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习题)

合集下载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精选题37道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精选题37道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精选题37道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A.B.2C.D.2.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2),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A.+1B.+C.2+1D.2﹣3.如图,⊙M的半径为2,圆心M的坐标为(3,4),点P是⊙M上的任意一点,P A⊥PB,且P A、PB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A、点B关于原点O对称,则AB的最小值为()A.3B.4C.6D.84.如图,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以点C(0,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Q是线段P A的中点,连接OQ,则线段OQ的最大值是()A.3B.C.D.45.在公园的O处附近有E、F、G、H四棵树,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现计划修建一座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形水池,要求池中不留树木,则E、F、G、H四棵树中需要被移除的为()A.E、F、G B.F、G、H C.G、H、E D.H、E、F6.如图,抛物线y=﹣1与x轴交于A,B两点,D是以点C(0,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是线段AD的中点,连接OE,BD,则线段OE的最小值是()A.2B.C.D.37.已知直线y=﹣x+7a+1与直线y=2x﹣2a+4同时经过点P,点Q是以M(0,﹣1)为圆心,MO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Q的最小值为()A.B.C.D.8.已知⊙O的半径为5,若PO=4,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内B.点P在⊙O上C.点P在⊙O外D.无法判断9.已知⊙O的半径是4,OP=3,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圆内B.点P在圆上C.点P在圆外D.不能确定10.如图,点A,B,C均在坐标轴上,AO=BO=CO=1,过A,O,C作⊙D,E是⊙D上任意一点,连接CE,BE,则CE2+BE2的最大值是()A.4B.5C.6D.4+11.如图,点M坐标为(0,2),点A坐标为(2,0),以点M为圆心,MA为半径作⊙M,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点C是⊙M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C,AC,点D是AC的中点,连接OD,当线段OD取得最大值时,点D的坐标为()A.(0,)B.(1,)C.(2,2)D.(2,4)二.填空题(共16小题)12.如图,在Rt△ABC中,∠ACB=90°,BC=4,AC=10,点D是AC上的一个动点,以CD为直径作圆O,连接BD交圆O于点E,则AE的最小值为.13.如图,在Rt△ABC中,∠ABC=90°,AB=4,BC=3,点D是半径为2的⊙A上一动点,点M是CD的中点,则BM的最大值是.14.如图,圆O的半径为3,点A在圆O上运动,ABCD为矩形,AC与BD交于点M,MO =5,则AB2+AD2的最小值为.15.点P是非圆上一点,若点P到⊙O上的点的最小距离是4cm,最大距离是9cm,则⊙O 的半径是.16.已知以AB为直径的圆O,C为AB弧的中点,P为BC弧上任意一点,CD⊥CP交AP 于D,连接BD,若AB=6,则BD的最小值为.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O为矩形ABCD的中心,以D为圆心1为半径作⊙D,P为⊙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OP,则△AOP面积的最大值为.18.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2),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1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4,点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C=∠PCB,则线段BP长的最小值是.20.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BC=4,点D是半径为1的⊙A上的一个动点,点E为CD的中点,连接BE,则线段BE长度的最小值为.21.如图,直角△ABC的直角顶点C,另一顶点A及斜边AB的中点D都在⊙O上,已知:AC=6,BC=8,则⊙O的半径为.22.我们发现:若AD是△ABC的中线,则有AB2+AC2=2(AD2+BD2),请利用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0,AD=12,E是DC中点,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则CP2+EP2的最小值是.23.如图,已知⊙O的半径是2,点A,B在⊙O上,且∠AOB=90°,动点C在⊙O上运动(不与A,B重合),点D为线段BC的中点,连接AD,则线段AD的长度最大值是.24.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4,0),B(0,4),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2,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当OM取最大值时,点M的坐标为.25.已知圆O的直径为6,点M到圆心O的距离为4,则点M与⊙O的位置关系是.26.在菱形ABCD中,∠D=60°,CD=4,以A为圆心,2为半径作⊙A,交对角线AC于点E,点F为⊙A上一动点,连接CF,点G为CF中点,连接BG,取BG中点H,连接AH,则AH的最大值为.2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1,以顶点D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若要求另外三个顶点A、B、C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则r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10小题)28.如图,已知直角坐标系中,A(0,4)、B(4,4)、C(6,2),(1)写出经过A、B、C三点的圆弧所在圆的圆心M的坐标:(,);(2)判断点D(5,﹣2)与圆M的位置关系.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4)、B(4,4)、C(6,2).(1)在图中画出经过A、B、C三点的圆弧所在圆的圆心M的位置;(2)点M的坐标为;(3)若DM=2,判断点D与⊙M的位置关系.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段圆弧经过格点A、B、C.(网格小正方形边长为1)(1)请写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P的坐标;⊙P的半径为(结果保留根号);(2)判断点M(﹣1,1)与⊙P的位置关系.31.阅读下列材料:平面上两点P1(x1,y1),P2(x2,y2)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1P2|=,称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根据该公式,如图,设P(x,y)是圆心坐标为C(a,b)、半径为r的圆上任意一点,则点P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r,变形可得:(x﹣a)2+(y﹣b)2=r2,我们称其为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例如:由圆的标准方程(x﹣1)2+(y﹣2)2=25可得它的圆心为(1,2),半径为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圆心为C(3,4),半径为2的圆的标准方程为:;(2)若已知⊙C的标准方程为:(x﹣2)2+y2=22,圆心为C,请判断点A(3,﹣1)与⊙C的位置关系.32.如图,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一段圆弧经过格点.(1)该图中弧所在圆的圆心D的坐标为;.(2)根据(1)中的条件填空:①圆D的半径=(结果保留根号);②点(7,0)在圆D(填“上”、“内”或“外”);③∠ADC的度数为.33.如图,矩形ABCD中,AB=3,AD=4.作DE⊥AC于点E.(1)求DE的长;(2)若以点A为圆心作圆,B、C、D、E四点中至少有1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1个点在圆外,求⊙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34.已知AB为⊙O的直径,点C位于AB上方的半圆上,点E在AB上且AE=AC,过点C作CD⊥AB于点D.(1)如图所示,当点D与点O重合时,求tan∠DCE.(2)在(1)的条件下,延长CE交于⊙O点F,若OE=6,求△BEF与△ACE的面积之比.(3)以DE为边在⊙O内构造正方形DEPM,点M在直线CD上,连接AM并延长交⊙O于点N,试猜想PN与P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5.如图,⊙O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M(﹣4,3)在⊙O 上.(1)求⊙O的半径长及△AMB的面积;(2)已知N(0,t),且以O、M、N为顶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6.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P是AB边上一动点,作PD⊥BC 于点D,连接AD,把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接CE.(1)求证:PD=CE;(2)求证:点P、D、C、E在同一个圆上.37.如图,一段圆弧与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交点是A、B、C,以点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标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D,并连接AD、CD;(2)请在(1)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填空:⊙D的半径为;点(6,﹣2)在⊙D (填“上”、“内”、“外”);∠ADC的度数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精选题37道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A.B.2C.D.【分析】首先证明点P在以AB为直径的⊙O上,连接OC与⊙O交于点P,此时PC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C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C=90°,∴∠ABP+∠PBC=90°,∵∠P AB=∠PBC,∴∠BAP+∠ABP=90°,∴∠APB=90°,∴OP=OA=OB(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点P在以AB为直径的⊙O上,连接OC交⊙O于点P,此时PC最小,在Rt△BCO中,∵∠OBC=90°,BC=4,OB=3,∴OC==5,∴PC=OC﹣OP=5﹣3=2.∴PC最小值为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点与圆位置关系、圆周角定理、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点P位置,学会求圆外一点到圆的最小、最大距离,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2),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A.+1B.+C.2+1D.2﹣【分析】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可知:点C在半径为1的⊙B上,通过画图可知,C在BD 与圆B的交点时,OM最小,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最大,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C在⊙B上,且半径为1,取OD=OA=2,连接CD,∵AM=CM,OD=OA,∴OM是△ACD的中位线,∴OM=CD,当OM最大时,即CD最大,而D,B,C三点共线时,当C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 最大,∵OB=OD=2,∠BOD=90°,∴BD=2,∴CD=2+1,∴OM=CD=,即OM的最大值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和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确定OM为最大值时点C的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3.如图,⊙M的半径为2,圆心M的坐标为(3,4),点P是⊙M上的任意一点,P A⊥PB,且P A、PB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A、点B关于原点O对称,则AB的最小值为()A.3B.4C.6D.8【分析】由Rt△APB中AB=2OP知要使AB取得最小值,则PO需取得最小值,连接OM,交⊙M于点P′,当点P位于P′位置时,OP′取得最小值,据此求解可得.【解答】解:∵P A⊥PB,∴∠APB=90°,∵AO=BO,∴AB=2PO,若要使AB取得最小值,则PO需取得最小值,连接OM,交⊙M于点P′,当点P位于P′位置时,OP′取得最小值,过点M作MQ⊥x轴于点Q,则OQ=3、MQ=4,∴OM=5,又∵MP′=2,∴OP′=3,∴AB=2OP′=6,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B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位置.4.如图,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以点C(0,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Q是线段P A的中点,连接OQ,则线段OQ的最大值是()A.3B.C.D.4【分析】连接BP,如图,先解方程x2﹣4=0得A(﹣4,0),B(4,0),再判断OQ为△ABP的中位线得到OQ=BP,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BP过圆心C时,PB最大,如图,点P运动到P′位置时,BP最大,然后计算出BP′即可得到线段OQ的最大值.【解答】解:连接BP,如图,当y=0时,x2﹣4=0,解得x1=4,x2=﹣4,则A(﹣4,0),B(4,0),∵Q是线段P A的中点,∴OQ为△ABP的中位线,∴OQ=BP,当BP最大时,OQ最大,而BP过圆心C时,PB最大,如图,点P运动到P′位置时,BP最大,∵BC==5,∴BP′=5+2=7,∴线段OQ的最大值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5.在公园的O处附近有E、F、G、H四棵树,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现计划修建一座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形水池,要求池中不留树木,则E、F、G、H四棵树中需要被移除的为()A.E、F、G B.F、G、H C.G、H、E D.H、E、F【分析】根据网格中两点间的距离分别求出,OE,OF,OG,OH然后和OA比较大小.最后得到哪些树需要移除.【解答】解:∵OA==,∴OE=2<OA,所以点E在⊙O内,OF=2<OA,所以点F在⊙O内,OG=1<OA,所以点G在⊙O内,OH==2>OA,所以点H在⊙O外,故选:A.【点评】此题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考查了网格中计算两点间的距离,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计算距离是解本题的关键.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点在圆内,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内.6.如图,抛物线y=﹣1与x轴交于A,B两点,D是以点C(0,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是线段AD的中点,连接OE,BD,则线段OE的最小值是()A.2B.C.D.3【分析】根据抛物线y=﹣1与x轴交于A,B两点,可得A、B两点坐标,D是以点C(0,4)为圆心,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C的长为5,E是线段AD的中点,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BD最小,OE就最小.