以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

六、总结本教学PPT简要介绍了《化工原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同时也提供了学习化工原理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1-第七章-质量传递基础

化工原理-1-第七章-质量传递基础
1 V A 0.285VC .048
其中VC为物质的临界体积(属于基本物性),单位为cm3/mol,可查有关 数据表格,书中表7-4为常见物质的临界体积。 对液体:
同样可由一状态下的D推算出另一状态下的D,即:
T D2 D1 2 1 T 1 2
三、生物物质的扩散系数 常见的一些生物溶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见表7-5。对于水溶液中 生物物质的扩散系数的估算,当溶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或其分 子体积小于500 cm3/mol时,可用“二”中溶液的扩散系数估算式进 行估算;否则,可用下式进行估算:
解:以A——NH3,B——H2O p 800 y 0.0079 对气相: A A 5 P 1.013 10 pA 800 CA 0.3284 mol 3 m RT 8.314 20 273 0.01 17 对液相: x A 0.01 1 0.01048 17 18
原子扩散体积 v/cm3/mol
S 22.9
分子扩散体积 Σ v/cm3/mol
CO CO2 N2O NH3 H2O SF6 Cl2 Br2 SO2 18.0 26.9 35.9 20.7 13.1 71.3 38.4 69.0 41.8
注:已列出分子扩散体积的,以分子扩散体积为准;若表中未列分子,对一般有机化合物分 子可按分子式由相应的原子扩散体积加和得到。
1 1 MA MB
2
v 13 v 13 P A B
式中:D为A、B二元气体的扩散系数,m2/s;
P为气体的总压,Pa;T为气体的温度,K; MA、MB分别为组分A、B的摩尔质量,kg/kmol; Σ vA、Σ vB分别为组分A、B的分子扩散体积,cm3/mol。 由该式获得的扩散系数,其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ppt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ppt

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物质扩散称
为分子扩散。物质在静止流体及固体中的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传递依靠分子扩散。分子扩散的速率很慢,
对于气体约为0.1m/min,对于液体约为 5×10-4m/min,固体中约为10-7m/min。
扩散运动的例子

液 固
两种扩散方式的区别
三传的类似性
• 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都牵涉到流体 质点交换(涡流传递)和 分子交换(分子传递), 三种传递之间必然存在一 定的内在联系。在湍流流 动中,上述三种传递同时 发生时,湍流流体质点和 分子之间的交换不同程度 地影响着三种传递,使三 种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 具有相似性。
涡流扩散
当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时,在垂直于 主流方向上,除了分子扩散外,更重要
的是由流体质点强烈掺混所导致的物质
扩散,称为涡流扩散。 虽然在湍流流动中分子扩散与涡流
扩散同时发挥作用,但宏观流体微团的
传递规模和速率远远大于单个分子,因 此涡流扩散占主要地位,即物质在湍流 流体中的传递主要是依靠流体微团的不 规则运动。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
传质可以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 起,也可以由流体质点的掺混引起。 因此,传质的机理包括分子扩散和涡 流扩散,又称分子传质和涡流传质。
分子扩散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dcA:组分A的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dz:组分A在z方向上的浓度梯度。 kmol/m3
NAz D A B
d cA d z
• 以摩尔分数为基准

