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

合集下载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3.2设置要求:3.2.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疏散通道的设置对于公共场所的安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紧急情况下的有效疏散。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宽度要求:疏散通道的宽度是保障人员疏散的基本条件之一。

根据人员流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相应的标准。

一般来说,室内疏散通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 1.2米,而室外疏散通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2米。

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剧院、体育馆等,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更大,以保证人员的迅速疏散。

2. 通道长度:疏散通道的长度也需要考虑。

通道的长度不宜过长,避免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出现疲劳和拥堵。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要合理设置休息区,以便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

3. 材料选择:疏散通道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防火性能和耐用性。

通道的墙面和地面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以防止火灾蔓延。

同时,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用性,能够经受住长期使用和人员的磨损。

4. 通道标识:疏散通道的标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员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在通道的入口处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如指示牌、标志等,以指示人员正确的疏散方向。

标识的颜色应醒目,易于辨识,同时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标识。

5. 疏散通道的通畅性: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障碍物或堆放杂物。

同时,通道的门和走廊不得设置锁具或门闩,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打开并通过。

6. 紧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标识:疏散通道应配备紧急照明设备,以确保在断电或烟雾等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此外,安全出口标识应设置在疏散通道的起点和终点,以指示人员正确的逃生方向。

7. 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这些设施应设置在通道的便捷位置,以便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及时使用。

8. 通风设施:疏散通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烟雾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通道中应设置通风设施,如通风口或排烟装置,以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新鲜空气。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是确保人们在火灾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安全、迅速撤离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介绍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并探讨其在不同场所的应用。

1. 概述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是指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一条或多条供人员疏散时使用的通道。

其设置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和效率,为应对火灾等突发情况提供保障。

2. 设置原则(1)明确标示: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应明确标示,并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指示牌或标志,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和使用疏散通道。

(2)通道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流量,确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

一般而言,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的顺畅疏散。

(3)疏散距离:疏散通道应短且直接,最大限度地减少疏散距离,以提高疏散速度。

长距离或弯曲的通道会增加人员疏散的难度和风险。

(4)通道阻隔: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应避免或减少与其他功能区域的交叉,如办公区、厨房区等。

通道内装修及摆放物品应简洁,防止存在可燃、易燃物品,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3. 不同场所的应用(1)住宅区:在住宅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确保居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通道的设置应考虑到住户数量、楼层高度等因素。

(2)商业区:商业场所通常人流量较大,因此需要设置足够宽敞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

根据场所的规模和类型,可以采取设置多条通道或增加通道的宽度来提高疏散效率。

(3)办公楼:办公楼内部应设置明确标示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并保持通道的畅通无阻。

同时,办公楼需要建立健全的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以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疏散方法和路径。

(4)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如体育馆、剧院等,应根据人流量和座位数量合理设置消防安全疏散通道。

特别是在人员集中的区域,对疏散通道的设计和设置要更加重视,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离开现场。

4. 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管理有明确规定。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是指在建筑物、工厂、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中,必须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1.逃生通道的宽度逃生通道的宽度是保证人员疏散的关键要素之一,通道的宽度必须保证足够的空间供人员撤离,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场所内人员容量、建筑物结构、使用情况等因素适当设置,一般规定宽度不应小于1.2米。

2.逃生通道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在建筑物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分布合理的逃生通道,通道设置的位置应保证人员方便快速地到达。

场所内的重点部位如电梯、楼梯、走廊等区域,应设置多条逃生通道。

通道的设置要注意防止死角和堵塞。

3.通道高度和空间通道高度和空间是影响人员疏散效率的重要因素,通道高度应足够供人员通行,通道内部不应有障碍物阻挡,空间宽敞,满足人员中的婴儿车、轮椅及残疾人员的通行需求。

通道的长度应尽可能短,通道出口的路线应明显,方便人员迅速到达和外出,出口处应采取明显的标志,如亮色的安全出口标志、灯光指示等。

5.通道的防火和照明设施逃生通道设置要求:通道内应配备足够的防火材料,如防火板、防火玻璃等。

同时,通道内应设置明显的紧急照明设施,以保证人员在黑暗中的迅速撤离。

6.紧急情况下,通道门的开启和关闭通道门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开启和关闭,能够决定逃生速度。

门的开启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门的开启方向应不阻挡通道内人员的疏散方向。

7.通道内的维护和管理逃生通道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通道内不得存放杂物,通道内的维护和保养要及时彻底,经常进行巡查和维修。

8.安全疏散通道的应急办法安全疏散通道应急办法是基于紧急情况下的特殊要求制定的,应急办法包括救援人员的配备、人员疏散异常情况处理、通道内的火灾应对等。

因此,合理设置和管理安全疏散通道,是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和撤离的重要措施,必须得以重视和实施。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置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置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置消防安全常识大全安全疏散通道对于保障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至关重要。

