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合作成果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革命者来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黄埔军校校门上的这幅对联体现了该校怎样的办学宗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 旨。
合作成果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和核心
1、时间: 2、目的: 3、总司令: 4、对象: 5、主要战况与成就 p56 ( 6、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 诸多军阀之间经过十几年的战争与合并,1926年 全国形成三大主要军阀势力。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徽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与孙 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 想 政党性 质 奋斗目 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国民党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 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利益 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 主义社会
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 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
为什么两个党派能够合作?
共产党认识到:· · · · · · · · · 国名党认识到:· · · · · · · · · 思考: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遭遇了哪些挫折?
国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 · · · · · 国内环境:北洋政府统治下的
中国,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 分五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因此,人民的强烈愿望: 打倒列强,除军阀
第五课第一框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共19张PPT)

政治、组织、思想上保持独立性 党内 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时间﹡地点:1924.1/广州 内容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三大政策
——政治基础
党内合作 是“合作”,不是“合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国民党——校长:蒋介石 合作: 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苏联 作用:培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材料一: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材料二:军校校门上有这样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 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从材料看,创办军校的宗旨是什么? 黄埔军校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其宗旨表明只有具备高 度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真正投入到革 命斗争中。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共同点: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联合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 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本质区别: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 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 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是其最终奋斗目标。
存在问题:容易使中共放弃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出现“右” 倾错误,不能够采用“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导致大革 命失败。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革命背景 革命纲领 革命领导 群众基础 革命武装 革命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国共合作的各阶级联盟的国民政府 依靠会党、新军 依靠工农群众 没有自己的军队 建立黄埔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推翻清王朝,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给列强沉重打 建立中华民 击;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一些权益(租 国,袁世凯 界);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中共影 篡权 响扩大,形成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时间﹡地点:1924.1/广州 内容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三大政策
——政治基础
党内合作 是“合作”,不是“合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国民党——校长:蒋介石 合作: 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苏联 作用:培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材料一: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材料二:军校校门上有这样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 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从材料看,创办军校的宗旨是什么? 黄埔军校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其宗旨表明只有具备高 度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真正投入到革 命斗争中。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共同点: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联合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 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本质区别: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 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 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是其最终奋斗目标。
存在问题:容易使中共放弃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出现“右” 倾错误,不能够采用“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导致大革 命失败。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革命背景 革命纲领 革命领导 群众基础 革命武装 革命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国共合作的各阶级联盟的国民政府 依靠会党、新军 依靠工农群众 没有自己的军队 建立黄埔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推翻清王朝,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给列强沉重打 建立中华民 击;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一些权益(租 国,袁世凯 界);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中共影 篡权 响扩大,形成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第五课第1课时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3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0:28:5500:28:5500:288/30/2021 12:28:55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3000:28:5500:28Aug-2130-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0:28:5500:28:5500:28Monday, August 30, 2021
3.成果 (1)黄埔军校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 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___黄__埔__军_校____”。军校在短 时期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他们成为___国_民__革__命_军_____的骨 干。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考场积累
·特别提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被称为“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 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 难历程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1课时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
伐战争
考点梳理 导图整合 素养提升
01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正义之战
将士英勇作战(叶挺 新四军)
军阀脆弱
苏联的帮助
三、“统一”全 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蒋介石等人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 人和革命群众 2.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3.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 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历史背景:
①国际 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控பைடு நூலகம்与侵略。
②国内 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阻。 ③中国共产党 ④孙中山 领导工人运动 被军阀镇压
联合其他革命 党派,寻求新 的力量支持
孙中山领导的国 民党屡遭挫折。
认识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国共两党合作后,展开了国民革命运动 1.背景:
1925年,孙中山病逝。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 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目的:统一全国
3.开始时间:1926年 4.总司令: 蒋介石 5.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国民革命歌
• • • • • • • • •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结合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 原因。 国共合作 正确的战略方针
第一次国共合作
共同 目标 促成 国共 合作 国民党 一大召 开两党 合作正 式形成 黄 埔 军 校 成 立 北 伐 战 争 开 展 反革 命政 变、 合作 破裂
2-5-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分析

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创办军校,建立革命军。
你能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林彪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张治中 、白崇禧 、李宗仁、傅作义、张自忠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 生与世长辞。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1)1924年 创办黄埔军校
