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是中学学习生涯的关键一年,学生们在这个学期内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回顾复习。

一、数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三个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归纳:1. 代数- 数学基础:加减乘除、分数运算、绝对值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一次函数:直线的斜率、截距、点斜式、两点式等相关知识。

- 二次函数:顶点、轴、开口、图像、与方程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问题的解法和图解方法。

2. 几何-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性质、判定方法和计算题。

- 空间几何:直线、平面、体、体积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相似与全等: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概率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频数、频率、中位数、众数等的计算方法。

- 概率:基本概率公式、条件概率、独立事件概率等的计算方法。

二、语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的语文内容包括阅读理解、作文表达和写作技巧等。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归纳:1.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方法:如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理清脉络等技巧。

- 阅读理解题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归纳题等类型。

2. 作文表达- 写作题目分析: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和写作要求。

- 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文章的开头、过程和结尾,增加段落换行,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

-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达力。

3. 写作技巧- 语法规范:注意使用正确的时态、语态、语气等,避免语法错误。

- 词语运用: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避免重复和生硬的表达。

-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文章结构清晰。

三、英语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的英语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和阅读三个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归纳:1. 词汇-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学习词义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用法。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众多且繁杂。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对九年级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

一、代数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形如y=ax+b的函数,其中a和b为常数。

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相关概念,如斜率、截距等。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形如y=ax²+bx+c的函数,其中a、b、c为常数且a≠0。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顶点坐标、对称轴等知识。

3. 指数与对数: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指数与对数的基本定义和性质,掌握指数运算和对数运算的基本技巧,以及应用题中的解题方法。

二、几何1. 平面图形:九年级学生需要熟悉常见平面图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2. 空间图形:学生需要了解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空间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的计算题。

3.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学生需要理解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并能应用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题目。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计算公式等。

2. 统计: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数据、制作数据表、绘制统计图,并能运用统计图像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和推理。

通过对九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掌握基础: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学科,九年级学生应当扎实掌握前几年的数学知识,因为后续的学习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2. 灵活运用:数学是一门灵活的学科,不仅要掌握概念和定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 多练习:数学是通过多做题、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的学科,九年级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等号两边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

注意以下几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bx + c = 0(a≠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①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②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③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④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b±b2-4ac2a,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3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3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小编为您带来了3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篇一临近升学考试,做好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2)多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本人特制定了以下复习计划:一、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2)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3)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整改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复习过程侧重评讲。

(3)是对每周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二、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实际,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初三数学知识点梳理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质: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例如在△ABC中3.垂心O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5.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ABC,△ABO,△BCO,△ACO的外接圆是等圆。

7.在非直角三角形中,过O的直线交AB、AC所在直线分别于P、Q,则AB/AP?tanB+AC/AQtanC=tanA+tanB+tanC8.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9.设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垂心,则∠BAO=∠HAC,∠ABH=∠OBC,∠BCO=∠HCA.10.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1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

12.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重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13.设H为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且D、E、F分别为H在BC,CA,AB上的射影,H1,H2,H3分别为△AEF,△BDF,△CDE的垂心,则△DEF≌△H1H2H3.14.三角形垂心H的垂足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原三角形外接圆在各顶点的切线。

