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较难题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附解析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附解析
D.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图形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通过旋转、轴对称、平移等都可以得到与原图形全等的图形,而通过放大或缩小只能得到与原图形形状一样的图形,得不到全等图形.
12.如图,一个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以下面的“姿态”从直线 的左侧水平平移至右侧(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线),其中,平移的距离是()
C.( +672 , )D.(2020+674 ,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在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又因为 ,那么 相当于第一个循环体的 即可算出.
【详解】
由题意知, , ,
则 , , ,
结合图形可知,三角形在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



故选 .
【点睛】
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结合找规律.理解题目中每三次是一个循环是解题关键.
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DC=1,BC=4,∴BD=3,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E=∠CBE=45°,∴∠CBC′=90°,∴BC′⊥BC,∠BCC′=∠BC′C=45°,∴BC=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 = =5.故选B.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线段长相等②角是轴对称图形
A.30°B.60°C.72°D.9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紫荆花图案是一个旋转不变图形,根据这个图形可以分成几个全等的部分,即可计算出旋转的角度.
【详解】
解:紫荆花图案可以被中心发出的射线分成5个全等的部分,因而旋转的角度是360÷5=72度,

与平移、旋转有关的易错问题

与平移、旋转有关的易错问题

口山东王芳在解决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问题时.如果对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特征理解不透彻.可能会在解题中出现一些相关的错误.■■一、与图形的平移有关的错误例1图1为一梯形,将它向右平移2格。

请作出平移后的图形.错解:平移后的图形如图2.1分析:I 将已知梯形向右平移2格,根据平移的特征可知图形上的每~点都要向右平移2格.解决问题时可将梯形的4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2格.然后再按原梯形方式把平移后的4个顶点顺次连接.观察图2可知,并不是把原梯形向右平移2格,而是使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距2格宽度.不符合题目要求.重圜所作的图形如图3.蕊溺瓣图l 图2图3提示:图形的平移是指图形的整体移动.平移前后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相等,图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则对应点连接的线段长应为2个单位.由此可判断所作的平移后的图形是否符合要求._=、与图形的旋转有关的错误1.分析网案彤成过程出错例2请你说出图4中的图案是怎样由基本图/l 、案旋转得到的./|l \,厶_J L ==:3错解:图4是由该图案的寺,旋转4次,每次旋弋<]l /转900形成的.、I /15刚错误原因在于叙述图形的形成过程不严图4、●√∑生堑敦璺生蟹盒垡堕本型置∞圈圃带一喜佳耋亿■16谨.没有指出旋转中心以及旋转的方向,基本图案找得不全面.巨窿蛋图4是由一个三角形绕图案的中心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旋转900,1800,2700形成。

也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相邻三角形绕图案中心旋转1800而形成或相x,-t的两个三角形绕图案中心旋转900而形成.提示:描述图形旋转时。

应注意把握旋转的基本图形.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一个图形的形成有时可能由基本图形经过多次旋转得到.2.图形旋转的特征应用方面的错误例3在△A B C中。

[B=35。

,二C=65。

将△A曰C绕点A旋转250后到△以D E,A B=A D.求[B A E的大小.错解:如图5,在△A曰C中,£B=350,£C=650,所以£BA C=800,因为旋转角是250.所以£C A E=250,所以[B A E=LB A C+[C A E= 80。

平移旋转轴对称经典题目

平移旋转轴对称经典题目

平移旋转轴对称经典题目平移旋转轴对称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它在解决许多问题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与平移旋转轴对称相关的题目。

平移对称1. 问题:在平面上画一个矩形ABCD,点E是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到交F于F点。

试证明F是矩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问题:在平面上画一个矩形ABCD,点E是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到交F于F点。

试证明F是矩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问题:在平面上画一个矩形ABCD,点E是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到交F于F点。

试证明F是矩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证明:首先,连接BD并延长到交G于G点。

我们注意到BC是平移BD得来的,而E是BC的中点,所以AE也是平移AG得来的。

因此,FE是平移FG得来的,所以F是矩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首先,连接BD并延长到交G于G点。

