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郑州大学给水课程设计

郑州大学给水课程设计

郑州大学给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水源、水质、水量及水处理技术。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运行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分布特点及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给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给水工程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给水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保观,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际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工程概述- 水源、水质、水量基本概念- 给水工程的作用与地位2. 水质标准与评价- 我国水质标准体系- 水质评价方法3. 给水系统设计- 给水系统组成及功能- 给水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4. 水处理技术- 常规水处理技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高级氧化技术- 膜分离技术5. 给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 给水管网的布局与优化- 给水管网的运行维护- 给水管网的监测与控制6. 水厂设计及施工- 水厂工艺流程设计- 水厂平面布局与施工- 水厂自动化与信息化7.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 节水技术与管理-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给水工程概述第二周:水质标准与评价第三周:给水系统设计第四周:水处理技术第五周:给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第六周:水厂设计及施工第七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给水工程》的章节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要求;3. 掌握给水排水系统中常见设施的类型、功能及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排水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2.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模拟与优化;3.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热爱,提高职业认同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水排水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给水排水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 给水系统概述:水源、取水、输水、配水;- 排水系统概述:排水设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与回用。

2.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要求- 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原则与目标;- 设计流量计算、管网布置与设施选型。

3. 给水排水系统常见设施- 给水设施:泵站、水池、水箱、管道等;- 排水设施:检查井、雨水口、泵站、污水处理厂等。

4.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设计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 设计方案制定与优化;- 施工图绘制与预算编制。

5.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了解设计过程;- 学习优秀设计案例,提高设计水平。

6.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软件应用- 介绍专业软件功能与应用;- 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系统模拟与优化。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镇给水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水源选择、取水方式、水处理工艺、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给水工程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镇给水工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工程概述:包括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和我国给水工程现状。

2.水源选择与取水工程:介绍水源的选择原则、各种取水方式及其适用条件,以及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3.水处理工艺:包括水质标准、常用水处理方法和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及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选择。

4.管网设计:介绍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管材选择、管网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

5.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原则、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水力学基础、流体输送及水质处理等关键概念;2. 学习并熟悉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如管网设计、设备选型及系统优化;3. 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能够运用到实际给排水工程项目中。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简单的给排水工程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查和系统优化;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项目讨论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给排水工程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关注工程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给排水专业核心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三年级,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未来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系统原理:包括流体力学基础、水力学公式应用、流体输送特性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涵盖管网设计原理、设备选型与布置、系统优化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技术规范与标准:介绍我国给排水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法规,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给排水工程案例:分析典型给排水工程项目,包括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水质分析、泵站运行等,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 专业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给排水工程设计,如CAD、EPANET等,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给水课程设计

给水课程设计

给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了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熟悉给水工程的常用设备和材料。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2)具备给水工程的基本设计和计算能力;(3)掌握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给水工程的常用设备和材料;4.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5.给水工程案例分析。

6.导论:介绍给水工程的概念、分类和组成;7.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8.设备和材料:介绍给水工程常用的设备和材料;9.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讲解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10.案例分析:分析给水工程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工程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给水工程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给水工程的图片和视频;4.实验设备:准备给水工程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

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的相关知识。

3. 掌握我国给排水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给排水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简单的给排水系统故障排查。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掌握一定的给排水设施操作与维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技术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给排水事业做贡献的愿望。

2.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给排水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给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涵盖以下方面:1. 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给水系统的水源、水质处理、输配水设施;排水系统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及排放设施。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涉及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3.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介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要点。

4. 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教材第一章)第二周:给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二章)第三周: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三章)第四周: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教材第四章)第五周: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教材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给水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

1.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了解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熟悉给水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

5.具备给水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6.掌握给水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设计和实施给水工程时注重环境保护。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给水工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为我国给水工程事业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给水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具体内容包括:1.给水工程概述:给水工程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给水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组合水源的特点和选择。

3.给水处理:水质标准、水质处理方法和技术。

4.给水输配水:输配水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5.给水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4.实验法:进行给水工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给水工程教材,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题目某城市给水管网初步设计1.2课程设计内容1.某城市给水管网设计最高日用水量分项分析与总用水量计算;2.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积;3.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的计算及各管段设计流量初步拟定;4.根据初步拟定的管段设计流量,选取经济流速(参见教材表6.8,表7.7)或界限流量表(给水工程教材表7-1)初步计算各管段管径(并考虑到消防、最大转输时及事故时等要求确定各管段的管径),然后根据教材表7.8标准管径选用界限表确定各管段标准管径。

