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4)(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4)(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4)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局部区域略图材料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自我国黑河入境,经过东北,最终到达华北、华东。

该管道沿线自然环境复杂,季节冻土广布,林带交替。

2019 年12 月正式投产通气,东北地区率先受益。

(1)该管道线路在我国自北向南穿过的主要自然带是________和________。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管道工程建成后对东北地区的有利影响(2)描述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________,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新西兰植被分布图,图2为新西兰人工松林运作示意图,图3表示新西兰农林牧产业中重要子项GDP贡献数值,图4表示新西兰人工林木材出口增长值。

图1图2图3图4材料二新西兰霍克湾区中部被称为“新西兰的果盘”,是重要的葡萄种植区,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较多。

(1)比较南、北两岛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差异,并分别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B地区土壤较为肥沃的原因。

(3)新西兰农业领域中产值贡献度最大的产业是_____。

从农业技术、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简析林业近年来在农业结构中占较大比重的原因。

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要求。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一北霍鲁逊盐湖矿区,如图1)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在我国铁路沿线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

通过对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风沙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2所示)的方式。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

(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说明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优势。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

在侏罗纪时期,像百岁兰这样的裸子植物主宰着陆地风景。

百岁兰的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常被撕裂成多个条状;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

图示意百岁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百岁兰繁盛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百岁兰叶上气孔夜间张开,其主要作用是()A.吸收水分B.调节大气成分C.降低风速D.减少水分蒸发2023年10月22日起,京津冀周边地区出现重度雾霾天气,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图中②、④、⑥依次为()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4.雾霾笼罩时,京津冀地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与其直接相关的环节有()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增速减弱亚速海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海岸外的内陆海,亚速海东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其中以顿河淡水注入量最大,但顿河流域全年降水较少。

下图为亚速海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春季是塔甘罗格湾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其原因最可能是()A.大气降水多B.海水蒸发少C.河水流量大D.海域较封闭7.亚速海南部海域比北部海域更不易结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盐度B.植被C.气候D.光照2021年5月9日至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周的主题为“贯彻断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水资源对于青岛这个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显得光为珍贵。

多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共向青岛供水近50亿立方米,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021地理学-土壤(精选试题)

2021地理学-土壤(精选试题)

地理学-土壤1、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形态4、土壤剖面5、土壤质地6、土壤结构7、土壤物质组成8、土壤矿物质9、原生矿物10、次生矿物11、土壤有机质12、土壤的缓冲性13、土壤年龄14、绝对年龄15、相对土壤年龄16、土壤机械组成17、诊断层18、诊断特性19、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20、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21、土壤分布的干湿度地带性22、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23、土壤分布的地域性(地方性)规律24、土壤资源25、土壤垂直带谱26、基带27、建谱土带28、土壤新生体29、新生体包括()和()两种。

30、土壤侵入体31、土壤侵入体包括哪些?32、简述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33、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是什么?34、土壤的形态特征有哪些?35、简述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特征。

36、根据土壤的质地类型,土壤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

37、土壤有机质分为哪两类?简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8、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39、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0、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41、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有哪些?42、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A.微生物利用B.太阳能利用C.化学合成物利用D.水能利用43、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A.史密斯B.詹尼C.马伯特D.道库恰耶夫44、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A.李比希B.法鲁C.李希霍芬D.库比纳45、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A.氧化物类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C.硫化物类D.磷灰石类46、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A.伊利石B.高岭石C.蒙脱石D.绿泥石47、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A.0.1mmB.0.01mmC.0.1umD.0.01um48、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B.非淋溶型C.渗出型D.停滞型E.冻结型49、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A.机械吸收B.物理吸收C.化学吸收D.生物50、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A.气候B.生物C.母质D.地形51、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A.土族B.土纲C.土类D.土系52、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6722--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备考题库3672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鲸与藤壶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偏利共生C.原始合作D.附生正确答案:D(2)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可依靠()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A.CO<span style="font-size: 13.3333px;"><sub>2</sub></span>B.O<sub>2</sub>C.N<sub>2</sub>D.CO正确答案:A(3)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

