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概论
第一章 海关概述

所以,海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二、海关权力行使的基本原则
法,这是依法行政原则基本要求。 (1)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资格合法 (2)有法律规范作依据,依法行政 (3)程序合法(方法、手段、步骤、时限等) (4)一切行政违法主体(包括海关及管理相对人)都应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 2.适当原则(合理原则) 应以公平性、合理性为基础,以正义性为目标 适当行使海关自由裁量权。通过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限制
隶属海关
由直属海关领导,负责办理具体海关业务,是 海关进出境监督管理职能的基本执行单位。 目前全国共有隶属海关机构562个,人员从几 十人到二、三百人不等。 主要职责:9条(P12)
第四节 海关的权力
海关权力的特点、内容、行使原则 和执法监督
一、海关权力的特点
海关权力除了包括一般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如单方性、 强制性、无偿性等)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特定性 (1)权力行使主体的特定性 海关享有对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权,其他任何机关团 体或个人都不具备行使这种权力的资格 (2)行使权力范围的特定性 这种权力只适用于进出关境管理领域,而不能作用于 其他场合。 2、独立性 海关法规定:“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向海关总署负 责” 海关行使职权只对法律和上级海关负责,不受地方政
第三节 海关的组织机构
海关实行集中统一的垂直领导体制
一、海关的领导体制
海关现行领导体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1.海关事务属中央事权,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海关总署统一管理 全国海关(包括业务工作、财务、装备配发、人员编制、机构 设置,干部任免、人员培训等) 2.采取垂直领导体制。 海关总署(统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 管理机关。海关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 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 税和其他税,费,查辑走私,并编制海关 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海关法概论试题精编与答案

海关法概论试题精编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海关法的调整对象是( A )。
A.海关对未经设立海关地点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负责人实施处罚B.进出境的船舶C.进出境的机器设备D.旅客携带进境的物品2.以下海关执法依据中,属于行政法规类的法律渊源形式的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D.《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3.下列陈述中,其中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
(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发布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立法工作管理规定》由海关总署发布实施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实施D.《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列》由国务院发布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是2003年2月,由( B )颁布实施。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 D.海关总署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的法律渊源形式属于( A )。
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 D.地方规章6.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缉私警察所有执法活动必须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B.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因此缉私警察进行侦查活动,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C.由于人民检察院行使执法监督权,所以海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也应该置于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之下D.法院依法主动对缉私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7.对于抗拒、阻碍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依法执行职务的,由( B )对实施抗拒、阻碍行为的行为人实施治安处罚。
A.地方公安机关 B.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C.海关机关 D.直属海关机关8.从事货物进出口或者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向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办理( B )。
A.备案申请手续B.备案登记手续C.备案审核手续 D.备案审批手续9.准确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 C )机关。
中国海关概论试题

《中国海关概论》总复习试题库第一章历史沿革一、单项选择题1、海关的产生必须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这是海关产生的: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物质条件D、文化条件答案:A说明:(1)题目出处: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答案辨析: 参见教材第1页。