【解答】解:∵抛物线y=﹣1与x轴交于A,B两点,∴A、B两点坐标为(﹣3,0)、(3,0),∵D是以点C(0,4)为圆心,根据勾股定理,得BC=5,∵E是线段AD的中点,O是AB中点,∴OE是三角形ABD的中位线,∴OE=BD,即点B、D、C共线时,BD最小,OE就最小.如图,连接BC交圆于点D′,∴BD′=BC﹣CD′=5﹣1=4,∴OE′=2.所以线段OE的最小值为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点B、D、C共线问题.7.已知直线y=﹣x+7a+1与直线y=2x﹣2a+4同时经过点P,点Q是以M(0,﹣1)为圆心,MO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Q的最小值为()A.B.C.D.【分析】先解方程组得P点坐标为(3a﹣1,4a+2),则可确定点P为直线y=x+上一动点,设直线y=x+与坐标轴的交点为A、B,如图,则A(﹣,0),B(0,),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过M点作MP⊥直线AB于P,交⊙M 于Q,此时线段PQ的值最小,证Rt△MBP∽Rt△ABO,利用相似比计算出MP=,则PQ=,即线段PQ的最小值为.【解答】解:解方程组得,∴P点坐标为(3a﹣1,4a+2),设x=3a﹣1,y=4a+2,∴y=x+,即点P为直线y=x+上一动点,设直线y=x+与坐标轴的交点为A、B,如图,则A(﹣,0),B(0,),∴AB==,过M点作MP⊥直线AB于P,交⊙M于Q,此时线段PQ的值最小,∵∠MBP=∠ABO,∴Rt△MBP∽Rt△ABO,∴MP:OA=BM:AB,即MP:=:,∴MP=,∴PQ=﹣1=,即线段PQ的最小值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8.已知⊙O的半径为5,若PO=4,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内B.点P在⊙O上C.点P在⊙O外D.无法判断【分析】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是d,①当r>d时,点P在⊙O内,②当r=d时,点P在⊙O上,③当r<d时,点P在⊙O外,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即可.【解答】解:∵⊙O的半径为5,若PO=4,∴4<5,∴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O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注意: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是d,①当r>d时,点P在⊙O内,②当r=d时,点P在⊙O上,③当r<d时,点P在⊙O外.9.已知⊙O的半径是4,OP=3,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圆内B.点P在圆上C.点P在圆外D.不能确定【分析】点在圆上,则d=r;点在圆外,d>r;点在圆内,d<r(d即点到圆心的距离,r即圆的半径).【解答】解:∵OP=3<4,故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在圆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注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如图,点A,B,C均在坐标轴上,AO=BO=CO=1,过A,O,C作⊙D,E是⊙D上任意一点,连接CE,BE,则CE2+BE2的最大值是()A.4B.5C.6D.4+【分析】连接AC,DE,如图,利用圆周角定理可判定点D在AC上,易得A(0,1),B(﹣1,0),C(1,0),AC=,D(,),设E(m,n),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则EB2+EC2=2(m2+n2)+2,由于m2+n2表示E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则当OE 为直径时,E点到原点的距离最大,由于OD为平分∠AOC,则m=n,利用点E在圆上得到(m﹣)2+(n﹣)2=()2,则可计算出m=n=1,从而得到EB2+EC2的最大值.【解答】解:连接AC,DE,如图,∵∠AOC=90°,∴AC为⊙D的直径,∴点D在AC上,∵AO=BO=CO=1,∴A(0,1),B(﹣1,0),C(1,0),AC=,D(,),设E(m,n),∵EB2+EC2=(m+1)2+n2+(m﹣1)2+n2=2(m2+n2)+2,而m2+n2表示E点到原点的距离,∴当OE为直径时,E点到原点的距离最大,∵OD为平分∠AOC,∴m=n,∵DE=AC=,∴(m﹣)2+(n﹣)2=()2,即m2+n2=m+n∴m=n=1,∴此时EB2+EC2=2(m2+n2)+2=2×(1+1)+2=6,即CE2+BE2的最大值是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和坐标与图形性质.11.如图,点M坐标为(0,2),点A坐标为(2,0),以点M为圆心,MA为半径作⊙M,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点C是⊙M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C,AC,点D是AC的中点,连接OD,当线段OD取得最大值时,点D的坐标为()A.(0,)B.(1,)C.(2,2)D.(2,4)【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到OA=OB,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OD∥BC,OD=BC,即当BC取得最大值时,线段OD取得最大值,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A⊥x轴,进而求得△O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AD=OA=2,得到D的坐标为(2,2).【解答】解:∵OM⊥AB,∴OA=OB,∵AD=CD,∴OD∥BC,OD=BC,∴当BC取得最大值时,线段OD取得最大值,如图,∵BC为直径,∴∠CAB=90°,∴CA⊥x轴,∵OB=OA=OM,∴∠ABC=45°,∵OD∥BC,∴∠AOD=45°,∴△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OA=2,∴D的坐标为(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明确当BC为直径时,线段OD取得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16小题)12.如图,在Rt△ABC中,∠ACB=90°,BC=4,AC=10,点D是AC上的一个动点,以CD为直径作圆O,连接BD交圆O于点E,则AE的最小值为2﹣2.【分析】连接CE,取BC的中点F,作直径为BC的⊙F,连接EF,AF,证明∠CEB=90°,说明E点始终在⊙F上,再由在整个变化过程中,AE≤AF﹣EF,当A、E、F三点共线时,AE最小值,求出此时的值便可.【解答】解:连接CE,取BC的中点F,作直径为BC的⊙F,连接EF,AF,∵BC=4,∴CF=2,∵∠ACB=90°,AC=10,∴AF=,∵CD是⊙O的直径,∴∠CED=∠CEB=90°,∴E点在⊙F上,∵在D的运动过程中,AE≥AF﹣EF,且A、E、F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当A、E、F三点共线时,AE取最小值为AF﹣EF=2﹣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确定AE取最小值的位置.13.如图,在Rt△ABC中,∠ABC=90°,AB=4,BC=3,点D是半径为2的⊙A上一动点,点M是CD的中点,则BM的最大值是.【分析】如图,取AC的中点N,连接MN,BN.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BN,MN,再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取AC的中点N,连接MN,BN.∵∠ABC=90°,AB=4,BC=3,∴AC==5,∵AN=NC,∴BN=AC=,∵AN=NC,DM=MC,∴MN=AD=1,∴BM≤BN+NM,∴BM≤1+,∴BM≤,∴BM的最大值为.【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如图,圆O的半径为3,点A在圆O上运动,ABCD为矩形,AC与BD交于点M,MO =5,则AB2+AD2的最小值为16.【分析】如图,连接OA.首先判断出BD最小时,AB2+AD2的值最小,求出AM的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OA.∵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AM=MC=BM=MD,∠BAD=90°,∴AB2+AD2=BD2,∴BD的值最小时,AB2+AD2的值最小,∵AM≥OM﹣OA,OM=5,OA=3,∴AM≥2,∴AM的最小值为2,∴BD的最小值为4,∴AB2+AD2的最小值为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点P是非圆上一点,若点P到⊙O上的点的最小距离是4cm,最大距离是9cm,则⊙O 的半径是 6.5cm或2.5cm.【分析】点P应分在位于圆的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圆内时,直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②当点P在圆外时,直径=最大距离﹣最小距离.【解答】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在圆内时,如图1,∵点到圆上的最小距离PB=4cm,最大距离P A=9cm,∴直径AB=4+9=13(cm),∴半径r=6.5cm;②当点在圆外时,如图2,∵点到圆上的最小距离PB=4cm,最大距离P A=9cm,∴直径AB=9﹣4=5(cm),∴半径r=2.5cm.综上所述,圆O的半径为6.5cm或2.5cm.故答案为:6.5cm或2.5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注意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已知以AB为直径的圆O,C为AB弧的中点,P为BC弧上任意一点,CD⊥CP交AP 于D,连接BD,若AB=6,则BD的最小值为3﹣3.【分析】以A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Q,则∠AQC=90°,依据∠ADC=135°,可得点D的运动轨迹为以Q为圆心,AQ为半径的,依据△ACQ中,AQ=4,【解答】解:如图所示,以A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Q,则∠AQC=90°,连接AC,BC,BQ.∵⊙O的直径为AB,C为的中点,∴∠APC=45°,又∵CD⊥CP,∴∠DCP=90°,∴∠PDC=45°,∠ADC=135°,∴点D的运动轨迹为以Q为圆心,AQ为半径的,又∵AB=6,C为的中点,∴△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3,∴△ACQ中,AQ=3,∴BQ==3,∵BD≥BQ﹣DQ,∴BD的最小值为3﹣3.故答案为3﹣3.【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以及弧长的计算,正确寻找点D的运动轨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O为矩形ABCD的中心,以D为圆心1为半径作⊙D,P为⊙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OP,则△AOP面积的最大值为.【分析】当P点移动到过点P的直线平行于OA且与⊙D相切时,△AOP面积的最大,由于P为切点,得出MP垂直于切线,进而得出PM⊥AC,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得AC的长,进而求得OA的长,根据△ADM∽△ACD,求得DM的长,从而求得PM的长,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当P点移动到过点P的直线平行于OA且与⊙D相切时,△AOP面积的最大,如图,∵过P的直线是⊙D的切线,∴DP垂直于切线,延长PD交AC于M,则DM⊥AC,∵在矩形ABCD中,AB=3,BC=4,∴AC==5,∴OA=,∵∠AMD=∠ADC=90°,∠DAM=∠CAD,∴△ADM∽△ACD,∴=,∵AD=4,CD=3,AC=5,∴DM=,∴PM=PD+DM=1+=,∴△AOP的最大面积=OA•P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P处于什么位置时面积最大.18.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2),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分析】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可知:点C在半径为1的⊙B上,通过画图可知,C在BD 与圆B的交点时,OM最小,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最大,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C在⊙B上,且半径为1,取OD=OA=2,连接CD,∵AM=CM,OD=OA,∴OM是△ACD的中位线,∴OM=CD,当OM最大时,即CD最大,而D,B,C三点共线时,当C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 最大,∵OB=OD=2,∠BOD=90°,∴BD=2,∴CD=2+1,∴OM=CD=+,即OM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和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确定OM为最大值时点C的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1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4,点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C=∠PCB,则线段BP长的最小值是2.【分析】首先证明点P在以AC为直径的⊙O上,连接OB与⊙O交于点P,此时PB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CB=90°,∴∠ACP+∠PCB=90°,∵∠P AC=∠PCB∴∠CAP+∠ACP=90°,∴∠APC=90°,∴点P在以AC为直径的⊙O上,连接OB交⊙O于点P,此时PB最小,在Rt△CBO中,∵∠OCB=90°,BC=4,OC=3,∴OB==5,∴PB=OB﹣OP=5﹣3=2.∴PC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点与圆位置关系、圆周角定理、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点P位置,学会求圆外一点到圆的最小、最大距离,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BC=4,点D是半径为1的⊙A上的一个动点,点E为CD的中点,连接BE,则线段BE长度的最小值为2.【分析】取AC的中点N,连接AD、EN、BN.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BN,EN,再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取AC的中点N,连接AD、EN、BN.∵在Rt△ABC中,∠ABC=90°,AB=3,BC=4,∴AC===5,∵AN=NC,∴BN=AC=,∵AN=NC,DE=EC,∴EN=AD=,∴BN﹣EN≤BE≤BN+EN,∴﹣≤BE≤+,∴2≤BE≤3,∴BE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如图,直角△ABC的直角顶点C,另一顶点A及斜边AB的中点D都在⊙O上,已知:AC=6,BC=8,则⊙O的半径为.【分析】如图连接CD、OD、OC,延长DO交AC于E,设半径为R,先证明DE⊥AC,DE=CB,在Rt△O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CD、OD、OC,延长DO交AC于E,设半径为R.在RT△ABC中,∵∠ACB=90°,BC=8,AC=6,∴AB===10,∵BD=AD=5,∴CD=AD=5,∵DC=DA,=,∴DO⊥AC,EC=AE=3,∴ED∥BC,∵BD=AD,∴EC=EA,∴DE=BC=4,在RT△COE中,∵∠OEC=90°,∴CO2=OE2+CE2,∴R2=(4﹣R)2+32,∴R=.【点评】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我们发现:若AD是△ABC的中线,则有AB2+AC2=2(AD2+BD2),请利用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0,AD=12,E是DC中点,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则CP2+EP2的最小值是68.