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六课开辟新航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2.5开辟新航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2.5开辟新航路

开辟新航路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图刻板师在昼夜不停地工作,宇宙志出版商满足不了大量订货……古往今来的地理学、宇宙学和制图学从未见过像这50年如痴如狂、硕果累累的发展速度。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广泛传播B.新航路的开辟C.市民阶层的扩大D.近代科学发展【答案】B2.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答案】B3.下列对电影《哥伦布传》主题曲《1492,征服天堂》的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B.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C.希望: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D.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答案】A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此材料可以论证的历史观点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葡萄牙、西班牙开启海上霸权C.英法率先进行殖民扩张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5.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答案】D6.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海外殖民者斥资购买大量土地,他们认为:“在危机时刻,一棵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所。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认识是A.领土扩张是殖民的主要动力B.种植园经济是葡萄牙的主要殖民方式C.葡萄牙新经济因素发展受阻D.殖民者缺少开拓进取精神【答案】C7.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力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基础训练1.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这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B.十字军东征C.新航路的开辟D.奥斯曼帝国的建立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4.马克思说:“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

”这揭示了A.“价格革命”的影响B.“商业革命”的实质C.重商主义出现的背景D.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5.1497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后,乘季风抵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后来,大批葡萄牙商人沿着这一航线来到印度,收购大量的香料后再往东穿越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可见,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A.获取海外的商业利润B.开辟到达美洲的贸易通道C.建立虎大的殖民帝国D.打破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6.据记载,1498年以前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港口装载香料时,多会出现因货太多而资金不够的现象,而到1504年到东地中海港口的货船几乎已无货可装了。

这一现象反映出A.商业危机开始出现B.新航路急需要开辟C.商业革命已经发生D.货币短缺日益严重7.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

一个西班牙人说:“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该“心病”的病因是A.地圆学说的提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文艺复兴的兴起D.美洲大陆的发现8.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达·伽马。

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梁启超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B.中国人航海技术的落后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国人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随郑君之没以俱逝”的决定性因素是A.明朝时期的国力已经下降B.中西航行的根本驱动力不同C.西欧航海家更有探险精神D.西、葡两国的科技更加先进10.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

2019高考历史ⅱ人教新资料2-15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及世界场

2019高考历史ⅱ人教新资料2-15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及世界场

2019高考历史ⅱ人教新资料2-15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及世界场【一】选择题1、(2017·淄博模拟)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A、新航路的开辟B、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影响D、全球化的推动[答案]A[解析]图一中的欧洲商贸中心在地中海区域,图二中的商贸中心在大西洋沿岸,推动这一转移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2、以下三个人物所进行的活动不包括()A、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B、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C、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D、率领的船队横渡印度洋和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辨析与理解。

A、B、D 三项史实分别与迪亚士、达·伽马和麦哲伦有关。

而C项史实是哥伦布所为,与图片中人物无关。

3、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下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答案]B[解析]此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弄清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否是印度,此题就迎刃而解,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他们只是到达南北美洲中间的一些地区。

4、(2017·湖州模拟)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以下最能反映“中世纪的衰落”的根本表现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冲击了西欧教会的威信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中世纪的衰落”实质是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新航路开辟,美洲等的发现极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解体。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

而事实上西欧人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

西欧人对土耳其的敌意是由于()A.社会制度的对立B.人文精神的发展C.海外扩张的需要D.宗教改革的推动2.有学者曾经写道:“印度洋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商品、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在那里相会的中国、印度、中近东的伊斯兰国家充当着主角,而欧洲充当配角,一个渴望接近亚洲滚滚财源的配角。

”这段话描写的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个时间()A.5世纪B.15世纪C.17世纪D.19世纪3.15世纪,西欧出现了适宜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而此时中国的罗盘针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广泛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辨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

这有利于西欧()A.科技创新成为社会新风尚B.追求财富和探险的人文精神传播C.工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D.各国封建君主积极资助殖民扩张4.香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

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

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

这一历史现象()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B.表明欧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5.下图是第一幅以美洲命名的世界地图,由德国人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完成。

该图制作精准,甚至对南美洲西海岸的太平洋也做了详细的勾勒。

这份地图在当时()A.反映了现代测绘技术的成熟B.受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影响C.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冲击了人们对现有世界的认识6.1360年,威尼斯颁布法令指出,“本因用于航海和增殖的资金却未能流通起来,反而化为了一场浮华,导致我们国家日益衰弱”。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一、单选题1.亚洲的葡萄牙帝国凭借少数岛屿和沿海据点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

每年,葡萄牙船队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后,然后,乘季风航抵科钦和锡兰,把收购来的香料装上船。

再往东穿越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

可见,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A.打通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通道B.获取海外的商业利润C.打破阿拉伯人对印度洋的垄断D.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在此作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现实原因是()A.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B.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D.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3.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材料体现出黄金是推动新航路开辟的A.主观条件B.社会根源C.客观条件D.思想动因4.马可·波罗的经历改变了许多欧洲人关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锁闭”的固有偏见,并传递了世界各个陆地可以通过海运到达这一信息。

19世纪的英国东方学家亨利·裕尔根据马可·波罗的活动绘制了一幅名为《马可·波罗的世界观念》的圆形世界地图。

据此可推知A.地圆说直到19世纪才被运用于世界地图的绘制B.马可·波罗与近代学者的世界观念具有一致性C.马可·波罗的事迹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有益启示D.《马可·波罗行纪》对亚洲东部的记载完全属实5.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年)热心于航海事业,其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还想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基督教君主)联盟,发动一次新的十字军运动。