2、最早的海关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说明:(1)题目出处: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答案辨析:参见教材第1页。
3、海关是国家:A、机构的象征之一B、权力的象征之一C、利益的象征之一D、主权的象征之一答案:D说明:(1)题目出处: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答案辨析:参见教材第2页。
4、战国时期以来,信奉“法治”的新兴地主阶级以加得关税为经济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们以:A、各国的政治家管仲为代表B、各国的政治晏婴为代表C、秦国的政治家商鞅为代表D、赵国的政治家荀况为代表答案:C说明:(1)题目出处: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答案辨析:参见教材第4页。
5、作为重农抑商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对后朝历代封建政府的关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是:A、关市轻征的措施B、关市缓征的措施C、关市省征的措施D、关市重征的措施答案:D说明:(1)题目出处: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答案辨析:参见教材第5页。
6、秦王朝建立后,设臵了主管关务的专职官员:A、司关B、关令C、市舶使D、关督尉答案: D说明:(1)题目出处: 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 答案辨析:参见教材第6页。
7、中国最早的“关市”是:A、汉朝与日本的互市B、汉朝与朝鲜的互市C、汉朝与越南的互市D、汉朝与印度的互市答案:C说明:(1)题目出处: 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2)答案辨析:参见教材第6页。
8、宋辽夏金时期,在与周这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相峙并存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对峙各方社会生产和生活必要的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设臵了互市场所:A、关市B、市舶C、榷场D、市场答案:C说明:(1)题目出处: 本题出自《中国海关概论》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海关概论 《报关报检实务》PPT课件

2、独立性: 只对法律和上级海关负责 3、效力先定性:海关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
应推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对海关本身和海关 管理相对人都具有约束力。 4、优益性: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二)权力的内容
1、许可审批权 2、税费征收及减免权 3、行政监督检查权
检查;查;查阅、复制;查问;查询;稽查。 4、行政强制权
执法依据:《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后《海关
法》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二、海关的任务
• 监督管理——首要任务(货物、物品、运输 工具及相关人)
• 征费征收税——主税:关税;附税:增值税、 消费税等。
• 查缉走私——联合缉私 • 海关统计——凡能引起我国境内物质资源储
备增加或减少的进出口货物,均列入海关统 计。
第一章海关概论
主要内容 海关的性质和任务
海关的管理体制 海关监管的法律依据
海关的权力
第一节 海关性质和任务
• 一、海关的理解(性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
管理机关 。
1.国家行政机关
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2.国家的行政监督管理机关 监管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 3.行政执法活动
第二节、海关的管理体制
1、海关的领导体制:国务院设立海关总署,统
一管理全国海关,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向海 关总署负责,海关的隶属关系不受行政区划的限 制,实行集中统一的垂直领导体制。
2、设关原则: 对外开放口岸; 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地点。
3、组织结构:
海关总署:下设广东分署,在上海和天津设立特 派员办事处 。(海关总署缉私局)
扣留;滞报、滞纳金征收;提取货样、先行变卖; 扣缴、抵扣;税收保全;抵缴等。
海关理论和业务知识

一、海关概况(一)海关的性质1、海关是国家机关;2、海关是国家行政监督管理机关;3、海关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
(二)海关的职能进出境监管、税费征收、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1.海关监督管理职能作为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海关的只能是监督管理职能。
内容包括海关执法、税收、进出境监管与服务等各项职能。
2.海关行政职能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的监督管理职能是国家进出境活动的行政管理组成部分,因此,海关职能属于行政职能,蕴含由国家行政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要素:1、政治职能要素;2、经济职能要素;3、文化教育职能要素;4、社会服务职能要素。
3.“把关”与“服务”“把关”与“服务”是海关职能的自身特点,“把关”与“服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经济竞争力对海关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海关职能自身特征的关键。
(三)海关基本任务海关监管、海关征税、海关缉私、海关统计、办理其他海关事务(保险条款)。
1.海关基本任务的内涵我国《海关法》列名规定海关有四项基本任务:(1)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
这是海关的基本任务,其他任务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2)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
“关税”指由海关代表国家,按照《海关法》和进出口税则,对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的物品征收的一种间接税。
