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渡者之言》原文原文及译文
度的古文言文翻译

原文:渡水者,乘舟也。
舟之大小,随水之深浅。
水之深浅,视岸之高下。
岸之高下,因山之起伏。
山之起伏,由地之广狭。
地之广狭,由天之高远。
天之高远,由人之仰观。
人之仰观,由心之明悟。
译白:渡过河流的人,需要乘坐船只。
船只的大小,根据水的深浅来决定。
水的深浅,又取决于岸边的高低。
岸边的高低,则是由山峦的起伏所决定的。
山峦的起伏,又与地面的宽广与否有关。
地面的宽广与否,又取决于天空的高低。
天空的高低,则是由人们的仰望所决定的。
人们的仰望,又源于心灵的明悟。
古文中的“渡水者”指的是那些需要过河的人,他们必须借助船只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船只的大小与水的深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水深会影响船只的稳定性。
同时,水的深浅也受到岸边高低的影响,岸边的高低则取决于山峦的起伏。
山峦的起伏又与地面的宽广与否有关,这是因为山峦的起伏会改变地面的形态。
地面的宽广与否又取决于天空的高低,这是因为天空的高低会影响地面的光照和气候。
而天空的高低则是由人们的仰望所决定的,因为人们只有仰望天空,才能感受到天空的高远。
最后,人们的仰望又源于心灵的明悟,因为只有心灵明悟的人,才能体会到仰望天空的美好。
在这篇古文中,作者通过“渡水”这一过程,巧妙地描绘了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自然景象。
从水的深浅到岸的高低,再到山峦的起伏、地面的宽广、天空的高低,最后到人们的仰望和心灵的明悟,作者以精炼的文字,将自然界的美妙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古文中的“渡水者”还寓意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也需要像过河一样,借助各种工具和智慧,才能顺利地度过难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把握时机,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
总之,这篇《渡》的古文,通过描绘渡水的过程,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象,同时也寓意了人生哲理,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渡者言近道文言文翻译

渡者,水之舟也。
吾人渡河,必求舟以济,然舟之大小,质之轻重,皆非吾人所宜忽视。
盖舟之大小,质之轻重,关乎吾人之安全,亦关乎吾人之速度。
是以渡者必言近道,使吾人得以迅速而安全地抵达彼岸。
古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渡者亦然,其于水中,亦需上下求索,以寻近道。
所谓近道,非必路程之短,而实指方法之简,途径之易。
故渡者之言语,虽简,实含深意。
渡者言:“水有深浅,舟有大小,吾人宜先观水之深浅,择舟之大小。
”此言也,告吾人观瞻之重要性。
水之深浅,关乎舟之沉浮,舟之大小,关乎载人之多寡。
故观水之深浅,择舟之大小,乃渡河之首要。
又言:“风有大小,潮有涨落,吾人宜观风之大小,候潮之涨落。
”此言也,告吾人应变之智慧。
风之大小,潮之涨落,皆能影响舟之行进,故观风候潮,乃渡河之关键。
渡者又言:“行舟有术,掌舵有法,吾人宜学行舟之术,悟掌舵之法。
”此言也,告吾人技艺之必需。
行舟之术,掌舵之法,非一日之功,需吾人勤奋学习,方能掌握。
故学行舟之术,悟掌舵之法,乃渡河之根本。
渡者复言:“舟行水中,必遇波涛,吾人宜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此言也,告吾人处变不惊之心态。
波涛汹涌,非人力所能抗拒,唯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方能安然渡过。
渡者再言:“渡河虽险,然有舟可依,有渡者可指,吾人宜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此言也,告吾人信心之力量。
渡河虽险,然有舟有渡者,则无所畏惧。
故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乃渡河之关键。
渡者终言:“渡河之后,勿忘恩师,常思感激,以报恩情。
”此言也,告吾人感恩之情。
渡河成功,实赖渡者之恩,故勿忘恩师,常思感激,以报恩情。
渡者之言,虽简,实含深意。
吾人宜深思之,体味之,于生活中亦能寻得近道,渡过人生之波涛。
渡者之言,近道也,近道也。
七级语文下册 第24课《渡者之言》课件 鄂教(通用)