我们注意到BC是平移BD得来的,而E是BC的中点,所以AE也是平移AG得来的。

因此,FE是平移FG得来的,所以F是矩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首先,连接BD并延长到交G于G点。

我们注意到BC 是平移BD得来的,而E是BC的中点,所以AE也是平移AG得来的。

因此,FE是平移FG得来的,所以F是矩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2. 问题:给定梯形ABCD,其中AD平行于BC。

点M是AB 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

试证明MN平行于AD,并且MN的中点是梯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问题:给定梯形ABCD,其中AD平行于BC。

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

试证明MN平行于AD,并且MN的中点是梯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问题:给定梯形ABCD,其中AD平行于BC。

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

试证明MN平行于AD,并且MN的中点是梯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证明:因为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所以MN平行于AD。

另外,由于MN是平移MC得来的,所以MN的中点也是平移梯形ABCD的中线AD得来的,即MN的中点是梯形ABCD的一个对称点。

苏教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苏教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苏教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3月4日,我在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执教了三下《平移和旋转》一课,现将我课前的预设、课堂的生成和课后的反思记录下来,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很显然,重点和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我在教学预设时,主要重视了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本课后,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教师的语言怎样更加精炼?课堂练习如何更加有效?我想今后的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思索和努力。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好处上讲,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转换。透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建立空间观念。为了便于两种变换的比较,我们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同时思考到二年级的学生理解潜力有限,所以将“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教学目标放到下一节课。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适切的。根据新教材的改革精神,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互相合作,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较为成功:

专题1.3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

专题1.3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

专题1.3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章末重难点题型【北师大版】【考点1 平移的性质】【方法点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意:平移后,原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全等。