正确的设计和布置安全疏散通道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逃生效率。

本文将介绍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原则、布置要点以及消防安全常识,以供参考。

一、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安全疏散通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合理路径选择:安全疏散通道应该为人员提供最短、最直接的逃生路径。

路径应尽量避免楼梯、斜坡等不利于疏散的因素,为人员提供稳定、顺畅的逃生通道。

2. 宽度要求: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人员的数量来决定。

一般来说,每100人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而且通道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疏散设计人数要求进行适当的扩大。

3. 紧急照明:安全疏散通道应安装适当的紧急照明设备,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看到疏散通道的路径。

照明设备应该能够正常工作,即便停电情况下,也应有备用电源供应。

4. 防止堵塞:安全疏散通道应设计成无障碍的通道,避免堆放杂物、摆放家具等物品堵塞通道。

设计中应注意设置防止堵塞的措施,如合理的通道宽度、自动门等。

二、安全疏散通道的布置要点在布置安全疏散通道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疏散标识:在疏散通道的入口和沿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包括指示疏散方向的标示箭头、疏散通道的编号等。

这些标识应清晰可见,并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换。

2. 疏散指示灯:在安全疏散通道入口处设置疏散指示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指引人员找到疏散通道。

指示灯应具备高亮度、可见性强的特点,并提供独立电源供应。

3. 门的设置:安全疏散通道的门应设计为易于打开的门,能够满足大量人员疏散的需求。

门的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且门上不应有锁具或其他障碍物。

4. 疏散演练:定期进行疏散演练,让人员了解疏散通道的使用方法和路径,并提高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意识和逃生反应能力。

三、消防安全常识大全除了正确设计和布置安全疏散通道外,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常识。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三篇)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三篇)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是指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而设置的特定通道,用于确保人员的安全迅速地离开现场。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在不同地方和场所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宽度要求: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是保证人员迅速、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常情况下,安全疏散通道的通行宽度应该不小于1.2米。

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大型公共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疏散通道的通行宽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设置。

2. 通道设施:为了保证人员顺利疏散,安全疏散通道还需要配备相应的通道设施。

包括但不限于:紧急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标志、疏散指示灯、疏散指示指示器等设施。

这些设施应当明显可见,并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通道布局:安全疏散通道的布局要符合疏散原则和流程。

通道的布局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疏散通道应该尽量缩短,减少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移动距离;(2)疏散通道的路径应当明显,直接,不应有任何设施、设备或障碍物阻碍通行;(3)疏散通道应设置在易于寻找、易于到达的位置,便于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快速找到和进入通道;(4)疏散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应明确标识,并保持通畅,不得被其他物体或设施堵塞。

4. 安全出口:在安全疏散通道的末端,应设置安全出口或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迅速离开现场。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1)确保安全出口通畅无阻;(2)标明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方向;(3)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保证在断电或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光照;(4)配备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防滑地面等。

5. 安全通道的标识和标志:为了使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和识别安全疏散通道,应在通道的入口、出口和沿途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标志。

标识和标志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并且清晰易懂,不易褪色。

6. 设备和器材:在一些场所,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可能还需要设置适当的设备和器材,用于辅助疏散和救援工作。

例如灭火器、消防栓、安全带等。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与管理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与管理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与管理安全疏散通道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离开危险区域而设置的通道。

在建筑物、公共场所和工厂等地方,设置和管理安全疏散通道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管理,包括其重要性、常见的设置方式、规范要求和管理方法。

一、安全疏散通道的重要性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管理是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生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安全疏散通道设置可以提高人员的撤离效率,减少人员受伤和死亡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疏散通道设计,可以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按照最短的时间和最安全的方式逃离危险现场,避免人员踩踏和拥堵等可能导致的次生灾害。

二、常见的安全疏散通道设置方式1. 出口标识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和通道中,应设置明显的出口标识,确保人们在紧急时能够明确识别出口的位置,快速逃离危险区域。

出口标识应使用明亮的颜色,清晰可见,并配备紧急照明设备保证疏散通道在黑暗环境下的可见性。

2. 疏散通道的宽度和通畅性: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使用人数,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的宽度。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能够容纳同时逃生的人员数量,避免拥堵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通道中不应设置障碍物,确保疏散通道的通畅性。

3. 防火门和疏散楼梯的设置:在建筑物中,应设置防火门和疏散楼梯,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离开危险区域。

防火门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自动关闭的功能,可以有效隔离烟气和火势的蔓延。

疏散楼梯应满足安全规范要求,楼梯间应保持明亮、通风,并安装紧急照明和指示标识,以方便人员逃生。

三、安全疏散通道设置的规范要求为了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的有效性,各国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1. 通道宽度要求:根据建筑物使用人数和类型的不同,通道的宽度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例如,一般居住建筑中,每个逃生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大型公共场所中,每个逃生通道宽度应不小于2.2米。