(2)1925年 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 革命军 (3)1926年 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 胜利,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 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 装斗争。
北伐的对象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0万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仅8个军,兵力10万人左右。
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赢得了 “铁军”的称号。
黑 吉
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京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革命 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不久,国民政府举行继续“北伐”,占 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后被日 军炸死。1928年12月,东北保安司令张学 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 全国。
北伐战争 国共齐心共北伐
1.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 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时间: 1926年 3.总司令: 蒋介石
4.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进军路线及战况: 6.成果:
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赢得了 基本消灭三 “铁军”的称号。 大军阀
你能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林彪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张治中 、白崇禧 、李宗仁、傅作义、张自忠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 生与世长辞。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1)1924年 创办黄埔军校
(2)1925年 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 革命军 (3)1926年 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 胜利,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 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 装斗争。
北伐的对象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0万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仅8个军,兵力10万人左右。
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赢得了 “铁军”的称号。
黑 吉
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京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革命 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不久,国民政府举行继续“北伐”,占 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后被日 军炸死。1928年12月,东北保安司令张学 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 全国。
北伐战争 国共齐心共北伐
1.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 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时间: 1926年 3.总司令: 蒋介石
4.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进军路线及战况: 6.成果:
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赢得了 基本消灭三 “铁军”的称号。 大军阀
2016九上《历史与社会》25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三)进行北伐战争
时 间 目 的 北伐对象
1926—1927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 兵分三路:一路向两湖进攻,一路取闽浙,另一 路直趋江西 在湖北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 孚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消灭了孙传芳的 主力,攻占了南京。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 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 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⑴试用相关史实说明“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2分) 1901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 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⑵“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材料中 反映1921年社会现象的大事是什么?(4分)【注意:三小问,答题要规范】 ①辛亥革命。(1分) 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人民生活困苦 不堪;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2分,写出2点即可)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分)【编号分段,养成习惯】
北伐路线
结
果
北伐先锋——叶挺
第四军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主, 作战勇猛,屡战屡捷,为第四军 赢得“铁军”称号。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徽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国民党 与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国际:一战结束,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 国政治经济的控制和侵略。 国内: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 社会动荡,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阻碍。
国民党在维护 共和之路上屡遭挫 折,孙中山逐渐认 识到:完成革命事 业需要寻求新的力 量支持。
在共产国际的 促成下,孙中山决 定外与苏联联合, 内与共产党联合。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前,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多 次与孙中山会晤,商谈国共合作等问题。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
国民党一大内容:
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
张学良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同时 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政府。
国民党
共产党
共产党成立不久,集中力量所领导工人运却遭 受军阀的严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处于低潮。
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成功,不能只靠工 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ຫໍສະໝຸດ 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须与中国国民 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 形式,但仍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
5、军阀之间相互猜忌,内部矛盾重重。
6、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 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
1928年12月,东北 保安司令张学良通电 宣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 旗帜”。自此,南京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 一了全国。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国民党 与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国际:一战结束,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 国政治经济的控制和侵略。 国内: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 社会动荡,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阻碍。
国民党在维护 共和之路上屡遭挫 折,孙中山逐渐认 识到:完成革命事 业需要寻求新的力 量支持。
在共产国际的 促成下,孙中山决 定外与苏联联合, 内与共产党联合。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前,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多 次与孙中山会晤,商谈国共合作等问题。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
国民党一大内容:
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
张学良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同时 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政府。
国民党
共产党
共产党成立不久,集中力量所领导工人运却遭 受军阀的严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处于低潮。
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成功,不能只靠工 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ຫໍສະໝຸດ 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须与中国国民 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 形式,但仍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
5、军阀之间相互猜忌,内部矛盾重重。
6、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 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
1928年12月,东北 保安司令张学良通电 宣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 旗帜”。自此,南京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 一了全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全面版

中华民国国父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
时间 1913年
1915-1916年
1917年 1917-1918年 1921-1922年
革命名称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反对张勋复洋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结果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 国外
胜利,袁世凯气急 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 掌握中失政权
失败
失败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至1927 年7月,招收了六 期学生共2万多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 两党培养了一批 著名将领和军事 人才。
孙中山革命的探索之路
1.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2.领导辛亥革命 3.创立中华民国 4.领导护国运动
5.改组国民党 6.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 和北伐战争
共产党与国民党为何都向对方伸出友谊之手?