【分析】设点O为AB的中点,H为CE的中点,连接HO交半圆于点P,此时PH取最小值,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CD=AB,EO=AD,求得OP=CE=AB=10过H作HG⊥AB于G,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HG=12,OG=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设点O为AB的中点,H为CE的中点,连接HO交半圆于点P,此时PH取最小值,∵AB=20,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BC=AD,∴OP=CE=AB=10,∴CP2+EP2=2(PH2+CH2).过H作HG⊥AB于G,∴HG=12,OG=5,∴OH=13,∴PH=3,∴CP2+EP2的最小值=2(9+25)=68,故答案为:68.【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矩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找出PE的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已知⊙O的半径是2,点A,B在⊙O上,且∠AOB=90°,动点C在⊙O上运动(不与A,B重合),点D为线段BC的中点,连接AD,则线段AD的长度最大值是+1.【分析】取OB中点E得DE是△OBC的中位线,知DE=OC=1,即点D是在以E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从而知求AD的最大值就是求点A与⊙E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大值,据此求解可得.【解答】解:如图1,连接OC,Q取OB的中点E,连接DE.则OE=EB=OB=1.在△OBC中,DE是△OBC的中位线,∴DE=OC=1,∴EO=ED=EB,即点D是在以E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求AD的最大值就是求点A与⊙E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如图2,当D在线段AE延长线上时,AD取最大值,∵OA=OB=2,∠AOB=90°,OE=EB=1,∴AE=,D'E=1,∴AD取最大值为A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点D的运动轨迹是以E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24.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4,0),B(0,4),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2,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当OM取最大值时,点M的坐标为(2+,2+).【分析】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可知:点C在半径为2的⊙B上,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知,C在BD与圆B的交点时,OM最小,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得C的坐标,进而即可求得M的坐标.【解答】解:如图,∵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2,∴C在⊙B上,且半径为2,取OD=OA=4,连接CD,∵AM=CM,OD=OA,∴OM是△ACD的中位线,∴OM=CD,当OM最大时,即CD最大,而D,B,C三点共线时,当C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 最大,∵OB=OD=4,∠BOD=90°,∴BD=4,∴CD=4+2,作CE⊥x轴于E,∵CE∥OB,∴,即,∴CE=DE=4+,∴OE=DE﹣OD=,∴C(,4+),∵M是AC的中点,∴M(2+,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和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确定OM为最大值时点C的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25.已知圆O的直径为6,点M到圆心O的距离为4,则点M与⊙O的位置关系是在圆外.【分析】要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确定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则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时,点在圆内.【解答】解:∵⊙O的直径为6,∴⊙O的半径为3,∵点M到圆心O的距离为4,∴4>3,∴点M在⊙O外.故答案为:在圆外.【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确定点与圆心的距离,然后与半径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26.在菱形ABCD中,∠D=60°,CD=4,以A为圆心,2为半径作⊙A,交对角线AC于点E,点F为⊙A上一动点,连接CF,点G为CF中点,连接BG,取BG中点H,连接AH,则AH的最大值为+.【分析】如图,连接BE,AF,EG,取BE的中点J,连接HJ,AJ.想办法求出JH,AJ 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BE,AF,EG,取BE的中点J,连接HJ,AJ.。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练习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练习

圆与圆的位置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0•防城港)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是﹣2,⊙A的半径为2,⊙B的半径为1,若⊙B与⊙A外切,则在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实数是()A.1B.﹣5 C.1或﹣5 D.﹣1或﹣32.(2009•肇庆)若⊙O1与⊙O2相切,且O1O2=5,⊙O1的半径r1=2,则⊙O2的半径r2是()A.3B.5C.7D.3或73.(2009•临沂)已知⊙O1和⊙O2相切,⊙O1的直径为9cm,⊙O2的直径为4cm.则O1O2的长是()A.5cm或13cm B.2.5cm C.6.5cm D.2.5cm或6.5cm4.(2009•佛山)将两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放在桌上,固定其中一枚,而另一枚则沿着其边缘滚动一周,这时滚动的硬币滚动了()A.1圈B.1.5圈C.2圈D.2.5圈5.(2009•滨州)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d,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0<d<1 B.d>5 C.0<d<1或d>5 D.0≤d<1或d>56.(2008•雅安)已知两圆圆心距是5,半径分别为2和3,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交C.内切D.外切7.(2008•宁夏)已知⊙O1和⊙O2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9cm,⊙O1的半径为4cm,则⊙O2的半径为()A.5cm B.13cm C.9cm或13cm D.5cm或13cm8.(2007•肇庆)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外切C.内含D.外离或内含9.(2007•襄阳)如图,△ABC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以AC为直径作⊙O,D是BC上一点,BD=2,以点B 为圆心,BD为半径的⊙B与⊙O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外离C.外切D.内切10.(2007•泰安)半径分别为13和15的两圆相交,且公共弦长为24,则两圆的圆心距为()A.或14 B.或4C.14 D.4或14二.填空题(共8小题)11.(2012•攀枝花)如图,以BC为直径的⊙O1与⊙O2外切,⊙O1与⊙O2的外公切线交于点D,且∠ADC=60°,过B点的⊙O1的切线交其中一条外公切线于点A.若⊙O2的面积为π,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12.(2011•绍兴)如图,相距2cm的两个点A、B在直线l上.它们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在l上同时向右平移,当点A,B分别平移到点A1,B1的位置时,半径为1cm的⊙A1,与半径为BB1的⊙B相切.则点A平移到点A1,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s.13.(2010•宁夏)如图是三根外径均为1米的圆形钢管堆积图和主视图,则其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是_________米.14.(2008•绍兴)如图中的圆均为等圆,且相邻两圆外切,圆心连线构成正三角形,记各阴影部分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 s,S3,…,S n,则S12:S4的值等于_________.15.(2008•三明)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直径AB交小圆于C、D两点,AC=CD=DB,分别以C、D为圆心,以CD为半径作圆.若AB=6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cm2.16.(2007•河池)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3cm,圆心距为1cm,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17.(2004•郫县)已知半径3cm,4cm的两圆外切,那么半径为6cm且与这两圆都相切的圆共有_________个.18.(2000•嘉兴)如图,⊙O1与⊙O2交于点A,B,延长⊙O2的直径CA交⊙O1于点D,延长⊙O2的弦CB交⊙O1于点E.已知AC=6,AD:BC:BE=1:1:5,则DE的长是_________.三.解答题(共5小题)19.(2012•鼓楼区二模)如图,已知边长为10的菱形ABCD,对角线BD、AC交于点O,AC=12,点P在射线BD 上运动,过点P分别向直线AB、A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对角线BD长为_________;(2)设PB=x,以PO为半径的⊙P与以DF为半径的⊙D相切时,求x的值.20.(2008•静安区二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D∥BC,AB=4,BC=12,点E在边BA的延长线上,AE=2,点F在BC边上,EF与边AD相交于点G,DF⊥EF,设AG=x,DF=y.(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2)当AD=11时,求AG的长;(3)如果半径为EG的⊙E与半径为FD的⊙F相切,求这两个圆的半径.2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圆心为A(3,0)的⊙A被y轴截得的弦长BC=8.解答下列问题:(1)求⊙A 的半径;(2)请在图中将⊙A 先向上平移6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8个单位得到⊙D,并写出圆心D的坐标;(3)观察你所画的图形,对⊙D 与⊙A 的位置关系作出合情的猜想,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聪明的小伙伴,你完成整张试卷全部试题的解答后,如果还有时间对问题(3)的猜想结论给出证明,将酌情另加1~5分,并计入总分.22.如图,在平台上用直径为100mm的两根圆钢棒嵌在大型工件的两侧,测量大的圆形工件的直径,设两圆钢棒的外侧的距离为xmm,工件的直径为Dmm.(1)求出D(mm)与x(m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图形工件的直径D小于圆钢棒的直径时,上面所求得的D与x的函数关系式还是否仍然适用?请说明理由.23.实验探究:同学们,你注意过烟盒里的香烟是如何摆放的吗?已知,一个烟盒的长为56mm,宽为22mm,高为87mm,一根烟的直径是8mm,若把20根香烟摆放在烟盒中,请你探究合理的摆放方法.圆与圆的位置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0•防城港)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是﹣2,⊙A的半径为2,⊙B的半径为1,若⊙B与⊙A外切,则在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实数是()A.1B.﹣5 C.1或﹣5 D.﹣1或﹣3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直接告诉了两圆的半径及位置关系,根据数量关系与两圆位置关系的对应情况便可直接得出答案.外离,则P>R+r;外切,则P=R+r;相交,则R﹣r<P<R+r;内切,则P=R﹣r;内含,则P<R﹣r.(P表示圆心距,R,r分别表示两圆的半径).解答:解:设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实数是b,则AB=||b﹣(﹣2)|=|b+2|,⊙B与⊙A外切时,AB=2+1,即|b+2|=3,解得b=1或﹣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由数量关系及两圆位置关系求圆心坐标的方法.2.(2009•肇庆)若⊙O1与⊙O2相切,且O1O2=5,⊙O1的半径r1=2,则⊙O2的半径r2是()A.3B.5C.7D.3或7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分析:两圆相切,包括了内切或外切,即d=R+r,d=R﹣r,分别求解.解答:解:∵这两圆相切∴⊙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内切或外切,O1O2=5,⊙O1的半径r1=2,所以r1+r2=5或r2﹣r1=5,解得r2=3或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两圆位置关系来判断半径和圆心距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d: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d<R+r;内切d=R﹣r;内含d<R﹣r.3.(2009•临沂)已知⊙O1和⊙O2相切,⊙O1的直径为9cm,⊙O2的直径为4cm.则O1O2的长是()A.5cm或13cm B.2.5cm C.6.5cm D.2.5cm或6.5cm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分析:半径不相等的两圆相切有两种情况:内切和外切,不要只考虑其中一种情况.由⊙O1与⊙O2的直径分别为9cm和4cm得两圆的半径分别为4.5cm、2cm;当两圆外切时,O1O2=4.5+2=6.5(cm);当两圆内切时,O1O2=4.5﹣2=2.5(cm),所以O1O2的值为6.5cm或2.5cm.注意,相同半径的两圆只有外切与外离,而没有内切与内含的位置关系.解答:解:∵⊙O1和⊙O2相切,∴两圆可能内切和外切,∴当两圆外切时,O1O2=4.5+2=6.5(cm);当两圆内切时,O1O2=4.5﹣2=2.5(cm);∴O1O2的长是2.5cm或6.5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注意:两圆相切,则可能有两种情况,内切或外切.4.(2009•佛山)将两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放在桌上,固定其中一枚,而另一枚则沿着其边缘滚动一周,这时滚动的硬币滚动了()A.1圈B.1.5圈C.2圈D.2.5圈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转化思想.分析:根据自身的周长和滚动的周长求解.解答:解:设圆的半径是r,则另一枚沿着其边缘滚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以2r为半径的圆周长,即是4πr,它自身的周长是2πr.即一共滚了2圈.故选C.点评:此题要特别注意正确分析另一枚则沿着其边缘滚动一周所走的路程.5.(2009•滨州)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d,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0<d<1 B.d>5 C.0<d<1或d>5 D.0≤d<1或d>5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分析: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可能外离或内含,据此考虑圆心距的取值范围.解答:解: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可能外离或内含,外离时的数量关系应满足d>5;内含时的数量关系应满足0≤d<1.故选D.点评:考查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之间的等价关系.6.(2008•雅安)已知两圆圆心距是5,半径分别为2和3,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交C.内切D.