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原料的制备

合集下载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kA2>kA3>kA1,所以可断定A2为A因素的优水平。
同理,可以计算并确定B3、C3、D1分别为B、 C、D因素的优水平。四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 A2B3C3D1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酶法 液化生产山楂清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 50mL/100g,加酶量7mL/100g,酶解 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5h。
• 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 根据经济效益分析选择培养基
–价廉、来源Βιβλιοθήκη 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无毒二、发酵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 的,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 解生产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 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3
2
1
3
2
1
3
18
3
3
2
1
42
不考察交互作用的试验结果分析
(1) 确定试验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
分析A因素各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A1 的影响反映在第1、2、3号试验中,A2的影响反映在第4、5、 6号试验中,A3的影响反映在第7、8、9号试验中。
A因素的1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为
度。Rj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
标判的断影因响素越的大主。次根顺据 序。Rj大1小. ,计可算以
Kjm,kjm
极差分析法-R法
Rj 因素主次
2. 判断 优水平
优组合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因素
液化率
A
B
C
D

1
1
1
1
0
1
2
2

乳酸菌发酵工艺流程

乳酸菌发酵工艺流程

乳酸菌发酵工艺流程一、引言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于乳制品和发酵食品中。

乳酸菌能够利用多种糖类和其他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有益细菌群,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乳酸菌发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蔬菜、肉类和果汁等食品的生产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乳酸菌发酵工艺的基本流程,并重点介绍乳酸菌的生长条件、营养需求和发酵条件等相关内容。

二、乳酸菌的生长条件乳酸菌是厌氧菌,对环境要求严格,需要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

一般来说,乳酸菌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水分活度、氧气气氛和营养成分等。

其中,温度和pH值是影响乳酸菌生长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合适的温度和pH值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过程。

1. 温度乳酸菌的生长温度适宜范围一般在25-45摄氏度之间,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在生长温度方面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大多数乳酸菌在37摄氏度时生长最为迅速,而在45摄氏度时生长速率会显著减慢。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乳酸菌种类和产品特性来确定最适宜的发酵温度。

2. pH值乳酸菌的最适宜生长pH范围一般在4.5-5.5之间,这与其在乳制品和发酵食品中的生存条件有关。

在这个范围内,乳酸菌能够生长并进行正常的发酵活动。

因此,保持发酵液的pH值稳定在这个范围内对于乳酸菌的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3. 水分活度水分活度是指溶液或食品中水分对细菌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通常来说,水分活度越高,对于乳酸菌的生长越有利。

在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需要保持发酵液中的水分活度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发酵。

4. 氧气气氛由于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排除氧气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灌装氮气或二氧化碳来创建适宜的气氛条件。

5. 营养成分乳酸菌需要多种营养成分来维持生长和发酵活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维生素等。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碳源和氮源,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维生素和矿物盐的供给,以确保乳酸菌的正常生长和发酵活动。

啤酒发酵大概流程

啤酒发酵大概流程

啤酒发酵大概流程
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添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是一种含二氧化碳的、起泡、低酒精度的饮料酒。

啤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不超过4%。

"啤酒"的名称是由外文音译过来的,如德国、荷兰称"Bier"; 英国称"Beer",罗马尼亚称“Berea”等。

因为啤酒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所以日本人也称啤酒为”麦酒"。

啤酒酿造大致可分为制麦(中小型啤酒工坊可直接采购)→麦芽粉碎(上料、润水、粉碎)→麦汁制备(糖化、过滤、煮沸加酒花、旋沉)麦汁发酵(降温接种酵母)、啤酒灌装等主要过程。

发酵原料及其处理

发酵原料及其处理
牛牛文档分 享1.2 原料的预处理
(1) 除铁 将夹杂在原料中的小铁块、螺丝等金属杂物, 用磁选设备除去。
磁选设备的主要部件是磁体,多采用永久磁体。
磁选设备分:永磁溜管和永磁滚筒两种类型。
图1-1
永磁溜管示意图牛牛文图档1分-2永磁滚筒结构示意图1.1.1 发酵原料的化学组成——脂肪
黄豆
三酰甘油 (油脂的主要存在形式1 发酵原料的选择原则
①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② 要求原料内糖类含量较多,蛋白质含量适当。 ③ 原料资源要丰富,容易收集。 ④ 原料要容易贮藏。 ⑤ 对人体无毒害,影响发酵过程的杂质含量少。 ⑥ 原料价格低廉。