5.管网水力计算(可采用相关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如EPANET软件);6.确定控制点,计算从控制点到二级泵站的水头损失,确定二级水泵流量和扬程和水塔水箱高度;7.消防时、最大转输时和最不利管段发生事故时的校核,若不满足要求,应说明必须采取的措施。

8.绘图,在提供的总平面图(1:10000)基础上确定给水管网定线方案,绘出经过抽象的节点和管段环状管网模型图(1张),另针对环状管网图绘制消防时、最大转输时和最不利管段发生事故时校核的水力计算图(3张),绘制等水压线图一张。

1.3进度安排1.给水管网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及管网定线方案2天2.给水管网水力计算3天3.水泵选型及水塔高度的确定2天4.消防时、最大转输时和最不利管段发生事故时的校核及采取必要措施3天5.计算书的整理和排版2天6.绘图2天1.4基本要求1、根据提供的总平面图(1:10000)确定给水管网定线方案;2、进行基础资料分析提出给水管网设计的可行性方案;3、完成相关的设计计算书及图纸绘制工作;4、课程设计必须独立完成;5、图中文字一律用仿宋体书写;图例的表示方法应符合一般规定和制图标准;图纸应注明图标栏及图名;图纸应清洁美观,主次分明,线条粗细有别;图幅宜采用3号图,必要时可选用2号图;6、计算书内容简要,论证充分、文字通顺、字迹端正。

1.5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一份;2.设计图纸:节点和管段环状管网模型图、绘制消防时、最大转输时和最不利管段发生事故时校核的水力计算图各一张。

1.6设计步骤1.明确设计任务及基础资料,复习有关知识及设计计算方法2.在平面图上确定给水管网定线方案,进行水力学计算3.设计图纸绘制4.设计计算书校核整理第二章概论2.1城市自然资料该地区属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的特点。

据近十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8摄氏度;月最高气温在8月,月均温度32.9摄氏度;月最低气温在一月,月均气温1.9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0摄氏度,最低气温-9.8摄氏度。

主导风向西北风,四季无明显风向变化。

冻土深度:20cm。

冰冻深度:0.5m。

2.2某城市详细规划(1)某城市2005-2015规划图(1:10000);(2)新区规划人口10万人,房屋最高楼层6层;(3)新区规划年工业产值12亿元。

2.3设计规模(1)某城市范围原是农田,无供水设施,故规划新建水厂一座,位于新区东北的河岸边。

水厂厂址的地面高程和道路设计高程见规划图。

水厂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比地面低3.5m。

(2)用水定额:①居民生活综合用水定额(含公建用水):300L/人·日(平均日);②工业用水定额:54立方米/万元产值(以360日计,均匀用水);③市政、绿化用水占以上两项之和的5%;④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以上各项和的20%计算。

(3)用水时变化系数:按整个系统考虑:K d=1.25;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如下:(4)大用户用水量(用于计算集中流量):表1序号单位名称最高日用水量(m3)用水变化系数1 火车站800 2.02 汽车站600 2.03 食品厂2000 2.04 机械厂400 2.05 污水厂100 2.06 医院250 2.57 宾馆300 2.58 餐飮 300 2.5 9超市2502.5(5)网中设置对质水塔(6)给水管材:采用当地生产的承插式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给水管,标准管径见教材表7.8。

(7)消防系统:采用低压消防系统,最小水压要求10m ,消防流量按规划人口查教材附录中的有关表格选取。

(8)地面集中用户(即节点地面高程)参考基础图自己拟定。

2.4管网定线城市给水管网定线是指在城市用水区域的地面上确定各条配水管线的走向、路径和位置,设计时一般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支干管,不包括接入用户的进水管。

干管管径较大,用以输水到各地区。

分配管的作用是从干管取水供给用户和消火栓,管径较小,城市消防流量是决定其最小管径的重要因素。

给水管线一般平行于道路中线敷设在街道下,两侧可支出支管向就近的用户配水,所以,配水管网的形状常与城镇总体规划道路网的形态一致。

城市管网定线取决于城市道路网的平面布置、供水区的地形、水源和网内调节构筑物的位置,街区和用户特别是大用户的分布,河流、铁路、桥梁等的管线障碍物位置等,考虑的要点如下:定线时,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从二级泵站输水到网内水塔(高位水池)、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循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距离布置一条或数条于管,干管位置应从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

