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考点十
初一语文课外知识点

初一语文课外知识点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提升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
除了学校教学内容之外,初一学生还可以通过积累一些课外知识点来拓宽语言文化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知识点。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一学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简单易懂的古代诗词,欣赏其中的美好意境和表达方式。
比如《静夜思》(李白)、《登鹳雀楼》(王之涣)等等。
通过阅读和背诵这些古代诗词,可以提高学生对华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二、名人传记名人传记是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背景的重要途径。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名人传记进行阅读,比如《老舍》、《鲁迅》等。
通过阅读这些传记,学生们可以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思想和影响,从中汲取人生经验和人格塑造的启示。
三、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现代散文阅读,比如《荷塘月色》(林海音)、《北京,没有爱情》(韩寒)等等。
通过阅读现代散文,学生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人们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故事进行阅读,比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等。
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学生们可以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五、古代典籍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
初一学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简化版本的古代典籍,比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等。
通过阅读这些古代典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考能力。
六、现代文学作品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初一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比如《小王子》(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围城》(钱钟书)等等。
七年级语文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1.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自渡彼岸雪小禅那年,他17岁。
家贫。
过年吃饺子,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吃到白面饺子。
母亲把榆树皮磨成粉,再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馅儿裹住,不散。
单用玉米面包饺子包不成,那种榆树皮饺子难以下咽。
记忆中,可以分得两个白面饺子,小心翼翼吞咽,生怕遗漏了什么,但到底遗漏了什么,还未知是何滋味,已经咽下肚去了。
衣裳更是因陋就简。
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上常常有补丁,有好多年只穿一两件衣服,撑到上班,仍然穿补丁衣裳,照相的时候去借人家衣服……记忆最深的是他17岁那年的冬天,同村邻居有个18岁少年,有亲戚在东北林场,说可以上山拉木头,一天能挣30多块。
他听了心动,于是两人约了去运木头,那时尚不知东北有多冷。
他至今记得当时多兴奋,亦铭印一样记得那地名,额尔古纳左旗,牛耳河畔,中苏边境,零下49摄氏度,滴水成冰。
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20多公里上山。
冰天雪地,雪一米多厚。
拉着一辆空车上山,一步一滑。
哪里有秋衣、秋裤?只有母亲做的棉衣棉裤,风雪灌进去,冷得连骨头缝里都在响。
眉毛是白的,眼睫毛也是白的,哈出的气变成霜,衣服里鼓鼓的是两个窝窝头。
怕窝窝头冻成硬块,于是用白布缠了,紧紧贴在肚皮上,身体的温度暖着它们,它们不至于被冻成硬块咬不动。
不能走慢了,真的会冻死人。
拉着车一路小跑,上山要4个多小时。
前胸、后背全是汗时,山顶到了。
坐下吃饭,那饭便是两个贴在身上的窝窝头,就着雪。
到处是雪,一把把吞到肚子里去。
才17岁,那雪的滋味永生难忘。
然后装上一车木头,往山下走。
下山容易些,只需控制车的平衡。
上山4个小时,下山2个小时,回来时天黑了。
那是他少年时的林海雪原。
进了屋用雪搓手、搓脚、搓耳朵,怕冻僵的手脚突然一遇热坏死掉。
脱掉被汗浸透的棉衣,放在火墙边烤,换另一套前天穿过的棉衣。
晚餐依然是窝窝头。
第二天早上照样5点起,周而复始。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一)一、又是荠菜花开时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
这个活动室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那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
()是春夏,()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荠菜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
荠菜善变,( )颜色变,形状( )会变。
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长在菠菜地里,她()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
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就()不匍匐着,()不高高站着,颜色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
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
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
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
这好像()在干活,()在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
如果母亲说:“去挖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
”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欢呼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挖荠菜的妇女、孩子。
1、根据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写近义词。
广阔()疑惑()乏味()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4、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抄写下来。