2. 出口标识规范:出口标识应使用明亮的颜色,具备良好的可见性。

安全逃生通道设置规范与实施建议

安全逃生通道设置规范与实施建议

安全逃生通道设置规范与实施建议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中,安全逃生通道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安全逃生通道的设置规范与实施建议进行探讨,旨在提供参考与指导。

二、安全逃生通道设置规范1. 室内布局为确保安全逃生通道的畅通,室内布局应遵循以下规范:(1)通道宽度:根据人流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通道宽度不低于规定标准,常见的通道宽度标准为1米-2米。

(2)通道通行方向: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入口位置,方向明确且易于辨认。

(3)通道标识与指示:使用醒目的标识牌和指示标志,指示通道的方向和距离,确保人们可以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2. 楼梯设计楼梯是建筑物主要的逃生通道之一,其设计应遵循以下规范:(1)坡度与台阶高度:楼梯的坡度应适中,不宜过陡,台阶高度应保持一致,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2)扶手与踏面:楼梯应设置牢固的扶手,保证人们在逃生时可以有所依靠;踏面应具有防滑措施,避免人们在下降时滑倒。

(3)安全疏散门:楼梯旁应设置安全疏散门,以便人们在楼梯间无法通过时,可以迅速进入其他安全通道。

3. 火灾报警系统为及时发现火灾并启动逃生通道,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规范如下:(1)独立电源: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独立电源,确保在停电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2)可靠性与灵敏度:火灾报警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灵敏度,能够迅速发现火灾危险并提供准确的报警。

(3)声光报警器:火灾报警系统中的声光报警器应设置在安全逃生通道的关键位置,使人们在听到警报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三、安全逃生通道实施建议1.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安全逃生通道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其设施设备完好,消防设备正常运行,通道畅通无阻。

2. 增加逃生技能培训针对使用安全逃生通道的人员,开展逃生技能的培训与演练,提高人员对逃生通道的熟悉程度和应急反应能力。

3. 多样化的逃生通道设计在建筑物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逃生通道设计,使人们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有更多选择,避免单一通道出现堵塞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1日
作者:易安网
来源:易安网
浏览:3301次
查看所有评论
【打印文章】
位置:易安网>> 安全技术>> 消防安全技术
安全疏散通道也称消防安全通道,它是一旦发生火灾或其它紧急情况,快速安全疏散的出口要道。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危。

般规定
1.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设置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2)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
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 建筑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且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
10m,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有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
通地面时,可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4) 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大于 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5) 改建工程的防火分区,可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但应设置在不同的方向,且相邻防火分区必须符合本条第1款或第2款的规定。

2. 建筑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的人数不大于 15人的房间,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

3.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之间或安全出口与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4. 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下列规定:
(1) 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2) 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或至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最大
距离:医院应为24m;旅馆应为30m;其它工程应为40m。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
尽端的房间,其最大距离应为上述相应距离的一半。

5.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和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总宽度,应按该防火分区设计容纳总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 100人不小于
0.75m,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
标应为每100人不小于1.00m;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的出口宽度。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和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其疏散人数平均每个不应大于250人;改建工程可不大于350人,但其出口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6. 设有固定座位的电影院、礼堂等的观众厅,其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厅内的疏散走道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且不
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0.80m;
(2)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
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 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净宽均不应小于 1.40m;
(3) 观众厅座位的布置,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大于 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大于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m时,每排座位可为44 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其座位数应减半;
(4) 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数平均不应大于250人;
(5) 观众厅的疏散门,宜采用推闩式外开门。

7. 公共疏散出口处内、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门必须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设置门槛。

8. 地下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之和乘以人员密度指标来计算,其人员密度指标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地下第一层,人员密度指标为 0.85人/平方米;
(2) 地下第二层,人员密度指标为 0.80人/平方米。

二、楼梯、走道
1. 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 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
(3) 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2. 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在主体建筑地面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
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当需要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人民防空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需要共用楼梯间时,宜在地面首层与人民防空地下室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3. 防火分区至防烟楼梯间或壁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
于6平方米;当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平方米;前室的门
应为甲级防火门。

4.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出口的
疏散人数不限;
(2) 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
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 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4) 避难走道的防烟应符合本规范第 6.2节的规定;
(5) 避难走道的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的规定;
(6) 避难走道的火灾应急照明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
(7) 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5. 地下街防火分区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疏散走道最小净宽应为通过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疏散宽度指标和通
过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 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0人不小于0.75m;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 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0人不小于1.00m;
②相邻两个疏散出口之间的疏散走道通过人数,宜为相邻两个疏散出口之间
设计容纳人数;袋形走道末端至相邻疏散出口之间的疏散走道通过人数,应为袋
形走道末端与相邻疏散出口之间设计容纳人数;
(2)疏散走道最小净宽应为疏散走道两端的疏散出口最小净宽之和的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