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邯郸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邯郸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邯郸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包括水源、水质处理和供水系统。

2.使学生了解邯郸市给水厂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给水厂相关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对给水厂进行深入了解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的意识,树立环保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邯郸市给水厂进行设计,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从而引出给水厂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水资源与人类社会》2. 理论知识:(1)水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

(2)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及其作用。

(3)水质处理技术及其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给水与排水》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邯郸市给水厂,实地了解工艺流程。

(2)进行水质检测实验,掌握水质分析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水质监测与评价》4. 案例分析:(1)分析邯郸市给水厂在供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探讨城市给水厂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城市给水厂的管理与优化》5. 课堂讨论: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教材章节的关联,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符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合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合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合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肥市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合肥市的水资源特点。

3. 帮助学生认识给水厂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合肥市给水厂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激发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合肥市给水厂为背景,结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合肥市给水厂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供水范围等。

相关教材章节:水资源与供水设施概述2. 学习给水厂的主要工艺流程,如水源取水、水质处理、清水输送等。

相关教材章节:给水处理技术3. 探究合肥市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在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水资源管理与利用4. 分析给水厂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举措,如节能减排、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相关教材章节:环境保护与水资源保护5. 研究合肥市给水厂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规划。

相关教材章节:城市给水厂规划与发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合肥市给水厂概况及水资源概述第二课时:给水厂工艺流程及水资源利用第三课时:给水厂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举措第四课时:合肥市给水厂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规划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了解合肥市给水厂基本概况和水资源状况。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水资源状况、水厂分布特点及其对城市供水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了解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掌握基本的水质评价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2. 学生通过了解给水厂相关知识,认识到科技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给水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供水系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供水等环节;2. 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 给水厂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4. 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5.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指数、水质级别划分;6. 给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水源污染、设施老化、管理不当等;7. 实地考察:参观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8. 探究性学习:分组讨论,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9. 报告撰写: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给水厂的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七章《生活中的水》相关内容,系统性地组织与安排。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与给水厂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南阳给水厂课程设计

南阳给水厂课程设计

南阳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南阳给水厂的主要设施、工艺流程及其功能;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南阳给水厂的工艺流程,提出优化建议;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提高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用水习惯;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合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介绍我国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节约用水和给水厂的作用。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一章2. 给水厂基本概念与组成:- 给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给水厂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二章3. 南阳给水厂工艺流程:- 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环节;- 南阳给水厂的实际情况介绍。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三章4.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南阳给水厂,了解实际工艺流程;- 观察给水厂设施,分析其工作原理。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实践环节5. 小组讨论与报告:- 分组研究南阳给水厂的工艺流程,提出优化建议;- 撰写考察报告,分享学习成果。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实践环节6.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同时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介绍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二章讲述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第三章探讨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1 给水厂的定义和功能1.2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1.3 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第二章: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2.1 给水厂的运行管理2.2 给水厂的优化方法2.3 给水厂的运行效果评价第三章: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3.1 给水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2 给水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3 给水厂的设计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讲授法,我们向学生传授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法,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包括《给水工程》等专业书籍,参考书包括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工程技术规范,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厂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了解给水厂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措施;4. 了解我国给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并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3. 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运行维护方案,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4.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给水厂进行智能化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保事业,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对给水工艺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课程针对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所在年级和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给水厂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水厂工艺流程3. 水质指标与检测:介绍常见的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余氯等,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质分析与检测4. 给水厂运行管理及维护:讲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措施、维护方法及故障处理,分析智能化管理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水厂运行管理与维护5.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探讨给水厂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介绍智能化技术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厂课程设计班级:电厂化学0901姓名:***学号:********** 一、概述设计任务及依据1 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本次设计,应达到如下教学目的:(1)掌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复习和消化课程讲授的内容;(2)掌握给水处理厂各处理构筑物形式的选择方法与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3)掌握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计中,应做到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图面清晰、语言通顺、说明简练、字体端正。

2、设计内容2.1设计题目某市新区地表水水厂设计2.2设计原始资料2.2.1 图纸净水厂地形图见附图2.2.2基本资料水厂的净产水量和水厂自用水量总和为d万m/132.2.3原水资料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附注1 色度度202 浑浊度mg/L200-15003 嗅和味度合格4 PH值7.7计5 总硬度mg/L250 以CaCO36 铜mg/L0.87 锌mg/L0.28 锰mg/L0.019 砷mg/L0.00210 细菌总数个/L28011 大肠菌群个/L732.2.4 地形地貌开封界于东京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地势平坦,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