“其他税、费”指海关在货物进出口环节,按照关税征收程序征收的有关国内税、费,目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及船舶吨税等。
(3)查缉走私。
走私是伴随着进出关境活动的发展和国家管理上的限制而产生的一种非法行为。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原因,走私的形势严峻,查缉走私成为当前海关的主要任务之一。
(4)编制海关统计。
海关统计是国家进出口贸易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组成部分。
海关通过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的货物以及与之有关的贸易事项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不仅科学、准确地反映了国家对外贸易运行态势,也对国家经济生活起到了决策辅助和检测、监督作用。
海关法概论第一章 海关法概述

关于亚太-RILO:
1987年10月,亚太RILO设在香港。是世界上第一 个RILO项目。前身是海关合作理事会联合国亚太 经济委员会(ESCAP)的试验项目
11年后,2019年日本海关接管RILO 从2019年1月开始在东京运转,成员海关由16各 增加到24个(港、澳)
包括有:出版物、情报分析和数据管理、 技术援助三个部门
中国海关与亚太RILO:
2019-2019年中国海关承办亚太-RILO 2019年中国海关向世界海关组织和其他有关海关表示 主办亚太RILO,并将其迁址到北京的积极意向。日本 在承办后三年后,因种种原因,日本同意一、二年后 传递给中国海关
资料4:国际报关协会同盟(IFCBA):
1990年成立。现有成员26个 宗旨:鼓励和推动成员国间的合作,便利成
员之间的信息和经验交流以及开展与 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 活动: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议, 每两年举行一次年会 我国自加入该同盟,参加了2019年在墨西哥 年会和2019年在布鲁塞尔的理事会。2019年 5月北京承办了年会
世界海关组织现下设7个机构 分别是:政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协调制度委员会、 常设技术委员会、执法委员会、 估价委员会、原产地委员会
其宗旨和主要职能:
宗旨: 主要是通过统一和协调各个海关业务制度,促进对外贸 易的发展和国际交往,同时加强国际海关合作,打击商 业瞒骗行为
职能: ﹡ 协调成员国海关之间联系,研究各国海关业务制度方面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如促成成员国海关信息共享,协助搞 好人员培训工作,打击各种形式的商业瞒骗行为。
我国与世界海关组织
我国1983年加入海关合作理事会,是第95个成员 国。我国加入世界海关组织制定国际公约中的7个 具体包括: 关于建立海关合作理事会公约(1983.7.18) 关于集装箱海关公约(1972)―(1986.1.22) 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手续的国际公约及两个附
海关知识小课堂

海关知识小课堂
海关是国家的服务结构,负责监管货物的进出口,执行国家的贸易政策。
它不仅负责征收关税,还负责防止走私和违禁物品的流入。
海关的主要职责包括:
1. 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监管:海关对所有进出口货物进行监管,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 征收关税:根据货物的价值、种类和数量,海关征收相应的关税。
3. 防止走私:海关采取各种措施,如设立检查站和配备缉私队伍,以防止走私行为。
4. 保护消费者权益:海关对进口商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5. 促进国际贸易:海关通过提供便利化的服务、减少贸易壁垒和促进贸易便利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了履行这些职责,海关通常会与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合作。
同时,海关也致力于提高其自身的管理和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经济发展。
海关概论

绪论海关是一个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依据法律,对进出关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海关是由国家设立,代表国家专门在进出关境环节对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的行政机关。
海关的发展1、奴隶社会:海关机构和海关制度都是不健全的,海关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奴隶逃亡和外敌入侵,海关机关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2、封建社会:逐步健全海关机关,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封建制度,同时也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消费服务。
3、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起周密的进出境管理制度,主要执行保护关税政策,海关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有力工具。
4、社会主义社会:新生事物,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和改进。
第一章海关起源和古代海关机构●海关起源的实质是否具备海关本质特征。
包括国家机构、国境(边境)、货物与货主及管理职能的性质等基本要素。
●关于古代关税的征收征收关税始于春秋时期,古籍中出现了许多有关“关市之征”的记录。
关市指的是边境的“关”和国内的“市”。
●关于古代海关管理思想的萌芽关市之征关市省征最早主张并实施关市省征政策的是春秋初期齐国的管仲。
关市重征战国时期以秦国政治家商鞅为代表,信奉"法治"的新兴地主阶级以加重关税为经济手段,限制商贸活动,促进封建农业的思想主张及其施政措施。
●对先秦设关意义的评价先秦设关,虽然制度尚不健全,但已执行类似今天海关的某些任务。
在设关地点(境上为关)、重视检查(关讥而不征)、执行禁令(关执禁以讥)、轻税政策(关市省征)、监管进出关境的货物与人员以及和边防、军事机关关系密切等方面,对后代的陆地边关和沿海海关制度均有重大影响,是我国海关机关和海关制度的起源。
●关于宋辽夏金时期的榷场制度榷场是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及安边绥远的场所。
