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
土壤地理学试题

土壤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B. 土壤的分布与演变C. 土壤的肥力与利用D. 所有以上内容2. 土壤的质地是指()。
A.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比例B. 土壤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组成C. 土壤的化学成分D. 土壤的生物活性3. 土壤剖面分析是土壤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A. 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B. 测定土壤的水分含量C. 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D. 研究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4. 土壤侵蚀是指()。
A. 土壤被水或风等自然力量搬运和磨损的过程B. 土壤中养分的流失C. 土壤结构的恶化D. 土壤表面的硬化5.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B.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C.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 寒带和温带地区二、填空题6. 土壤的三大基本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土壤的pH值是表示土壤酸碱性的一个指标,pH值小于7表示土壤呈________性,大于7表示土壤呈________性。
8.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9.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药化肥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0. 简述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1. 描述土壤水分循环的基本过程,并说明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2. 阐述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论述题13. 讨论土壤地理学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14.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壤问题的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15. 根据所给的土壤污染案例,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采取的修复措施的有效性。
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进行调整。
土壤地理学复习题完整版

一、填空题1、(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2、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3、在自然界中,(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4、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层加B层,其叫做(土体层)。
5. 土壤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转换)和净化功能。
6. (土壤生态系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生物圈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枢纽。
7.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交叉科学。
8.土壤地理学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土壤野外调查技术);土壤定位观测和室内研究等。
9.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著名的成土因素学说,并创造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
10. 土壤固相中矿物质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土壤相对密度)得到反映。
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12.在大多数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土壤固体物质总质量的95%,常被称为土壤(骨骼)。
13.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的残留矿物。
14.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颗粒很小,具有(胶体)的性质。
15.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中矿物质分布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干冷)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相当量的原生矿物。
16.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质)。
17、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18.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土壤腐殖质)。
19.土壤中的黏土化合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状态存在。
20.土壤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土壤水运动不取决于它的形态,而取决于它的(能量)水平。
21.土壤溶液体系是一个不均匀的溶液体系,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土壤学(本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88628--土壤学(本科)期末备考题库88628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土壤胶体微粒的构造包括 ( )A.胶核B.胶核十双电层C.决定电位层D.补偿电位层正确答案:B(2)一年中土壤地表面最高温出现在( )A.6月B.7月C.8月D.7月或8月正确答案:D(3)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土体的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正确答案:D(4)在腐殖质组分中,既溶解于酸又溶解于碱的物质是( )A.胡敏酸B.富里酸C.胡酸素D.胡敏酸+富里酸正确答案:B(5)与近地面空气相比,土壤空气中( )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A.O2B.CO2C.N2D.O2和N2正确答案:C(6)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 )A.NH4+B.NO3-C.NO2-D.NH4+和NO3-正确答案:D(7)根瘤菌肥对下列哪类作物最有效( )A.禾本科B.十字花科C.豆科D.茄科正确答案:C(8)由于受根系生命活动的影响,通常根际土壤微生物( )。
A.无变化B.数量大于非根际C.数量少于非根际D.分布无规律性正确答案:B(9)西南区主要气候属( )。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正确答案:B(10)我国土壤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动力是( )因子的变化。
A.降水量B.热量C.光D.温度正确答案:B(11)在植物必需的营养中,主要来自于大气和水的是( )A.N、P、K。
土壤地理学练习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灰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等电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FC 硅铝比率土壤呼吸土壤通气性阳离子交换量潜性酸黄化作用土壤比重BSP 活性酸凋萎系数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B低温多雨C高温多雨D低温少雨2、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白浆化过程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富铝化过程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