干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情况,采用500-800m 。

从经济上来说,给水管网的布置采用一条干管接出许多支管,形成树状网,费用最省,但从供水可靠性考虑,以布置几条接近平行的干并形成环状网为宜。

在干管和干管之间宜设置垂向联络管使管网形成环状网。

联络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的大小考虑在800-1000m 左右。

干管一般平行于城市规划道路中线定线,但应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

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城市或厂区地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

给水管线和建筑物、铁路以及其他管道的水平净距,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的有关规定。

考虑了上述要求后,城市管网通常是树状网和若干环组成的环、枝状网相结合的形式,管线大致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给水区。

管网中还需安排其他一些管线和附属设备,例如在供水范围内的支路下需敷设分配管,以便把干管的水送到用户和小区内。

考虑到消防和室外消火栓规格的要求,分配支管直径至少为100 mm ,大城市采用150-200mm ,目的是在通过消防流量时,分配支管中的水头损失不致过大,导致火灾地点水压过低。

考虑上述要求后,结合本城市的具体情况,现将供水区分为10个环状管网,定线后的管网图如附图中的管网模型图所示2.5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居民生活用水量1000q 111N Q ==300×100000/1000=30000()d 3m 1q ——居民生活综合用水定额(含公建用水):300L/人·日(平均日)1N ——居住区人口数,cap (2)工业生产用水量222q B Q ==54×120000/360=18000()d 3m2q ——工业用水定额:54立方米/万元产值(以360日计,均匀用水) 2B ——工业企业产值(万元/d) (3)市政、绿化用水量3Q =(21Q Q +)×5%=2400()d 3m (4)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4Q =(21Q Q ++3Q )×20%=10080()d 3m (5)最高日生活用水量d Q =(21Q Q ++3Q +4Q )×1.25=75600()d 3m2.6供水管网流量设计4.86s d h h QK Q Q ===1.42×75600/86.4=1243()s L2.7确定清水池和水塔容积清水池与水塔土调节容积计算 表2时供水处理供水供水泵站供水量(%﹚水塔调节容 水塔调节容积计算量(%﹚ 设置水塔 不设水塔 设置水塔﹙1﹚ ﹙2﹚ ﹙3﹚ ﹙4﹚ (2)-(3) Σ (3)-(4) Σ 0‐1 4.17 2.22 1.92 1.95 1.95 0.3 0.3 1‐2 4.17 2.22 1.7 1.95 3.9 0.52 0.82 2‐3 4.16 2.22 1.77 1.94 5.84 0.45 1.27 3‐4 4.17 2.22 2.45 1.95 7.79 -0.23 1.04 4‐5 4.17 2.22 2.87 1.95 9.74 -0.65 0.39 5‐6 4.16 4.97 3.95 -0.81 8.93 1.02 1.41 6‐7 4.17 4.97 4.11 -0.8 8.13 0.86 2.27 7‐8 4.17 4.97 4.81 -0.8 7.33 0.16 2.43 8‐9 4.16 4.97 5.92 -0.81 6.52 -1.95 1.48 9‐10 4.17 4.96 5.47 -0.79 5.73 -0.51 0.97 10‐11 4.17 4.97 5.4 -0.8 4.93 -0.43 0.54 11‐12 4.16 4.97 5.66 -0.81 4.12 -0.69 -0.15 12‐13 4.17 4.97 5.08 -0.8 3.32 -0.11 -0.26 13‐14 4.17 4.97 4.81 -0.8 2.52 0.16 -0.1 14‐15 4.16 4.96 4.62 -0.8 1.72 0.34 0.24 15‐164.174.975.24-0.80.92-0.27-0.0316‐17 4.17 4.97 5.57 -0.8 0.12 -0.6 -0.63 17‐18 4.16 4.97 5.63 -0.81 -0.69 -0.66 -1.2 18‐19 4.17 4.96 5.28 -0.79 -1.48 -0.32 -1.61 19‐20 4.17 4.97 5.14 -0.8 -2.28 -0.17 -1.78 20‐21 4.16 4.97 4.11 -0.81 -3.09 0.86 -0.92 21‐22 4.17 4.97 3.65 -0.8 -3.89 1.32 0.4 22‐23 4.17 2.22 2.83 1.95 -1.94-0.61 -0.2123‐24 4.16 2.22 2.01 1.940.21累计100100100调节容积=13.63 调节容积=4.21清水池设计有效容积为:4321W W W W W +++==103433m式中 1W ——清水池调节容积(3m );1W =13.63%×75600=103043m2W ——消防贮备水量(3m ),按2小时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2W =5043m 3W ——给水处理系统生产自用水量(3m ),取最高日用水量的5%;3W =37803m 4W ——安全贮备水量(3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