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第三章发酵工业原料与其处理

合集下载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3发酵工程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3发酵工程

三、 发酵工程的内容
菌种的选育 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反应器的设计 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四、 发酵类型
➢微生物菌体发酵 ➢微生物酶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微生物菌体发酵
• 以获得某种用途的菌体为目的的发酵。 • 酵母,药用真菌,微生物杀虫剂等
微生物酶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型
产业 医药 食品
农业 轻工
其他
微生物代谢产物
抗生素,药理活性物质,维生素,抗肿瘤剂、基因工 程药物、疫苗等
氨基酸,鲜味增强剂,脂肪酸,蛋白质,糖与多糖类, 发酵剂,脂类,核酸,核苷酸,核苷、维生素、饮料 等
动物生长促进剂,除草剂,植物生长促进剂,灭害剂, 驱虫剂,杀虫剂等
酸味剂,生物碱,酶抑制剂,酶,溶媒,辅酶,表面 活性剂,转化甾醇和甾体,有机酸,乳化剂,色素, 抗氧化剂,石油等
(2)自吸式发酵罐
构造: 带中央吸气口的搅拌器,由罐底向上伸入的主 轴带动
优点: 提高氧的溶解速率、总的动力消耗减少
缺点: 进罐处负压,增加染菌机会,切断菌丝,影 响菌的正常生长
2.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在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中, 通风的目的不仅是供给微 生物所需要的氧,同时还 利用通入发酵罐的空气, 代替搅拌器使发酵液均匀 混合。 常用的有循环式通风发酵 罐和高位塔式发酵罐
营养成分丰富完整,氮源和维生素的含量略高
(3)发酵培养基:提供菌体生长和合成代谢产物
组成丰富完整,营养成份浓度和粘度适中
2.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1)碳源:
是构成菌体和产物的碳架及能量来源。
主要利用的碳源:
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 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等。

发酵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发酵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发酵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发酵工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下列产品中属于发酵第三个阶段代表性的主要产品是()A:酒精 B:青霉素 C:甘油 D:枸橼酸 E:胰岛素答案:青霉素2.下列不属于发酵过程常利用的微生物的选项是()A:霉菌 B:酵母细胞 C:放线菌 D:大肠杆菌 E:CHO细胞答案:CHO细胞3.发酵工程主要涉及内容包括()A:菌的代谢与调控 B: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 C: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与自动控制 D:培养基灭菌 E:菌种构建与筛选答案:菌的代谢与调控;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与自动控制;培养基灭菌;菌种构建与筛选4.根据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不同分为()A: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B:微生物酶发酵 C:基因工程细胞发酵 D:微生物菌体发酵 E:微生物的转化发酵答案: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酶发酵;基因工程细胞发酵;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的转化发酵5.维诺格拉斯基(Winograsky)和贝杰林克(Beijerink)建立丙酮-丁醇单菌发酵,实现真正的无杂菌发。

()A:错 B:对答案:错6.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是现代发酵工业的开端。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初级代谢产物的是()A:核酸 B:核苷酸 C:色素 D:脂肪酸 E:酒精答案:核酸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一种抗生素只有一种组分 B:一种菌只能产生一种抗生素 C:次级代谢产物在菌体生长阶段大量产生 D:L-氨基乙二酸是青霉素合成底物答案:一种菌只能产生一种抗生素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底物只能被一种酶催化 B:次级代谢产物不需要酶催化 C:次级代谢而产物的合成酶对底物要求的特异性不强 D: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不能共用前体答案:次级代谢产物不需要酶催化4.下列属于青霉素构建单位的是()A:L-缬氨酸 B:L-半胱氨酸 C:L-α-氨基乙二酸 D:L-谷氨酸 E:L -组氨酸答案:L-缬氨酸;L-α-氨基乙二酸;L-谷氨酸5.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后的修饰包括()A:氨基化 B:羟基化 C:酰基化 D:甲基化 E:糖基化答案:氨基化;羟基化;酰基化;甲基化;糖基化6.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常见的调节蛋白活性的方式,即在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蛋氨酸残基的羟基进行磷酸化。