化工原理质量传递基础

化工原理质量传递基础


z z1 z 2 z1
§7.3 一维稳定分子扩散
2.单向扩散
N A, z J A, z x A N A, z N B, z N B,z J B,z x B N A,z N B,z
所谓单向扩散是指组分 A 通过停滞(或不扩散)组分 B 的分子扩散,
特点: N B, z 0
m 混合物总质量浓度 V
§7.1 概述
思考: 1.双组分均相物系(A、B)的摩尔分率之和等于多少? 质量分率之和呢? x A x B 1 a A a B 1
2.xA 与 aA 的关系?x A
aA / M A aA / M A aB / M B
xAM A aA xA M A xB M B
幻灯片1目录
§7.1 概述 一、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二、相平衡 三、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四、传质方式 §7.2 分子扩散 一、费克定律 二.广义费克定律 §7.3 一维稳定分子扩散
第七章
质量传递
动量传递 三传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等推动力作 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转移,包括相内传质和相 际传质两类。
一.费克定律
说明:(1)JA,z是相对扩散通量 (绝对扩散通量用NA,z表示) (2)DA,B是物性之一
D A, B f ( P , T , x)
DA,B(气)10-5m2/s DA,B(液)10-9m2/s DA,B(固)<10-10m2/s
一.费克定律
扩散系数的估算: 对于二元气体扩散系数的估算,通常用较简单 的由福勒(Fuller)等提出的公式
JA,z
于是:
N A , z J A , z x A N A , z N B , z D AB dC A x A N A , z N B , z dz

化工原理-7传质PPT课件

化工原理-7传质PPT课件

1.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定义式
wA
mA m
混合物的总质量分数
N
wi 1
i 1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2.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定义式
xA
nA n
液相
yA
nA n
气相
混合物的总摩尔分数
N
xi 1
i 1
N
yi 1
i1
二、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由质量分数 求摩尔分数
xA
wA / M A
一、分子扩散现象与费克定律
1.分子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
现象—分子传质。
❖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简称为扩散 ❖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
播放动画31:分子扩散现象
一、分子扩散现象与费克定律
2.费克(Fick)定律
描述分子扩散过程的基本定律—费克第一定律。

边界条件
(1) z = z1 cA = cA1 ( pA= pA1 ) (2) z = z2 c A= cA2 ( pA= pA2 )
一组分通过另一 停滞组分的扩散
二、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求解可得
NA
Dc
AB 总
z
ln
c