外切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分析:由两圆的半径分别2和3,圆心距为5,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得出两圆位置关系.解答:解:∵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5,又∵2+3=5,∴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切.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7.(2008•宁夏)已知⊙O1和⊙O2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9cm,⊙O1的半径为4cm,则⊙O2的半径为()A.5cm B.13cm C.9cm或13cm D.5cm或13cm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即可解决问题.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d:外离,则d>R+r;外切,则d=R+r;相交,则R﹣r<d<R+r;内切,则d=R﹣r;内含,则d<R﹣r.解答:解:两圆相切时,有两种情况:内切和外切.当外切时,另一圆的半径=9+4=13cm;当内切时,另一圆的半径=9﹣4=5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两圆相切时,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的关系,注意有两种情况.8.(2007•肇庆)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外切C.内含D.外离或内含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此题要求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可观察两个圆之间的交点个数,一个交点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两个交点两圆相交,没有交点两圆相离(外离或内含).解答:解:外离或内含时,两圆没有公共点.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解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个圆的交点个数来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9.(2007•襄阳)如图,△ABC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以AC为直径作⊙O,D是BC上一点,BD=2,以点B 为圆心,BD为半径的⊙B与⊙O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外离C.外切D.内切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需要明确两圆的半径和两圆的圆心距,再根据数量关系进一步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d:外离,则d>R+r;外切,则d=R+r;相交,则R﹣r<d<R+r;内切,则d=R﹣r;内含,则d<R﹣r.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圆O的直径是10,点B到点O的距离是5,则5>5+2,所以⊙B与⊙O的位置关系为外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由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10.(2007•泰安)半径分别为13和15的两圆相交,且公共弦长为24,则两圆的圆心距为()A.或14 B.或4C.14 D.4或14考点:相交两圆的性质.分析:利用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勾股定理求解,注意两圆相交的情况有两种情况.解答:解:如图,圆A与圆B相交于点C,D,CD与AB交于点E,AC=15,BC=13,由于连心线AB垂直平分CD,有CE=12,△ACE,△BCE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E=9,BE=5,而两圆相交的情况有两种,当为左图时,AB=AE﹣BE=9﹣5=4,当为右图时,AB=AE+BE=14.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勾股定理.二.填空题(共8小题)11.(2012•攀枝花)如图,以BC为直径的⊙O1与⊙O2外切,⊙O1与⊙O2的外公切线交于点D,且∠ADC=60°,过B点的⊙O1的切线交其中一条外公切线于点A.若⊙O2的面积为π,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2.考点:相切两圆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设⊙O1的半径是R,求出⊙O2的半径是1,连接DO2,DO1,O2E,O1H,AO1,作O2F⊥BC于F,推出D、O2、O1三点共线,∠CDO1=30°,求出四边形CFO2E是矩形,推出O2E=CF,CE=FO2,∠FO2O1=∠CDO1=30°,推出R+1=2(R﹣1),求出R=3,求出DO1,在Rt△CDO1中,由勾股定理求出CD,求出AH==AB,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得出×(AB+CD)×BC,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O2的面积为π,设⊙O2的半径是r,则π×r2=π∴⊙O2的半径是1,∵AB和AH是⊙O1的切线,∴AB=AH,设⊙O1的半径是R,连接DO2,DO1,O2E,O1H,AO1,作O2F⊥BC于F,∵⊙O1与⊙O2外切,⊙O1与⊙O2的外公切线DC、DA,∠ADC=60°,∴D、O2、O1三点共线,∠CDO1=30°,∴∠DAO1=60°,∠O2EC=∠ECF=∠CFO2=90°,∴四边形CFO2E是矩形,∴O2E=CF,CE=FO2,∠FO2O1=∠CDO1=30°,∴DO2=2O2E=2,∠HAO1=60°,∵O1O2=2O1F(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又∵O1F=R﹣1,O1O2=R+1,∴R+1=2(R﹣1),解得:R=3,即DO1=2+1+3=6,在Rt△CDO1中,由勾股定理得:CD=3,∵∠HO1A=90°﹣60°=30°,HO1=3,∴AH==AB,∴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AB+CD)×BC=×(+3)×(3+3)=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相切两圆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12.(2011•绍兴)如图,相距2cm的两个点A、B在直线l上.它们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在l上同时向右平移,当点A,B分别平移到点A1,B1的位置时,半径为1cm的⊙A1,与半径为BB1的⊙B相切.则点A平移到点A1,所用的时间为或3s.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分析:首先设点A平移到点A1,所用的时间为ts,根据题意求得AB=2cm,AA1=2tcm,BB1=tcm,再分别从内切与外切四种情况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设点A平移到点A1,所用的时间为ts,根据题意得:AB=2cm,AA1=2tcm,A1B=(2﹣2t)cm,BB1=tcm,如图,此时外切:2﹣2t=1+t,∴t=;如图,此时内切:2﹣2t=1﹣t,∴t=1,此时两圆心重合,舍去;或2﹣2t=t﹣1,解得:t=1,此时两圆心重合,舍去;如图,此时内切:2t﹣t+1=2,∴t=1,此时两圆心重合,舍去;如图:此时外切:2t﹣t﹣1=2,∴t=3.∴点A平移到点A1,所用的时间为1或3s.故答案为:或3.点评:此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注意别漏解.13.(2010•宁夏)如图是三根外径均为1米的圆形钢管堆积图和主视图,则其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是米.考点:相切两圆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连接三个圆的圆心,构造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解答:解:连接三个圆的圆心,构造等边三角形,则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勾股定理,得等边三角形的高是.则其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是(1+)米.点评:此题主要是构造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14.(2008•绍兴)如图中的圆均为等圆,且相邻两圆外切,圆心连线构成正三角形,记各阴影部分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 s,S3,…,S n,则S12:S4的值等于19:7.考点:相切两圆的性质.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首先正确求得第一个图形的面积,然后结合图形发现面积增加的规律,从而进行分析求解.解答:解:设圆的半径是1,在第一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π﹣π=π;观察图形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增加1.5π.所以第四个图形的面积是2.5π+1.5π×3=7π,第12个图形的面积是2.5π+1.5π×11=19π.所以它们的比值是.点评:此类题的关键是找规律,根据规律进行计算.15.(2008•三明)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直径AB交小圆于C、D两点,AC=CD=DB,分别以C、D为圆心,以CD为半径作圆.若AB=6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πcm2.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圆的中心对称性,大圆与小圆之间的部分全等,故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两圆面积差的一半.解答:解:观察图形,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两圆面积差的一半,即S阴影=(S大圆﹣S小圆)=(π×32﹣π×12)=4π.点评:这里要能够把阴影部分合到一起整体计算.16.(2007•河池)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3cm,圆心距为1cm,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含.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先计算两圆半径的和与差,再与圆心距比较,得出结论.解答:解:因为5﹣3>1,根据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知,⊙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内含.点评:本题考查了由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d: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d<R+r;内切d=R﹣r;内含d<R﹣r.17.(2004•郫县)已知半径3cm,4cm的两圆外切,那么半径为6cm且与这两圆都相切的圆共有4个.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压轴题.分析:两圆相切有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本题只要画出图形加以判断即可.解答:解:如图:与两圆相切的有4个.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此类题目常常要结合图形再进行判断.18.(2000•嘉兴)如图,⊙O1与⊙O2交于点A,B,延长⊙O2的直径CA交⊙O1于点D,延长⊙O2的弦CB交⊙O1于点E.已知AC=6,AD:BC:BE=1:1:5,则DE的长是9.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解分式方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连接公共弦AB,构成圆内接四边形ABED,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证明△ABC∽△EDC,从而得出与AD、BC、BE有关的比例线段,根据AD:BC:BE=1:1:5,设线段长度,代入比例式可求CD、CE的长,在Rt△EDC中,用勾股定理求ED.解答:解:连接AB,在圆内接四边形ABED中,∠BAC=∠E,∠ABC=∠EDC,因为AC为⊙O2直径,则∠ABC=90°,于是△ABC∽△EDC,因为AD:BC:BE=1:1:5,所以,设AD=x,BC=x,BE=5x;于是:=,即6x2=36+6x,x2﹣x﹣6=0,解得x=3,x=﹣2(负值设去),在Rt△EDC中,ED==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以及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和相应的内对角关系的应用.解答此类题关键是通过角的关系,在解题中应用中间角来寻找等量关系.三.解答题(共5小题)19.(2012•鼓楼区二模)如图,已知边长为10的菱形ABCD,对角线BD、AC交于点O,AC=12,点P在射线BD 上运动,过点P分别向直线AB、A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对角线BD长为16;(2)设PB=x,以PO为半径的⊙P与以DF为半径的⊙D相切时,求x的值.考点:相切两圆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菱形性质求出AO长,OB=OD,AC⊥B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O,即可求出BD;(2)设PB=x,则PD=BD﹣PB=16﹣x.在Rt△PFD中,求出DF=DP•cos∠ADB=(16﹣x),分为两种情况:①当⊙P与⊙D外切时:第一种情况,当P点在点O的左侧,PO=8﹣x,根据相切两圆性质得出PO+DF=PD,代入得出方程(8﹣x)+(16﹣x)=16﹣x,求出x即可;第二种情况,当P点在点O的右侧,PO=x﹣8,根据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O+DF=PD,代入得出方程(x﹣8)+(16﹣x)=16﹣x,求出方程的解即可;②当⊙P与⊙D内切时:第三种情况,PO=PB﹣OB=x﹣8,根据OP﹣DF═PD,得出方程(x﹣8)﹣(16﹣x)=16﹣x,求出即可;第四种情况,点P在点D右侧时,PF=OD=8,则DP=10,PB=26.解答:(1)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O=OC=AC=6,OB=OD,AC⊥BD,由勾股定理得:BO===8,∴BD=16,故答案为:16.(2)PB=x,则PD=BD﹣PB=16﹣x.∵PF⊥AD,∴在Rt△PFD中,DF=DP•cos∠ADB=(16﹣x);①当⊙P与⊙D外切时:情况一:当P点在点O的左侧,PO=OB﹣PB=8﹣x,此时PO+DF=PD,∴(8﹣x)+(16﹣x)=16﹣x,解得,x=6;情况二:当P点在点O的右侧,PO=PB﹣OB=x﹣8,此时PO+DF=PD,∴(x﹣8)+(16﹣x)=16﹣x,解得,x=;②当⊙P与⊙D内切时:情况三:点P在D的左侧时,PO=PB﹣OB=x﹣8,∵PD>DF,∴DF﹣OP═PD,∴(x﹣8)﹣(16﹣x)=16﹣x,解得,x=;情况四:点P在点D右侧时,DF=OD=8,则DP=10,PB=26,综上所述,PB的长为6或或或26.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偏大,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20.(2008•静安区二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D∥BC,AB=4,BC=12,点E在边BA的延长线上,AE=2,点F在BC边上,EF与边AD相交于点G,DF⊥EF,设AG=x,DF=y.(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2)当AD=11时,求AG的长;(3)如果半径为EG的⊙E与半径为FD的⊙F相切,求这两个圆的半径.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相切两圆的性质.专题:压轴题;探究型.分析:(1)先根据AD∥BC,∠B=90°求出∠EAG=∠B=90°,在Rt△AE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用x表示出EG的值,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出=,进而可得到关于x、y的关系式,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2)由△DFG∽△EAG可得到=,可用x表示出GD的值,再把AD=11代入即可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AG的长;(3)①当⊙E与⊙F外切时,EF=EG+FD=EG+FG,再由△DFG∽△EAG即可求出AG=AE=2,进而可得出⊙E与⊙F的半径;②当⊙E与⊙F内切时,EF=FD﹣EG,再把EF、FD及ED的关系式代入即可求出x的值,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两圆的半径.