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香料和香精
1食品香料与香精

8、长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成立于1903年,在大阪、 名古屋、札幌、美国、新加坡及香港、北京设有 办事处,研究所设在川崎。在深谷、板仓、洛杉 矶都有工厂。 9、高砂国际香料公司 创建于1920年,公司 本部在东京,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点遍布五大洲, 在上海有高砂鉴臣香料有限公司,与厦门合资建 厂生产乌龙茶萃取物。 10、SCM--Glidco Organics Corp. 世界上最 大的加工松节油的专业公司,成立于1910年, 1982年在乔治阿州宾士市科隆岛兴建的大型萜烯 化工厂投产。其分销商和代理商遍布世界。
(7)麝香类香料 (8)烃类等。
天然香料广泛分布于:
植物 动物 如香花、香叶、香木中,称为植物香料。 如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海狸香。
• 麝香鼠麝香 15克/年
2.人工挤香
小灵猫的贮香囊位于肛门与会阴的尾根部, 一对,外形似肾状,横径约2.6厘米,纵径约3.2 厘米,一般雄性的比雌性的大。此外,小灵猫的 肛门两旁还各有一个臭腺,埋在组织深处,当灵 猫受到刺激或遇到危险时,即会射出黄色液体, 其气味恶臭。因此,在取香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这
净油
指植物浸膏用乙醇重新浸提后再除去溶剂 而得的高纯度制品。也有的经冷冻处理,滤去 不溶于乙醇的蜡、脂肪和萜烯类化合物等全部 物质,再在减压低温下蒸去乙醇后所得的物质, 属高度浓缩、完全醇溶性的液体香料,是天然 香料中的高级品种。
如:玫瑰净油
油树脂 用有机溶剂浸提香辛料后除去溶剂而得的 一类天然香料,呈粘稠状液体。 主要成分为精油、辛辣成分、色素和树脂, 有时也含非挥发性油脂及部分糖类。
•2
•
白柠檬油(lime oil)
性状与性能:黄色至浅棕绿色,或深绿色挥发性 精油,常有蜡状物析出,有柑橘的香气,味微苦。 • 毒性:GRAS • 应用:姜汁啤酒、焙烤食品、可乐饮料、冰激凌、 糖果等。
5食用香料和香精(2024版)

②稳定作用:天然产品的香气,往往因受地理、季节、气 候、土壤、栽培、采收和加工等影响而不稳定。加香后, 可以对天然产品的香气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③补充作用:某些产品如果浆、果脯、水果和蔬菜 罐头等,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其原有的大部分香气, 需要选用与其香气特征相对应的香精进行增香,使 香气得到补足。
3.高额投入 应用研发的投入远远超过食品工业。
4.更高重视
国际上有“食品香料工业国际组织(I0FI)”
“国际日用香精工业协会(IFRA)”
五、中国香料香精行业发展概状
我国GB2760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 其中香料占 84%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香精香料生产国,目前 有香料香精生产企业 8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 50 多家,国际著名的香料香精生产企业已基本在中国建 厂落户。当前香料香精生产企业 90%以上为中小型, 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有 20几家。
香料香精发展的问题
我国在香精香料发展上有独特的优势,是世界最大 的天然香料生产国等。
促进食品香精和对我国占优势的天然香料植物, 如薄荷、留兰香、香叶、薰衣草、兰桉等品种的选育 和推广新品种工作。
保持我国对我国特产的天然香料桂花、茴香、桂 皮、茉莉等,应全面提高加工技术的优势。
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合成香料。如:香兰素、 香豆素、洋茉莉醛、β-苯乙醇、酯类等。
2.浸膏类
桂花浸膏(osmanthus concrete) 性状与性能:黄色或棕黄色膏状物,具有桂
花的清甜香气,桂花浸膏具有桂花香气,可 直接用于桂花香型食品。 应用:按GB2760规定使用的食用香精料。
岩蔷薇浸膏(Labdanum extract) 性状与性能:绿黄色至棕褐色膏状物体,
食品香料香精合成及应用

食品香料香精合成及应用食品香料和香精是增加食物味道和香气的化学物质。
香料是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取、提炼或制造的物质,而香精是人工合成的。
它们在食品和饮料的制造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味道。