【例1】(2020•济宁校级期末)如图,把周长为10的△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14B.12C.10D.8【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DF=AC,CF=AD,然后求出四边形ABFD的周长=△ABC的周长+AD+CF,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答案】解:∵△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FE,∴DF=AC,CF=AD=1,∴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C+CF+DF+AD,=AB+BC+AC+AD+CF,=△ABC的周长+AD+CF,=10+1+1,=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变式1-1】(2019春•西湖区校级月考)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沿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H=4,BC=15,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A.40B.42C.45D.48【分析】先判断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梯形ABEH的面积,再根据平移变化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可得DE=AB,然后求出HE,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BE=6,然后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答案】解:∵两个三角形大小一样,∴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梯形ABEH的面积,由平移的性质得,DE=AB,BE=6,∵AB=10,DH=4,∴HE=DE﹣DH=10﹣4=6,∴阴影部分的面积=×(6+10)×6=4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对应点连线的长度等于平移距离,平移变化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熟记各性质并判断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梯形ABEH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0•江西校级期末)如图,将△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后到达△BDE的位置,连接CD、CE,若△ACD的面积为10,则△BCE的面积为()A.5B.6C.10D.4【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AB=BD,BC∥DE,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BCD=S△ACD=5,然后利用DE∥BC得到S△BCE=S△BCD=5.【答案】解:∵△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后到达△BDE的位置,∴AB=BD,BC∥DE,∴S△ABC=S△BCD=S△ACD=×10=5,∵DE∥BC,∴S△BCE=S△BCD=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变式1-3】(2020•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点I为△ABC角平分线交点,AB=8,AC=6,BC=4,将∠ACB平移使其顶点C与I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9B.8C.6D.4【分析】连接AI、BI,因为三角形的内心是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AI是∠CAB的平分线,由平行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可得:AD=DI,同理BE=EI,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就是边AB的长.【答案】解:连接AI、BI,∵点I为△ABC的内心,∴AI平分∠CAB,∴∠CAI=∠BAI,由平移得:AC∥DI,∴∠CAI=∠AID,∴∠BAI=∠AID,∴AD=DI,同理可得:BE=EI,∴△DIE的周长=DE+DI+EI=DE+AD+BE=AB=8,即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平移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心是角平分线的交点是关键.【考点2 坐标系中的平移规律】【方法点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例2】(2020•武汉校级期末)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 的值为()A.2B.3C.4D.5【分析】先利用点A平移都A1得到平移的规律,再按此规律平移B点得到B1,从而得到B1点的坐标,于是可求出a、b的值,然后计算a+b即可.