A.毛管水B.结晶水C.吸湿水D.重力水正确答案:C(4)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A.温度高则密度大B.温度低则密度小C.盐度高则密度大D.盐度低则密度大正确答案:C(5)以水分为主导,将陆生植物划分的生态类型是()。

A.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B.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C.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D.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正确答案:B(6)沼泽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好气细菌B.厌氧细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7)海绵以软体动物为掩蔽所,二者的关系属于()。

A.寄生B.原始合作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正确答案:C(8)白蚁与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种间竞争正确答案:C(9)灰化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10)由土壤颗粒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分子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

A.机械吸收作用B.物理吸收作用C.化学吸收作用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正确答案:B(11)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是()。

A.饱和带水。

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东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查高三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8日0:35迎来了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

如图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东莞的小明同学在立冬这一天拍了日出景观,小明想第二次在同样地点拍出同样方位日出的照片,他选择的日期最接近()A.立春日B.立秋日C.夏至日D.春分日2.立冬节气来临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伦敦(51°N,0°)旭日东升B.11月7日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于2/3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D.旧金山(37°N,122°W)的日影朝向西南自上世纪80年代起,江苏南部的沈巷村因周边工业区的发展而逐渐变为城中村,村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

图2示意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与经营组织形式自发演变的三个阶段。

据此完成3~4题。

3.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线路增多B.老旧民房改造C.外来人口流入D.生态乡村建设4.80年代至今,沈巷村经营组织形式自发演变主要得益于()A.治安管理水平提升B.出租屋租金便宜C.政府规划调整D.市场活力增强极涡是极地附近对流层高空出现的大尺度气旋性环流。

如图为1961—2010年北半球不同高度极涡面积的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对极涡的理解,符合实际的是()A.极涡的中心是高压系统B.极涡中心附近水平气流运动呈顺时针辐散C.极涡中心盛行下沉气流D.极涡下方的近地面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6.对于北半球的极涡在一年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夏季气温高,极涡的面积达到最大B.冬季气温低,极涡的势力达到最强C.夏季随着海拔升高,极涡面积增大D.冬季随着海拔升高,极涡面积增大职住比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通常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

土壤地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土壤地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一,概念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土壤自净能力;亦称土壤环境容量或土壤负载容量。

是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童,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物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

物理风化;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单个土体;是指土壤个体的最小体积。

聚合土体;是由若干相互毗邻、特性相似的单个土体所组成的群体。

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火山灰土;又称“暗色土”。

指晚近火山活动地区火山灰母质上发育的各种土壤。

淋溶土;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粘粒移淀的土壤。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中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以及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

泥炭化过程;指的是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形式在土壤上层不断积累的过程。

盐渍化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土壤垂直断面中土层(可包括母岩)序列的总和。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层土壤地理调查;通过对土壤剖面形态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描述记载和综合分析比较,对土壤的发生演变、分类分布、肥力变化和利用改良状况进行研究、判断。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自考《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集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牌类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有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者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或者土壤的机械组成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

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

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图)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地姜农创造了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荫等生产栽培技艺,所产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

2023年11月,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1~2题。

1.除自然条件之外,铜陵所产白姜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当地()A.悠久的种植历史 B.独特的栽培技艺 C.低廉的种植成本 D.先进的农业科技2。

近年来,铜陵每年举办“上姜阁”“下姜阁”、白姜“开市”等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有助于提高当地白姜的()A.品质 B.商品率 C.产量 D.知名度金华市磐安县(位置见图)地处浙江省中部山区,为该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1994年,金华市划出3.8平方千米的土地用于建设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的金磐开发区,实施异地发展工业增加税收、提供资金保护县内生态环境的“飞地生态补偿”模式。