食品香料和香精的合成许多食品香料和香精是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得到的。
食品科学家和化学家使用合成技术,结合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物,创建了许多具有独特香味和味道的化合物。
合成食品香料和香精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控制香味和味道的强度,并且相对稳定,不受季节和地理条件的影响。
此外,合成食品香料和香精还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相似的风味和气味,帮助食品和饮料制造商节省生产成本。
食品香料和香精的应用食品香料和香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
它们能够增加产品的香气和味道,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购买欲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香料和香精的应用:1. 调味剂:食品香料和香精常常用作调味剂,用于增强食物的味道,如肉类、鱼类、蔬菜等。
它们可以给食物带来香气和味道的复杂性,使食物更加美味。
2. 饮料:香精在各种饮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软饮料、果汁、酒类等。
它们可以增加饮料的香气和味道,使其更加令人愉悦和可口。
3. 糕点和面包:食品香精可以在糕点和面包制造过程中使用,以提高产品的味道和香气。
例如,香精可以增加蛋糕的香草或巧克力味道,使其更加诱人。
4. 奶制品:食品香精也常用于奶制品的制造中,如冰淇淋、奶酪、牛奶等。
它们可以增强奶制品的香味,使其更加美味。
5. 调味酱料:许多调味酱料,如番茄酱、蛋黄酱等,也常使用香精来增加其味道。
香精可以增强酱料的香气和味道,使其更加美味。
6. 方便食品:许多方便食品,如快餐、罐头食品等,通常使用食品香料和香精来增加其风味。
这些添加剂可以提高方便食品的味道和香气,使其更受消费者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香料和香精应该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且应遵循食品安全法规。
虽然它们在食品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滥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8第八章食用香料和香精2013(46)

各种香料用丙二 醇,植物油,甘 油等稀释而成耐 热,留香性能好 ,用于焙烤食品 和糖果。
食品添加剂
一般为O/W型(水包油型) 乳化的效果可以抑制香精的 挥发 可溶于水中,可以节约溶剂, 降低成本
可使饮料外观接近天然果汁
食品添加剂
4.粉末香精
吸附型香精
香料本身就是固体
包裹型香精
和乳化香精类似的方法,通过混合、乳化、再 喷雾干燥制成。 运用于各种饮料、粉末制品和速溶食品。防止
第八章 食用香料和香精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食用香料
食用香精
香料和香精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论
一、风味物质
凡能刺激 味觉器官 或嗅觉器 官的统称 为“风味 物质”。
食品在烹 调或加工 过程中因 受热等作 用产生的 香味就是 “风味物 质”。
食品添加剂
三、食用香料的定义
能够赋予食品香气和香味的食 品添加剂,能够用于调配食品用
香精的香料。
食品添加剂
四、香气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发香物质中须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发香基团。 碳链结构 取代基相对位置不同对香气的影响,尤其是 芳香族影响大 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对香气所产生的 影响。 杂环化合物中的杂原子对香气的影响。
食品的 香是嗅 觉和口 感的综 合。
食品添加剂
二、香-----最重要的感官指标
俗话说:“色、香、味俱全” 食品的香气不仅增加人们的快感和引起人们的 食欲,而且也能促进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和 吸收 但有些食品本身没有香味或香味不足,常常需 要添加适当的食用香料来改善或增强香味,来 满足人们的嗜好和要求。 新的理念
了香味成分的挥发和变质,但易吸潮结块。
食品添加剂09 食品香料和香精