cA2
c

c A1

NA
Dp
AB 总
RTz
ln
p

p

pA2 p A1
二、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简单分子的扩散体积
v
/(cm3/mol)
7.07
物质
CO
v /(cm3/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以A——NH3,B——H2O
对气相:yApPA1.08103105 00.0079
C A R p A T 8 .3 1 8 2 4 0 2 00 7 0 .3 32 m m 8 3 o4 l
0.01
对液相:
xA
17 0.01
1
0.01048
17 18
由于氨水很稀,可假设其密度与水相同, 100k0gm3 ,则:
1、组分A的质量浓度ρA
A
mA V
kg m3
式中:V为均相混合物的体积。
混合物的总质量浓度(即混合物的密度):
m kg
V
m3
上两式相除,则: A
mA m
wA
故:A wA
2、组分A的量浓度(摩尔浓度)CA
CA
nA V
kmol m3
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浓度(总摩尔浓度)C:
C n V
kmol m3
为:
A
uAuAdum
两边同时乘以CA,则:
C A uAC A uA dC A um
显然,上式第一项为A通过固定点(静止参照物或地球)的总通量,以 NA表示;第二项为A相对于运动流体的扩散通量,即为JA;第三项则是 由于主体流动所引起的相对于固定点的通量,常称为主体流动通量。则 上式可写成:
NAJACAum
C为A和B组分的总浓度,kmol/m3;
xA为A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 dxA/dz为组分A的浓度梯度; “-”表示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DAB为比例系数,称为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系数,m2/s。
当C为常数时,上式转换为:
JA,z DABddCZA
CA为A组分的浓度,kmol/m3; dCA/dz为组分A的浓度梯度;
两种传递方式可同时存在。
7.2.1 Fick定律
一、分子传质现象 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分子传质源于分子的运动。 例如,在如下容器中:
设两容器中A的浓度不等,当连接容器的阀门打开后,由于气体分子 的无规则热运动,单位时间内组分A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运动的分 子数目,将多于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动的分子数目,结果造成组 分A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净分子流动,从而发生传质现象。
①气-液系统:如吸收、解吸、蒸馏等; ②液-液系统:如萃取等; ③液-固系统:如结晶、浸取等; ④气-固系统:如干燥、吸附等。
7.1.2相组成的表示法
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
1、质量分数wA
定义:均相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mA占混合物总质量m的分数。
wA
mA m
显然,均相混合物中所有组分(A、B、…)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
第七章 质量传递基础
7.1 概 述
7.1.1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概念:质量传递(传质):指物质从一处向另一处转移,包括相内传 质和相际传质两类。相内传质发生在同一个相内,相际传质则涉及不
同的两相。
传质是一个速率过程,过程的推动力是化学位差,包括浓度差、温 度差、压力差等,但通常指的是浓度差。
在化工生产中,实际涉及的多为相际传质,常见的有:
令N为混合物相对于固定点的总通量,则:
NNANB
总体速度um定义为: u m
N C
则:N A JA C AC N CAD d B d A x zx A N A N B
即:A的总通量(相对于静止坐标)=A的扩散通量(相对于平均 速度)+A的主体流动通量(相对于静止坐标)。
同理,对B可写出:
N BCB D A d dBxzxBNAN B
上式称为Fick定律,该定律表明:在混合物中,只要存在浓度梯度, 则必定有扩散通量。
该式不仅适用于静止混合物情形,而且适用于混合物做整体宏观运 动时的情形。
2、混合物运动时的传质情况
设混合物整体以um的速度向前运动,由于A存在浓度梯度,在整体运动的基
础上A还存在分子扩散,分子扩散速度记为uAd,则A的实际运动速度u
二、分子传质过程所遵循的定量规律 1、分子扩散定律 实验表明:在两元混合物(A+B)中,组分的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如果扩散沿z方向进行,则有:
JA,z CDABddxZA
式中:JA,z为组分A在z方向上的扩散通量,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上沿z方向上通过的A的量,单位为kmol/m2.s;
3、wA和xA之间的换算
设混合物中组分A、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A、wB、…,相应的摩尔 质量为MA、MB、…,则:
mA
xA
nA n
mA MA
MA mB MB
wA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总质量m,则:
xA
wA
MA
MA wB MB
同理可得:wA
xAMA
xAMAxBMB
二、质量比和摩尔比
通常对双组分系统,选择其中一个组分为参考组分,将另一组分对该自由度,故下标A、B可省略。
2、摩尔分数xA
定义:均相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物质的量nA占混合物总物质的量n的分数。
xA
nA n
同理,均相混合物中所有组分(A、B、……)的摩尔分数之和为1,即:
xAxB 1
习惯上,对液相中的摩尔分数用x表示,而对气相中的摩尔分数则用y表示。
0.01
CA 1107.010.582m 4 oml 3
1000
7.2 分子传质
质量传递的两种方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是在单一相内存在组分的化学位梯度(往往源于浓度差)时,由
分子热运动而引起的质量传递(扩散主体是分子); 对流扩散是伴随流体质点(扩散主体是微团)的宏观运动而产生的传质。
同理: CA xAC
质量浓度与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CA
A MA
3、应用于理想气体
设混合物的总压力为P,组分A的分压为PA,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
CA
nA V
pA RT
A
mA V
MApA RT
例 实验测得在总压1.013×105Pa及温度20℃下,1kg水中含氨0.01kg, 此时液面上氨的平衡分压为800Pa。求氨在气、液相中的摩尔分数和物 质的量浓度。
参考组分的质量比或摩尔比来代表组成。如以B为参考组分,则:
质量比:wmA wA w mB wB 1w
摩尔比: XnA xA x nB xB 1x
其中,w、x无下标,表示的是双组分系统。
为计算方便,通常参考组分选择为惰性物质,因其量在传质过程中保 持不变。
三、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浓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中的物质量。物质量可用质量或mol来表示,相 应地也就有了质量浓度或物质的量浓度(mol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