发酵工程培养基

发酵工程培养基
酒精生产中若用糖蜜代甘薯粉,可省去蒸煮、 制曲、糖化等过程,简化了工艺。
糖蜜使用的注意点:
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有些是有用的, 但是许多都会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预 处理。
例:谷氨酸发酵
有害物资:胶体成分(起泡、结晶)、钙盐(结 晶)、生物素(发酵控制)。
预处理:澄清→脱钙→脱除生物素 例:柠檬酸发酵 有害物质:铁离子含量高(导致异柠檬酸的生成)。 预处理:→黄血盐
但过多的初始葡萄糖会抑制微生物生长,引 起葡萄糖效应,这主要是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阻遏造成。
另外过多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呼吸,以致 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积 累,pH下降,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
2.糖蜜 又称糖浆,俗称糖稀。
生物发酵工业所用的糖蜜,主要是指制糖工 业上的废糖蜜,它是甘蔗糖厂或甜菜糖厂的 一种副产品。
又如肠膜状明串珠菌的生长需要补充10种维 生素、19种氨基酸、3种嘌呤及嘧啶等。
2.前体
能直接结合到产物中,而自身结构没有多大 变化,但是产物产量却有较大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如青霉素生产中,加入玉米浆,产量增加, 原因是玉米浆含有苯乙酸,被优先结合到青 霉素分子中去。
速效氮源。
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会引起pH的变化。 生理酸性物质:硫酸铵。 生理碱性物质:硝酸钠。
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 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氨水:
在发酵中除可以调节pH外,它也是一种容易 被利用的氮源,在许多抗生素的生产中得到 普遍使用。
氨水因碱性较强,因此使用时要防止局部过 碱,加强搅拌,并少量多次地加入。
铁:

《发酵工程》课件

《发酵工程》课件

产物分离纯化的优化
分离纯化方法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过滤、离心、萃取、蒸馏、膜分离等。
优化策略
根据产物的性质和发酵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06
未来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应用与设备改进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微生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进行深入研究,为发酵工程提供更精确的微生物代谢调控手段。
为防止发酵污染,应定期对菌种进行 纯化、复壮,严格控制培养基和设备 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加强发酵过程中 的监控和检测。
发酵效率的提高
影响因素
影响发酵效率的因素包括菌种特性、培养基成分、发酵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
优化方法
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控制发酵温度、调节pH值、提高溶解氧浓度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合成生物学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实现高效、定向的物质转化。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发酵产物 的产量和品质。
可持续性与环保
1 2
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废弃物排放,实现发酵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病害 的目的。抗菌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其他发酵产物及其应用
柠檬酸
柠檬酸是发酵工程中重要的有机酸之一,主要用于食品、 化工、医药等领域。柠檬酸具有抗氧化、抗菌、提高口感 等作用。
氨基酸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的 各种氨基酸,如谷氨酸、赖氨酸等,在食品、饲料、医药 等领域广泛应用。

发酵工程第三章培养基

发酵工程第三章培养基
发酵工程第三章培养基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培养基: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 繁殖 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
葡萄糖效应
这是大肠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进展生长繁殖,在 葡萄糖耗尽后,过一段时间菌体才开场利用乳糖 再生长繁殖。后来的酶学试验证实,当葡萄糖存 在时,细菌不利用其他糖。在上述培养基中即使 参加乳糖酶诱导物,葡萄糖没耗尽,利用乳糖的 酶系也不能合成。
葡萄糖效应是由葡萄糖的某种分解代谢物引起的, 这种代谢物阻遏了细菌能够利用其他糖的酶的生 成。
气搅拌性能以及发酵产物的后期处理。
3.1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根本要求
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根 本成分;
有利于减少培养基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 养物质的转化率;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 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 期;
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别离 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物质;
次参加,并强强搅拌; 二是氨水中含有多种嗜碱性微生物,因此在使用前要用石棉等
过滤介质进展过滤除菌,防止因通氨而引起的染菌。
毛霉产蛋白酶的研究
陈涛,中国酿造,2004
初始pH的影响: pH偏酸比较好,中性蛋白酶影响大
无机氮源的影响: 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钠>尿素
2、有机氮源
来源: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氮源都是一些廉价的原料,花生饼 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酵工程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察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发酵工程是整个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工业微生物实现试验室与工厂化生产的具体操作,是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原理及方法的一局部,是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工业化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通过对《发酵工程》的学习,不仅把握发酵工程原理及发酵优化把握过程,而且对系统了解生物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外,通过《发酵工程》试验及发酵工程各论的了解,不仅能够把握发酵工艺操作从小试到放大的具体过程及反响过程把握方法,而且进一步了解了目前发酵行业的具体产品生产工艺,从理论到方法学会发酵工程这一门技术,对发酵生产能够进展指导与分析。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把握发酵工程学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状况,具备确定的微生物生产工程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发酵工程的微生物学原理,结实把握发酵工业菌种的筛选、驯化、培育与保藏,好氧、厌氧发酵工艺的调控与治理,了解发酵产品提取与精制的原理、流程及常见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