解答:解:(1)∵AD∥BC,∠B=90°,∴∠EAG=∠B=90°,∴EG==,∵=,∴FG===,∵∠DFG=∠EAG=90°,∠EGA=∠DGF,△DFG∽△EAG,∴=,∴=,∴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定义域为0<x≤4.(2)∵△DFG∽△EAG,∴=,∴=,∴GD=.当AD=11时,x+=11,x1=1,x2=,经检验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所以AG的长为1或.(3)当⊙E与⊙F外切时,EF=EG+FD=EG+FG,∴FD=FG,∵△DFG∽△EAG,∴∠E=∠AGE=∠FGD=∠GDF.∴AG=AE=2;∴⊙E的半径EG=,⊙F的半径FD=.当⊙E与⊙F内切时,EF=FD﹣EG,∴3=﹣,∵≠0,∴3=,∴x=1,∴⊙E的半径EG==,⊙F的半径FD=,∴⊙E的半径为2,⊙F的半径为4;或⊙E的半径为,⊙F的半径为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两圆相切的性质,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在解(3)时要注意分两圆外切与内切两种情况进行讨论.2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圆心为A(3,0)的⊙A被y轴截得的弦长BC=8.解答下列问题:(1)求⊙A 的半径;(2)请在图中将⊙A 先向上平移6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8个单位得到⊙D,并写出圆心D的坐标;(3)观察你所画的图形,对⊙D 与⊙A 的位置关系作出合情的猜想,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聪明的小伙伴,你完成整张试卷全部试题的解答后,如果还有时间对问题(3)的猜想结论给出证明,将酌情另加1~5分,并计入总分.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专题:作图题.分析:(1)连接AB,根据垂径定理求出BO,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2)根据已知画出图形即可,根据平移规律求出D的坐标即可;(3)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解:∵x轴⊥y轴,A在x轴上,∴BO=CO=4,连接AB,由勾股定理得:AB==5,答:⊙A的半径是5.(2)解:如图:圆心D的坐标是(﹣5,6).(3)解:⊙D 与⊙A 的位置关系是外切.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等知识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题型较好,难度适中.22.如图,在平台上用直径为100mm的两根圆钢棒嵌在大型工件的两侧,测量大的圆形工件的直径,设两圆钢棒的外侧的距离为xmm,工件的直径为Dmm.(1)求出D(mm)与x(m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图形工件的直径D小于圆钢棒的直径时,上面所求得的D与x的函数关系式还是否仍然适用?请说明理由.考点:相切两圆的性质;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设三圆的圆心分别为A、B、C,连接AB,则AB过切点E,连接AC,则AC过切点F,连接BC,AN,AN交BC于M,由题意得出AB=AC=50+,BC=x﹣(50+50)=x﹣100,AN=﹣50,在△ABM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D和x的方程,求出即可;(2)根据(1)结合图形仍能得出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解:如图设三圆的圆心分别为A、B、C,连接AB,则AB过切点E,连接AC,则AC过切点F,连接BC,AN,AN交BC于M,由题意得:AB=AC=50+,BC=x﹣(50+50)=x﹣100,AN=﹣50,∵AC=AB,AM⊥BC,∴BM=CM=(x﹣100)=x﹣50,在Rt△ABM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M2+BM2,∴=+,即D=x2﹣x+25.(2)解:当图形工件的直径D小于圆钢棒的直径时,上面所求得的D与x的函数关系式能仍然适用,因为那样时,三圆同时与平台相切,有两大圆都与小圆相切时,得出的方程与(1)中的方程相同,所有上面所求得的D与x的函数关系式能仍然适用.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切两圆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构造直角三角形的能力,题目比较典型,有一定的难度.23.实验探究:同学们,你注意过烟盒里的香烟是如何摆放的吗?已知,一个烟盒的长为56mm,宽为22mm,高为87mm,一根烟的直径是8mm,若把20根香烟摆放在烟盒中,请你探究合理的摆放方法.考点:相切两圆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分为两种情况:(1)并列摆放,根据烟的直径和烟盒的长、宽得出只能放14根;(2)若错位摆放,连接O1O2、O2O3、O3O1,解答:解:(1)若并列摆放,如图①,因为烟的直径为8mm,所以AD方向上能并排放(根)烟,而在AB方向上,因为8×3=24>22,所以只能放两根,即烟盒只能放2×7=14(根)烟,此法不行.(2)若错位摆放,如图②,连接O1O2、O2O3、O3O1,则O2O3=O3O1=8mm,△O1O2O3为等腰三角形,过O3作O3E⊥O1O2,则E是O1O2的中点.=7(mm).所以在Rt△O1O3E中,(mm).故排列后中排所需空间长度=(mm),三排所需宽度为AB=22mm,故此摆放符合要求.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相切两圆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分类讨论啊.。

初中数学【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初中数学【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初中数学【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为坐标原点,⊙O的半径为10,则P(﹣10,1)与⊙O的位置关系为()A.点P在⊙O上B.点P在⊙O外C.点P在⊙O内D.无法确定2.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119°,过点C的圆的切线交BO于点P,则∠P的度数为()A.32°B.31°C.29°D.61°3.如图,已知P是⊙O外一点,Q是⊙O上的动点,线段PQ的中点为M,连接OP,OM.若⊙O的半径为2,OP=4,则线段OM的最小值是()A.0B.1C.2D.34.一个点到圆的最小距离为6cm,最大距离为9cm,则该圆的半径是()A.1.5cm B.7.5cmC.1.5cm或7.5cm D.3cm或15cm5.在公园的O处附近有E、F、G、H四棵树,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现计划修建一座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形水池,要求池中不留树木,则E、F、G、H四棵树中需要被移除的为()A.E、F、G B.F、G、H C.G、H、E D.H、E、F6.直角△ABC,∠BAC=90°,AB=8,AC=6,以A为圆心,4.8长度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公共点的个数为()A.0B.1C.2D.不能确定7.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A.8≤AB≤10B.8<AB≤10C.4≤AB≤5D.4<AB≤5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 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A.1B.1或5C.3D.59.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7,点D在边BC上,CD=3,⊙A的半径长为3,⊙D与⊙A相交,且点B在⊙D外,那么⊙D的半径长r的取值范围是()A.1<r<4B.2<r<4C.1<r<8D.2<r<810.如图,⊙M的半径为2,圆心M的坐标为(3,4),点P是⊙M上的任意一点,P A⊥PB,且P A、PB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A、点B关于原点O对称,则AB的最小值为()A.3B.4C.6D.8二.填空题(共4小题)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3,以顶点D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若要求另外三个顶点A、B、C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则r的取值范围是3<r<5.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4)、B(4,4)、C(6,2),则经过A、B、C三点的圆弧所在圆的圆心M的坐标为;点D坐标为(8,﹣2),连接CD,直线CD 与⊙M的位置关系是.13.如图,直线l:y=﹣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以点M为圆心,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作⊙M,当⊙M与直线l相切时,则m的值为.14.⊙O的半径为R,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R,d是方程x2﹣4x+m=0的两根,当直线l与⊙O相切时,m的值为.三.解答题(共3小题)15.如图,在△ABC中,∠C=90°,点O在AC上,以OA为半径的⊙O交AB于点D,B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DE.(1)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6,BC=8,OA=2,求线段DE的长.16.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O上的动点,点D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保持CD=OA.(1)当直线CD与半圆O相切时(如图①),求∠ODC的度数;(2)当直线CD与半圆O相交时(如图②),设另一交点为E,连接AE,若AE∥OC,①AE与O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②求∠ODC的度数.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为坐标原点,⊙O的半径为10,则P(﹣10,1)与⊙O的位置关系为()A.点P在⊙O上B.点P在⊙O外C.点P在⊙O内D.无法确定【解答】解:∵圆心P的坐标为(﹣10,1),∴OP==.∵⊙O的半径为10,∴>10,∴点P在⊙O外.故选:B.2.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119°,过点C的圆的切线交BO于点P,则∠P的度数为()A.32°B.31°C.29°D.61°【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OC、CD,∵PC是⊙O的切线,∴PC⊥OC,∴∠OCP=90°,∵∠A=119°,∴∠ODC=180°﹣∠A=61°,∵OC=OD,∴∠OCD=∠ODC=61°,∴∠DOC=180°﹣2×61°=58°,∴∠P=90°﹣∠DOC=32°;故选:A.3.如图,已知P是⊙O外一点,Q是⊙O上的动点,线段PQ的中点为M,连接OP,OM.若⊙O的半径为2,OP=4,则线段OM的最小值是()A.0B.1C.2D.3【解答】解:设OP与⊙O交于点N,连结MN,OQ,如图,∵OP=4,ON=2,∴N是OP的中点,∵M为PQ的中点,∴MN为△POQ的中位线,∴MN=OQ=×2=1,∴点M在以N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当点M在ON上时,OM最小,最小值为1,∴线段OM的最小值为1.故选:B.4.一个点到圆的最小距离为6cm,最大距离为9cm,则该圆的半径是()A.1.5cm B.7.5cmC.1.5cm或7.5cm D.3cm或15cm【解答】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圆内时,最近点的距离为6cm,最远点的距离为9cm,则直径是15cm,因而半径是7.5cm;②当点P在圆外时,最近点的距离为6cm,最远点的距离为9cm,则直径是3cm,因而半径是1.5cm.故选:C.5.在公园的O处附近有E、F、G、H四棵树,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现计划修建一座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形水池,要求池中不留树木,则E、F、G、H四棵树中需要被移除的为()A.E、F、G B.F、G、H C.G、H、E D.H、E、F【解答】解:∵OA==,∴OE=2<OA,所以点E在⊙O内,OF=2<OA,所以点F在⊙O内,OG=1<OA,所以点G在⊙O内,OH==2>OA,所以点H在⊙O外,故选:A.6.直角△ABC,∠BAC=90°,AB=8,AC=6,以A为圆心,4.8长度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公共点的个数为()A.0B.1C.2D.不能确定【解答】解:∵∠BAC=90°,AB=8,AC=6,∴BC=10,∴斜边上的高为:=4.8,∴d=4.8cm=r=4.8cm,∴圆与该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相切,交点个数为1,故选:B.7.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A.8≤AB≤10B.8<AB≤10C.4≤AB≤5D.4<AB≤5【解答】解:当AB与小圆相切,∵大圆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AB=2=8.∵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即相切或相交,∴8≤AB≤10.故选:A.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 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A.1B.1或5C.3D.5【解答】解:当⊙P位于y轴的左侧且与y轴相切时,平移的距离为1;当⊙P位于y轴的右侧且与y轴相切时,平移的距离为5.故选:B.19.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7,点D在边BC上,CD=3,⊙A 的半径长为3,⊙D与⊙A相交,且点B在⊙D外,那么⊙D的半径长r的取值范围是()A.1<r<4B.2<r<4C.1<r<8D.2<r<8【解答】解:连接AD,∵AC=4,CD=3,∠C=90°,∴AD=5,∵⊙A的半径长为3,⊙D与⊙A相交,∴r>5﹣3=2,∵BC=7,∴BD=4,∵点B在⊙D外,∴r<4,∴⊙D的半径长r的取值范围是2<r<4,故选:B.10.如图,⊙M的半径为2,圆心M的坐标为(3,4),点P是⊙M上的任意一点,P A⊥PB,且P A、PB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A、点B关于原点O对称,则AB的最小值为()A.3B.4C.6D.8【解答】解:∵P A⊥PB,∴∠APB=90°,∵AO=BO,∴AB=2PO,若要使AB取得最小值,则PO需取得最小值,连接OM,交⊙M于点P′,当点P位于P′位置时,OP′取得最小值,过点M作MQ⊥x轴于点Q,则OQ=3、MQ=4,∴OM=5,又∵MP′=2,∴OP′=3,∴AB=2OP′=6,故选:C.二.填空题(共4小题)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3,以顶点D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若要求另外三个顶点A、B、C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则r的取值范围是3<r<5.【解答】解:在直角△ABD中,CD=AB=4,AD=3,则BD==5.由图可知3<r<5.故答案为:3<r<5.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4)、B(4,4)、C(6,2),则经过A、B、C三点的圆弧所在圆的圆心M的坐标为(2,0);点D坐标为(8,﹣2),连接CD,直线CD与⊙M的位置关系是相切.【解答】解:(1)如图,经过A、B、C三点的圆弧所在圆的圆心M的坐标为(2,0).故答案为(2,0);(2)连接MC,MD,MC2=42+22=20,CD2=42+22=20,MD2=62+22=40,MD2=MC2+CD2,∴∠MCD=90°,又∵MC为半径,∴直线CD是⊙M的切线;故答案为:相切.13.如图,直线l:y=﹣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以点M为圆心,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作⊙M,当⊙M与直线l相切时,则m的值为2﹣2或2+2..