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堂目标导航】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重点:计算的依据和步骤)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堂评价方案】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结果来检测目标2.通过评价样题来检测目标【课前预习方案】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⑵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⑶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尝试练习】现有8g氧气与足量的氢气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克水?[审题]①该题涉及的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②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_______的质量,未知量为______的质量;③已知量与未知量有什么关系?[解题]请你在草稿纸上书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对照]写完后,请先自己检查,再与同学的解题过程对比、交流,然后与P100例1比较有哪些异同。
阅读:】自学课本102页例1、例2后,完成以下问题:思考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可分为哪几个步骤?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火眼金睛】电解36g水可得到多少g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请你仔细检查后回答:他们做得对吗?分别有什么缺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1.计算的依据是。
2.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解题方法:明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并配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步骤⑴设:;(未知量带单位吗?)⑵写:;(要注意什么?)⑶标:;(有关的量标在什么位置?已知量带单位吗?)⑷列:;(怎么比呢?)⑸答: 。
3.计算类型:例1:已知 的质量计算 的质量。
例2:已知 的质量计算 的质量。
4.注意事项:⑴解题格式要规范,步骤要齐全。
⑵以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对于不纯的反应物或不纯的生成物必须折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电 1、在电解水的反应中,2H2O6克氧气,则同时生成 2 ___克氢气。 2、在化学反应SO2+2X H 2S 化学式为_____。 3S+2H2O中,X的
3、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并计算粒子的个数比和各物质的质量比。 (P-31,O-16)
•设 •写 •标 •列 •解 •答
10t
100×10t =18t x= 56 答:需要碳酸钙18t。
反应物
可算 可算
生成物
小结:只要知道反应中一种物质的 质量,便可求出其它任何一种物质 的质量。
常见的错误类型:
1、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化学式没有写对、没有 配平化学方程式;
2、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计算错误; 3、解答过程中找不准物质的对应关系,列比 例式不正确; 4、数学计算错误。
3、加热31.6g高锰酸钾,当得到3g氧气时 停止加热,此时剩余固体成分为( D ) A.K2MnO4和MnO2 B.KMnO4和MnO2 C. KMnO4 和 K2MnO4 D. K2MnO4、MnO2 和KMnO4
4、用13克某正2价金属M与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可生成0.4克氢气, 65 求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内容 例题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 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 相对原子质量Ca ~ 40 O ~ 16 C ~ 12 )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100 x 100
高温
x
=
CaO + CO2↑ 56 10t 56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2Kg。
思路2: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式进行计算求解。
如:加热完全分解3.16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36
即: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00 kg 的氢气,需要多少千克的氧气才能完全反应? 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
新课引入
1.任何化学反应,反应前后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这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思路是 怎样的呢?
(1)生成O2的质量为_____g。 (2)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 数。
典例精讲
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29.6g-20.0g=9.6g; (2)解:设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X
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数= 答: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74.5%。
典例精讲
例6.(2020福建省卷)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
达标检测
3.(2023湖南岳阳一模)为测定 10g 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 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高温的条件下加入足量木炭粉使其完全反应, 固体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 (2)试计算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归纳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顺口溜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 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 下边。
4.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一般保留一 位小数。
新课讲解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题2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 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 2KMnO4
O2↑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说课课件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教会学生如何 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本 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 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 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 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 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 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练习,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 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 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 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本节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 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 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 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漾濞县苍山西镇初级中学 左志荣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法、学法 4.教学设想 5.教学思路设计 6.作业布置 7.板书设计
5.1 水的淨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 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物质的计 算做好准备,而且是作为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故学好本 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 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 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 的理解。 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 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 练的计算技能。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提高解计算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导语:你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吗?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来计算生成物(产品)或反应物(原料)的质量呢?例: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36∶4;那么,36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4克氢气;18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2克氢气。
2H 2O=====通电2H 2↑+O 2↑36 436克 (?)18克 (?)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根据P102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质量认真自学课本P102例1,能熟练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解题时如何设的?还可以怎样设未知量?3.解题中比例为什么成立?依据是什么?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知识模块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认真自学课本P103例2,能熟练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解题时如何设的?还可以怎样设未知量?3.解题中比例为什么成立?依据是什么?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5.例1、例2区别与联系在什么地方?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例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质量知识模块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简单的过量计算。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课标分析: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定量观、守恒观、元素观等化学观;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4.学情分析:化学计算始终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例1)?要制取一定要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例2)?无论是哪种计算问题,其关键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只利用一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未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计算过程中忘记带单位。
四、已知条件中同为反应物或同为生成物时,列比例式出现错误此外,学生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看重数学运算的结果,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5.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化学教案高一(精选8篇)

化学教案高一(精选8篇)化学教案高一篇1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展示例题1[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解: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2×15832,x==0.6g。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前分析】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1、物质间量的关系;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第二课时:反馈练习,熟练掌握,并能达到综合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点燃(1)硫的燃烧S + O2 SO2点燃(2) 磷的燃烧 4P + 5O 2 2P 2O 5(3)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 4 K 2MnO 4 + MnO 2 +O 2↑(4)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H 2O 2 2H 2O + O 2↑[创设情境]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通常要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或者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32g 的硫粉完全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学生讨论]可能得到的结果:1、无从下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观察过家中的燃气灶,灶的下面有两个调节阀门,分别用来调节燃气和空气进出口量,为什么要调节进气量呢?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点燃
1、请同学们说一说:2H2+O22H2O方程式的意义
①H2和O2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两分子的氢气和一分子的氧气,生成2分子的水。
2、求出下列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①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16 : 197 : 87 : 32
②CaCO3 ===== CaO + CO2↑
100 : 56 : 44
教师点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存在着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存在着质量化,这种质量关系是解决有关化学方程式问题中已知隐含的条件,这些条件是计算的桥梁,是解整个计算的基础和依据。
(二)引入新课:(讲例题):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在工农业生产中,可计算生产一定质量的产品需要投入多少原料。
例1.P102页加热分解6.3g KMnO4可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 × 158 16 × 2
6.3g x
316 32
6.3 X
X=0.6g
答:得到氧气的质量为0.6g。
总结1: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设未知量(不带单位)
(2)写: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要配平)
(3)找:找已知和未知,及已知、未知对应的化学式的质量(4)列:列比例式
(5)解:解比例式
(6)答:简明的写出答语
总结2:解题的要领和关键
三要领:①步骤要完整三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格式要规范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得数要准确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2 P105页课本(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其它同学点评)
工业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得到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CO2),如果要制取5.6t CaO,需要煅烧CaCO3的质量是多少? 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需要CaO的质量为x;生成CO2的质量为y
CaCO3===CaO + CO2↑
100 56 44
x 5.6t y
100 56 56 44
x 5.6t 5.6t y
x=10t y=4.4t
答:需要CaO的质量是10t;生成CO2的质量为4.4t。
(三)课堂练习:课本P103页练一练,让学生讨论并展示。
(四)让学生进行交流一下,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
(五)课后作业:课本P103页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