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自来水厂Word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任务1.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根据已知资料,进行城市给水处理厂的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与工艺设计;2.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与设计计算;3.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泵房、加氯间等的工艺计算;4. 对处理厂进行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 设计说明书说明工程概况、工程规模、水质水量、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构筑物的尺寸和个数、主要设备的性能和数量等。
2. 设计计算书净水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各构筑物尺寸的主要计算过程、主要设备(如水泵、鼓风机等)的选取、给水处理厂的高程计算等。
3. 设计图纸净水厂平面布置图;净水构筑物高程图。
三、设计资料1.城市概况B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东接溆浦、洞口,南邻绥宁、会同,西界芷江,北依怀化。
地处东经109°32′至110°31′,北纬26°91′至27°29′。
B市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中国冰糖橙之乡。
市区为B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位于沅江与巫水交叉处。
根据B 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B市将发展成为一个融工、商、贸于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环境优美、对外交通便捷的生态宜居城市。
2.自然特征1、地形整体而言,地形北高南低,临巫水两侧地势高程较小。
整个县城地势平坦,规划区域内地形高差较小。
2、气候B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月平均气温最热29.5℃,最冷-9.2℃。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任务与原始资料1.1原始资料某城位于湖北省某地长江沿岸,现拟建造近期4.5万吨/天,远期9万吨/天,厂址处于长江北岸沿江大道旁,地面平均高程39.00米的一座净水处理厂。
该地区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所取长江水,夏季高峰期浊度为3000~5000NTU,冬季浊度为400~500 NTU,平均为800~1000 NTU。
平均水位为38.00米。
已知清水池水面高程采用40.50米,清水池最低水位36.00米。
二级泵房出水管中心线高程为37.40米。
净水厂距市区8公里,根据计算二泵房水压要求54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市区用户水压。
1.2设计任务(1)方案比较并确定水处理、预处理、沉泥处理等工艺流程;(2)选定各类构筑物形式和设备及其工艺设计计算;(3)厂内各类管线的定线和水力计算;(4)选定辅助构筑物和建筑物;(5)给水处理厂工艺平面和高程布置。
(6)提交设计说明计算书、水厂平面布置图(1:500),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及主要设备、材料和必要的图纸说明一张。
(计算机绘图或者手绘均可)第二章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2.1工艺流程的比较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 ,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 ,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
3.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 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课程主题:自来水厂。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自来水厂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和水质安全控制方法。
3.了解自来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
1.自来水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和水源选择。
3.自来水的水质安全控制方法。
4.自来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
1.实地考察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和设备结构。
2.分析自来水的水质标准和控制方法,了解水质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3.让学生了解自来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例如饮用水、洗浴水、清洁水等。
4.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
1.进行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内容的了解程度。
2.进行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测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和演示能力。
给水处理实习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实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水质指标、常见污染物及处理方法;2. 了解我国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3. 掌握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给水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能够操作给水处理设备,进行简单的工艺调试和优化;3. 能够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行业的职业兴趣,树立环保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实习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给水处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给水处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处理基本原理:水质标准、污染物种类及危害、水质检测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述》2. 给水处理技术:传统处理工艺、新型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给水处理技术》3.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单元操作及其组合。
教材章节:第三章《给水处理工艺流程》4. 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水泵、搅拌器、过滤设备、消毒设备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给水处理设备与操作》5. 实习实践:参观给水处理厂,实际操作设备,进行工艺调试和优化。
教材章节:第五章《给水处理实习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回顾给水处理基本原理,学习水质标准及污染物检测方法。
第二周:学习传统处理工艺和新型处理技术,了解膜分离技术。
第三周:学习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各单元操作的作用及组合。
第四周:学习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了解设备运行原理及注意事项。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某市某给水厂设计