【解答】解:在y=﹣x+1中,令x=0,则y=1,令y=0,则x=2,∴A(0,1),B(2,0),∴AB=;如图,设⊙M与AB相切与C,连接MC,则MC=2,MC⊥AB,∵∠MCB=∠AOB=90°,∠B=∠B,∴△BMC~△ABO,∴,即,∴BM=2,∴OM=2﹣2,或OM=2+2.∴m=2﹣2或m=2+2.故答案为:2﹣2,2+2.14.⊙O的半径为R,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R,d是方程x2﹣4x+m=0的两根,当直线l与⊙O相切时,m的值为4.【解答】解:∵d、R是方程x2﹣4x+m=0的两个根,且直线L与⊙O相切,∴d=R,∴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16﹣4m=0,解得,m=4,故答案为:4.三.解答题(共3小题)15.如图,在△ABC中,∠C=90°,点O在AC上,以OA为半径的⊙O交AB于点D,B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DE.(1)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6,BC=8,OA=2,求线段DE的长.【解答】解:(1)直线DE与⊙O相切,理由如下:连接OD,∵OD=OA,∴∠A=∠ODA,∵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EB=ED,∴∠B=∠EDB,∵∠C=90°,∴∠A+∠B=90°,∴∠ODA+∠EDB=90°,∴∠ODE=180°﹣90°=90°,∴直线DE与⊙O相切;(2)连接OE,设DE=x,则EB=ED=x,CE=8﹣x,∵∠C=∠ODE=90°,∴OC2+CE2=OE2=OD2+DE2,∴42+(8﹣x)2=22+x2,解得:x=4.75,则DE=4.75.16.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O上的动点,点D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保持CD=OA.(1)当直线CD与半圆O相切时(如图①),求∠ODC的度数;(2)当直线CD与半圆O相交时(如图②),设另一交点为E,连接AE,若AE∥OC,①AE与O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②求∠ODC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①,连接OC,∵OC=OA,CD=OA,∴OC=CD,∴∠ODC=∠COD,∵CD是⊙O的切线,∴∠OCD=90°,∴∠ODC=45°;(2)如图②,连接OE.∵CD=OA,∴CD=OC=OE=OA,∴∠1=∠2,∠3=∠4.∵AE∥OC,∴∠2=∠3.设∠ODC=∠1=x,则∠2=∠3=∠4=x.∴∠AOE=∠OCD=180°﹣2x.①AE=OD.理由如下:在△AOE与△OCD中,∴△AOE≌△OCD(SAS),∴AE=OD.②∠6=∠1+∠2=2x.∵OE=OC,∴∠5=∠6=2x.∵AE∥OC,∴∠4+∠5+∠6=180°,即:x+2x+2x=180°,∴x=36°.∴∠ODC=3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典型例题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典型例题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典型例题
一、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之间的距离为7,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答案)C
二、已知两圆的半径之和为10,半径之差为4,圆心距为6,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
B. 外切
C. 相交
D. 相离
(答案)A
三、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 > r,圆心距为d,若d = R - r,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相离
(答案)C
四、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之间的距离为1,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离
B. 外切
C. 内切
D. 相交且一圆内含于另一圆
(答案)D
五、圆O1和圆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圆心距O1O2为5cm,则圆O1和圆O2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相离
(答案)B
六、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8,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一圆内含于另一圆
(答案)D
七、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和3,圆心距为8,那么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无法确定
(答案)B
八、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4和6,圆心之间的距离为10,则这两个圆?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相离
(答案)B。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练习(含参考答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练习(含参考答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习题课班级 学号 姓名-----------------------------------------------------【基础训练】-------------------------------------------------------1.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y =0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取决于k 的值解析 由y =kx +1知直线过定点(0,1),由x 2+y 2-2y =0得x 2+(y -1)2=1.∴直线经过圆的圆心,∴直线与圆相交.答案 A2.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1]B .[-1,3]C .[-3,1]D .(-∞,-3]∪[1,+∞) 解析 由题意可得,圆的圆心为(a,0),半径为2,∴|a -0+1|12+(-1)2≤2,即|a +1|≤2,解得-3≤a ≤1. 答案 C3.若直线y =kx 与圆(x -2)2+y 2=1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2x +y +b =0对称,则k ,b 的值分别为( )A .k =12,b =-4B .k =-12,b =4C .k =12,b =4D .k =-12,b =-4 解析 因为直线y =k x 与圆(x -2)2+y 2=1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2x +y +b =0对称,则y =k x与直线2x +y +b =0垂直,且2x +y +b =0过圆心,所以解得k =12,b =-4. 答案 A4.过点A (2,4)向圆x 2+y 2=4所引切线的方程为 .解析 显然x =2为所求切线之一;另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那么|4-2k |k 2+1=2,解得k =34,即3x -4y +10=0. 答案 x =2或3x -4y +10=05.若圆x 2+y 2+2x -4y +m =0(m <3)的一条弦AB 的中点为P (0,1),则垂直于AB 的直径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解析 由圆的方程得该圆圆心为C (-1,2),则CP ⊥AB ,直线CP 的斜率为-1,故垂直于AB 的直径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1=-x ,即x +y -1=0.6.过点1(,1)2M 的直线l 与圆C :(x -1)2+y 2=4交于A ,B 两点,C 为圆心,当∠ACB 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 .解析 由题意得,当CM ⊥AB 时,∠ACB 最小,从而直线方程y -1=-1-120-1⎝⎛⎭⎫x -12,即2x -4y +3=0.答案 2x -4y +3=07.已知直线x -y +a =0与圆心为C 的圆x 2+y 2+2x -4y -4=0相交于A ,B 两点,且AC ⊥BC ,求实数a 的值.解析:圆C ∶x 2+y 2+2x -4y -4=0的标准方程为(x +1)2+(y -2)2=9,所以圆心为C (-1,2),半径为3.因为AC ⊥BC ,所以圆心C 到直线x -y +a =0的距离为322,即|-1-2+a |2=322,所以a =0或6.8.已知:圆C :x 2+y 2-8y +12=0,直线l :ax +y +2a =0.(1)当a 为何值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2)当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2时,求直线l 的方程.解析 将圆C 的方程x 2+y 2-8y +12=0化成标准方程为x 2+(y -4)2=4,则此圆的圆心为(0,4),半径为2.(1)若直线l 与圆C 相切,则有|4+2a |a 2+1=2, 解得a =-34. (2)过圆心C 作CD ⊥AB ,则根据题意和圆的性质, 得⎩⎨⎧ |CD |=|4+2a |a 2+1,|CD |2+|DA |2=|AC |2=22,|DA |=12|AB |= 2.解得a =-7或-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7x -y +14=0或x -y +2=0.-------------------------------------------------------【能力提升】-----------------------------------------------------9.过点P (1,1)的直线,将圆形区域{(x ,y )|x 2+y 2≤4}分为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面积之差最大,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2=0B .y -1=0C .x -y =0D .x +3y -4=0解析 选A 两部分面积之差最大,即弦长最短,此时直线垂直于过该点的直径.因为过点P (1,1)的直径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方程为x +y -2=0.10.已知点P (x 0,y 0),圆O :x 2+y 2=r 2(r >0),直线l :x 0x +y 0y =r 2,有以下几个结论:①若点P在圆O 上,则直线l 与圆O 相切;②若点P 在圆O 外,则直线l 与圆O 相离;③若点P 在圆O 内,则直线l 与圆O 相交;④无论点P 在何处,直线l 与圆O 恒相切,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有d =r 2x 20+y 20,若点P 在圆O 上,则x 20+y 20=r 2,d =r ,相切;若点P 在圆O 外,则x 20+y 20>r 2,d <r ,相交;若点P 在圆O 内,则x 20+y 20<r 2,d >r ,相离,故只有①正确.答案 A11.已知圆O :x 2+y 2=5,直线l :x cos θ+y sin θ=1(0<θ<π2).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 .解析 圆O 的圆心(0,0)到直线l :x cos θ+y sin θ=1的距离d =1.而圆的半径r =5,且r -d =5-1>1,∴圆O 上在直线l 的两侧各有两点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答案:412.已知直线l :y =-3(x -1)与圆O :x 2+y 2=1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M ,且l 与y 轴交于点A ,则△MOA 的面积等于 .解析 依题意,直线l :y =-3(x -1)与y 轴的交点A 的坐标为(0,3).由22131x y y x +==--⎧⎪⎨⎪⎩,得点M 的横坐标x M =12,所以△MOA 的面积为S =12|OA |×x M =12×3×12=34. 答案 3413.过直线x +y -22=0上点P 作圆x 2+y 2=1的两条切线,若两条切线的夹角是60°,则点P的坐标是 .解析 法一 如图所示,|OP |=|OA |sin ∠OP A=2,易得P 为CD 中点,故P (2,2). 法二 设P (x ,y ),由法一可得⎩⎨⎧ x 2+y 2=2,x +y -22=0⇒⎩⎨⎧x =2,y =2,故P (2,2).答案 (2,2)14.半径为5的圆C 过点A )4,2(-,且以)3,1(-M 为中点的弦长为34,求圆C 的方程.解析 设圆方程为22()()25x ay b -+-=,依题意,2222(2)(4)2525a b ⎧--+-=⎪⎨+=⎪⎩,解得10a b =⎧⎨=⎩或21a b =⎧⎨=⎩. 所以圆C 方程为:22(1)25x y -+=或22(2)(1)25x y -+-=. 15. 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y 2-4x +1=0,求下列各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y x; (2)y -x ; (3)(x +1)2+y 2. 解析 (1)原方程可化为(x -2)2+y 2=3,表示以(2,0)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y x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设y x=k ,即y =kx . 当直线y =kx 与圆相切时,斜率k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2k -0|k 2+1=3,解得k =±3. 所以y x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 3. (2)y +x 可看作是直线y =-x +b 在y 轴上的截距,当直线y =-x+b 与圆相切时,纵截距b 取得=,解得b =2±6. 所以y +x 的最大值为2+6,最小值为2- 6.(3)x 2+y 2表示圆上的一点与点(-1,0)距离的平方,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点(-1,0)与圆心连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处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3=,所以x 2+y 2的最大值是(3+3)2=12+63,x 2+y 2的最小值是(3-3)2=12-6 3.16.已知圆M :x 2+(y -2)2=1,Q 是x 轴上的动点,QA ,QB 分别切圆M 于A ,B 两点.(1)若Q (1,0),求切线QA ,QB 的方程;(2)求四边形QAMB 面积的最小值;(3)若|AB |=423,求直线MQ 的方程. 解析 (1)设过点Q 的圆M 的切线方程为x =my +1, 则圆心M 到切线的距离为1,∴|2m +1|m 2+1=1,∴m =-43或0, ∴QA ,QB 的方程分别为3x +4y -3=0和x =1.(2)∵MA ⊥AQ ,∴S 四边形MAQB =|MA |·|QA |=|QA |=|MQ |2-|MA |2=|MQ |2-1≥|MO |2-1= 3. ∴四边形QAMB 面积的最小值为 3.(3)设AB 与MQ 交于P ,则MP ⊥AB ,MB ⊥BQ ,∴|MP |= 1-⎝⎛⎭⎫2232=13. 在Rt △MBQ 中,|MB |2=|MP ||MQ |,即1=13|MQ |,∴|MQ |=3,∴x 2+(y -2)2=9. 设Q (x,0),则x 2+22=9,∴x =±5,∴Q (±5,0),∴MQ 的方程为2x +5y -25=0或2x -5y +25=0.。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含答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含答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清单】: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相离
相切
相交
图形
量化
方程观点
Δ<0
Δ=0
Δ>0
几何观点
d>r
d=r
d<r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半径r1,r2,d=|O1O2|)
相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图形
量的关系
d>r1+r2
d=r1+r2
|r1-r2|<d<r1+r2
3.(2015·大连双基测试)圆x2+y2=1与直线y=kx+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法一: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2+1)x2+4kx+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2-12(k2+1)<0,解得k∈(- , ).