【答案】解:∵点A(2,0)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A1(3,1),∴线段AB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A1B1,∴点B(0,1)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B1,∴a=0+1=1,1+1=b,∴a+b=1+2=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变式2-1】(2019春•江岸区期中)已知△ABC内任意一点P(a,b)经过平移后对应点P1(c,d),已知A(﹣1,2+m)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1(2,﹣3+m).则a+b﹣c﹣d的值为()A.8+m B.﹣8+m C.2D.﹣2【分析】由A(﹣1,2+m)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1(2,﹣3+m),可得△ABC的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5个单位,由此得到结论.【答案】解:∵A(﹣1,2+m)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1(2,﹣3+m),∴△ABC的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5个单位,∵点P(a,b)经过平移后对应点P1(c,d),∴a+3=c,b﹣5=d,∴a﹣c=﹣3,b﹣d=5,∴a+b﹣c﹣d=﹣3+5=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牢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右加左减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2019春•江岸区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0),B(5,0),C(0,3),平移线段AC至线段BD,点P在四边形OBDC内,满足S△PCD=S△PBD,S△POB:S△POC=5:6,则点P 的坐标为()A.(2,1)B.(2,4)C.(3,2)D.(4,2)【分析】过P作PM⊥OB于M,并反向延长交CD于N,设P(x,y),根据S△POB:S△POC=5:6,于是得到x=2y;由于S△PCD=S△PBD,于是得到×7•(3﹣y)=18﹣×7(3﹣y)﹣×3x﹣×5y,最后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答案】解:如图,过P作PM⊥OB于M,交CD于N,∵CD∥OB,∴PN⊥CD,设P(x,y),∵S△POB:S△POC=5:6,∴5××3x=6××5y,∴x=2y,①∵S△PCD=S△PBD,∴×7•(3﹣y)=18﹣×7(3﹣y)﹣×3x﹣×5y,②由①、②解得x=4,y=2,∴P(4,2),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作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和垂线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3】(2020春•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4),B(6,0),C(0,﹣10),平移线段AB至线段CD,点Q在四边形OCDB内,满足S△QOC:S△QOB=5:6,S△QCD=S△QBD,则点Q的坐标为()A.(2,﹣4)B.(3,﹣5)C.(3,﹣6)D.(4,﹣8)【分析】设Q(m,n),由点平移可求D(6,﹣14),分别求出S△QOC=×CO×x Q,S△QOB=×OB ×y Q,由已知可得n=﹣2m;再分别求出S△QBD=×BD×(6﹣x Q),S△QCD=S梯形OCDB﹣S△QCO﹣S△QBD﹣S△OBC=30﹣4m,再由已知可得30﹣4m=42﹣7m,求出m即可求Q点坐标.【答案】解:设Q(m,n),∵A(0,4),B(6,0),C(0,﹣10),∴OC=10,OB=6,AC=14,∵平移线段AB至线段CD,∴D(6,﹣14),∵S△QOC=×CO×x Q,S△QOB=×OB×y Q,∵S△QOC:S△QOB=5:6,∴=,∴n=﹣2m,∴Q(m,﹣2m),∵S△QBD=×BD×(6﹣x Q)=×14×(6﹣m)=42﹣7m,S△QCD=S梯形OCDB﹣S△QCO﹣S△QBD﹣S△OBC=×(OC+BC)×OB﹣×CO×x Q﹣×BD×(6﹣x Q)﹣×OB×y Q=×(10+14)×6﹣×10×m﹣×14×(6﹣m)﹣×6×(﹣n)=72﹣5m﹣(42﹣7m)+3n=30+2m+3n=30﹣4m,∵S△QCD=S△QBD,∴30﹣4m=42﹣7m,∴m=4,∴Q(4,﹣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坐标图形变换;熟练掌握点平移的特点,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由面积建立等量关系求解是关键.【考点3 旋转的性质】【方法点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专项训练及答案

