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

4.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
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
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人之过也()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
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
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文化常识
素材应用。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第一部分【重要字词填空】晋()、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晋军()陵,秦军()南。

()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第二部分【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2.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3.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4.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

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5.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6.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答案)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翻译训练+重点知识归类+古代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翻译训练+重点知识归类+古代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古代文化常识(教师版)班级:姓名:一、挖空翻译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贰(有二心)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危急)矣,若(如果)使(派)烛之武见(拜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答应)之(代指这件事)。

辞(辞谢)曰:“臣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壮(壮年)也,犹(尚且)不如(比不过)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现在)急(危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也。

然(然而)郑亡(使......灭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表示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灭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怎敢)以(用、拿)烦(烦劳)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

越(越过)国以(边邑君知其(多么)难也,焉用(为什么)亡郑以陪(增加)邻(邻国)?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舍去)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往来,共(提供)其(他们)乏困(缺少的资粮),君亦无所害。

且(况且)君尝(曾经)为(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答应,同意)君焦、瑕,朝(在早上)济(渡河)而夕(在晚上)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什么)厌(满足)之有?既(已经)东(在东面)封(把……当作疆界)郑,又欲(想)肆(延伸、扩张)其西(在西面)封(疆界),若不阙(使……减少)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希望)君图之(考虑这件事)。

”秦伯说(高兴),与郑人盟(结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防守)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攻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到达)此。

因(依靠)却)敝(损害)之,不仁(仁道);失(失去)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明智用)乱()易(替代)整(和谐一致),不武(不符合武德。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翻译: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6.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烛之武退秦师 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挖空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翻译: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本基础知识识记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行李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基础知识梳理整合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共.其乏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无能为也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多义词1.鄙(10年5考)(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_______________(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_______________(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_1、答案:(1)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2)庸俗,浅陋,鄙俗(3)目光短浅(4)当作边境(边疆) (5)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7)自称的谦词(8)村野之处,乡下2.辞(10年2考)(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_______________(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5)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8)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9)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_______________(10)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_______________(11)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___(1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_2、答案:2.(1)名词,言词,言语(2)名词,文辞,文学(3)动词,推辞(4)动词,告别,辞别(5)动词,讲究,计较(6)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7)动词,辞谢,婉言道歉(8)动词,推托、推辞(9)动词,告别(10)动词,审问、审讯(11)名词,托词、借口(12)名词,古体一种文体________________(2)(2014·大纲)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新唐书·韦凑传》) ________________ (3)(2014·四川)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梁书·王筠传》________________(4)(2013·江苏)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并列,不译。

一说表转折)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就)请(请求)荆卿曰:?秦兵旦暮(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您,对对方的尊称),岂(怎么,哪里)可得哉??荆卿曰:?微(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请求)之。

今行而无信(信物),则秦未可亲(亲近,接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本基础知识识记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行李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基础知识梳理整合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共.其乏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无能为也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多义词1.鄙(10年5考)(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_______________(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_______________(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_1、答案:(1)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2)庸俗,浅陋,鄙俗(3)目光短浅(4)当作边境(边疆) (5)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7)自称的谦词(8)村野之处,乡下2.辞(10年2考)(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_______________(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5)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8)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9)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_______________(10)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_______________(11)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___(1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_2、答案:2.(1)名词,言词,言语(2)名词,文辞,文学(3)动词,推辞(4)动词,告别,辞别(5)动词,讲究,计较(6)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7)动词,辞谢,婉言道歉(8)动词,推托、推辞(9)动词,告别(10)动词,审问、审讯(11)名词,托词、借口(12)名词,古体一种文体________________(2)(2014·大纲)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新唐书·韦凑传》) ________________ (3)(2014·四川)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梁书·王筠传》________________(4)(2013·江苏)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三国志·李丰传》3.微(10年1考)(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_______________(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_______________(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6)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口技》) _______________(7)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8)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_______(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_____________(10)行为迟,动刀甚微.(《庖丁解牛》) _______________(11)味苦而微.辛(《苦斋记》) _______________(12)见微.知著(《韩非子·说林上》) _______________3.(1)连词,如果没有(2)形容词,微小(3)连词,如果没有(4)形容词,卑微(5)形容词,微小的(6)副词,隐约,有一点儿(7)形容词,深奥;精微(8)形容词,迷漫而模糊(9)形容词,低贱、卑下(10)形容词,轻微(11)副词,略微、稍微(12)名词,微小的事情4.许(10年2考)(1)许.君焦瑕(《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2)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3)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4)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大铁椎传》) _______________(5)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6)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 _______________(7)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8)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_______________4.(1)动词,答应(2)动词,赞同(3)形容词,约数(4)名词,表处所(5)代词,这样(6)动词,期望(7)动词,答应,允许(8)动词,赞同,赞许5.用(1)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议也(《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____(2)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____(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________________(4)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辞》) ________________(5)至则无可用.(《黔之驴》) ________________(6)兵精足用.,英雄乐业(《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____(7)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_(8)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隆中对》) ________________5.(1)动词,使用,采用(2)动词,任用,起用(3)动词,用力,效劳(4)动词,做(5)名词,用处,作用(6)名词,资财(7)动词,需要(8)介词,因为【高考链接】(1)(2017·北京卷)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苏轼《东坡志林》)________________(2) (2016·全国新课标Ⅲ)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明史·傅珪传》) ________________(3)(2014·大纲)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新唐书·韦凑传》) ________________5.(1)用:任用(2)用:任用B组虚词——解释词语意思并指明用法1.之(1)公从之.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3)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 (4)子犯请击之.________________(5)(2011·安徽)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_______(6)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8)(2015·浙江)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9)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 (10)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11)(2007·天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_____(12)君之.所知也________________2.以(1)(2007·福建)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2)(2004·湖南)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3)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 (4)(2006·江苏)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5)以.乱易整,不武________________(6)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3.而(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2)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3)(2011·山东)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4)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5)若亡郑而.有利于君________________4.其(1)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 (2)(2015·北京)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3)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________________(5)(2015·安徽2012·浙江)吾其.还也__________(6)(2016·山东)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二、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行装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能耐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妻子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亡.郑而有益于_________________3.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 5.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6.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8.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 9.晋军.函陵,秦军.汜南________________ 10.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12.以乱.易整.,不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