A A层B B层C C层D D层5、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
A最大吸湿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D凋萎系数6、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
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7、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8、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 石砾土B砂土C壤土D粘土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气饱和。
A多B少C较少D最少10、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
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是()。
A等离子价代换B等离子代换C正负电荷代换D不对等代换11、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B均无变化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发展12、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B风干土重C湿土重D自然土重13、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指()。
A粒状B团粒状C块状D片状14、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机酸 D 无机酸1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 )。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D2.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源于:A. 降雨B. 地下水C. 河流水D. 湖泊水答案:A3. 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氮气D. 有机氮答案:D4.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参与哪些过程?A. 氮循环B. 碳循环C. 磷循环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A. 风B. 雨C. 人为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垃圾D. 所有选项答案:D7.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地下水位上升B. 灌溉不当C. 土壤排水不良D. 所有选项答案:D8. 土壤肥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A. 施用有机肥B. 种植绿肥C. 合理轮作D. 所有选项答案:D9. 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A. 酸雨B. 土壤中有机质分解C. 化肥过量使用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A. 促进B. 抑制C. 无影响D. 取决于微生物种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壤肥力的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ABC2. 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包括:A. 氮的固定B. 氮的矿化C. 氮的硝化D. 氮的反硝化答案:ABCD3.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包括:A. 植树造林B. 建立梯田C. 土壤覆盖D. 土壤改良答案:ABCD4.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包括:A. 改良灌溉方式B. 排水C. 施用有机肥D. 种植耐盐植物答案:ABCD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A. 限制工业排放B. 合理使用化肥C. 土壤修复D. 种植重金属吸收植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土壤颗粒越大,土壤的通气性越好。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试题1一、名词解释1.成土母质:指陈铺于地球陆地表面的松散土状物质,或为就地风化形成的残积物,或为各类型的搬运沉积物。
2.剖面:指从土表向下至母质的垂直切面或纵断面。
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次及母质层次,即ABC层。
3.土体(单个土体):土壤这个空间连续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4.基本土壤发生过程:5.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6.粘化: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
7.钙化: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8.盐化:指土壤中易溶性盐的积累过程。
9.盐土:易溶性盐积累的浓度达到致害作物的土壤。
10.碱化:钠离子在土壤胶体上的积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化的碱化层。
11..碱土:碱化度和总碱度都高而呈碱性、强碱性的土壤。
12..灰化:主要是冷湿针叶林植被下的一种强酸性淋溶过程13.白浆化:土体上层周期性滞水引起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壤颜色变浅发白的过程14.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
15.潜育化: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
16.猪育化:土壤干湿交替所引起的氧化与还原交替的过程。
17.熟化: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
18.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19.地质大循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再次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
20.生物小循环: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21.土壤景观:景观中的土壤部分,因在土壤的地理分布中,从土壤个体到土类都与一定得自然景观相联系,我们突出土壤部分来表示景观22. 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23.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1、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决定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
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1、潮土由近河床向远河床处依次排列着( )。
A.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B.重壤土、中壤土、沙壤土
C.沙壤土、轻壤土、重壤土沙土
D.中壤土、沙土、重壤土、沙壤土
2、(多项)下列母质类型中属于运积母质的( )。
A.河积母质 B. 湖积母质
C.坡积母质பைடு நூலகம்D. 残积母质
3、下列土壤反应为碱性的土壤类型是( )。
19、活性酸;
20、土壤腐殖质:
五、简答题
1、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有哪些影响?
2、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盐成土(盐土、碱土)的形成原因及其改良方法有哪些?
4、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哪些?
5、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6、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7、棕壤和褐土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构型和主要理化性质的差异是什么?