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专项训练及答案

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若将线段AB 平移至A 1B 1,则a+b 的值为( )A .﹣3B .3C .﹣2D .0【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即点A 平移到A 1得到平移的规律,再按此规律平移B 点得到B 1,从而得到B 1点的坐标,于是可求出a 、b 的值,然后计算a+b 即可.【详解】解:∵点A(0,1)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 1(a ,﹣1),点B(2,0)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B 1(1,b),∴线段AB 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A 1B 1,∴A 1(﹣1,﹣1),B 1(1,﹣2),∴a =﹣1,b =﹣2,∴a+b =﹣1﹣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坐标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右加左减.2.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A 落在点E 处,交BC 于点F ,若ABD 48∠=o ,CFD 40∠=o ,则E ∠为( )A .102oB .112oC .122oD .92o【答案】B【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ADB BDF DB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1BDF DBC DFC 202∠∠∠===o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即可得到结果.【详解】 AD //BC Q ,ADB DBC ∠∠∴=,由折叠可得ADB BDF ∠∠=,DBC BDF ∠∠∴=,又DFC 40∠=o Q ,DBC BDF ADB 20∠∠∠∴===o ,又ABD 48∠=o Q ,ABD ∴V 中,A 1802048112∠=--=o o o o ,E A 112∠∠∴==o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 ∠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如图,在边长为152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是对角线AC 的三等分点,点P 在正方形的边上,则满足PE+PF=55的点P 的个数是( )A .0B .4C .8D .16【答案】B【解析】【分析】 作点F 关于BC 的对称点M ,连接EM 交BC 于点P ,则PE+PF 的最小值为EM ,由对称性可得CM=5,∠BCM=45°,根据勾股定理得EM=55【详解】作点F 关于BC 的对称点M ,连接EM 交BC 于点P ,则PE+PF 的最小值为EM . ∵正方形ABCD 1522,∴AC=1522×2=15,∵点E,F是对角线AC的三等分点,∴EC=10,FC=AE=5,∵点M与点F关于BC对称,∴CF=CM=5,∠ACB=∠BCM=45°,∴∠ACM=90°,∴EM=222210555EC CM+=+=,∴在BC边上,只有一个点P满足PE+PF=55,同理:在AB,AD,CD边上都存在一个点P,满足PE+PF=55,∴满足PE+PF=55的点P的个数是4个.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熟练掌握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两线段和的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所述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圆B.菱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三角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辨别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辨别中心对称图形的关键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5.已知点P (a +1,12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P (1a +,12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P 点在第二象限,∴10a +<,102a -+>,解得:1a <-,则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故选C .考点:1.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6.如图,在ABC ∆中,5AB =,3AC =,4BC =,将ABC ∆绕一逆时针方向旋转40︒得到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弧B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1463π- B .33π+ C .3338π- D .259π 【答案】D【解析】【分析】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CB ≌△AED ,∠DAB=40°,可得AD=AB=5,S △ACB =S △AED ,根据图形可得S 阴影=S △AED +S 扇形ADB -S △ACB =S 扇形ADB ,再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可求阴影部分面积.【详解】∵将△ABC 绕A 逆时针方向旋转40°得到△ADE ,∴△ACB ≌△AED ,∠DAB=40°,∴AD=AB=5,S △ACB =S △AED ,∵S 阴影=S △AED +S 扇形ADB -S △ACB =S 扇形ADB ,∴S阴影=4025360π⨯=259π,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扇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则其旋转中心是()A.(1,0)B.(0,0)C.(-1,2)D.(-1,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绕着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那么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找出这个点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根据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只有(-1,2)点到三角形的三顶点距离相等,故(-1,2)是图形的旋转中心,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根据旋转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A.(5,3)B.(﹣1,﹣2)C.(﹣1,﹣1)D.(0,﹣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A、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求解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详解】∵A(1,3)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平移规律为横坐标减3,纵坐标减2,∵点B(2,1)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本题根据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9.在Rt△ABC中,∠BAC=90°,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使点C落在C′的位置,C′D交AB于点Q,则BQAQ的值为()A B C.2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折叠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出AD=DC=BD,AC=AC′,∠ADC=∠ADC′=45°,CD=C′D,进而求出∠C、∠B的度数,求出其他角的度数,可得AQ=AC,将BQAQ转化为BQAC,再由相似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A作AE⊥BC,垂足为E,∵∠ADC=45°,∴△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E=DE,在Rt△ABC中,∵∠BAC=90°,AD是△ABC的中线,∴AD=CD=BD,由折叠得:AC=AC′,∠ADC=∠ADC′=45°,CD=C′D,∴∠CDC′=45°+45°=90°,∴∠DAC=∠DCA=(180°﹣45°)÷2=67.5°=∠C′AD,∴∠B=90°﹣∠C=∠CAE=22.5°,∠BQD=90°﹣∠B=∠C′QA=67.5°,∴AC′=AQ=AC,由△AEC∽△BDQ得:BQAC=BDAE,∴BQAQ=BQAC=ADAE=AE.