近年来,金磐开发区累计向磐安县上缴各类收入数十亿元,吸纳该县2万多人就业。

据此完成3~4题。

3.实施“飞地生态补偿”模式,有利于磐安县()①壮大经济实力②缓解劳力缺乏③增加能源供应④改善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飞地生态补偿”模式,主要目的是实现区域的()A.统筹协同发展 B.产业集聚升级 C.人口合理布局 D.生活方式转变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并且具备一定的碳汇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

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

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P 24 4、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是怎样的?(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2)土壤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3)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5)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四、论述题1、论述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化常是相伴发生的(一)成土过程中基本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反应1、淋溶与淀积2、分解与合成3、迁移与富集4、侵蚀与堆积5、土体扰动(二)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2、粘化过程3、富铝化过程(三)生物富集为主的成土过程1、腐殖质积累过程:指各种植物在土体中,特别在土体表层进行腐殖质形成的过程。

2、泥炭化过程:指有机质以植物残体的累积过程。

(四)盐分聚积为主的成土过程1、钙化过程: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和淀积的过程。

2、盐化过程:指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土壤上部或土体中易溶性盐的聚积过程,它是盐土的形成过程。

3、碱化过程:指土壤胶体中含15%以上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产生碱化层的过程。

碱化过程是碱土的形成过程。

(五)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1、潜育化过程:指土体长期渍水条件下使变价元素(铁、锰)转变为还原状态,形成灰色、深灰色或灰蓝色土层的过程。

2、潴育化过程:土体中地下水产生季节性升降变化,促进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行,在土体结构表面出现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过程。

也称假潜育过程。

(六)淋溶为主的成土过程1、灰化过程: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SiO2残留,铁、铝与腐殖质形成络合物的淋溶淀积过程。

产生的前提是:2、隐灰化过程:是灰化过程尚未发展到灰化层明显出现,但实质上确有铁、铝、锰物质的酸性淋溶和淀积作用的则称之隐灰化过程。

3、漂灰化过程:指土体内还原离铁、锰作用和灰化作用相叠加的过程。

4、白浆化过程:指土体中出现离铁、离锰的漂洗过程。

其机理是还原加淋溶。

2、试述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土壤地带性规律指土壤与大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土壤地带性分布也可分为水平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水平-垂直地带复合分布规律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从而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气候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与此相应地也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①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及其特点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分布位置多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系由森林土壤系列所组成②内陆型土壤纬度带及其特点位于温带大陆内部的土壤地带谱主要是由草原土壤系列、荒漠土壤系列组成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由简变繁、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由高降低(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而按经度(东西)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在相似纬度上,从湿润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复杂,最后趋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三)大地形对水平分布的影响大的山地常常是气候、生物的天然屏障,它加强了地带的分异,往往成为土壤地带的明显分界山体越高,相对高度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四)土壤水平地带间的联系和更替特点山地的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土壤高度也有差别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或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叫作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数制转换1.将十六进制数AB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C___。

A、175B、176C、171D、1882.十进制整数100化为二进制数是_A___。

A、1100100B、1101000C、1100010D、1110100(65.125)D =( 1000001.001 )B =( 41.2 )H3.4.十进制数241 转换为二进制数是11110001 。

5.十进制数(57、25)D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111001、01)B、八进制数(71、2)O、十六进制(39、4)H。

6.十进制整数69转换成二进制数的结果是______。

A. 1000011B. 1000101C. 1001001D. 10100017.将十六进制数ADH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_____。

A. 171B. 172C. 173D. 1138.将十六进制数ADH转化为八进制数是______。

A. 171B. 172C. 173D. 2559.十进制整数96转换成二进制数的结果是______。

A. 1010010B. 1100100C. 1010000D. 110000010.将十六进制数ABH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_____。

A. 175B. 176C. 171D. 188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______H。

11.二进制数(10110111011.011011)212.十进制整数108化为二进制数是______。

A. 1101000B. 1100110C. 1101100D. 111010013.十进制数(67.125)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结果为______。

1014.十六进制1000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_____。

A. 4096B. 1024C. 2048D. 819215.二进制数(1011011.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______。

216.十进制整数100化为二进制数是______。

A. 1101000B. 1100100C. 1100010D. 111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