法二:圆心(0,0)到直线y=kx+2的距离d= ,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1,
即 >1,
解得k∈(- , ).
答案:k∈(- , )
[谨记通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2大策略
(1)若两方程已知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易表达,则用几何法.
(2)若方程中含有参数,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表达较繁琐,则用代数法.能用几何法,尽量不用代数法.
1.(2015·广东高考)平行于直线2x+y+1=0且与圆x2+y2=5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A.x-y+5=0B.x+y-1=0
C.x-y-5=0D.2x+y+1=0
解析:选A由题意得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5,则圆心C(-1,2).过圆心与点(-2,3)的直线l1的斜率为k= =-1.当直线l与l1垂直时,|AB|取得最小值,故直线l的斜率为1,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3=x-(-2),即x-y+5=0.

点与圆的的位置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点与圆的的位置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前预习 (5分钟训练)1.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 cm ,根据下列点P 到圆心的距离:(1)4 cm ;(2)5 cm ;(3)6 cm ,判定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A 在以O 为圆心,3 cm 为半径的⊙O 内,则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d 的X 围是________.3.若⊙A 的半径为5,点A 的坐标为(3,4),点P 的坐标为(5,8),则点P 的位置为( )A.在⊙A 内B.在⊙A 上C.在⊙A 外D.不确定4.两个圆心为O 的甲、乙两圆,半径分别为r 1和r 2,且r 1<OA <r 2,那么点A 在( )A.甲圆内B.乙圆外C.甲圆外,乙圆内D.甲圆内,乙圆外二、课中强化(10分钟训练)1.已知⊙O 的半径为3.6 cm ,线段OA=725 cm ,则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A 点在圆外 B.A 点在⊙O 上C.A 点在⊙O 内 D.不能确定2.⊙O 的半径为5,圆心O 的坐标为(0,0),点P 的坐标为(4,2),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点P 在⊙O 内B.点P 在⊙O 上C.点P 在⊙O 外D.点P 在⊙O 上或⊙O 外3.在△ABC 中,∠C=90°,AC=BC=4 cm ,D 是AB 边的中点,以C 为圆心,4 cm 长为半径作圆,则A 、B 、C 、D 四点中在圆内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24-2-1-1,在△ABC 中,∠ACB=90°,AC=2 cm ,BC=4 cm ,CM 为中线,以C 为圆心,5 cm 为半径作圆,则A 、B 、C 、M 四点在圆外的有_________,在圆上的有_________,在圆内的有_________.图24-2-1-1三、课后巩固(30分钟训练)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外接圆的圆心在△ABC 一条边上的是( )A.a=15,b=12,c=1B.a=5,b=12,c=12C.a=5,b=12,c=13D.a=5,b=12,c=142.在Rt△ABC中,∠C=90°,AC=6 cm,BC=8 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的距离为( )A.5 cmB.6 cmC.7 cmD.8 cm3.如图24-2-1-2,点A、B、C表示三个村庄,现要建一座深水井泵站,向三个村庄分别送水,为使三条输水管线长度相同,水泵站应建在何处?请画出图,并说明理由.图24-2-1-24.阅读下面材料:对于平面图形A,如果存在一个圆,使图形A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不大于这个圆的半径,则称图形A被这个圆所覆盖.如图24-2-1-3(1)中的三角形被一个圆所覆盖,图24-2-1-3(2)中的四边形被两个圆所覆盖.图24-2-1-3回答下列问题:(1)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被一个半径为r的圆所覆盖,r的最小值是________ cm;(2)边长为1 cm的等边三角形被一个半径为r的圆所覆盖,r的最小值是________ cm;(3)边长为2 cm,1 cm的矩形被两个半径都为r的圆所覆盖,r的最小值是________cm,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________ cm.5.已知Rt△ABC的两直角边为a和b,且a、b是方程x2-3x+1=0的两根,求Rt△ABC 的外接圆面积.6.有一个未知圆心的圆形工件(如图24-2-1-4).现只允许用一块直角三角板(注:不允许用三角板上的刻度)画出该工件表面上的一根直径并定出圆心.要求在图上保留画图痕迹,写出画法.图24-2-1-47.某公园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三角形花坛,三角形的顶点A、B、C上各有一棵古树.现决定把原来的花坛扩建成一个圆形或平行四边形花坛,要求三棵古树不能移动,且三棵古树位于圆周上或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上.以下设计过程中画图工具不限.(1)按圆形设计,利用图24-2-1-5(1)画出你所设计的圆形花坛示意图;图24-2-1-5(2)按平行四边形设计,利用图24-2-1-5(2)画出你所设计的平行四边形花坛示意图;(3)若想新建的花坛面积较大,选择以上哪一种方案合适?请说明理由.8.电脑CPU芯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圆形片,叫“晶圆片〞.现在为了生产某种CPU芯片,需要长、宽都是1 cm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如果晶圆片的直径为10.05 cm,问一X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寸的小硅片66X?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不计切割损耗)图24-2-1-6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 (5分钟训练)1解:〔1〕当d=4 cm 时,∵d <r ,∴点P 在圆内;〔2〕当d=5 cm 时,∵d=r ,∴点P 在圆上;〔3〕当d=6 cm 时,∵d >r ,∴点P 在圆外.2.思路解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答案:0≤d <33.思路解析:本题有两种方法,既可以画图,也可以计算AP 的长,再与半径进行比较.∵AP=22)48()35(-+-=2242+=20<5,所以点P 在圆内.答案:A4.思路解析:点A 在两圆组成的圆环内.答案:C二、课中强化(10分钟训练)1.思路解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答案:C2.思路解析:比较OP 与半径r 的关系.∵OP=2224+=25,OP 2=20,r 2=25,∴OP <r.∴点P 在⊙O 内.答案:A3.思路解析:如图,连结CD.∵D 为AB 的中点,∴CD=21AB.∵AB=22BC AC +=42,∴CD=22<4. ∵AC=BC=4,∴点C 和点D 在以C 为圆心,4 cm 为半径的圆的内部.答案:B4.思路解析:AB=25 cm ,CM=5 cm.答案:点B 点M 点A 、C三、课后巩固(30分钟训练)1.思路解析:只有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边上〔斜边中点〕.答案:C2.思路解析:AB=2286+=10,它的外心是斜边中点,外心与顶点C 的距离是斜边的中线长为21AB=5 cm.答案:A 3.思路分析:设水泵站处为O ,则O 到A 、B 、C 三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 为△ABC 的外心.作法:连结AB 、AC ,分别作AB 、AC 的中垂线l 、l′,直线l 与l′相交于O ,则水泵站建在点O 处,由以上作法知,点O 为△ABC 的外心,则有OA=OB=OC. 4.思路解析:图形被圆覆盖,圆一定大于图形的外接圆,它的最小半径就是外接圆半径.〔1〕正方形的外接圆半径,是对角线的一半,因此r 的最小值是22 cm. 〔2〕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是其高的32,故r 的最小值是33 cm. 〔3〕r 的最小值是22 cm ,圆心距是1 cm. 答案:(1)22 (2)33 (3)22 1 点拨:注意应用“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和勾股定理解题.5.思路分析:由a 、b 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所以可求出斜边是22b a +,这样就得外接圆半径.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因此,其外接圆直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来源:学+科+网Z+X+X+K]解:设Rt △ABC 的斜边为c ,∵a 、b 为方程x 2-3x +1=0的两根,∴a +b=3,ab=1. 由勾股定理,得c 2=a 2+b 2=〔a +b 〕2-2ab=9-2=7.∴△ABC 的外接圆面积S=π·〔2c 〕2=π42c =4πc 2=4π×7=47π. 6图24-2-1-4思路解析:因为三角板有一个角是直角,所以可利用直角画90°的圆周角,由此可得直径.再画一个90°的圆周角,也能得到一直径,两直径的交点为圆心.作法:如图,(1)用三角板的直角画圆周角∠BDC=90°,∠EFH=90°.(2)连结BC 、EH ,它们交于点O.则BC 为直径,点O 为圆心.7(1)按圆形设计,利用图24-2-1-5(1)画出你所设计的圆形花坛示意图;图24-2-1-5思路分析:过A 、B 、C 三点画圆,以△ABC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得平行四边形.[来源:Z+xx+k ]解:〔1〕作图工具不限,只要点A 、B 、C 在同一圆上,图(1).(2)作图工具不限,只要点A 、B 、C 在同一平行四边形顶点上,图(2).〔3〕如图(3),∵r=OB=334,∴S ⊙O =πr 2=316 ≈16.75, 又S 平行四边形=2S △ABC =2×21×4×2×23=83≈13.86, ∵S ⊙O >S 平行四边形,∴选择建圆形花坛面积较大.8.图24-2-1-6解:可以切割出66个小正方形.方法一:〔1〕我们把1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看成一个长方形的矩形,这个矩形刚好能放入直径为10.05 m的圆内.如图中的矩形ABCD.∵AB=1,BC=10,∴对角线AC2=100+1=101<〔10.05〕2.〔2〕我们在矩形ABCD的上方和下方可以分别放入9个小正方形.∵新加入的两排小正方形连同ABCD的一部分可看成矩形EFGH,矩形EFGH的长为9,高为3,对角线EG2=92+32=81+9<〔10.05〕2,但是新加入的这两排小正方形不能每排10个,因为:102+32=100+9>〔10.05〕2.〔3〕同理,∵82+52=64+25<〔10.05〕2,92+52=81+25=106>〔10.05〕2,∴可以在矩形EFGH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再排下8个小正方形,那么现在小正方形已有了5层.〔4〕再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下再加一层,共7层,新矩形的高可以看成是7,那么新加入的这两排,每排可以是7个,但不能是8个.∵72+72=49+49=98<〔10.05〕2,82+72=64+49=113>〔10.05〕2.〔5〕在第7层的基础上,上下再加一层,新矩形的高可以看成是9,这两层每排可以是4个,但不能是5个.∵42+92=16+81=97<〔10.05〕2,52+92=25+81=106>〔10.05〕2.现在总共排了9层,高度达到了9,上下各剩下约0.5 cm的空间,因为矩形ABCD 的位置不能调整,故再也放不下一个小正方形了.所以10+2×9+2×8+2×7+2×4=66〔个〕.方法二:可以按9个正方形排成一排,叠4层,先放入圆内.然后〔1〕上下再加一层,每层8个,现在共6层.〔2〕在前面的基础上,上下各加6个,现在共有8层.〔3〕最后上下还可加一层,但每层只能有一个,共10层,这样共有4×9+2×8+2×6+2×1=66〔个〕.。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训练题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训练题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训练题一、选择题1.(2022秋•烟台期末)已知⊙O的半径为3,OP=5,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外B.点P在⊙O上C.点P在⊙O内D.不能确定2.(2022秋•东阳市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是AC 的中点,若以AB为直径作圆,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点C一定在⊙O外B.点C一定在⊙O上C.点D一定在⊙O外D.点D一定在⊙O上3.(2022秋•越秀区校级期末)已知⊙O的直径是8,P点到圆心O的距离为6,则P点与⊙O的位置关系是()A.在圆上B.在圆内C.在圆外D.无法确定4.(2022秋•荔湾区校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C=90°,∠A=60°,AC=4cm,以点C为圆心,以5cm长为半径作圆,则AB的中点D与⊙C的位置关系是()A.圆上B.圆外C.圆内D.不确定5.(2022秋•泰山区期末)如图,点P(3,4),⊙P半径为2,A(2.5,0),B (5,0),点M是⊙P上的动点,点C是MB的中点,则AC的最大值是()A.32B.52C.72D.926.(2022秋•桃城区校级期末)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圆心,√2为半径作⊙O,则点P(﹣1,1)与⊙O的位置关系是()A.在⊙O内B.在⊙O上C.在⊙O外D.不能确定7.(2022秋•霸州市期末)已知AB是⊙O的任意一条直径,求证:⊙O是以直径AB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下列为证明过程,嘉琪为保证推理更严谨,想在方框中“∵OP=OP′,”和“∴PM=MP′,”之间做补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证明:如图,设点P是⊙O上除点A、B以外任意一点,过点P作PP′⊥AB,交⊙O于点P′,垂足为点M,若点M与圆心O不重合,连接OP,OP′,在△OPP′中,∵OP=OP′,∴PM=MP′,则AB是PP′的垂直平分线,若点M与圆心O重合,显然AB是PP′的垂直平分线,∴对于圆上任意一点P,在圆上都有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P′∴⊙O是以直径AB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A.