这说明葡萄牙的早期航海活动A.以宗教传播为主要方式B.受到欧洲宗教改革的深刻影响C.得到东亚宗教势力支持D.带有经济与宗教侵略的双重性6.15世纪早期,1千克胡椒在产地印度值1~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白银,在威尼斯达14~18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白银。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开辟新航路》习题详解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开辟新航路》习题详解

●习题详解
第一题:请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1.解析思路:注意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当时具备的有利条件。

2.答案要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一股“寻金”热潮;欧洲对东方商品如丝绸、香料等的需求;传统的东西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的热情高涨;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展和地理知识的提高等。

第二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1.解析思路: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要紧紧围绕“世界市场”来作答。

2.答案要点:新航路的开辟,使贸易商品数量和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发展,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从此,形成了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6课 开辟新航路.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6课 开辟新航路.doc

5开辟新航路1.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

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B.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2.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A.黄金和土地B.资本C.商品市场D.原材料3.15世纪末,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年)的著作《地理学》被印刷出版,在欧洲广泛传播,“简直就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人心”。

下图为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

托勒密的地理著作引起极大轰动说明()A.人民开始怀疑天主教会的地球中心说B.欧洲人认识未知世界的愿望空前强烈C.托勒密地图准确预知了新大陆的存在D.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复兴古代希腊文化4.“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

”完成这两件创举的航海家分别是()A.哥伦布和迪亚士B.麦哲伦和迪亚士C.哥伦布和达•伽马D.达•伽马和麦哲伦5.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表现在()A.介绍世界地理知识B.介绍航海技术C.提出了地圆学说D.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6.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

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7.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书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二 第06课 开辟新航路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二 第06课 开辟新航路

第5课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必要性)①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增加。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②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

受《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

于是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④宗教因素:教会也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可能性)①主观条件(王权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更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⑴“好望角”的由来⑵“印第安人”的由来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最重要,最深远的影响)②欧洲的商人们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社会: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商业革命②价格革命 P25第三段3.对西、葡等西欧国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但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

②葡、西、荷、英、法等国纷纷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四、史论共享1.本课要旨2.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最大的不同点是:航海的动机及世界影响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l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这种现象()
A.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2.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
A. 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
B. 证明地圆学说
C. 传播基督教
D. 征服东方,掠夺财富
3.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

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
A.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C.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D.金银贬值,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4.萨拉丁是16世纪中期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位市民,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费用不断增长,但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意大利阻断了商路
B. 美洲黄金的大量输入
C. 政府进行对外战争
D. 股份公司垄断了商品
5.新航路开辟后,大批金银流入导致西班牙急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为北欧的两倍,工资仅略落后于剧增的物价,而欧洲其它地区的工资却控制的很低。

对西班牙来说,这些变化使西班牙()
A. 经济状况走向衰落
B. 经济的竞争力减弱
C. 封建制度迅速解体
D. 资本原始积累增速
6.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文中发现美洲的历史人物是( )
A. 麦哲伦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迪亚士
7.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说:150O年被历
史学家普遍看作是中世纪社会和近代社会之间的分水岭。

这一新时代的最初两个世纪的历史非常重要,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的事件。

“新时代的最初两个世纪”西方发生的“一系列不同事件”不包括()
A.商业革命 B.殖民扩张
C.世界市场形成 D.马克思主义诞生
8.16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上述现象反映了()
A. 奴隶贸易
B. 工业革命
C. 商业革命
D. 价格革命
9.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在两岸峭壁林立海峡中穿行,风急浪高。

经过与风浪28天的苦斗,终于在1520年11月28日,船队终于走到水道的尽头,前面是一片浩瀚的海洋。

与以上叙述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0.(题文)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 殖民扩张活动
11.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

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12.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 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C.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殖民霸权的角逐
D. 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13.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
A. 马可·波罗游历东方
B. 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
C. 英国进行殖民扩张
D.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1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主恣意采购各种贵重商品 B. 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贬值C.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D.欧洲市场充斥世界各地的商品1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圈地运动的发生
D. 德国宗教改革
16.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绕过非洲到印度的航线后,西欧以海上商路取代古“‘丝绸之路’,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

”这些变化()A.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B. 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C. 使葡萄牙垄断了欧亚商贸
D. 导致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17.“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西班牙人发明了胡椒 B.新航路开辟促进欧美之间商品的流通
C.16世纪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18.1992年,在纪念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时,许多印第安人后裔却表示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印第安人后裔所说的“苦难”是指哥伦布的航行()
A.导致了当地部落之间的频繁战争B.加剧了美洲自然环境的恶化
C.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掠夺和屠戮D.将印第安人掠卖到非洲为奴
19.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眼务于美洲,的总政策。

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
A. 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 民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C. 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D. 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20.《金融的逻辑》一书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
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

”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
A. 海上贸易频繁
B. 商品价格上涨
C. 经营方式变革
D. 商路中心转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

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材料二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

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主要是依赖全球海上交通。

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海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
1.D2.D3.A4.B5.B6.C7.D8.C9.D10.C11.D12.C13.D14.B15.B16.A17.B18.C 19.C20.C
21.(1)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或者贸易范围的扩大)。

(2)示例: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

①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积极进行海上探险,开辟新航路,随后进行殖民扩张并拓展世界市场,并因此获取大量财富,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强国。

②17世纪荷兰掌握了巨大的海上优势,通过海外殖民活动建立起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③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到18世纪中期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④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落后于世界。

到近代,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主动对外开放,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迅速崛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