风味改良类食品添加剂中风味改良类是侧重于改善食品香气或口味,即调整食品风味为目的的添加物质。
包括有关国家标准中涉及的酸度调节剂、甜味剂、增味剂以及香精香料物质四种类型的添加剂。
按香料(Flavoring agent)、食品调味剂(酸味剂(Acidity regulator)、甜味剂(Sweeteners)、鲜味剂)介绍。
第六章食品香料和香精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食品香料和香精的概念、分类,掌握食品香料和香精的特性及其应用。
香料是具有一定香气,用于调配某香型香精或者增香的物质。
食用香精则是指由各种香料和辅料(包括载体、溶剂、添加剂)调和而成,用于食品调香或增香的物质。
香料可以用来制作、调配不同香型的香精用于食品调香或者直接添加在食品中。
由于大多数香料物质的香气在香型或其稳定性方面有一定局限性。
在实际中,往往利用多种香料通过调配制成各种香型的香精使用。
由于食用香精是由香料经简单的调兑而成的、种类与数量无可圈限的产品。
因此国家标准中仅对食用香料的种类与使用有所规定。
对于允许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香料,其分类代码是按照国际上相关组织如FAO/WHO、JECFA、FEMA、COE、IOFI等对食用香料的分类编号制定的。
食用香料和香精,是以改善、增加和模仿食品的香气和香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又称香味剂。
食品的香气是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微粒悬浮于空气中,经过鼻孔刺激嗅觉神经,然后传至大脑而引起的感觉。
能用嗅觉辨别出该种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称为香气阈值。
食品的香是嗅觉、口感的综合,是食品应有的很重要的感官品质,对人有强烈的吸引力,控制着人的食欲。
香味物质在食品香气中所起的作用若以数值定量化表示,则称为香气值或发香值,香气值是香味物质的浓度与它的阈值之比,即:香气值=香味物质的浓度÷阈值一般香气值<1时,这种香味物质不会引起人们的感觉。
咀嚼食物时所感知的香味与香气密切相关。
咀嚼食品时,香味物质的微粒进入鼻咽部并与呼出气体一起通过鼻小孔进人鼻腔,甚至当食物进入食道,在呼气时也会带着香味物质微粒的空气由鼻咽向鼻腔移动,这时对食物或饮料的香气感觉最敏锐。
第6章 食品香味剂 香料和香精

• ②耐热性:油溶性>水溶性 • ③应用:糖果0.05%~0.1%、烘焙食品(面包0.04%~0.1
%,饼干、糕点0.05%~0.15%) • 烘焙食品:a、使用耐热的油溶性香精,仍有一定挥发损
• 3、粮油产品(调味油、复配油)
• 胡椒、丁香、茴香、八角、桂皮、肉豆蔻等 • (防腐、抗氧化、生理作用) • 用量:0.5%~1%
• 4、糖果及巧克力制品
• 香味几乎由香精赋予
过早? 过晚?
• 柠檬、橘子、草莓、菠萝、葡萄、咖啡、巧克力、薄荷
• 糖膏→冷却(105~110℃)→添加酸味剂、色素、香精
6.1 食用香料
• 1、分类 • ⑴天然香味物质⑵天然等同的香味物质⑶人造香味物质
物理
合成或化学分离 化学结构与天然物质相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然产品中未存在
CCFA 天然的
>
与天然相同的
>
人工的
• 2、常用的几种天然香料
• 例:甜橙油 • ①理化性质: • 颜色:黄色、橙色或深橙黄色油状液体;香味:橙子果香;溶解性:溶于乙醇 • ②应用:香精(配制橘子、甜橙);食品(糖果、糕点、饼干、冷饮) • ③安全性数据
• 5、烘焙食品
减少水分蒸发所带来的损失
• 油溶性香精——杏、奶油、香兰素
• 面包(0.04%~0.1%)饼干、糕点(0.05%~0.15%)
• 方法:
• ⑴把香料、香精添加在面团中再烘烤
• ⑵将香料、香精喷洒在刚出炉的制品上
• ⑶制品涂油后再喷洒香料、香精
第九章 食品香料与香精1

一、γ——淀粉酶 γ——淀粉酶为液化型淀粉酶, 亦称细菌γ——淀粉酶,退浆淀粉 酶、糊精化淀粉酶和高温淀粉酶等。 1、性状及性能: 为浅黄色粉末,含水分5%~ 8%。耐热性很强,PH为5.3~7.0 时。为便于保藏,本品中常加入适 量的碳酸钙等作为抗结剂防止结块。
具有液化作用,故又称之为液 化型淀粉酶。不同来源的γ——淀 粉酶的最适PH值稍有差异。来源 不同的γ——淀粉酶对热的稳定性 也同样有差异。一般γ——淀粉酶 的最适温度为70°C.γ——淀粉酶 对热稳定性高。 2、毒性:据报道,由枯草杆菌属菌 株生产的γ——淀粉酶,一般认为 是安全的。FAO/WHO(1981) 规定,ADI无限制性规定。
第九章 食品香料与香精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食用香料与香精的概念、分 类; 2、掌握常用食用香料与香精的特性 及其应用。