三、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发酵工程的概念、特点;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工业上常用作碳源、氮源的原料;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微生物对培育基中的碳源代谢;酒精发酵机制;好氧发酵罐构造和功能;温度、 pH 和泡沫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同时间及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种子、空气、培育基和设备染菌及防治;细胞裂开方法及裂开率的测定;盐析法分别发酵产物。

难点:影响种子培育的因素和种子质量的把握;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有机酸发酵机制;染菌的检查推断及缘由分析;离子交换法原理和离子交换树指的构造与分类,膜和膜分别的根本理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09116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09116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09116发酵工程教学大纲《发酵工程》课程(09116)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发酵工程课程代码:09116学分与学时:4学分,76学时(理论课2.5学分,52学时;实验课1.5学分,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技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时掌握微生物产品生产的基本理论,能进行发酵的工艺设计和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为从事生物新产品和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打好应用的理论基础。

三、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发酵过程一般包括培养基制备、无菌空气供应、菌种及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及控制、发酵产品下游加工过程和发酵过程废弃物处理等几大部分。

基于《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三个组成部分集体分工和侧重点不同,《发酵工程》部分着重阐明、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培养基制备、无菌空气工艺、菌种及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及控制、染菌和防治等几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其它部分将在后续的课程中深入讲解。

发酵过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因此,该课程需啊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生产见习和实验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参观实习和实验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论教学目的:从总体上让学生对发酵工程有个整体的认识。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3.3 培养基及设备的灭菌
3.3.1常见灭菌方法: • 加热灭菌 • 过滤灭菌 • 辐射灭菌 • 化学灭菌 • 熏蒸灭菌
1、高温灭菌
• 1)干热灭菌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 160℃,2小时
干)煮沸消毒
3)丁达尔灭菌 4)常规高压灭菌 121℃,15分钟; 115℃,30分钟;
类胡萝卜素高产菌Y11的培养基的优化
郭秒,食品与工业发酵,2004
类胡萝卜素的作用:色素、营养保健
原培养基:
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考虑到成本:乙酸钠是较为合适的碳源 进一步:乙酸钠的浓度2%比较好
结果: 碳源:乙酸钠 0. 2% 氮源:氯化铵 0.2% 酵母膏0.03%
3.1.1.6 前体物质、抑制剂和促进剂
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 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 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 较大的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 长不利 • 苯乙酸,一般基础料中仅仅添加 0.07%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抑制剂: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质 变性的物质; 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式去除;
在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 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 的某一终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产物积 累起来;
3.1.2 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 • • • • • •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营养丰富,浓度恰当; 资源丰富,容易收集; 易于储藏; 理化性质稳定,成分间无反应; 不影响通气、搅拌、产物分离,废物处理方便 不含毒副作用的物质 价格低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
糖类(淀粉,淀粉水解糖,糖蜜)、油脂、有机 酸、正烷烃
淀粉质原料
微生物能否直 接利用淀粉作
原料?
含淀粉较高,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淀粉质 原料及水解液是发酵工业常用的碳源。
主要有工业淀粉、谷类、薯类等。
工业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 粉等,谷类包括大米、高粱、大麦和小麦, 薯类则包括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
3
13
31
2
14
3
灰分/%
5.7
6.5
5 8.8
18.1
16
10
发干 核物 黄酵/素%/(工mg业/kg常) 用93的.206 蛋白94.04质原料主12要55.07有3 黄豆9130..饼61 粉92、.164花生9- 5 饼
粉硫胺、素/(棉mg子/kg饼) 粉2、.4 玉米14浆.3 、蛋白5.胨0.8、8 酵母1.1膏、2鱼2 粉等- 。