故选:A.【点睛】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折叠轴对称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合理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在下面由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图标组成的四个图形中,其中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1.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3个 B.4个 C.5个 D.2个【答案】A【解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3个.故选:A.12.如图,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DE,点C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BA的延长线上,DE与BC交于点F,连接BD.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AD=BD B.AC∥BD C.DF=EF D.∠CBD=∠E【答案】C【解析】【分析】由旋转的性质知∠BAD=∠CAE=60°、AB=AD,△ABC≌△ADE,据此得出△ABD是等边三角形、∠C=∠E,证AC∥BD得∠CBD=∠C,从而得出∠CBD=∠E.【详解】由旋转知∠BAD=∠CAE=60°、AB=AD,△ABC≌△ADE,∴∠C=∠E,△ABD是等边三角形,∠CAD=60°,∴∠D=∠CAD=60°、AD=BD,∴AC∥BD,∴∠CBD=∠C,∴∠CBD=∠E,则A、B、D均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3.直角坐标系内,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A.(2,-3)B.(2,3)C.(-2,3)D.(-2,-3)【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得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点P′的坐标是(2,-3).故选A.点睛: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14.观察下列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180°后能够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即是中心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判断出.【详解】A.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不符合题意;B.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不符合题意;C.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不符合题意;D. 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若将△ABO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1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3,2)后得到△A1B1O,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 )A.(3,1)B.(3,2)C.(1,3)D.(2,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网格结构作出旋转后的图形,然后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B1的坐标即可.【详解】解:△A1B1O如图所示,点B1的坐标是(2,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熟练掌握网格结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 ∆中,90,2,4C AC BC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使点C 落在点E 处,点B 落在点D 处,则B E 、两点间的距离为( )A 10B .2C .3D .25【答案】B【解析】【分析】 延长BE 和CA 交于点F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CAE=90︒,证明∠BAE=∠ABC ,即可证得AE ∥BC ,得出2142EF AF AE FB FC BC ====,即可求出BE . 【详解】延长BE 和CA 交于点F∵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D∴∠CAE=90︒∴∠CAB+∠BAE=90︒又∵∠CAB+∠ABC=90︒∴∠BAE=∠ABC∴AE ∥BC ∴2142EF AF AE FB FC BC ==== ∴AF=AC=2,FC=4∴BF=42∴BE=EF=12BF=2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17.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0,DE=2,则AE的长为()A.4 B.5C.6 D.26【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四边形AEC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进而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详解】ADE∆Q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四边形AEC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20,25AD DC∴==2DE=Q,Rt ADE∴∆中,2226AE AD DE=+=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正确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对应边关系是解题关键.18.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B、C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9.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为“黄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下列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详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只有选项A是轴对称图形,其他不是.故选:A【点睛】考核知识点:轴对称图形.理解定义是关键.20.下列图案由正多边形拼成,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图形沿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因此,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共有3 个方格块,现在要把上面的方格块与下面的两个方格块合成一个长方A.向右平移1 格,向下3 格C.向右平移2 格,向下4 格【答案】C【解析】分析:找到两个图案的最右边移动到一条直线,解答:解:上面的图案的最右边需向右平移B.向右平移1 格,向下4 格D.向右平移2 格,向下3 格最下边移动到一条直线上的距离即可.2 格才能与下面图案的最右边在一条直线上,最下边需向下平移4 格才能与下面图案的最下面重合,故选C.2.