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见美说课稿定稿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转角遇见美 说课稿 定稿

转角遇见美 说课稿 定稿

转角遇见“美”《雨巷》说课稿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级中学许涵一、说教材《雨巷》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朦胧诗的代表作,也是诗人的成名作,它集中反映了一代青年在现实与理想的冲撞下的苦闷与彷徨。

学习这一课,我尝试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以高效学习为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使学生领会中国现代诗歌朦胧的意境美,丰富的意象美,婉转的音律美,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体会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惊艳于现代诗歌的无穷魅力,爱上诗歌,爱上文学。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高一的新生,虽然是高一,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也不吃力。

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只有就样才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说构想这是一次感受美的旅程,这堂课中我将陪同学生走进江南水乡,感受现代诗歌的艺术之美。

这是张写满知识与能力的试卷,这堂课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方法,提升了能力。

这是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这堂课我将退居幕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展现激情与才华。

四、说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美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2)掌握诗歌的意象及特征,分析诗歌意境的营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3)通过将诗歌意境绘成图画,再将自己的图画转成散文性文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本课教学按“美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分析意象,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的过程进行。

(2)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感悟、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启发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之美。

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说课稿

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说课稿

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说课稿导语: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引导幼儿园儿童欣赏美的课程。

这堂课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美,并将其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本节课适用于3至6岁的幼儿,预计课时为40分钟。

一、准备环节1. 热身游戏(5分钟)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我们首先进行一个热身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会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跟随节奏做出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调动孩子们的身体和情感,为他们打开欣赏美的大门。

二、导入环节2. 图片展示(10分钟)我将使用一些精心挑选的图片来导入课程。

这些图片涵盖了自然风景、动物、植物、艺术品等各个方面。

我将向孩子们展示这些图片,并引导他们提出关于美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美。

三、主体环节3. 艺术制作(15分钟)艺术制作是培养幼儿美感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会提供一些简单的艺术材料,如彩纸、颜料、刷子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作品。

我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所欣赏到的美,尝试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我会提供一些艺术品的图片,让孩子们以模仿的方式创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美的理解。

4. 视觉故事讲解(10分钟)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我会运用视觉故事的方式来讲解美。

我会根据故事情节和图片,描述其中的美丽细节,并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

通过讲解故事和互动提问,我将帮助孩子们理解美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四、总结环节5. 回顾讨论(5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进行一个回顾讨论环节。

我将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回想起课上所学的内容,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检查他们对美的理解程度,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结束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会欣赏美,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这些学习也将有助于孩子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范文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范文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范文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用颜色表达感情》,本节课从颜色理论、色彩搭配、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颜色搭配的基础知识,初步理解颜色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2. 能够正确使用颜色搭配,使作品表达出正确的情感。

3. 通过学习本次课程,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颜色搭配的基础知识。

2. 颜色和情感的联系。

3. 用颜色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颜色搭配,使作品表达出正确的情感。

2. 如何通过颜色表达不同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先放映一段《花开花落》的音乐视频,向学生诱发情感,引导学生进行与情感相关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情感和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

2. 知识讲解(1)颜色的基本概念:颜色是人类感知视觉对象的特殊属性,有颜色的物品能够反射出太阳光中的不同波长,人眼能够感知到不同的颜色。

(2)颜色搭配的基础知识:颜色的搭配方式有很多,如对比、补色、同色系、相似色系、暖色调、冷色调等等。

老师可以通过PPT展现这些搭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

(3)颜色对情感表达的影响:颜色能够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如红色能够让人感到激动、兴奋,蓝色能够让人感到平静、安详等等。

在情感的表达中,颜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颜色来表达情感。

3. 创作环节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颜色和情感的理解。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使用颜色搭配的知识,让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正确的情感。

4. 答疑环节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颜色搭配的知识。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和创作,学生对颜色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习到了如何通过颜色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表达和创作效果。

第1课 美化教室一角活动一好书推介(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课 美化教室一角活动一好书推介(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课美化教室一角活动一好书推介(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美化教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美化意识和情感,培养美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推荐适合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1.美化教室一角活动的具体执行方法和技巧。