平均海拔在69米至78米。

2.2.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良好,适宜于工程建设,地质构造一般皆为2.2.5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良好,适宜于工程建设,地质构造一般皆为四层:(1)表土或耕土厚0.5m左右;(2)粘土及砂质粘土,即第四纪土层,厚8m左右,耐压力2kg/cm2以上3 设计成果及要求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图纸二张;3.1 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1)目录;(2)概述设计任务和依据,简要分析设计资料的特点;(3)计算设计流量;(4)给水处理流程选择的各种因素分析和依据说明;(5)各处理构筑物及其辅助设备的工艺计算、工作特点的说明;(6)给水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水力计算及其高程设计;(7)处理构筑物总体布置的特点及依据说明。

说明书应简明扼要,表格说明、要求文字通顺、段落分明、字迹工整。

3.2 图纸绘制下列图纸:(1)厂区总平面图,图中应表示出各工艺构筑物的确切位置,外形尺寸,相互距离、各构筑物连接沟管的位置、管径、管材、管长,其他辅助性构筑物的位置。

厂区内各种管道:上水、下水、雨水、暖气管、电缆等的总平面布置。

厂区道路、绿化及卫生防护区的布置等。

该图中各种管道以单线条表示,图中应绘出各种线条表示的图例,注明构筑物名称。

绘出地形等高线,填方挖方轮廓线等。

(2)工艺流程高程图,图中应标出各构筑物顶、底、水面、主要构件及沟管的设计标高,室内外地坪标高。

二、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及工艺选择1、总体设计1.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符合第三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1.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1.2.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 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

采用计量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1.2.2混合设备使用静态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1.2.3反应池反应池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网格(栅条)絮凝、折板絮凝和波纹板絮凝。

这几种形式的絮凝池都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投资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条件,网格絮凝池的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相对较少。

1.2.4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

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

1.2.5滤池采用拥有成熟运转经验的普通快滤池。

它的优点是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降速过滤,效果好。

虹吸滤池池深比普快滤池大,冲洗强度受其余几格滤池的过滤水量影响,冲洗效果不如普通快滤池稳定。

故而以普快滤池作为过滤处理构筑物。

1.2.6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及氯化物消毒,氯消毒的加氯过程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

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

2.混凝沉淀2.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粒被吸附粘结。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

我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本设计也采用湿投法。

本设计根据原水水质分析资料,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验,并根据货源供应等,确定合理的混凝剂品种及投药量。

由于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参考分析相似水源有关水厂的经验数据,药剂投加聚合铝,包括聚合氯化铝(PAC )和聚合硫酸铝(PAS )等,具有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使用聚合铝作为水处理的混凝剂。

取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30mg/L 。

2.1.1溶液池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

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2417aQ W cn=式中 2W -溶液池容积,3m ; Q -处理水量,3/m h ;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 c -溶液浓度,取10%;n -每日调制次数,取n =3。

代入数据得:32999.031041767.41630m W =⨯⨯⨯=溶液池设置两个,每个容积为2W ,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取有效水深H 1=1.0m ,总深H =H 1+H 2+H 3=1.0+0.2+0.1=1.3m 。

(式中H 2为保护高,取0.2m ;H 3为贮渣深度,取0.1m )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1m ×1m ×1.3m 。

2.1.2溶解池溶解池容积3212997.03.0999.03.0m W W =⨯==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 1=1.0m ,则:面积F =W 1/H 1→边长a =F 1/2=0.547m ;取边长为0.55m 。

溶解池深度H =H 1+H 2+H 3 =1.0+0.2+0.1=1.3m (式中H 2为保护高,取0.2m ;H 3为贮渣深度,取0.1m )和溶液池一样,溶解池设置2个,一用一备。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s L t W q /665.110609996010=⨯==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100mm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

(钢管或铸铁管)11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液。

2.1.3投药管投药管流量s L W q /023.03600242000999.0360024100021=⨯⨯=⨯⨯⨯=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20mm ,相应流速为0.8m/s 。

3混合设备的设计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构造如图2所示。

设计总进水量为Q=10000m 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5m/s 。

计算草图如图4-2。

图4.2 管式静态混合器计算草图3.1设计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总流量Q=10000m3/d=416.7m3/d=0.116m3/d设计进水管流速应在 1.0--1.2m/s ,本设计ν=1.0m/s,进水管采用两条管。

(2)设计管径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s m n Q q /058.02/116.0/3===; 则静态混合器管径为:m qD 27.00.114.3058.044=⨯⨯==πν本设计采用D=300mm ; 则实际流速ν=0.82m/s3.2混合单元数按下式计算给水厂课程设计74.33.082.0/36.236.23.05.03.05.0=⨯=≥--D N ν,本设计取N=4;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m ND L 32.13.041.11.1=⨯⨯==3.3混合时间T=s L61.182.032.1==ν3.4水头损失m m n D Q h 5.024.033.0058.01184.01184.04.424.42<=⨯⨯=⨯=,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