5、荠菜的特点是、,文中重点写的是。
用“”画出总写..这一特点的句子。
6、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能够表现这种感受的关键词写在下面。
7、读句子,联系生活经验或运用想象回答。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
初一课外必读知识点语文

初一课外必读知识点语文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语文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除了课内内容外,课外必读的知识点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学习工具。
下面是一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必读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名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名篇作品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学名篇进行阅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既是经典,也能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二、现代语文名家作品现代语文家作品多样而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初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现代语文名家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其中包括鲁迅、郭沫若、朱自清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祝福》、《背影》等。
三、历史人物传记了解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人物传记进行阅读,如《毛泽东传》、《李时中传》等。
通过这些传记,学生可以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其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四、名人故事名人故事以其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一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名人故事,如《爱因斯坦的青葱岁月》、《成长的烦恼:乔布斯的青春岁月》等。
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名人的成长历程、奋斗经历,从中汲取学习和成长的力量。
五、名著导读名著导读是一种辅助阅读名著的方法,通过导读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把握。
初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名著导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如《红楼梦导读》、《西游记导读》等。
通过这些导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名著的背景、主题以及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六、语文学习方法指南除了阅读作品之外,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一学生可以阅读一些语文学习方法指南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如《高效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南》、《语文学习技巧全解析》等。
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对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1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①(一)一诺千金①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
路凹凸不平特难走。
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
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②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
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
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
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
”“有连环画没有?”“没有。
”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
”“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
”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
”“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
”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
”“好吧。
”④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
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
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
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⑤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
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
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
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 ________________ ”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 “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阅读必考知识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阅读必考知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七年级下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考知识。