中原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能源与环境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设计题目某市某给水厂设计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起止日期:指导教师:系主任:目录第一章设计背景基础资料 (3)1.1工程设计背景 (3)1.2设计规模 (3)1.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3)1.3.1原水水质 (3)1.3.2地址条件 (4)1.3.3气象条件 (4)1.3.4处理要求 (4)第二章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5)2.1水厂设计规模概况 (5)2.2工艺设计流程 (5)2.3配水井的设计计算 (5)2.3.1设计参数 (5)2.3.2设计计算 (5)2.4混凝设施 (6)2.4.1加药 (6)2.4.2混凝剂的投加量 (7)2.4.3混凝剂的投加 (7)与规格 (7)2.4.4溶液池容积W12.4.5溶解池容积W2与规格 (7)2.4.6投加系统构成和药控制系统选型 (8)2.4.7加药间及药库布置 (8)2.5混合设施 (8)2.5.1设计流量 (9)2.5.2设计流量 (9)2.5.3混合单元数 (9)2.5.4混合时间 (9)2.5.5水头损失 (10)2.5.6投药管流量 (10)2.6折板反应池 (10)2.6.1设计参数 (11)2.6.2设计计算 (11)2.7斜管沉淀池 (16)2.7.1已知条件 (17)2.7.2设计计算 (17)2.8V型滤池 (19)2.8.1池体设计 (20)2.8.2反冲洗管渠系统 (22)2.8.3滤池管渠布置 (24)2.8.4冲洗水的供给——选用冲洗水箱供水 (28)2.8.5反洗空气的供给 (30)2.9加氯间的设计与平面布置 (33)2.9.1已知条件 (33)2.9.2设计计算 (33)2.9.3加氯设备的选择 (34)2.9.4厂区布置 (34)2.9.5加氯间和氯库 (34)2.10清水池的设计计算 (35)2.10.1设计参数: (35)2.10.2设计计算: (35)2.11相关管路设计 (37)2.11.1沉淀池与滤池之间 (37)2.11.2V型滤池与清水池之间 (37)第三章净水厂的总体布置设计计算 (39)3.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9)3.2平面布置设计 (39)3.3水厂管线设计 (40)3.3.1 给水管线 (40)3.3.2 厂内排水 (40)3.3.3 加药管线 (40)3.3.4 自用水管线 (40)第四章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1)4.1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1)4.1.1水头损失计算 (41)4.1.2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 (41)4.2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41)4.2.1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 (41)4.2.2管渠水力计算 (42)4.2.3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42)第五章参考文献 (43)第一章设计背景基础资料1.1工程设计背景某市位于河南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了解其功能及作用。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水厂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实践操作,但需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水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各环节的作用及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水设备与操作: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水水厂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6.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给水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完整版)自来水厂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序号:xxx大学城建学院给水排水系2015年9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 (2)1.1 工程概况 (2)1.2 设计资料 (2)1.3 设计任务书 (3)第二章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 (4)2.1 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及确定 (4)2.2 拟设计方案流程图 (6)第三章混凝工艺计算 (11)3.1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11)3.2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14)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4)3.4 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设计 (14)第四章沉淀工艺计算 (15)4.1 设计参数 (16)4.2 平面计算 (17)4.3 进出水系统 (18)第五章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0)5.1 设计参数 (21)5.2 设计计算 (21)第六章消毒和清水池设计 (22)6.1 加氯消毒 (22)6.2 清水池计算 (22)第七章二级泵站的设计 (23)7.1 设计参数 (23)7.2 设计计算 (24)第八章水厂总平面布置 (25)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1.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湖北某县城原有水厂水厂能力已不能满足水质水量的要求。
为解决城市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当地市政府部门研究决定新建一座自来水厂,以补充城市供水能力。
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规划处理水量为10万立方米/天,近期设计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
该厂的水源为湖北某县城水域,水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水质标准,原水水质其中的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的要求,需要处理的为水源的浊度、残渣及细菌的灭活。
由于水源水质良好无需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所以该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为常规处理工艺。
即: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用户。
主要构筑物为:絮凝池、沉淀池、滤池和清水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名称:南江自来水厂水处理工程设计院系: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学号:090710130姓名:孙青指导老师:逯延军设计时间:目录第一章总论 (3)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3)1、设计任务 (3)2、设计要求 (3)二设计原始资料 (4)1、概述 (4)2、水源资料 (4)第二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5)一设计水质水量 (5)1. 设计水质及水质分析 (5)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 (6)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7)一加药间 (7)二混合设备 (10)三絮凝池 (12)四沉淀池 (17)五滤池 (23)六消毒方法 (28)第四章水厂高程布置计算 (33)一管渠的水力计算 (34)二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35)第五章主要参考文献资料-36-第一章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1.1.1设计任务给水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是“某水厂水处理工程设计(为初步设计阶段),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给水处理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选择各种构筑物的类型和数目,初步进行给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的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进行各种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种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个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6、给水处理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7、绘制本设计任务书中指定的水厂平面,工艺高程图纸两张(3#图)。