一、概念: 食用香料与香精:是指 能够增加食品香气和香味 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香味成分的含量一般较 低,例如面包含有约十万分之二的 香味成分,却影响着面包的质量。
第一节 食用香料
一、天然香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中食用香料允 许使用的天然香料有137种,暂时 允许使用的天然香料12种。 1、柠檬油 (1)性状与性能: 浅黄色至深黄色,或绿黄色挥 发性精油,具有清甜的柠檬果香气, 味辛辣微苦。
可与无水乙醇、冰醋酸混溶, 几乎不溶于水。蒸馏品为无色 至浅黄色液体,气味和滋味与 冷榨品同。可溶于大多数挥发 性油、矿物油和乙醇,可能出 现混浊。不溶于甘油和丙二醇。 柠檬油赋予糖果、饮料、面包 制品以浓郁的柠檬鲜果皮的特 征气味。
六、粉末香精 主要成分为微胶囊香精,也 称喷雾干燥香精。特点是香味 物质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适用于粉状食物加香,如固体 饮料粉、果冻粉、营养饮料或 药料、药片等等。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和制造方法

香兰素
和口味,在食品香精 油、。以冰淇淋、巧克力和饼干生
产中消耗最多。
* 人造香料
乙基麦芽酚 乙基香兰素
庚炔羧酸甲酯
同麦芽酚 同麦芽酚 同香兰素 同香兰素 具有强烈的 可用于配制黄瓜、浆 而且扩散的 果、桃、麝香、葡萄 新鲜的蔬菜 酒和其它酒类香精 叶青气
• 作为香料的条件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和制造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 第二节 调香 第三节 辨香与评香技术 第四节 食品香精的制造方法
第一节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
一、香料的基本概念
香料——又称香原料,是能被嗅觉嗅出气味或味 觉品出香味的物质,是调制香精的原料,可以是 单体也可以是混合物。
迷迭香
丁香
二、香精的基本概念
• 香精——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香料和某些辅料 (载体、溶剂、色素、抗氧化剂等)按照一定的 配比和调配工艺所制成的香料混合物,又称调和 香料。
• 调香——调配香精的过程。 • 单体香料和天然香料香味比较单调,除极个别品 香种水外,一般不能单独使用,须调配成香精后,才
能用于加香产品中。 ——香精+酒精等+固定剂,产生持久且悦人的 气味。
* 按性能分:分为水溶性香精、耐热性(油溶性)香精、乳化香精、 粉末香精、微胶囊香精等。
1、 水溶性香精
以蒸馏水、乙醇等水溶性溶剂为稀释剂的香精,主要用于饮料、 冰淇淋、酒类等以水为介质的食品。 例如: • 苹果香精:苹果香基10%,乙醇55%,苹果回收食用香料30%, 丙二醇5%; • 菠萝香精:菠萝香基7%,乙醇48%,柑橘香精10%,水25%, 柠檬香精10%; • 草莓香精:麦芽酚1%,乙醇55%,草莓香基20%,水24%;
(三)香精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柠檬油(Lemon OiL)
• 柠檬油有冷磨品和蒸馏品两种 • 1、性状 • 1为鲜黄色油状液体,具有清甜柠檬果香气,味辛辣微
苦;2溶于乙醇。 • 2、使用范围及标准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直接添加
于糖果、糕点饼干及冷饮中,使用量为0.02~0.15%。 在柠檬果汁中使用量为0.05~0.1%。 • (2)美国食用香精制造者协会规定:软饮料0.04-0.1%, 冷饮0.028%,糖果0.11%,熔烤食品0.05-0.1%,布丁 类0.034%,胶姆糖0.19%。
• 一、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分类 • (一)、定义 • 改善或增强食品的香气和香味,引
起人们的食欲,促进唾液分泌,增强人 体对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等为主要目 的的食品添加剂,称食品香味剂或加香 剂。
(二)、分类
• 食用香料是香精的原料,按其来源和制 法可以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两大类。 合成香料属于人造香料类。食用香料种 类繁多,世界范围许可使用的有1700种,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74种。
第八章 食品香料与香精
• 一、教学要求: • 1、熟悉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和分类; • 2、了解食品香味剂的安全与使用要求; • 2、掌握食品香料与香精的主要特性、使
