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分类:诗、词、曲、文言文等。
2.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等。
3. 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寓意丰富等。
二、古文阅读1. 古文的特点与解读方法:典型句式、修辞手法、词义理解等。
2. 古文阅读中的常见考点:意境理解、句子结构分析、词语辨析等。
三、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背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2.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现代文学的主题与风格:探讨社会问题、独特的叙事手法、现实主义等。
四、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通过比较与拟人的手法表达抽象概念或形象事物。
2. 夸张与排比:通过夸大或对比的方式加强修辞效果。
3. 借代与反问:通过借用意义、反向提问等方式增加表达力。
五、古诗文赏析1. 古诗文的门类与特点: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文的写景、抒情等。
2. 古诗文的常见题材与意境:感怀古人、抒发情感、描绘自然等。
3. 古诗文的鉴赏技巧与方法:理解诗句、分析修辞、诗词对照等。
六、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特点与解读方法:繁复的句法结构、古语词汇的理解等。
2. 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考点:理解句子意义、词语翻译、段落归纳等。
七、现代散文1. 现代散文的特点与流派:个人散文、社会散文、哲理散文等。
2. 现代散文的典型作者与作品:鲁迅、茅盾、郭沫若等。
3. 现代散文的主题与风格:思考人生、亲身经历、社会问题等。
八、写作技巧与表达1. 写作的基本结构与段落组织:引出开头、承接主题、总结结尾等。
2.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手法增强表达。
3.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连贯性:避免词语重复、使用恰当的连接词等。
以上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单元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 整式的加减法
- 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不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乘法
- 多项式乘法
二.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
- 因式分解
- 公因式提取法
- 平方差公式
- 立方差公式
- 和差化积公式
- 整式的乘法
- 定积分法
- 化简法
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一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二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 几何图形的认识
- 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 几何图形的分类
-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五. 平面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及其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线段及其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六. 相交与平行线
- 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 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七. 形状与变换
- 图形的相似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全等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对称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八.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数据的图表表示
- 数据的统计分析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几何
图形的认识、平面坐标系、相交与平行线、形状与变换,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自然物语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4)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文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古文,了解古代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
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 古文的特点:形式上包括对仗、平仄、夸张等,内容上多涉及礼仪、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想观念。
2. 古文的阅读方法: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包括通读全文、研读词句、把握句意和理解作者意图。
3. 古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仗、排比、反问等。
4.古文名篇鉴赏:学习古代文化名篇,如《论语》、《孟子》等。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与创作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古代诗词的鉴赏和创作技巧。
通过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形式包括韵脚、格律、押韵等,并且要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
2. 诗的鉴赏方法:诗的鉴赏应包括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品味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注意揣摩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古诗名篇的赏析:学习古代文化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4. 诗的创作要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感悟,运用丰富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想象力进行诗歌创作。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文的形式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的语言更为接近现实生活,内容上涉及到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理解现代文的基本方法包括抓主题、读细节、推理判断和把握作者意图。
3. 现代散文的鉴赏:学习优秀的现代散文,如《记忆的石头》、《雾都孤儿》等。
4. 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写作主题、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第四单元:修辞与说明文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修辞和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和说明文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篇一】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篇二】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3)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一、公民与法律1.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受教育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纳税等)2.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功能(规范行为、解决纠纷等)- 法律的分类(宪法、民法、刑法等)3. 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法治与社会秩序- 法治与公民权利的保护- 法治与社会公平正义二、政府与国家机构1. 政府的职能与责任- 政府的组成- 政府的主要职能(教育、卫生、安全等)- 政府的责任与公民的监督2. 国家机构的设置与运作-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 国家机构间的相互关系与制衡- 国家机构的决策过程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1. 