榷场大多设在边境要地,榷场贸易主要在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军事协助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第一章海关起源和古代海关机构第一节海关起源第二节我国古代沿海海关第三节古代海关管理的特点第二章中国近代海关第一节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海关主权的丧失第二节近代海关制度的确立第三节海关税务司制度的性质和历史作用第四节中国人民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第三章现代海关第一节新中国海关的筹建第二节新中国海关的成立第三节新中国海关的运行第四章海关职能第一节政府及政府职能第二节海关与海关职能第三节海关基本任务第四节海关工作方针第五节海关职能拓展第五章海关权力第一节海关权力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海关权力的内容与适用第三节海关行使权力的制约第六章海关法制建设第一节海关法制建设概述第二节海关法律体系第七章海关行政管理体制导言:行政管理体制概述第一节中国海关组织机构第二节中国海关领导体制第三节香港、澳门海关第八章海关队伍建设第一节海关干部队伍的组建与管理第二节海关干部教育与培训第三节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第四节海关职业精神第九章海关国际交流合作第一节中国海关与境外海关的交流合作第二节中国海关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第十章现代海关制度绪论海关是一个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依据法律,对进出关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海关是由国家设立,代表国家专门在进出关境环节对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的行政机关。
海关的发展1、奴隶社会:海关机构和海关制度都是不健全的,海关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奴隶逃亡和外敌入侵,海关机关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2、封建社会:逐步健全海关机关,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封建制度,同时也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消费服务。
3、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起周密的进出境管理制度,主要执行保护关税政策,海关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有力工具。
4、社会主义社会:新生事物,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和改进。
第一章海关起源和古代海关机构第一节海关起源●海关起源的实质是否具备海关本质特征。
包括国家机构、国境(边境)、货物与货主及管理职能的性质等基本要素。
●关于古代关税的征收征收关税始于春秋时期,古籍中出现了许多有关“关市之征”的记录。
关市指的是边境的“关”和国内的“市”。
●关于古代海关管理思想的萌芽关市之征关市省征最早主张并实施关市省征政策的是春秋初期齐国的管仲。
关市重征战国时期以秦国政治家商鞅为代表,信奉 "法治"的新兴地主阶级以加重关税为经济手段,限制商贸活动,促进封建农业的思想主张及其施政措施。
●对先秦设关意义的评价先秦设关,虽然制度尚不健全,但已执行类似今天海关的某些任务。
在设关地点(境上为关)、重视检查(关讥而不征)、执行禁令(关执禁以讥)、轻税政策(关市省征)、监管进出关境的货物与人员以及和边防、军事机关关系密切等方面,对后代的陆地边关和沿海海关制度均有重大影响,是我国海关机关和海关制度的起源。
●关于宋辽夏金时期的榷场制度榷场是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及安边绥远的场所。
榷场大多设在边境要地,榷场贸易主要在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军事协助下进行。
●对榷场制度的评价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榷场管理制度是国家分裂状况下的一种特殊的边境贸易管理。
各政权以敌对国为对象,在现实疆界上履行边关的进出境事务和外贸管理职责,形成了独特的管理特点,成为中国古代陆地海关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陆地关的特点重视出入境检查;和外事活动有密切关系;征收关税但不占重要地位;管理对外贸易;边境关与内地关长期并存。
第二节我国古代沿海海关一、市舶司的设立及其机构的演变1、唐代市舶司的设立2、宋元两代市舶机构的增置北宋:先后设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市舶司。
南宋:继续在广州、泉州设市舶司,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江阴等设市舶务、场(类似今之分支关)。
元代:市舶司最多时7个,其中以泉州、庆元(今宁波)、广州三处最有名。
3、明代市舶机构的精简市舶机构以广州为主,明州、泉州二司业务清简,有时裁撤。
1293年和1314年元世祖颁布的《市舶则法》,是参考宋朝海舶管理办法制定的,被称为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海关法规,也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海关法规。
1)管理海舶2)征收关税3)禁榷博买4)执行禁令5)管理外商二、对市舶制度的评价市舶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使我国对进出境的海关管理从内陆推向沿海,且制度更加周密。
市舶制度的实行,对于巩固和维护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到了元明后期,市舶机构成为官僚集团肆意搜刮的工具,而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下的市舶制度,更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已经不能适应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三、清代前期的沿海海关1684年,康熙统一台湾后,废除“禁海令”,指定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南云台山四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次年,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海关”命名的海上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二)闭关政策、一口通商(三)海关官制、主要职责1、管理进出口岸的中外籍船舶2、禁限若干商品的进出口3、征税:船钞、货税两种4、管理及防范外商关于清朝海关的包税制度清政府在海关实行“包税制”,规定各地海关每年应当交纳一定数额的税款。
关于清朝海关的行商制度行商制度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一项重要制度。