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 A=60°,点E 在BC边上,将菱形纸片叠,点C 落在AB 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C′处,则∠ DEC的大小为(ABCD沿DE折 )B.45°C.60°D.75°【答案】D【解析】【分析】连接BD ,由菱形的性质及A 60 ,用三线合一得到DP 为角平分线,得到求出PDC90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理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详解】解:连接BD ,如图所示:得到△ABD 为等边三角形,P 为AB的中点,利ADP 30 ,ADC 120 ,C 60°,进而CDE PDE 45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2∵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 AB AD ,A 60 ,∴ △ ABD 为等边三角形, DC 120,C60°,∵ P 为 AB 的中点,∴ DP 为 ADB 的平分线,即ADPBDP 30,∴ PDC 90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 CDE PDE45 ,在 VDEC 中, DEC 180 CDE C 75 .故选: D 【点睛】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如图,将 ?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叠,使点解析】 分析】1oDBC DFC 20o,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到结果. 详解】Q AD / /BC ,ADB DBC ,A 落在点 E 处,交 BC 于点 F ,若E 为( )C . 122oD . 92o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ADB BDF DBC ,由三角形的外角A ,即可得性质求出 BDF 答案】 B由折叠可得ADB BDF ,DBC BDF又Q DFC40o,DBC BDF ADB20o,又Q ABD48o,VABD 中,A oo180o20o48o 112o,E A 112o,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 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如图,在RtVABC 中,BAC 90 ,B 36 ,AD 是斜边BC上的中线,将△ACD沿AD对折,使点C落在点F处,线段DF与AB相交于点E,则∠ BED等于()A.120°B.108 °C.72°D.3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 90 B 54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得出AD=BD=CD,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D B 36 ,DAC C 54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DC 180 DAC C 72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DF ADC 72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BED BAD ADF108 .详解】在RtVABC 中,BAC90 ,B 36 ,C 90B54 .AD 是斜边BC上的中线,AD BD CDBAD B36 ,DAC C54,ADC=180DAC C 72 .将△ACD沿AD 对折,使点C落在点F处,ADF ADC 72 ,BED BAD ADF 108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5.已知点P的坐标为(a,b)(a>0),点Q的坐标为(c,3),且|a﹣c|+ b 7 =0,将线段PQ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其扫过的面积为20,那么a+b+c 的值为()A.12 B.15 C.17 D.20【答案】C【解析】【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c,b=7,P(a,7),故有PQ∥y 轴,PQ=7-3=4,由于其扫过的图形是矩形可求得a,代入即可求得结论.【详解】∵且| a-c|++ b 7 =0,∴a=c,b=7,∴P(a,7),PQ∥y 轴,∴PQ=7-3=4,∴将线段PQ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其扫过的图形是边长为a和4的矩形,∴4a=20,∴a=5,∴c=5,∴a+b+c=5+7+5=17,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坐标的平移,矩形的性质,能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出PQ∥y 轴,进而求得PQ 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顶点B在第一象限,点A在y轴的正半轴上,AO AB 2,OAB 120o,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o,点B的对应点B'的A.( 23, 3)2【答案】D【解析】【分析】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 ,通过条件求出B'M ,MO 的长即可得到B'的坐标. 【详解】解:过点B'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AO AB 2 ,OAB 120 ,∴ A'O A' B' 2,OA' B' 120 ,∴ B' A'M 60 ,在直角△A'B'M 中,sin∠B' A'M =B'M=B' M=3,B ' A' 2 2A' M A' M 1 cos∠B' A' M = = =B ' A' 2 2∴ B'M 3 ,A'M 1,∴OM=2+1=3 ,∴ B '的坐标为( 3, 3) .故选:D.【点睛】-旋转,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7.在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答案】A解析】分析】B.( 2 3,2 3)22C.( 3,2 23)2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8.在下面由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图标组成的四个图形中,其中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 () 【答案】 D 【解析】【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故选: 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 合.9.如图,紫荆花图案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则旋转的角度可能是( )答案】 C 解析】 分析】B .60°C . 72°D . 90°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 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 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 180 度后两部分重合. A 、B 、C 、D 、故本选项错误; 故本选项错误; 故本选项错误. C . D .A 、B 、C 、D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A .B .紫荆花图案是一个旋转不变图形,根据这个图形可以分成几个全等的部分,即可计算出旋 转的角度. 【详解】解:紫荆花图案可以被中心发出的射线分成 5 个全等的部分,因而旋转的角度是 360÷5=72度, 故选: C .【点睛】 正确认识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够根据图形的特点观察得到一个图形可以看作几个全等 的部分.10.如图,若将线段 AB 平移至 A 1B 1,则 a+b 的值为 ( )解析】 分析】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即点 A 平移到 A 1得到平移的规律,再按此规律平移 B 点得到 B 1,从而得到 B 1点的坐标,于是可求出 a 、b 的值,然后计算 a+b 即可. 【详解】解:∵点 A (0,1)向下平移 2个单位,得到点 A 1(a ,﹣ 1),点 B (2,0)向左平移 1 个单位, 得到点 B 1(1, b ),∴线段 AB 向下平移 2个单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线段 A 1B 1, ∴A 1(﹣1,﹣1),B 1(1,﹣ 2), ∴a =﹣ 1, b =﹣ 2, ∴a+b =﹣ 1 ﹣2=﹣ 3. 故选: A.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坐标平移规律上加下减、 右加左减 .A .﹣3B .3【答案】 AC .﹣2D .01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过D作DE∥BC交AC于E,若△ABC的边长为a,则△ADE的周长为( )A.2aC.1.5a【答案】C【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由折叠可知,形.故周长是1.5a 。