推理严谨,不必补充B.应补充:∴△OPP′是等腰三角形C.应补充:又∵PP′⊥ABD.应补充:∴△OPP′是等腰三角形,又∵PP′⊥AB8.(2022秋•河西区校级期末)已知的⊙O半径为3cm,点P到圆心O的距离OP=2cm,则点P()A.在⊙O外B.在⊙O上C.在⊙O内D.无法确定9.(2022秋•安徽期末)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若△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tan A的值为()A.1B.√33C.√22D.√310.(2022秋•鼓楼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圆B.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D.垂直于弦且过圆心的直线平分这条弦11.(2022秋•滨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等腰Rt△ABC内接于圆O,直径AB=2√2,D是圆上一动点,连接AD,CD,BD,且CD交AB于点G.下列结论:①DC平分∠ADB;②∠DAC=∠AGC;③当BD=2时,四边形ADBC的周长最大;④当AD=CD,四边形ADBC的面积为8√3,正确的有()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2022秋•和硕县校级期末)如图,△ABC内接于⊙O,∠C=30°,AB=4,则⊙O的半径为()A.√3B.2C.2√3D.4 13.(2022•馆陶县模拟)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B=2,AC=√3,BC =1,则AĈ的长是()A.π3B.2π3C.√3π3D.2√3π314.(2022秋•定海区期中)△ABC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判断15.(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ABC内接于圆,弦BD交AC于点P,连接AD.下列角中,是AB̂所对圆周角的是()A.∠APB B.∠ABD C.∠ACB D.∠BAC 16.(2022秋•海淀区校级月考)如图,等腰△ABC内接于⊙O,其中AB=BC,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1=∠2B.∠2=∠4C.∠AOB=2∠1D.∠AOC=4∠1 17.(2022秋•安徽期末)如图,若圆O的半径为3,点O到一条直线的距离为3,则这条直线可能是()A.l1B.l2C.l3D.l418.(2022秋•江北区校级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A(3,4)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y轴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无法确定19.(2021秋•辛集市期末)⊙O的半径为4,直线m上一点P与点O的距离为1,则直线m与⊙O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交C.相切D.无法判断20.(2022秋•海淀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5,BC=8,以A 为圆心作一个半径为3的圆,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点B在⊙A内B.直线BC与⊙A相离C.点C在⊙A上D.直线BC与⊙A相切21.(2021秋•双滦区期末)在△ABC中,AB=AC=5,BC=8,以A为圆心2.5为半径的圆.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直线BC与圆O相切B.直线BC与⊙O相离C.点B在圆内D.点C在圆上22.(2021秋•遵化市期末)设⊙O的半径是6cm,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O 与直线l有公共点,则()A.d>6cm B.d=6cm C.0≤d<6cm D.0≤d≤6cm 23.(2021秋•北仑区期末)⊙O的半径为5,若直线l与该圆相交,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可能是()A.3B.5C.6D.10 24.(2021秋•阳谷县期末)已知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点P(﹣2,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P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离、相切、相交都有可能25.(2022秋•昭阳区校级期末)已知△ABC中,∠C=90°,BC=a,CA=b,AB=c.⊙O是△ABC的内切圆,下列选项中,⊙O的半径为()A.a+b−c2B.a−b−c2C.2abcD.aba+b26.(2022秋•越秀区校级期末)如图,在⊙O中,AB̂=AĈ,BC=8,AC=4√5,I是△ABC的内心,则线段OI的值为()A.1B.5−√10C.2√5−3D.5−2√5 27.(2022秋•石家庄期末)如图,点I为△ABC的内心,AB=5,AC=4,BC =3,将∠ACB平移使其顶点与I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B.2524C.2625D.3228.(2022秋•安徽期末)如图,在△ABC中,AB=BC,过点B作BD⊥AC于点D,P是△ABC内一点,且∠BPC=108°,连接CP交BD于点E,若点P 恰好为△ABE内心,则∠PEB的度数为()A.36°B.48°C.60°D.72°29.(2022秋•邹城市校级期末)如图,△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8,BC=17,CA=15,则阴影部分(即四边形CEOF)的面积是()A.4B.6.25C.7.5D.9 30.(2022秋•南开区校级期末)如图,⊙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E,F,且∠A=90°,BC=10,CA=8,则⊙O的半径是()A.1B.√3C.2D.2√3二、填空题31.(2022秋•阳西县期末)如图,在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32.(2022秋•西城区期末)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8,则点P在⊙O(填“内”“上”或“外”).33.(2022秋•白云区校级期末)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其中AB=4,∠AOC=120°,P为⊙O上的动点,连AP,取AP中点Q,连接CQ,则线段CQ的最大值为.34.(2022秋•通州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为⊙O上一点,B为⊙O内一点,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要求的点B的坐标.35.(2022秋•西城区期末)如图,AB是⊙O的直径,C为⊙O上一点,且AB ⊥OC,P为圆上一动点,M为AP的中点,连接CM.若⊙O的半径为2,则CM长的最大值是.36.(2021秋•椒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AE=2AD,AD=BE,BD交CE于点F,则△DEF的外接圆半径长为.37.(2022秋•丰台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4,0),B (3,3),点P是△OAB的外接圆的圆心,则点P的坐标为.38.(2022秋•万全区期末)如图,一次函数y=−√33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作△ABO的外接圆⊙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39.(2021秋•润州区期中)如图,AD为△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若∠BAD =58°,则∠ACB=.40.(2022秋•蕉城区校级期末)如图,△ABC内接于⊙O,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D,交⊙O于点E,若DE=1,AD=5,∠ADC=30°,则BC的长为.41.(2022秋•海淀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M(m,0)是x轴上动点,⊙M半径r=2√2,若⊙M与直线y=x+2相交,则m的取值范围是.42.(2022秋•鼓楼区期中)已知⊙O的半径为10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12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43.(2022•顺城区模拟)已知⊙O的半径为3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2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44.(2021秋•重庆期末)已知Rt△ABC中,∠ACB=90°,AC=6cm,BC=8cm,以C为圆心,4.8cm长度为半径画圆,则直线AB与⊙O的位置关系是.45.(2022春•龙华区校级月考)已知⊙O的半径为3,直线m上有一动点P,OP=3,则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是.46.(2022秋•河西区校级期末)如图,⊙I是直角△ABC的内切圆,切点为D、E、F,若AF=10,BE=3,则△ABC的面积为.47.(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点O为△ABC的内心,∠A=70°,则∠BOC的度数为.48.(2022秋•金华期末)如图,⊙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E,F,,CA=2,则⊙O的半径是.且∠A=90°,BC=5249.如图,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分别为r,R,则R﹣r的值为.50.(2022秋•海港区期末)如图,点O是△PMN的内心,PO的延长线和△PMN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Q,连接NQ、MO、NO,若∠MNQ=15°,则∠MON的度数为.三、解答题51.(2022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9)、B(2,3)、C(3,2)、D(9,2)在⊙P上.(1)在图中清晰标出点P的位置;(2)点P的坐标是,⊙P的半径是.52.(2022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如图,点A在⊙O内,点B,C在⊙O上,若OA=8,AB=12,∠A=∠B=60°,求BC的长.53.(2021秋•利川市期末)如图,△ABC内接于⊙O,若⊙O的半径为6,∠B =60°,求AC的长.54.(2022秋•广饶县校级期末)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CA=CD,∠D=30°.(1)试判断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的半径为5,求点A到CD所在直线的距离.55.(2021秋•昆明期末)如图,点O是△ABC的内心,AO的延长线和△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连结CD.求证:OD=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习题)
➢巩固练习
1.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为3,点B所表示的实数为a,⊙A的半径为2.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当a<5时,点B在⊙A内
B.当1<a<5时,点B在⊙A内
C.当a<1时,点B在⊙A外
D.当a>5时,点B在⊙A外
2.如图,若△ABC的顶点都在⊙P上,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
第2题图第3题图
3.小英家的圆形镜子被打碎了,她拿了如图所示(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均为1)的一块碎片到玻璃店,配制成形状、大小与原来一致的镜面,则这个镜面的半径是__________.
4.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是r1=2,r2=4,若两圆相交,则圆心距O1O2可
能取的值是()
A.2 B.4 C.6 D.8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4,⊙O是以AB为直径的圆,则直线
CD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D.无法确定
D C
B
A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已知⊙O是以数轴的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AOB=45°.点
P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设OP=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7.如图,PA,PB是⊙
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如果OP=4,PA=
那么∠AOB=_______.
A
第7题图 第8题图 8. 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DC 切⊙O 于点C .若∠A =25°,则∠D =_________.
9. 如图,P 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AC 是⊙O 的直径.若
∠BAC =35°,则∠P =________.
10. 已知宽为3 cm 的刻度尺的一边与⊙O 相切,另一边与⊙O 的两个交点处的
读数如图所示(单位:cm ),则⊙O 的半径为__________cm .
11. 如图1,将一个量角器与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纸片放置成轴对称
图形,∠ACB =90°,CD ⊥AB ,垂足为D ,半圆(量角器)的圆心与点D 重合,且CE =5 cm .如图2,将量角器沿DC 方向平移2 cm ,半圆(量角器)恰与△ABC 的边AC ,BC 相切,则AB 的长为________cm .(结果保留根号)
E
C B A
A B C
D
图1 图2
➢ 思考小结
1. 判断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关键是找准_____和_______,在直线与圆位置关
系中,它们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圆的半径为r ,借助扇形及其所围成圆锥间的等
量关系,推导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 =πlr .(写出证明的关键环节)
【参考答案】
1. A
2.(-2,-1)
3.
4. B
5. A
6.0≤x
7.120°
8.40°
9.70°
10.25 6
11.16)
➢思考小结
1.d,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圆的半径.
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