1.2 原料的预处理
(2)精选 按颗粒长度进行分级,以除去不必要的杂粒。 常用的精选机有:滚筒精选机和碟片精选机两种。 (3)筛选 生产用的发酵原料大多数都是颗粒状的,其中常 含有各种杂质,筛选是其清理除杂最常用的方法。 该过程主要用气流-筛式分离机来完成。 牛牛文档分 享淀粉(starch)
α-1,6-化学组成——糖化学组成——蛋白质黄豆 豆粕 牛牛文档分 享淀粉水解反应
糊精 麦芽糖
复合反应
葡萄糖
分解反应
复合二糖
5-羟甲基糠醛
低聚糖 牛有牛文机库文酸档、分 有色物质

2.1.2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Βιβλιοθήκη 解法尽量采用较低 的淀粉乳浓度
盐酸或硫酸
水解压力:0.28 MPa 水解时间:15 min左右 终点检查:无水酒精检查
淀粉 ↓
2.1.2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双酶法制备葡萄糖
α-淀粉酶 (淀粉-1,4-糊精酶)
脱支酶 (淀粉-1,6-糊精酶)
γ-淀粉酶 (糖化酶)
β-淀粉酶 (淀粉-1,4-麦芽糖苷酶)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味精的发酵过程味精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调味品之一,具有增加食物的鲜味和鲜香的作用。

而味精的制备过程中,发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发酵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

首先,将淀粉和蛋白质的原料加入大型发酵罐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调整好pH值和温度,创建一个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接下来,添加适量的接种物,如具有味精发酵能力的菌种,然后密封罐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罐中的微生物开始活跃起来。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淀粉和蛋白质来产生酶,酶的作用下,淀粉和蛋白质被分解成各种有机物。

其中,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和醛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酶的作用还能使得淀粉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进一步转化为一些有机酸和其他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罐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微生物的生长会消耗掉一些养分,如淀粉和蛋白质;另一方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改变罐内的pH值和温度。

这些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因此,对发酵条件的控制尤为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罐内的液体逐渐变得浓稠,并且产生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

这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物质赋予了味精特有的鲜味和鲜香。

而且,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氨基酸和其他有机物的衍生物,如谷氨酸和乳酸等,进一步增加了味精的风味。

发酵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处理。

首先,将发酵液进行破胀,以去除颗粒状的物质。

接着,对破胀后的发酵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

然后,将过滤后的液体加热浓缩,以提高味精的浓度。

最后,通过结晶、干燥等工艺步骤,将液体味精转化为固体味精,并进行包装。

总的来说,味精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微生物通过分解淀粉和蛋白质来产生酶,酶的作用下,淀粉和蛋白质被分解成各种有机物。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和核苷酸赋予了味精特有的鲜味和鲜香。

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液体味精最终转化为固体味精。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流程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过程,常用于食品加工和酿造业。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如细菌、酵母菌或真菌)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描述发酵工艺流程的步骤和流程。

1. 原料准备在进行发酵之前,需要准备好适当的原料。

这些原料可以是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蔗糖、果糖),也可以是氮源(如蛋白质)。

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发酵的成功至关重要。

2. 选种与培养在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需要进行选种与培养。

从已知优良菌株中选择适当的菌株,并进行无菌处理以确保培养基不受外界微生物污染。

将选取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

3. 发酵罐准备准备好发酵罐是进行发酵的重要步骤之一。

发酵罐应该是无菌的,并且能够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通气。

发酵罐的大小和设计取决于所需发酵产物的规模和性质。

4. 发酵培养基制备制备适当的发酵培养基是确保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

发酵培养基通常包含碳源、氮源、矿物盐和其他辅助成分。

这些成分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在适当温度下进行无菌处理。

5. 发酵过程控制在进行发酵过程时,需要控制一系列参数以确保最佳结果。

这些参数包括温度、pH 值、通气速率和搅拌速度等。

通过监测和调节这些参数,可以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6. 发酵罐接种将选种好的微生物菌种接种到准备好的发酵罐中。