五四运动显示出 了人民力量的伟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力量还比较
大
弱小,只有联合其他革命力量,才能
共产党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国民党
国民党影响大, 孙中山革命立场 坚定
领导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动了一系列 革命,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开 始认识到应该要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
大
2、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三大政策是①联俄②联共③扶
助农工④打倒军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一名军人是在 1928 年底在井冈山参军人伍的。
当年他参加的部队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新四军
D解放军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取得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
时间 1913年
1915-1916年
1917年 1917-1918年 1921-1922年
革命名称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反对张勋复洋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结果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 国外
胜利,袁世凯气急 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 掌握中失政权
失败
失败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至1927 年7月,招收了六 期学生共2万多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 两党培养了一批 著名将领和军事 人才。
孙中山革命的探索之路
1.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2.领导辛亥革命 3.创立中华民国 4.领导护国运动
5.改组国民党 6.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 和北伐战争
共产党与国民党为何都向对方伸出友谊之手?
五四运动显示出 了人民力量的伟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力量还比较
大
弱小,只有联合其他革命力量,才能
共产党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国民党
国民党影响大, 孙中山革命立场 坚定
领导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动了一系列 革命,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开 始认识到应该要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
大
2、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三大政策是①联俄②联共③扶
助农工④打倒军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一名军人是在 1928 年底在井冈山参军人伍的。
当年他参加的部队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新四军
D解放军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取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1.背景
①孙中山吸取革命失败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定 ②中国共产党也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过程 ①中共“三大”(1923.广州)确定同国民党合作
②国民党“一大”(1924.广州)确定国共两党合作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1、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创办黄埔军校(1924.广州) 3、北伐战争(1926—1927)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为了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校长 党代表 孙中山 廖仲恺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创始人 蒋介石
创建黄埔军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 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
叶挺、“铁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意义:
结果: 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北伐失败
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国内军阀, 有力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4) 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黄埔军校校门上有 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联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体现出军校 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为宗旨。
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所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为 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为宗旨。 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是一所 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 (2)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推 动国民革命军,起了重大作用。
进行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装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叛变革命(1927、4)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共产党 人该怎么办?
孙中山曾领导的革命运动
时间 革命名称 结果
1913年 1915-1916年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凯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掌握中央 1917年 反对张勋复辟 政权 第一次护法运 1917-1918年 失败 动 第二次护法运 1921-1922年 失败 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1924年5
月创建于广州。1924年5月 Nhomakorabea1927年7月,
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
万多人。黄埔军校为
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
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北伐战争
北伐的对象
吴佩孚
张作霖
孙传芳
原因(目的) :
北伐战争
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1926年 时间: 广东 出发地点: 重要战役及成果: 湖北贺胜桥战役。
(1924—19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1.背景
①孙中山吸取革命失败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定 ②中国共产党也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过程 ①中共“三大”(1923.广州)确定同国民党合作
②国民党“一大”(1924.广州)确定国共两党合作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1、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创办黄埔军校(1924.广州) 3、北伐战争(1926—1927)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为了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校长 党代表 孙中山 廖仲恺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创始人 蒋介石
创建黄埔军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 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
叶挺、“铁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意义:
结果: 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北伐失败
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国内军阀, 有力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4) 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黄埔军校校门上有 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联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体现出军校 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为宗旨。
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所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为 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为宗旨。 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是一所 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 (2)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推 动国民革命军,起了重大作用。
进行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装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叛变革命(1927、4)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共产党 人该怎么办?
孙中山曾领导的革命运动
时间 革命名称 结果
1913年 1915-1916年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凯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掌握中央 1917年 反对张勋复辟 政权 第一次护法运 1917-1918年 失败 动 第二次护法运 1921-1922年 失败 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1924年5
月创建于广州。1924年5月 Nhomakorabea1927年7月,
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
万多人。黄埔军校为
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
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北伐战争
北伐的对象
吴佩孚
张作霖
孙传芳
原因(目的) :
北伐战争
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1926年 时间: 广东 出发地点: 重要战役及成果: 湖北贺胜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