2.学生如何创造和表现美的主题。

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化教室一角的活动。

2.学生如何将想象和创造力转化为具体的美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开场引入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美学在我们生活当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导入教师出示几幅有关美化教室的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讨论如何美化教室一角。

提出主题教师向学生提出美化教室一角的主题。

例如:为了让在这个角落的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温暖和美好,我们需要怎样去美化它?学生的任务是要创造出一个给人温馨美好的环境。

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安排任务,帮助学生开始着手完成今天的活动。

1. 小组第一位同学可以分发和收集材料和工具。

2. 小组第二位同学可以将想法写在小白板上,或者记录在纸上。

3. 小组第三位同学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想法,开始绘制设计图。

制作过程学生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和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始制作美化教室一角的墙面装饰,以及选择合适的摆件和植物等,装点角落的氛围。

结束学生完成制作,观看整个好看的角落,享受美化角落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展示学生创造性的成果。

作业和延伸在教室其他区域进行美化工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创造更多美的主题。

好书推介推荐《小熊和小毛驴》。

这是一本深受儿童喜爱的绘本故事,故事情节温馨美好,描绘了小熊和小毛驴之间的感情,和它们的冒险旅程。

总结美化教室一角不仅是为了创造一个好看的空间,更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和美学素养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美的力量和美的表现方式。

在那一抹拐角处遇见美好——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思与行

在那一抹拐角处遇见美好——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思与行

在那一抹拐角处遇见美好——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思与行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也是他们最初接触美的场所之一。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美感体验和创意表达空间,幼儿园在拐角处创设了一个美工区。

这个美工区通过精心设计和实践探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美工区的思想与行动,并探讨它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

一、美工区的设计初衷美工区是为了鼓励幼儿发展绘画、手工和艺术表达等艺术技能而设立的特定空间。

通过创设美工区,幼儿园希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此外,美工区还有助于启发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集中力,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美工区的环境营造为了创造一个富有艺术氛围和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环境,幼儿园在美工区进行了精心的环境布置。

首先,墙壁上贴满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包括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展示画廊。

其次,桌面上放置了各种艺术材料,如颜料、纸张、剪刀等,供孩子们自由选择和使用。

此外,幼儿园还在美工区摆放了一些艺术书籍和资料,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学习欲望。

三、美工区的活动内容美工区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和艺术表达。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进行。

在绘画方面,孩子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在手工制作方面,孩子们可以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剪贴、拼贴等手工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艺术表达形式,如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个性。

四、美工区的评估与反馈为了了解孩子们在美工区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幼儿园对美工区的活动进行了评估和反馈。

评估内容包括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和个人表现等,通过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认真观察和评价,幼儿园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艺术水平和发展潜力,并做出相应的指导和引导。

此外,幼儿园还组织了一些艺术展览和演出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艺,从而获得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发现美丽》说课稿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发现美丽》说课稿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 发现美丽》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8. 发现美丽》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绘画方法和素材,如水彩、水粉、马克笔等,以及不同的构图和取景方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学生在绘画技巧和构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能力较弱,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方法和素材,描绘出自己眼中的美丽景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绘画方法和素材,描绘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丽景物。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观察和处理画面,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构图表现美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演示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提供丰富的绘画素材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绘画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讨论和尝试。

3.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合适的绘画方法和素材,进行景物描绘。

4.交流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

5.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一些关键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发现美丽》说课稿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发现美丽》说课稿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 发现美丽》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8. 发现美丽》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周围环境的美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绘画题材,如自然风景、人物肖像、建筑景观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丽,体验绘画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然而,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事物,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增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事物,并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发学生对美的关注和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美丽事物。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共同提高。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丽,持续进行绘画创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一部分是绘画技巧和方法的简要提示。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发现美丽》说课稿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发现美丽》说课稿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8. 发现美丽》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发现美丽》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作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身边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2.教学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4.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心得。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发现美丽》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如艺术的眼光、观察、绘画表达等。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进行。