接种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快速启动发酵过程并避免竞争菌株的生长。

7. 发酵过程监测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行监测。

这可以通过测量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代谢产物的浓度以及其他相关参数来实现。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调整发酵条件以达到最佳效果。

8. 发酵停止与收获当发酵达到预定的终点时,需要停止发酵过程。

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添加抑制剂来实现。

将发酵产物从发酵罐中收获,并进行后续处理,如分离、纯化和包装。

9. 发酵设备清洁与消毒完成一次发酵后,需要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准备下一次发酵。

发酵料配方和过程

发酵料配方和过程

发酵料配方和过程发酵是一种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用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发酵过程需要使用发酵料,并且不同的发酵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发酵料。

本文将探讨发酵料的配方和过程。

一、发酵料的配方发酵料的配方一般分为基础配方和辅助配方。

基础配方是指发酵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原材料,它们构成了发酵料的主体部分。

辅助配方则是指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入的其他原材料。

1. 基础配方(1)碳源:碳源是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它提供了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碳源。

常用的碳源包括糖类、淀粉类、蛋白质类等。

其中,糖类是最常用的碳源,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2)氮源:氮源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要原材料。

常用的氮源包括氨基酸、尿素、蛋白质等。

其中,氨基酸是最常用的氮源。

(3)矿物质:矿物质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元素,如钙、镁、铁、锌等。

在发酵过程中,矿物质的缺乏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4)水:水是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它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基础。

在发酵过程中,水的含量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 辅助配方(1)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指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可以加入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核酸、酵母提取物等。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2)调节剂:调节剂是指在发酵过程中可以调节酸碱度、温度、氧气含量等参数的物质。

常用的调节剂包括氢氧化钠、磷酸盐、氧气等。

二、发酵料的制备过程发酵料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预处理、配料、混合、发酵等几个步骤。

1.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将原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切割等处理,使其符合发酵过程的要求。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减少微生物的污染,使原材料更易于发酵。

2. 配料配料是指根据发酵配方,将各种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合。

在配料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发酵效果。

3. 混合混合是指将配料好的原材料进行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水分含量和混合均匀度,使原材料达到最佳的发酵状态。

发酵工程——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发酵工程——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2 、一级种子扩大培养:种子培养基成分为:山梨醇 20 %,酵母膏 0.7 %,碳酸钙 0.15%,无机盐溶液0.4%。其中,无机盐溶液的组成为:MgSO4·7H2O 1.25g/100 mL,(NH4)H2PO47.5g/100mL,KH2PO45g/100mI,K2SO 4 1.25g/100ml.PH6.7,121℃,30mi n灭菌。 3、第一步发酵培养:发酵液培养基成分为:酵母膏 0.035 %,碳酸钙0.1 %,玉米 浆0.1%,复合维生素B 0.001%,山梨醇浓度视需要而定,该氧化反应的耗氧量较 大,所以通气比要求1:1VVM以上。即使在通气量较大,且搅拌转速较高的条件下, 发酵至4h后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甚至接近于零。直到10h左右才逐渐回升。当溶 解氧浓度回复至最高点,成水平直线时,表示该反应已达终点。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的生物转化率达 98% 以上。发酵液经低温 60℃灭菌 20min, 冷却至 30℃,作为 第二步发酵的原料。
1933年瑞士化学家莱齐特因等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维生素C,也 称莱氏法。该法主要以D-山梨醇作为原料,是最早生产维生素C的方 法,也是国外采用的方法。工艺路线主要如下: 黑醋菌的发 丙酮 酵氧化 D-山梨醇 L-山梨糖 二丙酮-L-山梨糖 硫酸 次 氯 酸 纳 双丙酮-2-酮基L-古龙酸 酸化
氧化
维生素C
维 生 素 的 工 艺 原 理
王桐 潘明阳 郁鲲
一、维生素C ( Vitamin C V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呈白色粉末,无臭,味酸, 熔点 190~ 192℃,易溶于水和甲醇,略溶于乙醇, 不溶于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具有较强的还原 性,易受光、热、氧等破坏,在碱液中或有微量 金属离子存在时,分解更快,但干燥结晶后较稳 定。VC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一 种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 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发酵原料的制备(5月13)
为什么要对发酵原料进行选择?
1、微生物对简单的营养物质能够直接吸收利用。