经济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供求关系- 价格机制- 竞争与市场规则3. 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政策- 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四、社会公平与正义1. 社会公平的内涵与实现- 社会公平的概念- 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如税收政策、社会保障等) - 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 正义的价值与追求- 正义的定义- 正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个人与社会如何共同促进正义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挑战- 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应对2.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行动六、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融合1. 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尊重-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和谐2. 社会融合的途径与挑战- 社会融合的概念- 促进社会融合的措施- 应对社会融合中的困难与问题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实际教材进行详细阐述和扩展。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代数基础1.1 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多项式的定义、次数、最高次项、最高次系数和降次1.2 整式运算•基本运算法则(加、减、乘、除)•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应用二、平面几何2.1 点、直线、角、三角形•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角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三角形角度定理、三角形边长关系定理)2.2 四边形和多边形•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对称性、全等性、相似性)2.3 圆的基本性质•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圆周角•圆的切线和切点的概念和性质三、立体几何3.1 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空间图形的分类(点、线、面、体)•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线段长度、角度大小、面积和体积)3.2 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右手法则)•空间坐标系中点、距离、中点公式、斜率公式3.3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锥、棱台、球)四、数与函数4.1 实数的概念和性质•实数的分类、基本性质(包括代数性质、有序性、完备性)4.2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定义、函数图像、图像特征、斜率、截距、变化规律和应用4.3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定义、函数图像、图像特征、参数的关系及其应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方法五、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及其优缺点•数据的整理方法(频率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5.2 概率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随机性和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事件及其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和概率5.3 统计量•数值型数据的统计量(包括极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区间估计、假设检验)以上是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或吸热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2×10^23个粒子的任何物质的量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常见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状的改变,不涉及原子的重新排列- 化学变化: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四、常见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五、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使用各种实验器具,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2.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潜在危险-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熟悉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六、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计算- 利用摩尔概念进行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2. 化学反应的计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3. 溶液的浓度计算- 计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等七、化学与生活1. 化学元素的应用- 金属元素在建筑、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2. 化学与环境保护- 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如何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3. 化学与健康- 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学习如何通过化学知识维护个人健康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与安全、化学计算以及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1. 分类方法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
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 (1) 按颜色分类:⎪⎪⎩⎪⎪⎨⎧紫红色:高锰酸钾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
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混合物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 金属与非金属物理特性的比较人们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金属的独特性质,如密度、外表、价格等来选择使用金属。
如金具有光泽好、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
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l -与AgNO 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3) 蔗糖、实验、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的鉴别步骤示例:①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紫红色的固体是高锰酸钾,亮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
另外有三种固体和两种无色液体。
② 取三种固体各一匙,分别倒入烧杯中,每只烧杯里倒入20ml 水,搅拌,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③ 分别取另两种固体于蒸发皿中加热,易熔化的是蔗糖,不易熔化的是食盐(可用化学方法鉴别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
④ 取两种无色液体1mL-2mL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冰醋酸。