一、经典名著欣赏在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中,经典名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作品的艺术特点,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下面列举几本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中的经典名著: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以四大家族贾、王、薛、史的衰败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陋现象和人性的缺憾。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感受到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拓展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妖魔鬼怪的斗智斗勇和师徒四人的成长历程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友情、亲情、爱情等主题。
阅读《西游记》,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幽默风趣和深刻的哲理,并从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经典诗词赏析在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中,经典诗词的赏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经典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下面列举几首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中的经典诗词: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通过这首诗,诗人以中国壮丽的自然景观描绘了他作为士子的抱负和胸怀,体现了他追求进步和进取的精神。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是中国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诗人通过对春天早晨的描写,表达了被大自然唤醒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美好的春天景象。
三、名人传记阅读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中,名人传记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考点十归纳文章主旨【考查形式】典式:1.读完全文,请概括本文的主题。
2.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变式:1.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最后一段说"XXXXXX^,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根据你对主旨的理解,在结尾处横线上写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4.读完全文引起了你怎样的触动?请谈谈感想。
【技巧点拨】1.记叙文主旨包括:文中说明的道理;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
2.展示文章主旨的关键句:(1)开头、结尾句(段):开篇点题,结尾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
(2)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或表达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
(3 )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强调某种想法或道理或情感,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中心句。
(4)文中主要人物语言涉及某种情感或者某种感悟。
3.抓关键句组织答案:(1)摘取。
选取原文中的某一句话作为答案。
(2)组合。
答案所在原文中的信息有好几处,需要对其整合,重组。
(3)自创。
答案在原文中没有明确语句,根据对全篇的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4.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十阅读训练(一)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文/凤凰他小学时在乡下读书,成绩很优秀,考上了城里的中学。
然而,进了新的学校,他发现他并不优秀,他的成绩由原来的前三名进入三十几名,这让他非常自卑。
同学们穿的衣服都比他要高档得多,吃的也比他要好得多,这让他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
他不跟同学们一起玩,大家也不喜欢与他玩。
他不跟同学们交谈,同学们也不喜欢与他交谈。
他孤单,他寂寞,他无奈,他伤心。
上课,他从不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叫到他,他站起来,埋着头说不知道。
老师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不关心他,他的班主任就特别在乎他。
班主任看到他一天比一天消沉,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他曾是一个自信阳光的男孩儿。
那是一个下午,是一节班会课,班主任说今天的班会课举行一场比赛,书法比赛,优秀的同学,将会得到奖励。
班主任此言一出,同学们纷纷响应,一个个拿出笔和本子,准备接受挑战。
班主任指定一篇课文,就让大家抄写这篇课文。
班主任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翻到了那篇课文动起了笔。
班主任笑了。
班主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班主任走到他身边说,写得好,我很喜欢你的字!这句话,让他心里非常舒坦。
在这所新的学校,这是他听到的第一句表扬。
是的,他的字写得好,在小学的时候,每一位老师都这么说,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今天,他会写好字,让所有的同学刮目相看。
以前,他上课不认真,但是这节课,他无比认真,他全神贯注,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让他无比兴奋,他想他的字肯定是班里最优秀的,他肯定会获奖。
下课的时候,他将本子交给了班主任。
然后,他期待着好消息。
第二天一早,班主任就公布了书法比赛的结果,他果然是最优秀的,他是第一名。
然后,班主任给他和前几名的同学发了笔记本。
他的笔记本与众不同,最高档。
班主任发完奖品后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说以后还会不定期举行比赛。
下课的时候,班主任让他到办公室。
他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班主任叫他干什么。
跟在班主任后面进了办公室,班主任指着一张板凳对他说,你坐。
看样子,班主任不是批评他,要是批评他,不会叫他坐,只会叫他站。
他受宠若惊,坐了下来。
班主任在他对面坐下,问他说,你获得书法比赛第一名有什么感受?他笑着说,我高兴!班主任说,仅仅只是高兴吗?他说,还有,我很优秀!班主任笑着说,对,你很优秀! 我知道,在此之前,你一直在同学们面前感到自卑,抬不起头来。
从现在开始,你能自信了吗?他说,我不知道。
班主任说,我知道,你来自农村,家里条件差,穿得不如大家,吃得不如大家,现在的学习也不如大家,心里很难受。
他沉默了,原来这一切,班主任都了如指掌。
班主任说,桃花春天开放,荷花夏天开放,菊花秋天开放,梅花冬天开放,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时候,每一朵花开放的时候就是自己的春天。