评价学生绘画作品时,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角遇见“美”
《雨巷》说课稿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级中学许涵一、说教材
《雨巷》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朦胧诗的代表作,也是诗人的成名作,它集中反映了一代青年在现实与理想的冲撞下的苦闷与彷徨。

学习这一课,我尝试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以高效学习为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使学生领会中国现代诗歌朦胧的意境美,丰富的意象美,婉转的音律美,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体会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惊艳于现代诗歌的无穷魅力,爱上诗歌,爱上文学。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高一的新生,虽然是高一,但学生在初中时已
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也不吃力。

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只有就样才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说构想
这是一次感受美的旅程,这堂课中我将陪同学生走进江南水乡,感受现代诗
歌的艺术之美。

这是张写满知识与能力的试卷,这堂课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方法,提升了能力。

这是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这堂课我将退居幕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展现激情与才华。

四、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美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精品文档
(教学重点)
(2)掌握诗歌的意象及特征,分析诗歌意境的营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3)通过将诗歌意境绘成图画,再将自己的图画转成散文性文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教学按“美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分析意象,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的过程进行。

(2)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感悟、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启发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之美。

五、说方法
依据课改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制定以下学法:
1、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编制一份以预习为目的的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诗人,疏通词句,独立思考诗歌中意象的含义与作用,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扩大课堂容量,体现高效课堂。

2、诵读感悟法(提高学生朗诵能力、领悟力)
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诵,所以诵读法将贯穿整节课,通过自由朗诵,分组朗诵,选诵等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3、合作探究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中将布置合作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促进、成长,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综合素质养成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将传统的听、说、读、写训练演变为新颖的演、唱、画、作。

让学生对诗歌的抽象理解转化成其他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精品文档
六、说过程
1、导入新课:以师生合作,分角色配乐朗诵一首解读《雨巷》的小诗的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唯美,诗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钟)
2、美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高朗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15分钟)
首先,请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诵课文2分钟。

之后让大家谈一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初步感受,确定朗诵的情感基调,语速。

然后,请同学单独朗诵。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学生互评。

这一环节主要纠正学生对重音、停顿等方面的处理。

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同时, 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最后,分组朗诵,同一小组的同学组成一个朗诵的团队,朗诵的形式,语段自主选择,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评选出最佳朗诵个人和最佳朗诵小组。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精品文档
3、分析意象,揣摩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10分钟)
(1)学习小组分为展示组和点评组,展示并点评、补充导学案中关于意象分析的答案。

以达到明确意象的意义(特点、象征意义)和作用(表情达意)的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
使学生掌握诗歌意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请学生根据刚才对于意象的分析,结合诗人的经历合作探究诗歌的现实意
义,探究诗人的丰富情感世界。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言之有理即可。

这一环节旨在以品促悟,提高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出的意象进行扩展,进行意象解析的迁移训练,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掌握解读意象的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4、诗情画意,走进雨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能力(10分钟)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最佳图画,即在导学案上的图画《雨巷》,并
当堂为所画图画写一段优美的描述性文字。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5、走出雨巷,回味无穷(2分钟)
从美的意境中开始,在美的语言中结束。

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教师结语:《雨巷》在断句中将纷繁的思绪连在一起,形成渴望、孤独、惆怅的诗境,同时象征的不确定性,给了我们最大的拓展空间。

有一句诗写得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那“愁”真的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啊!咀嚼品味诗歌意境,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自己的诗歌。

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雨巷》写一首歌。

作业设置旨在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
雨巷
(被现实打击的理想者)相遇(黑暗现实中的一点希望)板书设计旨在突出本节课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八、说反思
回顾本课教学,我有很多收获与感悟。

课前导学案的编写,既给学生指明了预习的方向,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课上各个环节的设立,意在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
等多种综合能力,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的目标。

师生配乐朗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更让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在解读文本,揣摩意象方面,我用了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以读带品,以品促悟。

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做到了一课一得,即掌握诗歌鉴赏的正确方法。

可是仔细斟酌,又多了几份遗憾,如在分组讨论时没有办法照顾到比较内向的学生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只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