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找不同
幼儿中班教案找不同

幼儿中班教案找不同【篇一:中班区域教案doc】区域研讨记录:区域介绍主要区域内容有:美劳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装扮区提供材料:美劳区:1、彩泥、火柴棒2、提供半成平(圆纸片有中心点、火柴棒、油画棒)3、彩纸、废旧挂历纸等。
4、鹅卵石、蜡笔等5、马路背景图科学区:光滑粗超的不同材料的木板,硬纸板、长条毛巾、搓衣板、瓦楞纸,物体(小汽车、牛奶罐、书本等)陀螺。
记录卡语言区:汽车头饰(大卡车、小轿车、压路机)装扮区:1、纽扣、鞋带、拉链、筷子。
2、不同颜色的方向箭头牌(4张)益智区:1、走迷宫(拼板、迷宫图、汽车)提供格子模板2、八个分割片的拼图3、马夹袋、彩色碎纸片等。
达成共识:通过介绍孩子对每个区域有一定的了解,为下面区域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区域研讨记录:美劳区、科学区一、存在问题陈云娥:幼儿学习分泥技能已初步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蜗牛的触角大小不均匀,可能材料投入不及时。
傅彩芬:在科学区中发现投入的材料不够,幼儿有哄抢的现象,斜坡搁置太陡,导致车辆在粗糙的表面行驶速度也非常的快。
吴洁:美劳区中,幼儿捏蜗牛的很多,其中有一幼儿捏了一只乌龟,其他孩子很羡慕。
杜莹俨:美劳区中,幼儿说出的快朋友慢朋友比较的多,但幼儿受周围伙伴的影响,捏蜗牛的较多,其他的动物幼儿很难捏成。
有的兴趣不大,开始拓印盖子上的动物图案。
二、调整策略教师引导幼儿调整坡度,并提供两块相同的材料的木板,让幼儿有所可比性。
美劳区中提供快快慢慢动物的图片或简单动物分解的捏泥程序图。
三、成达共识在科学区中由于材料过少,需投入更多的汽车和材料。
在美劳区中,可投入火柴棒等辅助物品。
美劳区中提供快快慢慢动物的图片或简单动物分解的捏泥程序图。
四、指导建议(下一次游戏的备课)美劳区中,投入了快快慢慢动物分解的捏泥程序图。
让幼儿能根据图片提示进行其他动物的操作。
在科学区中,强调幼儿的游戏规则如不可大声喧哗,不与同伴争抢玩具或材料。
中班科学活动:找不同-课件

找不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两幅相似图,能找出其细微的 差距。
2、尝试运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的方法寻找 不同。
嗨,我叫东东,快 来认识我吧!
我是东东吗?
3
这有两什么幅办图法有可什以么又不好一又快样地?找出两幅图的不同呢?
实践操作:
找一找
再见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中班科学课件《找不同》

中班科学课件《找不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找不同》。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材共包含8幅图片,每幅图片都有2个相似但又不同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细心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8幅图片、《找不同》工作纸、彩笔、蜡笔学具:幼儿自带的图画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第一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如:“这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呢?”2. 讲解:教师对每幅图片进行讲解,说明每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教师可以用手指着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3. 练习: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找不同》工作纸和彩笔、蜡笔。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并用彩笔、蜡笔标出。
4. 展示: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找出不同之处的过程。
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片1:图片2:图片3:…… 图片8:相同点:相同点:相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不同点:…… 不同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中找出两幅相似但又不同的图片,并用彩笔、蜡笔标出不同之处。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出两幅相似但又不同的图片,并用彩笔、蜡笔标出不同之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思考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找不同课件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找不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比较日常生活用品、动物、植物等图片,让幼儿学会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相同与不同,提高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找不同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幅相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如何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观察事物,引导幼儿学会找不同。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让幼儿独立完成找不同的任务,并在完成后进行分享。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不同之处,并选出最佳观察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不同2. 板书内容: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观察事物图片示例:展示两幅相似图片,标注不同之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找不同图片,让幼儿独立完成找不同的任务。
家长记录幼儿的观察过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找到的不同之处。
2. 答案:生活中的找不同图片答案不唯一,以幼儿实际观察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找不同的活动,让幼儿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提高了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表现,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结合本节课内容,开展其他相关活动,如找相同、分类等,丰富幼儿的科学活动体验。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不一样的路》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不一样的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不一样的路》。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观察、探索和认识生活中不同类型的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路的特点和用途。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生活、探索未知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类型的路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路,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图片,讲解不同类型的路(如水泥路、柏油路、石子路、木栈道等)。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路的特点和用途。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卡片,让幼儿将卡片上的路与对应的名称连线。
(2)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动手操作(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路。
(2)鼓励幼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创作,装饰自己的作品。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不一样的路》2. 板书内容:(1)不同类型的路:水泥路、柏油路、石子路、木栈道等。
(2)各种路的特点和用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不同类型的路,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1)观察并记录至少3种不同类型的路。
(2)作品要求:用彩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路,并在旁边注明路的名称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和体验不同类型的路。
(2)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进亲子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找不同

中班科学教案找不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的第二节“找不同”。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掌握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能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白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找出图片中的不同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1)比较与分类的方法(2)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下列图片中的不同点:图片1:图片2:2. 答案:(1)图片1的不同点:……图片2的不同点:……(2)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找出了事物的不同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在家中观察、比较身边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2)鼓励学生与家长、同学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中班科学教案找不同

中班科学教案找不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物体,并准确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日常生活用品、动物、植物等图片各两份,每份图片中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份相同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的细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日常生活用品、动物、植物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讲解如何观察、比较物体,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图片,让幼儿独立观察、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4. 小组合作(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份图片,共同观察、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组内讨论、交流,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程找不同2. 图片展示:展示日常生活用品、动物、植物等图片,标出不同之处。
3. 重点知识:观察、比较、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中观察、比较两种物体,找出不同之处,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比较方面的困难,以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中班科学教案找不同全文

中班科学教案找不同全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真观察物体,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不同之处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组或多组图片、实物,每组包含一个不同之处。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不同之处,给予表扬和鼓励。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两组图片或实物,讲解如何观察和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示范找出不同之处,并解释观察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多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独立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提示和帮助。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找到的不同之处。
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找到的不同之处,给予表扬和鼓励。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不同之处,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程找不同2. 图片展示:两组或多组图片,每组标注不同之处3. 观察方法提示: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入手七、作业设计图片1:苹果、香蕉、橙子、葡萄图片2:小鸟、小鱼、小兔、小猫2. 答案:图片1:橙子是唯一一个圆形的水果。
图片2:小猫是唯一一个四条腿的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和找不同方面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之处,并与家长分享。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找不同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