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典型的有机化合物,让学生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实验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实验器材: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熟悉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导论1.1 有机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1.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1.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第二章:烷烃与卤代烃2.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2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2.3 烷烃与卤代烃的反应2.4 烷烃与卤代烃的制备方法第三章:烯烃与炔烃3.1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2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3 烯烃与炔烃的反应3.4 烯烃与炔烃的制备方法第四章:立体化学4.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4.2 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4.3 立体化学的构型与构象4.4 立体化学的反应与合成第五章:醇、酚与醚5.1 醇的结构与性质5.2 酚的结构与性质5.3 醚的结构与性质5.4 醇、酚与醚的反应与合成第六章:羧酸与酮6.1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6.2 酮的结构与性质6.3 羧酸与酮的反应6.4 羧酸与酮的制备方法第七章:糖类与脂肪7.1 糖类的结构与分类7.2 糖的代谢与合成7.3 脂肪的结构与性质7.4 脂肪的代谢与合成第八章:氨基酸与蛋白质8.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8.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8.3 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8.4 蛋白质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第九章:杂环化合物9.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9.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9.3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9.4 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有机合成反应10.1 有机合成的策略与方法10.2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10.3 官能团转换与修饰反应10.4 有机合成反应的调控与应用第十一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1.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分布11.2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1.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1.4 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药物与食品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金属化学12.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与合成12.3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与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4 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三章:有机光电材料13.1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3.2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3.3 有机光电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13.4 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四章:环境有机化学14.1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14.2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14.3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与降解14.4 环境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未来挑战第十五章:有机化学实验15.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安全15.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实验15.3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5.4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 烷烃、卤代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 立体化学、醇、酚、醚的反应与合成4. 羧酸、酮、糖类、脂肪的结构与代谢5. 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6.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反应7.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提取8.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反应与应用9.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器件应用10.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与处理1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与评价难点:1. 立体化学中的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2. 有机金属化学的结构与反应机理3.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器件制作4.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处理技术5.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与问题解决。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篇一:人教版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照和原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领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课要点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课难点 :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课过程【引入】经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先有机物是指有活力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的,直到1828 年,德国科学家维勒有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经过加热能够直接转变成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观点遇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观点——世界上绝大部分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己有着特定的化学构成和构造,致使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别性。
研究有机物的构成、构造、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认识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构造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依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应有机物特征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 ch3 -ch2 - ch2 - ch2 -ch3 )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一样能够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以下有机物的类型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要点就是认识常有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色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色,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育思想的有序性、逻辑性、谨慎性。
教课要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色;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内容: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鉴别技巧。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相关原理。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掌握测定技巧。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结构分析。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鉴定技巧。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高中有机化学详细教案

高中有机化学详细教案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3. 学习有机反应机理和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4. 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命名方法;3. 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常见反应类型;4. 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命名方法;2. 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反应类型的区分;3.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4. 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有机化学导论》教材;2. 有机化学模型和实验器材;3.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3.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方法;2. 演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过程;3. 练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节:有机反应的机理和类型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常见反应类型;2. 分析有机反应中的化学键形成与断裂过程;3. 演示有机反应实验,加深学生理解。
第四节:有机化学的应用1. 探究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分析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的案例;3. 讨论环保和绿色合成的相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测试和实验报告;2. 学生参与度和理解深度;3. 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调整和优化;2. 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下一步教学改进的建议。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第⼀章绪论⼀.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的价电⼦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溶性:⼩,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形成氢键的能⼒。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中碳原⼦是四价及碳原⼦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分⼦的⽴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总是四价的,碳原⼦⾃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中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称为分⼦的构造.表⽰分⼦中各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两⼩点表⽰⼀对共⽤电⼦对的构造式叫电⼦式,⽤短横线(-)表⽰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核间距离。
2. 键⾓: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的电负性有关,⼀些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原⼦具有强的吸电⼦能⼒。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4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六章芳香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芳香性的概念;苯的结构;苯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及其应用;萘的结构、命名、萘的亲电取代反应;休克尔(Huckel)规则。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一章绪论
教学
目的
任务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熟悉有机酸碱概念;掌握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共价键理论。
一、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二、对映异构和手性
三、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第二节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
一、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二、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三、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四、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
五、旋光异构与生理活性
第三节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一、取代环烷烃的构型异构
二、取代环烷烃的构象异构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三章烯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烯烃的结构、命名;顺反异构体及其构型标记法;烯烃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与HX、X2、H2SO4、HOX加成),硼氢化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与X2和HX加成);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Markovnikov)规则;烯烃的氧化反应(KMnO4氧化,臭氧化);α-氢的卤代反应。
2.熟悉:苯的加成、氧化反应;共振论对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物理性质;萘的氧化反应;联苯的命名及对映异构。
3.了解:苯的分子轨道模型,蒽和菲的反应。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 )
时间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第一节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二、命名
第二节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
一、苯的结构
二、苯及其同系物的同分异构
三、二环环烷烃立体异构
第四节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上的应用
一、自由基取代反应
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
,
,,?