三、判断题
1、沙土表层的昼夜温差大是由于沙土的导热率低的缘故。( )
2、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被土壤胶体专性吸附后,就失去了对作物的有效性。()
3、土壤的通气性越差,土壤的Eh值越低。 ( )
4、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就是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水的最大量就是毛管持水量。()
5、只要有硝态氮的存在,不论水田或旱地都可能存在反硝化作用。( )
A.暗棕壤 B.黑钙土
C.红壤 D.棕壤
4、(多项)识别发生层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 )
A.颜色 B..质地
C.结构体 D.新生体
5、某土壤发生层的代号为Bs,其中的s表示( )
A.铁铝氧化物的累积 B.粘粒累积的土层
C.碳酸盐的累积 D.土层被胶结、固结、硬结
关于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_养分_、_水分_、_空气_和热量的能力。
2.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母质、_气候_、_生物_、地形和时间等五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1:1 型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高岭石_和埃洛石,2:1 型膨胀性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_蒙脱石_和蛭石。
4.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束缚水_、_结合水_、_毛管水_和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5.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_腐殖质积累层_、_淋溶层、灰化层_、_淀积层_、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6.由一层_硅氧四面体___和一层_铝氧八面体___组成一晶层,属1:1 型晶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以下表述你认为对的,在括号里填Y, 错的填N, 未作判断或判断错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温带、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2.引起南方土壤呈酸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代换性H、Al 含量高,虽然阳离子代换力的顺序为Al3+ > H+ > Ca2+, 但可以通过施用多量石灰来改良土壤。
()3.粘质土壤的有效水容量小,是因为其田间持水量小。
()4.阳离子的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钙离子可交换两个钠离子。
()5.绝对年龄大的土壤,其相对年龄也大。
()6.粘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有机质矿化作用也快。
()7.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8.门赛尔颜色中,颜色命名的顺序是色调—亮度—彩度。
()9.如果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那么它缓冲碱的能力就强。
()10.一般而言,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要高于粘土矿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活性酸度2.矿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 、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_、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亮度
和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
3、 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 土壤生物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 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8、 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_气候因素 _________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10、 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成土因素 _____ 及其对—土壤 _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 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 _________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 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_发生学 _________ 分类制。
13、 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
14、 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_____ 过程并存。
15、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 置的特性。
二、 名词解释
1、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 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 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 COCH 、HS 、20 等,吸收Q ;(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 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 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 型。
(2) 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 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 呈 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 有CaCQ 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
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
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_的多少。
「是—潜性酸度。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P 24 4、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2)土壤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3)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5)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四、论述题
1、论述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化常是相伴发生的
(一)成土过程中基本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反应
1、淋溶与淀积
2、分解与合成
3、迁移与富集
4、侵蚀与堆积
5、土体扰动
(二)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2、粘化过程
3、富铝化过程
(三)生物富集为主的成土过程
1、腐殖质积累过程:指各种植物在土体中,特别在土体表层进行腐殖质形成的过程。
2、泥炭化过程:指有机质以植物残体的累积过程。
(四)盐分聚积为主的成土过程
1、钙化过程: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和淀积的过程。
2、盐化过程:指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土壤上部或土体中易溶性盐的聚积过程,它是盐土的形成过程。
3、碱化过程:指土壤胶体中含15%以上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产生碱化层
的过程。
碱化过程是碱土的形成过程。
(五)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
1、潜育化过程:指土体长期渍水条件下使变价元素(铁、锰)转变为还原状态,形成灰色、深灰色或灰蓝色土层的过程。
2、潴育化过程:土体中地下水产生季节性升降变化,促进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
行,在土体结构表面出现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过程。
也称假潜育过程。
(六)淋溶为主的成土过程
1、灰化过程: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SiO2残留,铁、铝与腐殖质形成络合物的淋溶淀积过程。
产生的前提是:
2、隐灰化过程:是灰化过程尚未发展到灰化层明显出现,但实质上确有铁、铝、
锰物质的酸性淋溶和淀积作用的则称之隐灰化过程。
3、漂灰化过程:指土体内还原离铁、锰作用和灰化作用相叠加的过程。
4、白浆化过程:指土体中出现离铁、离锰的漂洗过程。
其机理是还原加淋溶。
2、试述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土壤地带性规律指土壤与大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地带性分布也可分为水平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水平-垂直地
带复合分布规律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从而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气候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与此相应地也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
①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及其特点
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分布位置多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系由森林土壤系列所组成
②内陆型土壤纬度带及其特点
位于温带大陆内部的土壤地带谱主要是由草原土壤系列、荒漠土壤系列组成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由简变繁、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由高降低
(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而按经度(东西)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在相似纬度上,从湿润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复杂,最后趋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三)大地形对水平分布的影响
大的山地常常是气候、生物的天然屏障,它加强了地带的分异,往往成为土壤地带的明显分界
山体越高,相对高度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
(四)土壤水平地带间的联系和更替特点
山地的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土壤高度也有差别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或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叫作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