2、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选择性。

第一节淀粉质原料制备可发酵性糖技术
可发酵性糖主要包括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淀粉质原料的优点:直接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可发酵糖,其中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淀粉质原料很多,主要有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含淀粉原料。

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和酸酶结合法。

淀粉质原料预处理通常包括蒸煮(液化)、糖化等处理。

一、淀粉质原料制备可发酵性糖的必要性
(1)多种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发酵工业所用的碳源:玉米粉、淀粉或糖质。

例如:氨基酸和酒精发酵
(2)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发酵过程缓慢
(3)淀粉质原料中存在的杂质影响糖液的质量
低聚糖类、杂糖
二、淀粉质原料的种类及其组成特点
利用制备可发酵性糖的淀粉质原料有薯类、粮谷类、野生植物类和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等。

薯类原料主要有甘薯(又名红苕、地瓜、番薯)、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木薯等。

粮谷类原料有玉米、高梁、大麦、小麦、稻谷等。

野生植物类系指橡子、金刚头、土茯苓、芭蕉芋等。

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主要有米糠、麸皮、各种粉渣等。

三、淀粉质原料的蒸煮
(一)蒸煮的目的:使植物组织和细胞破裂,淀粉由颗粒变成溶解状态的糊液;对原料进行了灭菌作用。

(二)蒸煮物料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1.淀粉糊化:淀粉的糊化是指淀粉受热后,淀粉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
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即使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的现象。

2.不同淀粉种类的糊化差异性:直链淀粉溶解在热水中;支链淀粉
3.淀粉的糊化过程
糊精
二、淀粉质原料的糖化
(一)酸解法制备可发酵性糖
酸解法又称酸糖化法。

它是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1.酸解法制备可发酵性糖的优缺点
用酸解法生产葡萄糖,具有生产方便、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设备生产能力大等优点。

1、要求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设备。

2、副反应的发生,造成葡萄糖的损失而使淀粉的转化率降低。

3、淀粉原料要求较严格
2. 酸解条件选择及其控制
(1)淀粉的质量:即使同一种类的淀粉,其内在质量也有区别,所以在糖化工艺条件上也要作适当调整。

(2)淀粉乳浓度的选择:
(3)酸的种类:盐酸、硫酸和草酸。

(4)加酸量。

(5)糖化温度、压力和时间:蒸汽压力0.25-0.40Mpa之间。

(二)酶解法制备可发酵性糖
酶解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由高分子状态(淀粉颗粒)转变为较低分子状态(糊精),同时淀粉的黏度降低,表现为由半固态变为溶液态。

糖化利用糖化酶将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1.酶法制备可发酵性糖的优缺点
优点:①采反应条件较温和。

②专一性强,副反应少。

③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而且可采用粗原料。

④颜色浅,较纯净,有利于糖液的充分利用。

缺点:反应时间较长(48 h),需要的设备较多;易引起糖液过滤困难。

2.淀粉质原料中淀粉的糊化与液化
糊化-------为糊化温度
液化-------α-淀粉酶的
目前针对淀粉质原料,常用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工艺。

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工艺流程为:

特点:利用喷射器将蒸汽喷射入淀粉乳薄膜,在短时间内通过喷射器快速升温至145℃,完成糊化、液化
3.淀粉糖化工艺条件及控制
糖化------糖化酶(也称葡萄糖淀粉酶)
(三)酸酶结合法制备可发酵性糖
酸酶结合水解法是集中酸法和酶解法制糖的优点而采用的结合生产工艺。

根据原料淀粉性质可采用酸酶水解法或酶酸水解法。

酸酶法是先将淀粉酸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

酶酸法将淀粉乳先用α-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的程度,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

3.生料糖化
生料糖化就是借助外界酶作用将生淀粉直接水解为微生物可利用糖。

原料被水解速度依次为大米>小麦>玉米>高粱>木薯>甘薯、马铃薯。

(1)生淀粉水解酶生产菌
淀粉酶是一种包括α-淀粉酶及糖化酶混合物。

生产糖化酶微生物包括Aspergillus niger,Humicola grisea 和Rhizopus oryzae,活性最高的是Aspergillus niger。