,
,,?
,,?
40min
80min
50min
30min
多媒体:
手性碳立体分子模型图
对称因素示意图
旋光仪及手性分子旋光示意图
习题
1.思考题2. 5.(1、2)6.9 . 12. 13.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3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四章炔烃和烯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炔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命名;炔烃的化学性质(炔氢的反应,碳碳叁键的还原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狄尔斯-阿尔特反应;p-π共轭。
2.熟悉:过酸氧化,物理性质。
3.了解:烯烃的聚合反应;硼氢化反应机理;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 )
时间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第一节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结构
二、分类
三、命名
第二节物理性质
第三节化学性质
一、催化加氢
二、亲电加成反应
三、自由基加成反应
四、硼氢化反应
五、氧化反应
第三节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一、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二、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三、苯的加成和氧化反应
四、烷基苯侧链的反应
第五节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一、萘
二、蒽、菲和其他稠环芳烃
三、联苯
四、非苯芳烃
,
,
,,?
30min
40min
10min
80min
40min
40min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 )
时间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一)凯库勒结构理论
(二)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3.价键理论
4.杂化轨道理论
5.分子轨道理论
三、共价键的几个参数和断裂方式
1.几个参数
2.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一、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二、消除反应机理
三、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第五节不饱和卤烃和卤代芳烃
一、乙烯型卤代烃和卤代芳烃(苯炔中间体在此讨论)
二、烯丙型卤代烃和苄基型卤烃
第六节卤代烃的制备
,
,
,,?
,
50min
10min
70min
45min
45min
20min
多媒体:
SN1、SN2、E1、E2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曲线图
甲烷、乙烯、乙炔分子模型
习题
P36:1、5、12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2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三、共轭二烯烃的特征反应
四、聚集二烯烃
五、共轭效应
,
,
,,?
,,?
50min
5min
70min
35min
80min
多媒体:
共轭二烯、乙炔分子模型图
习题
P125:2.(2,4,6)3.(1,2,4,5,7,8,9)4.7.(1,2,4)9.10.14.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节构象
一、乙烷的构象
二、丁烷的构象
三、环丙烷、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
四、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节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波谱性质
第六节、化学性质
一、氧化和燃烧
二、热裂反应
三、卤代反应
四、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七节、烷烃的工业来源
,
,
,
?
,
20min
25min
30min
70min
10 min
80min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烷烃和单环烷烃的命名、结构;卤代反应及机理;自由基的概念及相对稳定性。脂环烃的构造异构和构型异构;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中的a键、e键概念及优势构象。
2.熟悉:脂环烃的分类,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有机化合物分类
(二)有机物构造表示方法
(三)有机物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五、有机酸碱理论简介
(一)阿累尼乌斯的电离论
(二)勃朗斯德质子理论
(三)路易斯酸的电子论
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
,
5min
10min
60min
20min
35min
25min
5min
多媒体:
分子轨道模型图
轨道杂化的空间伸展方向图
多媒体:
苯环分子轨道模型图
习题
P192:1.(2,3,4)2.3.4.5.(1,2)6.8.10.(1,3)
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4月16、23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3月19、26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5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五章立体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