6.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22SO O S 点燃===+(硫磺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22CO O C 点燃===+)(254522白色固体点燃O P O P ===+NO O N 放电222===+2222NO O NO 放电===+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3222CO H O H CO ===+O H CO CO H 2232+↑===)(3222形成酸雨的原因SO H O H SO ===+4223SO H O H SO ===+NO HNO O H NO +===+322232SO 、2CO 、3SO 与水化合生成32SO H 、32CO H 、42SO H ,2SO 、2CO 、3SO 分别叫做32SO H 、32CO H 、42SO H 的酸酐。
7.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22耀眼白光点燃MgO O Mg ===+)(23432火星四射点燃O Fe O Fe ===+FeS S Fe ∆===+(铁粉与硫粉混合点燃后即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32232FeCl Cl Fe 点燃===+22CuCl Cl Cu 点燃===+(2) 金属与化合物反应C MgO CO Mg +===+222点燃32434938O Al Fe O Fe Al +===+高温(3) 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22222222)(22)()(OH Ba O H BaO KOH O H O K NaOH O H O Na OH Ca O H CaO ===+===+===+===+放出大量的热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MgO 、FeO 、Fe 2O 3、CuO 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8. 金属的冶炼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 、CO 、H 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1) ↑+===+222CO Cu CuO C 高温CO CO C 22高温===+2CO Cu CuO CO +===+∆(2) O H Cu CuO H 22+===+∆(盛放CuO 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先通H 2,再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停止后,继续通H 2,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 ) 9. 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1)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度某物质元素的质量(2)某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纯净物质量纯净物质量(3)混合物质量=纯度10.物质转化的规律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历来是中考的重点。
将它们的知识网络化、熟练掌握尤为重要。
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多种多样。
图中每一条线都表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从一种物质出发就是这种物质的主要性质,箭头的指向就是这种物质的制备。
图中横向表明了不同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反应都生成盐这类共同产物,由此可得出十种生成盐的方法:+−无氧酸盐金属−→非金属−+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金属+氢气盐酸−+−→盐金属+新金属新盐−+−→盐水碱酸性氧化物+水盐酸碱性氧化物+−→−+水盐碱酸+−→−+新盐新酸盐酸+−→−+新盐新碱盐碱+−→−+新盐新盐盐盐+−→−+图中纵向表明了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如:NaCl NaOH O Na Na −→−−→−−→−232322CO Na CO H CO CO −→−−→−−→−11. 物质的鉴别(Ⅱ)解答物质的鉴别(或检验)问题,尤其是实验设计时,要按“取样-操作-步骤-结论”的顺序进行叙述。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注意] 可溶性碱是常用的试剂。
如2)(OH Ba 中的-OH 能使多种阳离子(如+3Fe 、+2Cu 、+2Mg 等)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并能使+4NH 产生气体;+2Ba能使-23CO 、-24SO 产生不同性质的沉淀,在鉴别、鉴定、推断中成为较为理想的试剂。
碳酸盐和酸反应产生气体这一特性也常是推断的“关键”。
12.金属材料(1) 合金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① 合金可以为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② 合金是几种成分熔合在一起,而不是像铝粉、铁粉简单地混合在一起。
③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合金的用途更加广泛。
④ 钢是由碳和铁等元素形成的合金,质地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机械性能好。
(2) 铁的锈蚀及防护措施① 铁的锈蚀条件。
纯净的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是稳定的,铁在无氧条件下即便是与水接触也不易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②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不难推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
方法成合金钢,如不锈钢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制烤蓝电镀涂油刷油漆护膜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洁净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防锈钢铁⎪⎪⎪⎪⎩⎪⎪⎪⎪⎨⎧⎪⎪⎩⎪⎪⎨⎧....d c b a(3)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① 污染源:含有镉、铜、镍、铅等有毒金属阳离子的工业废水。
② 危害: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危害生态环境。
③ 防护措施:分类回收金属(普遍回收的金属包括:铝、铅、铁、铜、锡、锌、银、金等),进行循环再生,对工业废水通过筛选、过滤、药剂清洗、沉淀和水洗等方法进行重金属除污。
13.无机非金属材料(1) 水泥① 生产原料:石灰石、黏土和其他材料。
② 生产过程: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磨细成生料,在炉中烧至部分熔化,冷却成块状熟料,再加入适量石膏磨成细粉,即得普通水泥。
③ 重要性质:水泥具有水硬性,而且在水中也可硬化,贮存时应注意防水。
④ 主要用途:制成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人们已发明了许多新式水泥:如矾土水泥、矿渣水泥、膨化水泥等。
(2) 玻璃① 生产原料: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
② 生产过程:把原料粉碎,按适当比例混合放入玻璃窑中加强热熔化,冷却后即得普通玻璃(即配料、熔化、成型、退火)。
③ 主要成分:普通玻璃是Na 2SiO 3、CaSiO 3和SiO 2熔化在一起所得到的混合物。
④ 重要性质:玻璃在常温下虽呈固态,但不是晶体,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受热时只能慢慢软化。
普通玻璃种加入一些金属化合物,可得到有色玻璃。
(3)陶瓷①生产原料:粘土等(含硅酸盐)。
②陶瓷种类:土器、陶器、瓷器。
③生成过程: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
④优良性能:耐水、耐酸碱、抗氧化、耐高温、绝缘性好、易加工成型等。
14.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分为两类:①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②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简称有机合成材料。
(2)塑料①热塑性和热固性:某些塑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次加热后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
某些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后就不会再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如电木。
②塑料的特性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稳定性好,不易锈蚀,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性;绝缘性好,导热性低;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
③塑料的广泛应用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按不同塑料的使用特性,通常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
15.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影响(1)“白色污染”的产生白色污染即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