8、写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说明书。
1.1.2、设计要求A.根据以上资料,进行城市给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
B.编写设计说明计算书,包括确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相应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计算正确并附有必要简图。
进行给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设计和高程布置,合理安排处理构筑物、站内管道系统及辅助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标高。
C.画出两张图:3号图纸: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1:500)。
3号图纸:给水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横比1:300;纵比1:500)1.2 设计原始资料1.2.1概述(一)设计题目:某水厂水处理工程设计(二)相关设计资料(1) 用来建水厂的空地地势平坦,厂区平均海拔高程13m。
(2) 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东北偏东(夏季);西北(冬季);频率17%。
(3) 气温:月平均最高温度28℃,月平均最冷温度3.4℃,年平均气温14℃。
(4) 最大冻土深度20cm。
(三)设计水量:Q=30×104m3/d1.2.2水源资料(一)水源概况水源取自南江水。
南江水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浊度较低(只有在洪水期浊度大2000~3000NTU),冬天水源水较清,短时间可能有藻类出现。
水质检测情况如下:(二)处理要求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水源水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4)城市供水水质检验项目;5 总硬度mg/L,CaCO45036 氯化物mg/L 2507 氟化物mg/L 2508 硝酸盐mg/L 109 总溶固物mg/L 1000mg/L <510 CODMn11 氨氮mg/L <0.512 铁mg/L 0.313 锰mg/L 0.114 铜mg/L 115 砷mg/L 0.0116 锌mg/L 1.017 铅mg/L 0.0118 细菌总数CFU/mL ≤10019 大肠杆菌CFU/mL 不得检出第二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2.1 设计水质水量2.1.1 设计水质及水质分析2.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2.1.1.2 水质分析本设计中,浊度,不达标,需要处理。
2.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1.08×30×10000=324000 m3/dQ=(1+a) Qd式中 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设计供水量(m3/d),为30万m3/d.d2.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2.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综合分析后得出最终的工艺流程为:原水→活性炭(粉末)预吸附→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活性炭(颗粒)吸附→消毒框图表示为:布置草图如下: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3.1 加药间3.1.1 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3.1.2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3.1.2.1.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混凝剂选用:碱式氯化铝[Aln (OH)mCL3n-m]简写PAC. 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
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30mg/l。
其特点为: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 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
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3.1.2.2. 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3.1.2.3. 加药量的计算和加药间的布置最高日用水量Q=(1+a) Q d =1.08×30×10000=324000 m 3/d=13500 m 3/h 溶液池容积:n b Q a W ⨯⨯⨯=41713013500417102⨯=⨯⨯=48.56 m 3取 50 m 3式中:a —混凝剂(PAC )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 b —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本设计取10%; Q —处理水量,本设计为13500h /m 3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 5.0 5.0 2.6L B H m m m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35.0 5.0 2.050W m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 ,按1h 放满考虑。
溶解池容积2W3210.30.35015W W m ==⨯=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L ×B ×H=4×2.5×2.2,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
则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1W = L ×B ×H=4×2.5×1.7=17m 3 ,满足要求。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q 0=t W 602=1510001060⨯⨯=25 L/S,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200mm ,相应流速v=0.8m/s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混合设施 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q=606024100021⨯⨯⨯⨯W =5021000246060⨯⨯⨯⨯=1.16L/S计量投加设备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121W =5012=4.2m 3/h 式中:1W ——溶液池容积(m 3) 药库设计参数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 )所占体积: T 15=1000a ×Q×15=100030×324000×15=145800㎏=145.8t 式中:T 15—药剂按最大投药量的15d 用量储存 a —PAC 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处理水量(m 3/d )。
聚合氯化铝的相对密度为1.19,则算占体积V=3145.8122.521.19m = 药品放置高度按2.5m 计,则所需面积为49m 2考虑到药品的运输、搬运和磅秤算占体积,不同药品间留有间隔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库所需面积:2=⨯=,则药库A 1.34963.7m平面尺寸取L×B×H=8m×8m×3m 。
3.1.2.4 加氯间设计要求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
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
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
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
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
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