关于清政府对外商的严厉管束四、古代沿海关的特点1、政策管理上:——“陆严海宽”,执行开放和鼓励的政策。
2、职能任务上:——职能庞杂,封建垄断。
(除了监管、征税、缉私外,还管理对外贸易,如禁榷制度、朝贡制度、行商制度,并管理内外商人、抽买货物、出售货物等。
因此,沿海关的经济财政作用比陆地关明显加强。
)3、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
(注意运用海关管理来为外交政策服务,如视友好程度来规定通商年限的长短、海关查验的宽严、海关的开闭等。
)第三节古代海关管理的特点1、保守性、封闭性、垄断性2、身兼管理与经营双重职能3、未形成独立的行政管理体系第二章中国近代海关第一节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海关主权的丧失一、鸦片战争的爆发二、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1、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片面协定关税原则;低税率原则。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43年与英国签订片面协定税则《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2、海关行政管理权的丧失总税务司赫德于1864年拟定《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由总理衙门批准推行。
该章程规定,总税务司属于总理衙门管辖,清政府其它中央部门或地方政府均无权过问海关。
各口岸海关名义上由海关监督负责。
但是,税务司并非海关监督属员,而且只对总税务司负责。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被迫降低关税。
其附约规定,通商各口收税,“邀请英人帮办税务”。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各地海关形式上受外务部管辖。
1906年外务部设置税务处,专管海关事务。
尽管在名义上,税务处可直接命令地方海关监督,也可以通过总税务司间接命令各关税务司。
但是,各关税务司对于总税务司以外的一切命令,都可以拒绝执行;总税务司对税务处的命令,也可以拒绝下达。
3、海关税款收支保管权的丧失●关于关税自主权丧失对中国的影响随着中国关税自主权的逐步丧失,不仅进口税很低,出口税、吨税的税率也因不平等条约限制,不能自由调整,使海关关税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的作用,中国产业和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
第二节近代海关制度的确立一、近代海关人事行政制度1869年赫德颁布《中国海关管理章程》,这是中国人事管理最早的比较完备、比较科学、比较系统的制度。
1、根本特点税务司专断;华洋歧视;国际共管2、积极创制考试任用、重视学历;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秘密考绩,等级森严;奖惩有据,晋升有期;待遇优厚,高薪养廉二、近代海关业务制度1878年《中国海关总章程》颁布,近代中国海关逐渐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海关业务制度。
1、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2、严格的会计和审计制度3、严格的贸易统计制度4、严格的关产登记制度●近代海关业务制度的特点:一切重要制度均以不平等条约为根据,中国政府不能自行修改。
三、非海关业务的包揽和兼办四、近代海关管理特点半殖民化受洋人税务司控制,为外国侵略者利益服务,但名义上属清政府行政机构。
先进性移植西方经验,行政机构自成体系,人事管理制度健全,业务章程科学系统。
庞杂性职能包罗万象,海关业务超常,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
第三节海关税务司制度的性质和历史作用一、税务司制度的演变二、税务司制度的概念以外籍总税务司和各地税务司为主体建立的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管理体制。
起源于1854年设立的江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
三、税务司制度的特征洋人专断华洋分治国际共管包揽非海关事务四、税务司制度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海关制度,其根本目的是推行殖民主义统治。
五、税务司制度的历史作用⒈海关管理制度创新和效率提升⒉确保海关税收增长⒊同文馆对外交人才培养的先河作用⒋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第四节中国人民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一、爱国人士的斗争进步人士的主张魏源:反对外来侵略,反对闭关锁国,意识到关税的保护和调节作用。
林则徐:严禁鸦片贸易和走私,维护国家海关主权,反对“封关禁海”。
康有为:反对外国把持海关,希望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孙中山:“海关税则须有自行管理之权,盖此乃所以保其本国实业之发达,当视中国利益为本位”。
“新政府应将海关税则重行编订,务使中国有益,不能使西商独享其利”。
二、海关职工运动1、粤海关华人总工会要求:华洋平等,收回海关主权。
2、全国海关华员联合会目的:争取“关税自主”、“收回海关主权”、“争取华洋待遇平等”。
3、江海关同仁救亡长征团主张:不惜牺牲一切,抗战到底。
4、九龙关护产起义三、历届政府的努力●晚清政府1、税务大臣的设置与税务处的成立2、提拔华员与开办税务学堂1907年赫德遵照税务处指令提拔重用华员,张福廷被任命为西藏亚东关代理税务司,成为第一个担任税务司的中国高级官员。
●北洋政府1、修订海关税则2、在国际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权”3、罢免“太上财政总长”安格联●广东国民政府1、分拨关余的斗争2、征收二五附加税●南京国民政府1、关税自主权的部分收回2、海关行政权的部分收回3、海关税款收支保管权和其他权力的收回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实践1、确立收回海关主权的目标1922.6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了取消协定关税、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收回海关主权的目标。
2、支持分拨关余和征收二五附加税的斗争3、支持领导海关职工运动1936.9.在江海关成立地下党支部,加强领导海关职工运动,这是党在海关中建立的第一个地下组织。
4、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革命实践第三章现代海关第一节新中国海关的筹建1、七届二中全会确定新中国海关建设的根本方针2、海关总署筹备处筹建新中国海关的专门机构3、全国海关工作座谈会筹建新中国海关的准备会议1949.6,中央财经委员会成立,下设6个工作机构和13个经济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