桃花开的时候,另的花不会自卑,它们默默地等待,因为它们知道,它们也会开放,也会灿烂,并不比别的花差劲。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都是优秀的,都有自己的春天。
你说是不是这样?他想了想,是这样,他点了头。
班主任说,以后,你还自卑不?他说,不了!此后,他真的不再自卑,他抬头做人,他大大方方地与同学们交谈,高高兴兴地与同学们玩耍。
因为自信,他的成绩一点点提高。
因为自信,他的书法越写越好。
他越来越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所有的人都因为班里有他这样一位同学而感到骄傲。
许多年之后,他成为一名老师,他还是一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学生们纷纷效仿。
面对今天的自己,他无比欣慰。
他彻底地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2.请简要分析本文题目“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的作用。
(3分)3.如何理解“他曾是一个自信阳光的男孩儿”一句中“阳光” 一词的含义?(3分)初一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考点十阅读训练(二)生命的囚笼[美]米尔•哈斯恩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
“我没有在表单上看到您的名字。
”门卫对我说。
我连忙回答:“噢,我没有告诉姑姑。
我姑姑叫阿加莎。
”门卫立刻在电脑上找到了姑姑的电话并开始打电话。
在他拨打电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已经有好几辆汽车在后面等着。
I“电话正忙。
”门卫回答我。
他看了看越来越多的汽车,显得有些焦急了。
他试着再次拨打可还是没有接通,而后面的汽车越来越多。
最后,他问我可不可以等会再过来,我同意了。
我把车开到了不远处,然后用手机拨打姑姑的电话也是占线,我不可能在佛罗里达炎热的太阳下一直打下去。
我回头望了一下门卫室,两位门卫正忙着检查那些汽车没有时间顾及我。
我再看了下小区周围的栅栏,只有一米多高。
不知道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我瞟了一眼后快速翻过栅栏。
社区里分了很多小区,我姑姑住在安瑞勒小区里,但是我根本找不到。
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入口处也设置了一个小守卫厅,我听到那个守卫说道:“约尼太太,你必须有ID卡才能进去。
这是我们的规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啊。
如果要是有恐怖分子进来那怎么办?”老人解释道:“我只是今天忘带了。
” “我可以载你回去取ID卡,不过你要记得,不管你去哪一个公共场所你都需要ID卡。
”他帮助老人坐上了汽车并开动了。
突然,从车顶上滑下来一个小黑色的对讲机。
对讲机是守卫在扶老人的时候放上去的,我立刻跑过去捡了起来。
突然,我的身后传来喊声:“嘿!你!去哪里?”我回头一看,两个门卫正挥着手向我这边跑来,他们看起来很愤怒。
我抬腿就跑,躲进了两栋楼之间的墙角处并伸出头来探探情况。
一个门卫拿起对讲机讲话,我从手中的对讲机中听道,“有人闯入了社区!最后在佛罗特街看到!”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
我有了一个主意。
我拿起对讲机说:“闯入者在安瑞勒。
”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
“噢,不,闯入者出现在游泳池旁边!”我再一次喊道。
等他们离开后,我去了安瑞勒。
姑姑见到我后非常惊喜,她连忙给我准备了冰茶和曲奇饼。
在我和姑姑聊天时,一只小鸟飞到了阳台上。
当我想上前看看的时候,姑姑叫住了我:“米尔!别过去!可能有危险!”我诧异极了。
姑姑解释道:“这只鸟我从来没见过,可能带有病毒。
”随后她又接着说:“我的电话坏了,你的手机借我用下,我给守卫报告一下。
”我慌了,连忙冲上前去赶跑了小鸟。
几个小时后,我再一次导演了一群安全守卫在社区追逐闯入者的游戏。
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照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之上,我却觉得这像是一个生命的囚笼,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让我想起我在郊区的别墅,突然我觉得它珍贵起来。
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山有水,但没有守卫。
因为,在那片纯净的大自然里,根本不需要守卫。
我是如此地渴望,人们心中善良的灯塔再高再亮一点,让我们都能够忘我地欣赏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还每一个灵魂无需防守的安宁自由和谐的美丽世界。
1.文中哪些事情让“我”产生“生命的囚笼”的感觉?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事情(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想报告守卫。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4分)(1)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
(“片刻间”能否删除?并陈述理由。
)(2)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
(“涌”能否换成“驶”?并陈述理由。
)3•有读者说,写姑姑怀疑小鸟有病毒这一情节显得有些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 4.文中“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结合全文主旨和下面阅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5分)【阅读材料】米兰•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
”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6.示例:(1)“我”没能联系上姑姑,门卫不让“我”进入社区。
(2)约妮太太忘带ID卡,守卫不让她进入高尔夫球场。
(3)“我”翻越栅栏闯入小区,众多守卫在小区里追逐搜寻“我”。
7.示例:(1)不能删除。
“片刻间”强调实践之短,速度之快,表明守卫工作认真负责,也写岀了守卫当时高度紧张的心理。
(2)不能替换,“涌”形象写岀了车辆像潮水一般快速赶去的情景,强调车辆多,而“驶”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4分,每小题2分。
)8.示例:不赞同。
写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这一情节,说明人类已经警惕过度,对一只普通的小鸟也充满了怀疑和猜忌,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分,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进行理解,说明不赞同的原因。
如果回答“赞同”,能言之有理,酌情给1-2分。
)赞同。
前面已经有很多的时间来表达主题,内容已经充实,没有必要再写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的时间,所以显得有些多余。
9.分层评价:(1)没有读懂这篇文章,对写作意图理解有误,不着边际地回答。
(0分)示例:为方便进岀,希望社区里不要设置保安和守卫,或者将房子建到郊区去。
(2)仅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阐述,主题理解不够到位,思维浅层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