用标准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 第一节 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分类及安全 与使用要求
• 第二节 食用香料 • 第三节 食用香精
第一节 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分类 及安全与使用要求
• 3、使用方法:
• (1)无论是水溶性还是油溶性香精,计量时一般 使用重量法(或称重法),这样可以排除比重 和温度所引起的误差;
• (2)添加时须过滤,以滤掉浑浊物;
• (3)要在配料冷却后或进行高压均质前添加以免 香味挥发;
• (4)要边加入边搅拌,使香精均匀地分布在物 料中;
• (5)遇到物料要添加碱性剂时,应让碱性剂先加。 搅均后,再加香精,以免产生变色或其它化学 变化,失去香味;
四、其它香精
• (一)乳化香精 • 1、制法:乳化香精是亲油性香精加入蒸馏水
与乳化剂、稳定剂、色素调合而成的乳化状香 精,一般为O/W型。 • 2、特点 • 1乳化的效果可以抑制香精的挥发,可使油溶 性香味剂溶于水中;2改善了香料的溶解性, 所以可以制成香味剂浓度较高的乳液,使用时 按需要稀释;3这种香精多用于饮料,可使饮 料外观接近天然果汁
• (1)应是透明的油状液体,色香味与澄 清度符合其标样,不分层,无浑浊现象。
• (2)由于植物油的存在,低温时会呈现 冻凝现象。
• (3)耐热性强,适宜于焙烤及高温操作 的食品。
• 3、使用范围及标准
• 以下使用参考标准:糖果0.05-0.1%,饼干、糕 点0.05-0.15%,面包0.04-0.1%。
• 3.应用
•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本品 为允许使用的食品合成香料。主要用于草莓、 葡萄、菠萝、香草等型香精。也直接用于各 种食品,用量少于麦芽酚,按正常生产需要 使用。
• 按美国食用香料制作者协会规定,本品的使 用范围和用量如下:软饮料,0.00124%;冷饮, 0.0144%;软糖,0.0139%;焙烤食品, 0.0152%;布丁、果酱、胶冻食品,0.0119%; 胶姆糖,0.0083%;肉类制品、汤料, 0.00196%;硬糖,0.002795;酒类,0.00186%。
清甜的橙子果香香气和温和的芬香滋味;3溶于已醇。 但也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加到果汁中。 • 2、使用范围及标准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直接添加 于糖果、糕点饼干及冷饮中,使用量为0.02-0.15%。在 桔子汁,橙汁及柠檬果汁中使用量为0.04-0.08%。 • (2)美国食用香料制造者协会规定:饮料0.02%,冷 饮0.03%,糖果0.1%、焙烤制品0.043%,布丁类0.13%, 胶姆糖0.42%,酒类0.05%,涂层0.01%。
荚兰豆香气,味微甜;2易溶于乙醇、乙醚、 氯份、冰醋酸及热挥发油;3略溶于水、溶于 热水;4对光不稳定,在空气中逐渐氧化,遇 碱或碱性物质易变色。 • 2、毒性:ADI 0-10毫克/公斤
• 3、应用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用 于配制香草,巧克力、奶油等型香精,用量为 5%。直接用于饼干、糕点时,用时0.01-0.04%, 糖果0.02-0.08%,冷饮0.001-0.03%。用于糕点 和饼干时,应先用温水溶解并在和面时加入, 以防赋香不均匀和结块。
• 4、注意事项:
• ①要用深色玻璃瓶装,贮存温度要在10-30℃为 宜;
• ②要远离(或避免)明火、(电炉)高温及太 阳曝晒,以防燃烧。
• 重点提示:①用天然香料配制的香精因含有相 当量的天然香料(如桔子、橙及柠檬香精)。 所以香气比较清淡,用时可以略高,而全部合 成香料配制的香精则其使用量要低一些;②在 实际生产应用时,应先加入最小的使用量,然 后逐渐加大,直到获得满意的香味,且不出现 涩感为止。
第三节 食用香精
• 一、定义 • (一)定义 • 以大自然中的1含香食物作为模仿对象,2用各
种安全性高的香料和3稀释剂(辅助剂)调合 而成并4用于食品的香精,即称为食用香精。 • (二)分类 • 食用香精可分为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乳 化香精、粉末香精、肉味香精及烟熏香精等。
• 二、水溶性香精性状、安全使用标准、 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三)L-薄荷脑(L-Menthol) (天然薄荷脑或天然左旋薄荷脑)
• 别名薄荷醇 • 1、主要性状 • 1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Leabharlann 具薄荷油特有的清凉香气,有升华性;