再见!
•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8:18:43 AM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下
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8:18:43 AM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专家告诉
•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渡者之言》原文及翻译译文

《渡者之言》原文及翻译译文《《渡者之言》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渡者之言》原文及翻译译文《渡者之言》原文及翻译周容寓言故事原文: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译文:庚寅年的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城去,命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
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
远望离城大约两里路,于是问船夫:“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地看着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可以进入;快步行走,城门会关闭。
”我恼恨他,以为他在戏弄我,快步赶路。
走到了一半的时候,书童跌倒了,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散落一地,书童哭哭啼啼的,来不及马上起身。
等我们整理好书籍捆好书,可是这时南门已经关门上闩了。
我恍然大悟,觉得船夫说的话很有道理。
天下间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真的像这样啊!真是像这样啊!注释:1.自:从。
2.以:用。
3.命:命令.4.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
5.束:捆绑;理书就束:把书捆好。
6.萦:环绕7.许: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二里许:两里左右8.望:遥望.9.因:于是。
10.熟:仔细地,详细地。
11.徐:缓慢地。
12.趋行:快步而行。
趋,疾走。
13.仆:跌倒。
14.就:完成。
15.牡下:指闭门上闩。
牡,门闩。
16近道:很有道理。
近,接近。
道,道理。
15.穷暮:一直到晚上。
穷,穷尽。
17.其犹是也夫:真的像这样啊!其,语气词。
也夫,语气词。
犹:像18.小奚:小僮,年少的奴仆。
19.阖:闭。
20.愠:恼怒,恼恨。
2、《三子能言》原文及翻译译文《三子能言》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原文: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
《渡者之言》课后题

《渡者之言》练习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庚寅()萦树()归宿()则阖()牡下()蛟川城()2.解释加点的字。
(1)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_______ (2)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____________(3)望城二里许_________ (4)因问渡者______________(5)徐行之__________ (6)趋行_____________(7)及半_________ (8)理书就束_____________(9)天下之以躁急自败_______ (10)其犹是也夫_______________3. 对下面各句中的“束”字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③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A. 三个“束”字都用作动词,意为“捆绑”。
B. 三个“束”字都用作名词,意为“绳子”。
C. 两个用作动词,一个用作名词。
D. 两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
4.翻译句子。
(1)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2)予愠为戏,趋行。
(3)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4)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募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5.填空。
(1)《渡者之言》的作者是,明清之际的家,字茂三,善长,工书画。
(2)“渡者之言”的意思是。
本文运用以的写法,通过记叙一则小故事,阐明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大道理:。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募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6.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望城二里许(左右)B. 穷暮而无所归宿者(贫穷)C. 予愠为戏(怨恨)D. 因问渡者(于是)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
渡者之言》素材之《芋老人传》

《渡者之言》课外阅读:《芋老人传》(清)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1)人也。
子佣出(2),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3)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4)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
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5),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6)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7),邀见,讲钧礼(8)。
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9)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10)之有异,时、位之移人(11)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12),朝分尚食(13),张筵列鼎(14),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15)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16),织纺井臼(17),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
是芋视乃妇(18)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19),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谁氏子(20),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21)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
老人邻有西塾(22),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23),有剌史、守、令(24),或绾黄纡紫(25),或揽辔褰帷(26),一旦事变中起(27),衅孽外乘(28),辄屈膝叩首迎款(29),唯恐或後,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30),无不同於芋蔫。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於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31),作缘(32)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参考翻译

试试身手吧,这些特殊标记的字,‚知之‛还是‚不知‛?论语八则1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2.子曰:‚温故而3.子曰:‚学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默而.不厌,何有于我哉!‛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改之。
‛寓言三则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阿豺折箭阿豺有子二十人。
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折之。
‛延不能折。
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
扁鹊见蔡桓公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乃取一葫芦臵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渡_文言文翻译