九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

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相关典型题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2ax y =的性质(1)抛物线2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其最高点.(3)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2ax y =)(0≠a . 3.二次函数 c bx ax y ++=2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 轴的抛物线. 4.二次函数c bx ax y ++=2用配方法可化成:()k h x a y +-=2的形式,其中ab ac k a b h 4422-=-=,.5. 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2axy =;②k ax y +=2;③()2h x a y -=;④()k h x a y +-=2;⑤c bx ax y ++=2.6.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a 时,开口向下;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a 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7.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 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 8.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2-+⎪⎭⎫ ⎝⎛+=++=,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bx 2-=.(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3)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9.抛物线c bx ax y ++=2中,c b a ,,的作用(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0>ab(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a b(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左同右异”.(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的位置.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c ,与y 轴交于负半轴.10.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一般式:c bx ax y ++=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k h x a y +-=2.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21x x x x a y --=. 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 c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h x =与抛物线c bx ax y ++=2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c bh ah++2).(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离. (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5)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cbx ax y n kx y ++=+=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6)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两交点为()()0021,,,x B x A ,由于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故ac x x a b x x =⋅-=+2121,()()a a acb ac a b x x x x x x x x AB ∆=-=-⎪⎭⎫⎝⎛-=--=-=-=444222122122121中考回顾1.(2017天津中考)已知抛物线y=x 2-4x+3与x 轴相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左侧),顶点为M.平移该抛物线,使点M 平移后的对应点M'落在x 轴上,点B 平移后的对应点B'落在y 轴上,则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A )A.y=x 2+2x+1B.y=x 2+2x-1C.y=x 2-2x+1D.y=x 2-2x-12.(2017四川成都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abc<0, b 2-4ac>0B. abc>0, b 2-4ac>0C. abc<0, b 2-4ac<0D. abc>0, b 2-4ac<03.(2017内蒙古赤峰中考)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4x+2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m<2 .4.(2017内蒙古赤峰中考)如图,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D ,点B 的坐标为(3,0),顶点C 的坐标为(1,4).备用图(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BD 的解析式;(2)点P 是直线BD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 ,当点P 在第一象限时,求线段PM 长度的最大值;(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B ,D 的点Q ,使△BDQ 中BD 边上的高为2,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 (x-1)2+4.∵点B (3,0)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0=a (3-1)2+4,解得:a=-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 2+2x+3.∵点D 在y 轴上,所以可令x=0,解得:y=3. ∴点D 的坐标为(0,3).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kx+3,把(3,0)代入得3k+3=0,解得:k=-1.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x+3.(2)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m>0), 则P (m ,-m+3), M (m ,-m 2+2m+3),PM=-m2+2m+3-(-m+3)=-m2+3m=-, PM最大值为(3)如图,过点Q作QG∥y轴交BD于点G,作QH⊥BD于点H,则QH=2设Q(x,-x2+2x+3),则G(x,-x+3),QG=|-x2+2x+3-(-x+3)|=|-x2+3x|.∵△D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45°,∴∠2=∠1=45°.∴sin∠1=,∴QG=4.得|-x2+3x|=4,当-x2+3x=4时,Δ=9-16<0,方程无实数根.当-x2+3x=-4时,解得:x1=-1,x2=4,Q1(4,-5),Q2(-1,0).模拟预测1.已知二次函数y=kx2-6x+3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D)A.k<3B.k<3,且k≠0C.k≤3D.k≤3,且k≠02.若点M(-2,y1),N(-1,y2),P(8,y3)在抛物线y=-x2+2x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A.y1<y2<y3B.y2<y1<y3C.y3<y1<y2D.y1<y3<y2解:x=-2时,y1=-x2+2x=-(-2)2+2×(-2)=-2-4=-6,x=-1时,y2=-x2+2x=-(-1)2+2×(-1)=--2=-2,x=8时,y3=-x2+2x=-82+2×8=-32+16=-16.∵-16<-6<-2,∴y3<y1<y2.故选C.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2=4和x1·x2=3,则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有可能是()解析:∵x1+x2=4,∴-=4.∴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2.∵x1·x2=3,=3.当a>0时,c>0,∴二次函数图象交于y轴的正半轴.4.小明在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时,列了如下表格:x…-2 -1 0 1 2 …y…-6-4 -2-2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问题:该二次函数y=ax2+bx+c在x=3时,y=-4.5.若关于x的函数y=kx2+2x-1与x轴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k的值为k=0或k=-1.6.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如图,若将其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解析式为.解析:由题中图象可知,对称轴x=1, 所以- =1,即b=2.把点(3,0)代入y=-x2+2x+c,得c=3.故原图象的解析式为y=-x2+2x+3,即y=-(x-1)2+4,然后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y=-(x-1+2)2+4-3,即y=-x2-2x. 答案:y=-x2-2x7.如图①,若抛物线L1的顶点A在抛物线L2上,抛物线L2的顶点B也在抛物线L1上(点A与点B不重合),我们把这样的两抛物线L1,L2互称为“友好”抛物线,可见一条抛物线的“友好”抛物线可以有很多条.(1)如图②,已知抛物线L3:y=2x2-8x+4与y轴交于点C,试求出点C关于该抛物线对称轴对称的对称点D的坐标;(2)请求出以点D为顶点的L3的“友好”抛物线L4的解析式,并指出L3与L4中y同时随x增大而增大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若抛物线y=a1(x-m)2+n的任意一条“友好”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2(x-h)2+k,请写出a1与a2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L3:y=2x2-8x+4,∴y=2(x-2)2-4.∴顶点为(2,-4),对称轴为x=2,设x=0,则y=4,∴C(0,4).∴点C关于该抛物线对称轴对称的对称点D的坐标为(4,4).(2)∵以点D(4,4)为顶点的L3的友好抛物线L4还过点(2,-4),∴L4的解析式为y=-2(x-4)2+4.∴L3与L4中y同时随x增大而增大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x≤4.(3)a1=-a2,理由如下:∵抛物线L1的顶点A在抛物线L2上,抛物线L2的顶点B也在抛物线L1上,∴可以列出两个方程由①+②,得(a1+a2)(m-h)2=0,∴a1=-a2.。