2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石油醚。与冰醋酸、液体 石蜡、脂肪油或挥发油能任意混合。 • 2、毒性ADI:0-0.2毫克/公斤。 • 3、应用 • L-薄荷脑是配制薄荷型香精的主要原料,在香精中占有10-18%量。 可与其它香料或单独用于糖果、胶姆糖、饮料、冰淇淋等食品的 赋香。在薄荷糖片中的用量0.054%,留兰香胶姆糖中的用量 0.085%,泡泡糖中0.1%。
二、常用的合成香料
• 合成香料一般不单独使用于食品的加香, 多用以配成食用香精后使用。但有的合 成香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本文现重点 介绍直接使用的合成香料。
(一)香兰素(Vanillin)
• 俗称香草粉,学名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 • 1、性状 • 1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熔点81-83℃,具有香
(三)乙基麦芽酚
• 乙基麦芽酚亦称3-羟基-2-乙基-4-吡喃酮,分子式C7H8O3,分子量 140.14。
• 性状 • 乙基麦芽酚为白色或黄色结晶或晶体粉末,具有非常甜蜜的持久
的焦甜香气,味甜,稀释后呈果香味。熔点89--93℃.溶于乙醇、 氯仿、水和丙二醇。微溶于苯和乙醇。 • 性能 • 乙基麦芽酚的性能和效力较麦芽酚强4—6倍。乙基麦芽酚具有 “风味乳化 • 作用”:可以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味更加协调,在香味之间架 起桥梁,使整体香味更统一,产生令人满意的特征(独特)风味。
• 3、乳化香精的配方(供参考) 1000克
• 乳化橙油 460g
芫荽油 5g
• 肉桂油 50g
阿拉伯胶溶液 340g
• 柠檬油 55g
山梨酸钾
0.18g
• 异Vc 0.2g
(二)粉末香精
• 粉未香精是一种固体香精,制造方法一般有两 种:一是使用与乳化香精类似的方法,使基料 与香料通过混合、乳化、喷雾干燥等工序制成 一种粉未状香精。由于基料(胶质、变性淀粉 等)可以形成薄膜,包裹了香精吸附在基料上, 所以防止了香味成分的挥发和变质,而且贮运 方便。二是香料本身就是固体,将各种固体香 料加工成粉状再与辅助原料混合均匀制成香精。
• 三、油溶性香精性状、安全使用标准、 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 1、制法:油溶性香精是采用精练植物油、 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稀释剂与香料按 一定的配比与顺序(互相)混溶、搅拌 及过滤制成。
• 提示:它与水溶性香精主要的不同点在于 后者是用蒸馏水作为稀释剂,而油溶性香 精采用的是精练植物油.
• 2、主要性状
• 一、常用的天然香料 • 食品中最常用的天然香料主要有柑桔油
类和柠檬油类。这两类都属于芸香料植 物的产物,在全球使用天然香料总量中 占46%以上,主要用于橙汁,桔子汁, 柠檬汁及冷饮中。
(一)甜橙油(Sweet Orange oil)
• 甜橙油是由新鲜橙皮经冷磨法冷榨法或蒸馏法制取的 • 1、性状:1呈黄色,橙色或深橙黄色的油状液体;2有
• 3、使用方法:
• (1)与油溶性香精一样,需采用重量法。
• (2)在焙烤食品中,使用量略高于参考标准,以 补充高温挥发的量,但应注意不能出现香精味 过浓而出现的涩感;
• (3)油溶性香精不耐碱,所以在焙烤食品中使用 时要防止与化学膨松剂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化 学变化。
• 重点提示:由于在物料使用的油溶性香 精量很少,如直接加和到物料中,则不 均匀,所以实际生产操作中,可先与溶 解后的乳化剂或增稠剂一起调合后拌到 物料中,使其均匀地分布。
• (2)美国食用香料制造者协会规定:软饮料 0.063%,冷饮0.095%,糖果0.02%,焙烤食品 0.022%,布丁类0.012%,胶姆糖0.027%,巧克 力0.097%,人造奶油0.0002%。
(二)麦芽酚(Maltol)
• 学名3-羟基—2—甲基—4—吡喃酮。亦称麦芽 醇
• 麦芽酚对多种风味和食品都表现出良好的增香 效果,称之为广谱增香剂,现全世界的总产量 为100吨/年左右。麦芽酚有许多化学性质相似 的同系物,如乙基麦芽酚,异丙基麦芽酚、甲 基麦芽酚等同分异构体,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为 乙基麦芽酚,其食品添香性能为麦芽酚的6倍。
(二)使用要求
• 1、在食品生产中,香料、香精的使用量要适 当,使用过少,影响增香效果;使用过多,也 会带来不良效果。使用量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