【原文】渡者,涉水而行也。
水之阔,或数尺,或数丈,或数里,皆因地形而异。
渡者须选善地,择时而行,以免危难。
古之渡者,多以舟为载。
舟之大小,视水之深浅而定。
水浅则小舟可渡,水深则大舟必用。
舟行水上,须谨防波涛汹涌,以免覆舟之患。
故舟人常备篙篙,以拨正舟行,又备桨桨,以借水力而行。
或曰:舟之载人也,必有所限。
若遇大水,舟之载力不足,则人命堪忧。
于是,古之人发明浮桥。
浮桥以木为之,横跨水之两岸,人可步渡。
浮桥之宽窄,亦视水之阔狭而定。
行者须谨步,以防跌落水中。
又有渡船,载人多而速,然须有技巧。
船夫以篙拨水,使舟平稳前行。
舟中之人,须坐稳,以防颠簸。
若遇逆风,船行缓慢,舟人需用力划桨,以加快速度。
渡者之舟,亦有分野。
有独木舟,有竹筏,有帆船,有战船。
独木舟轻便,适合于小河;竹筏轻巧,适合于溪流;帆船载人多,适合于大海;战船坚固,适合于战事。
渡者之道,亦非易事。
水之变化无常,风之起落不定,渡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防不测。
又须熟知水性,以应紧急之变。
渡者之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有丝毫懈怠。
昔者,孔子游于鲁,欲渡济水。
济水之宽,不可测也。
孔子命弟子子路为舟人,子路操舟,孔子立于舟头,观水之广。
孔子曰:“水之广也,非一日之积,非一时之变。
吾人涉水,亦如行于世,须有恒心,有毅力,方能渡过难关。
”孔子渡济水,舟行甚稳。
孔子观水,心旷神怡。
孔子曰:“水之广,非吾人之惧,吾人之惧者,心之不安也。
心若安宁,何惧之有?”【译文】渡河者,即涉水而行。
水的宽度,有时数尺,有时数丈,有时数里,皆因地形的不同而异。
渡河者必须选择适合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时间行动,以免遭遇危险。
古代的渡河者,大多以船为载体。
船的大小,根据水的深浅来决定。
水浅则用小船可以渡河,水深则必须用大船。
船在水上行驶,必须小心防范波涛汹涌,以免发生翻船的事故。
因此,船夫经常准备篙来拨正船行,又准备桨来借助水力前进。
有人说:船的载重能力有限。
如果遇到大水,船的载重能力不足,那么人的生命就令人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渡者之言》原文赏析
文言文《渡者之言》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
1自:从。
2以:用。
3命:命令
4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
5束:捆绑;理书就束:把书捆好。
6萦:环绕
7许: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二里许:两里左右8望:遥望
9因:于是。
10熟:仔细地,详细地。
11徐:缓慢地。
12趋行:快步而行。
趋,疾走。
13仆:跌倒。
14就:完成。
15牡下:指闭门上闩。
牡,门闩。
16近道:很有道理。
近,接近。
道,道理。
15穷暮:一直到晚上。
穷,穷尽。
17其犹是也夫:真的像这样啊!其,语气词。
也夫,语气词。
犹:像
18小奚:小僮,年少的奴仆。
19阖:闭。
【翻译】
庚寅年的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城去,命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
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
远望离城大约两里路,于是问船夫:“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地看着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可以进入;快步行走,城门会关闭。
”我恼恨他,以为他在戏弄我,快步赶路。
走到了一半的时候,书童跌倒了,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散落一地,书童哭哭啼啼的,来不及马上起身。
等我整理好书籍捆好书时,可是这时南门已经关门上闩了。
我恍然大悟,觉得船夫说的话很有道理。
天下间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真的像这样啊!真是像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