九年级数学三角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三角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三角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对于理解几何形状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九年级数学中的三角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1. 正弦、余弦、正切正弦、余弦、正切是三角函数中最常见的三个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角度A,我们可以定义三角函数。

- 正弦函数:sin(A) = 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cos(A) = 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tan(A) = 对边/邻边这些函数可以表示角度和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求解各种三角形问题。

在计算中,我们也经常用到它们的倒数函数:余切、余割、正割。

2. 弧度制与角度制角度可以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表示。

在三角函数中,角度制的角度范围是0°到360°,而弧度制的角度范围是0到2π。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角度 = 弧度× 180°/π。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角度制和弧度制的转换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这两种表示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有一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正弦函数的性质:在一个周期内,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为360°(2π)的周期函数,其值域在[-1, 1]之间。

正弦函数的图像呈现出典型的波浪形。

- 余弦函数的性质:与正弦函数类似,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为360°(2π)的周期函数,其值域也在[-1, 1]之间。

余弦函数的图像也呈现出波浪形,但与正弦函数的图像相位相差90°。

- 正切函数的性质:正切函数是一个没有定义域的周期函数,在某些点上的值是无限大。

它的图像以45°(π/4)为中心,两侧呈现出分叉的形式。

正切函数的周期是180°(π)。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基础题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基础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0(02为常数c b a a c bx ax ≠=++类型:()()()()⎪⎪⎩⎪⎪⎨⎧≠=++≠=+≠=+≠=000000002222a c bx ax a c ax a bx axa ax ④③②①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例1:1.以下方程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①2032=+x x ;①04322=+-xy x ;①412=-x x ;①02=x ;①0332=+-xx ⑥x 2﹣1=y ⑦〔x+2〕〔x+1〕=x 2 ⑧ 6x 2=5 ⑨⑩2x +3x +y=0 ;⑪ x+y+1=0 ;⑫ 213122+=+x x ; ⑬ 0512=++x x⑭;⑮3y 2﹣2y=﹣1;⑯2x 2﹣5xy+3y 2=0;⑰⑱ 2x 2+3=3;⑲ x 2+5x =0;⑳ x 2+4xy?10=0;① √x +2x =3;① 2x (x −3)=2x 2+1; ① 1x +2x =x?6;① 2x 2+1=12x ;① abx 2+(a +b )x +1=0;① x 2−3√3x +4=0;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0(02为常数c b a a c bx ax ≠=++2.最高次数=2① px 2+qx +m =0〔p ≠0〕.2.关于x 的方程mx 2+3x=x 2+4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 应满足条件是 _________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3x+2=0中,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4.当m= _________ 时,方程〔m 2﹣1〕x 2﹣mx+5=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5.假设关于x 的方程〔k ﹣1〕x 2﹣4x ﹣5=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例2:当=m 时,方程072)1(1=-+-+x x m m 为一元二次方程 6.假设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 _________ .7.假设关于x 的方程〔m ﹣1〕﹣mx ﹣3=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 _________ .8.当k= _________ 时,〔k ﹣1〕﹣〔2k ﹣1〕x ﹣3=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9.方程〔m+2〕x |m|+3mx+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__________10.关于x 的方程〔m ﹣2〕x |m|﹣mx+1=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0(02为常数c b a 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①0≠a ;①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时,一定要带上前面的符号 ①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时,假设没出现一次项bx ,并不是没有,而是0=b 例3: 把方程〔1〕()()1231=+-x x 〔2〕x (x −2)=4x 2−3x 〔3〕(x +8)2=4x +(2x −1)2〔4〕x23−x+12=−x−12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42=+xx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3.一元二次方程2x-3x = 4的一般形式是,一次项系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