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少
--纯度高
培养基的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能保证生
产上的供应
--成本低,可靠性高
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
物质
--易控制,好
处理
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原料
作用: 发酵培养基含量远远大于种子培养基
提供微生物合成细胞结构所需碳素,更重要的是 提供目的产物中的碳及合成产物的能源。
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原料
构成菌体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 核酸等)和含氮产物的氮素来源。
氮源物质在发酵培养基基中的含量因发酵目的产 物不同而不同。
分为无机氮源(速效氮源)与有机氮源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在培养液中留下酸 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 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若 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 碱性物质,如硝酸钠。
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
1. 前体
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直接 被微生物合成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 没有多大变化,却能提高产物产量的小分子物质。 例:青霉素发酵添加玉米浆产量提高
Mg2+能提高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菌对 自身所产的抗生素的耐受能力,如卡那霉素、 链霉素、新生霉素等产生菌。
硫存在于细胞的蛋白质中,是含硫氨基酸的 组成成分。
硫构成一些酶的活性基
3. 钾盐
钾不参与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是许多酶的激活 剂 菌体生长所需钾量约为0.1 g/L KH2PO4、 K2HPO4
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 的、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发酵培养基即要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 止菌体过早衰老,又要有利于产物的合成。
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 (前体、产物促进剂和抑制剂)
发酵培养基的要求
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经
(NH4)2SO4 → 2NH3 + 2H2SO4 NaNO3 + 8 [H] → NH3 + 2H2O + NaOH
成分
黄豆饼 粉
棉籽饼粉

生 饼
玉米浆

鱼粉
酵 米糠 母

蛋白质/%
51.0
41
4 24
72
13
50
碳水化合物/%
-
28
5 5.8
5.0
45
-
脂肪/%
1
1.5
21
1.5
13
0
纤维/%
例:铁离子 青霉素发酵中,铁离子的浓度要小于20μg/mL,发 酵罐必须进行表面处理。
5.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 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 例: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 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 发酵的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 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等
4. 微量元素
微生物生长所需浓度在10-8-10-6 mol/L范围内 需量微少,但又不可缺少 一般作为碳、氮源的农副产物天然原料中, 本身含有,不必另加 某些金属离子,特别是汞离子和铜离子,具 有明显的毒性
使用注意
对于其它渠道有可能带入的过多的某种无机离子 和微量元素,在发酵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
胆碱/(mg/kg)
2750
2440
5 629
3560
1250 -
精氨酸/% 胱氨酸/%
3.2
3.3
0.6
1.0
5 0.4
4.9
0.5
3.3
.
3 0.5
0.8
0.1
1.4
甘氨酸/%
2.4
2.4
7 1.1
3.5

. 0.3
2.0
0.2
1.6
亮氨酸/%
2.5
1.5
3 0.9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工艺
熟悉:熟悉发酵培养基灭菌原理及方法 了解:了解发酵培养基灭菌工艺
第一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一、发酵培养基成分 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原料 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原料 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等
一、发酵培养基成分
发酵培养基
空气净化处理
保藏菌种 斜面活化 扩大培养
原料预处理 培养基制备灭菌
种子罐 发酵罐
灭菌
产物分离纯化
发酵工程流程
发酵培养基是啥……?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生物药物分析教研室 徐茂磊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灭菌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优化方法;
4.5
0.4
5.5
赖氨酸/%
3.4
2.2
4 0.1
6.8
0.6
6.2
甲硫氨酸/%
2.9
1.6
8 0.2
6.8
0.5
6.5
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无机盐
主要功能:构成菌体成分,作为酶的组成部 分或维持酶的活性,调节渗透压、pH、氧化 还原电位等。
大量元素(P、S、K、Mg、Ca) 微量元素(Cu、Zn、Mn、Mo、Co)
无泛 尼酸 克机/酸(/m(氮gm/kg源g/k)g包) 括12氨41.5 水,4- 4尿素,硝59酸7834盐..66 。
9 31.4
23.2 297 -
各吡 生哆 物种素醇//(原(mmg料g//kkgg应)) 注--意进行-- 选择,对0.发109.8酵.84 影响1- 4.较7 大--。
-
1. 磷酸盐
功能: 磷是细胞膜和某些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成分 磷具有活化糖类分子的作用 磷是能量载体ATP的组成成分 磷酸盐在培养基中还具有缓冲作用
微生物对磷的需要量一般为0.005~0.01mol/L 常用K3PO4、Na2HPO4 、NaH2PO4
2. 硫酸镁(硫元素、镁元素)
Mg2+是许多重要酶(如己糖磷酸化酶、异柠 檬酸脱氢酶、羧化酶等)的激活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