生产淀粉酶微生物包括A.niger, A.kawachi,R.niveus,Bacillus circulans和B. polymyxa。

α-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Rhizopus oryzae。

(2)生淀粉酶作用机理
直链淀粉在淀粉颗粒中整齐排列在胶囊间隙周围,而支链淀粉则形成结晶性胶囊,结果是淀粉在冷水中不溶解,且不易被水萃取。

(3)生料酒精发酵与传统蒸煮双酶法发酵比较
与蒸煮工艺相比,生料工艺中料液由配料罐直接进入发酵罐,省去喷射器、蒸煮罐及糖化罐;且生料发酵在原料处理时只需较低温度。

第二节非淀粉质原料制备可发酵性糖技术
一、木质纤维素制备可发酵性糖
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

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

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

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

木质素纤维是天然木材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有机纤维,外观为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

纤维微观结构是带状弯曲的,凹凸不平的,多孔的,交叉处是扁平的,有良好的韧性、分散性和化学稳定性,吸水能力强,有非常优秀的增稠抗裂性能。

水解木质纤维素酶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成为单糖和低聚糖,再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法制取乙醇、木糖、木糖醇、糠醛、乙酰丙酸等产品。

(一)纤维素质原料常规预处理方法
常规的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微生物法。

超低浓度酸预处理:超低酸水解(≦0.1%)是稀酸水解的一种新型工艺,具有酸浓度非常低,对反应器材质要求相对较低,而且酸液不需要回收,同时水解液中生成的抑制物较少等特点。

电解水预处理法:研究发现纯水在高温条件下会电离使反应液形成一定的酸性,热水在一定压力下可以穿透生物质细胞表皮结构,水解纤维素,去除半纤维素。

其中水的pK a 受反应温度的影响。

如当温度为200 ℃时,pH值大约为5.0 。

由于纯水具有特殊的高介电常数,使离子化半纤维素游离并且分解。

采用电解水预处理的好处是不需要额外的化学试剂的使用。

同时采用控制电解水的pH值的预处理方法相对于酸预处理来说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水解得到的寡糖降解降解成副产物,避免水解得到的寡糖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乙醛、糠醛等物质。

无机盐、缓冲液预处理技术:金属无机盐的添加加速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一是添加无机盐降低溶液的pH值,另外无机盐的添加影响了水的结构,或者盐本身是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的一种催化剂。

二、糖蜜制备可发酵性糖
糖蜜是糖厂产糖的副产物,又称糖浆。

是制糖工业将压榨出的甘蔗、甜菜、柑橘、玉米糖等的汁液,经加热、中和、沉淀、过滤、浓缩、结晶等工序制糖后所剩下的浓稠液体。

糖蜜前处理程序包括稀释,酸化,灭菌及澄清等过程。

主要处理方法有加酸通风沉淀法、加热加酸沉淀法、添加絮凝剂澄清处理法三种方法。

糖蜜原料的分类及组成:甘蔗糖蜜、甜菜糖蜜和高级糖蜜等。

甘蔗糖蜜中含有30%~36%的蔗糖和20%转化糖。

甜菜糖蜜含蔗糖5%,转化糖1%。

高级糖蜜是指甘蔗榨汁(糖浆)加入适量的硫酸或用酵母转化酶处理,制成转化糖,该糖蜜由于提高了溶解度,可使糖浓度提高70%~85%。

粗糖蜜;
葡萄糖蜜。

糖蜜的预处理
糖蜜的预处理,包括澄清和脱钙处理。

糖蜜澄清处理:加酸法、加热加酸法和添加絮凝剂澄清处理法几种。

举例:谷氨酸发酵中糖蜜的预处理
谷氨酸发酵中,使用生物素缺陷型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的生物素为5 μg/L左右,而糖蜜中特别是甘蔗糖蜜中的生物素含量为1~10μg/g,显然不适合谷氨酸的发酵。

因此,在使用糖蜜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时,必须想方设法降低糖蜜中生物素含量。

一般有活性炭处理法、树脂法以吸附生物素;用化学药剂拮抗生物素或使用其他营养缺陷型菌株(如氨基酸缺陷型、甘油或油酸缺陷型、精氨酸缺陷型等菌株)。

还可能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如添加青霉素,改变细胞的渗透性,即使培养基中生物素含量高,细胞膜仍成为谷氨酸向外渗透模式,因而不影响谷氨酸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