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16.下列所给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A选项错误;
B.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B选项错误;
C.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D选项错误.
D.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选项正确;
12.如图所示的网格中各有不同的图案,不能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结合各选项所给的图形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A、可以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B、可以通过平移得到,不符合题意;
【详解】
解:连接 ,如图所示:
∵四边形 为菱形,
∴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为 的中点,
∴ 为 的平分线,即 ,
∴ ,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 ,
在 中, .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AF=AC=2,FC=4
∴BF=
∴BE=EF= BF=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15.下列几何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习题
1.如图,将 △ ABC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40A CB ,若ACL A B ,则/ BAC 等于
痕,使AB 的一部分与BC 重合,A 与BC 延长线上的点 D 重合,则
DE 的长度为()
A. 6
B . 3
C . 2 3
D . . 3
3. ( 2010河北)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
桌面上,如图6-1 •在图6-2中,将骰子向右翻滚 90。

,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则 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
6-1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
10次变换后,
7.如图,在 Rt △ ABC 中,/ AC 号90o,/ BAC£0o, AB=6. Rt △ ABC 可以看作是由 Rt △ ABC 绕 A 点 逆时针方向旋转60o 得到的,则线段 B'C 的长为 ________________ .
C+J

(7)
( 8)
( 9)
&如图,正方形纸片 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 为 ______ .
9 .如图,将斜边为 2 J2的等腰Rt △ ABC 绕其顶点C 旋转45°至厶HCG 的位置,重叠部分的四边
ABC 中, BC=3, AB=6,Z BCA 90。

,在 AC 上取一点E,以BE 为折
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
A . 50°
B . 60°
A
2.如图所示,已知在三角形纸片
C
10、如图,△ 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丄BC,且AC=BC;△ EFP的边FP也在直线I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厶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接AP, BQ猜想并写出BQ与 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将厶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 Q连接AP, BQ 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 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么?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11.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EFCG EF交AD 于点H,求DH的长.
E
A
G
C
10、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 ABC 内的一点,连结 PA PB PC, ?以BP 为边作/ PBQ=60°,且BQ=BP 连结CQ (1) 观察并猜想AP 与CQ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 11 题)
(2)若 PA PB: PC=3: 4: 5,连结 PQ 试判断△ 状,并说明理由.
PQC 的形 11.如图①,在 Rt △ ABC 中,D 为斜边AB 上的一点, 方形,在求阴影部分面积时,小明运用图形旋转的方法,将
△ DGE (如图②所示),小明一眼就看出答案,请你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AD 2,BD △ DBF 绕
1,且四边形DECF 是正 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
如图③,在四边形
ABCD 中,AB AD , BAD C 90°, BC
5, CD 3,过点A 作
AE 丄BC ,垂足为点E ,小明仍运用图形旋转的方法,将 △ AB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
△ ADG (如图④所示),则:
(1
B
B


C
如图⑤,在四边形ABCD中,AB丄AD , CD丄AD,将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E ,
连结AE •若AB 2, DC 4,求△ ABE的面积.
12 •阅读理解:
我们知道,任意两点关于它们所连线段的中点成中心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P(X i,
X i+ X2 V l+ V2
y i)、Q X2, y2)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 2—, 2 )•
观察应用: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i(0,- 1)、P2(2 , 3)的对称中心是点A,则点A的坐
标为 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取两点B( — 1.6 , 2.1)、q — 1, 0).有一电子青蛙从点P i处开
始依次关于点A、B、C作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次跳到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P2处,接着跳到点P2关于点B的对称点F3 处,第三次再跳到点R关于点C的对称点R处,第四次再跳到点R关于点A的对称点P5处,….则F3、R的坐标分别为__ , __________ ;
拓展延伸:
(3)求出点R012的坐标,并直接写出在X轴上与点P2012、点C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的坐标.
4. 如图,在△ ABC中,/ BAC=12O0以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厶 BCD把厶ABD绕着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 ECD若AB=3 AC=2求/ BAD的度数与AD的长.
B D
5. 如图3,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纸片 ABCD和EFGH将纸片EFGH勺一个顶点E,放在纸片 ABCD 对角线的交点O处,那么正方形纸片EFGH绕点O无论怎样旋转,两个正方形纸片
1
重叠部分的面积总等于一个正方形面积的-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2
图2图
移的距离;
6. 如图,点P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 呐的一点,连PA PB PC,且PB= b ( b <a), 将厶P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厶P' CB 的位置。

(1) 求旋转过程中边PA 所扫过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 若PB=3求PP 的长。

(3) 在(2)的条件下,若PA=4 / APB=135。

,求PC 的长。

(4) 若PA+PC=2PB,请说明点P 必在对角线AC 上。

7. 如图1,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 2),量得他 们的斜边长为10cm 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纸片摆成如图 3的形状,但点B 、 C F 、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 C 与点F 重合(在图3至图6中统一用F 表示)
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 将图3中的△ ABF 沿 BD 向右平移到图4的位置,使点B 与点
F 重合,请你求出平
(2)将图3中的△ABF绕点F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5的位置,AF交DE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的长度;
(3)将图3中的△ ABF沿直线AF翻折到图6的位置,AB交DE于点H,请证明:AH=
D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