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 千焦/ 克糖类:16.7 千焦/克脂肪:37.7 千焦/ 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 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 D 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三、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
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① 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4.2 1.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咽 食道消化道 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 部位 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 部位唾液腺:分泌唾液,含 有唾液淀粉酶等 大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多种消化酶 消化腺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 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 多种消化酶小消化腺 小消化腺胃腺:分泌胃液,含有 盐酸和胃蛋白酶2. 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元素和化合物在化学中,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类型。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之间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
2.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数量的符号表示法,例如H2O表示水分子。
而化合价则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结合能力,在化学式中用括号和带电符号表示。
3.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分子结构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例如颜色、形状等。
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二、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种类能量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电能、热能等。
其中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
2.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例如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而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能量可以通过热传导、辐射、传热等方式进行传递。
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有部分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三、运动的规律和机械之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形状变化或速度改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表示。
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提出了三个运动定律: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第三定律叙述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互作用力。
3.摩擦力和重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力,而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四、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
光的传播方式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由斯涅尔定律描述。
3.光的颜色与透明度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光的颜色越偏向蓝色,频率越低光的颜色越偏向红色。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一、物质和化学反应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于化学反应无法再分解为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元素经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4.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快慢程度。
-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达到稳定状态。
5.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 盐的生成: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二、能量和能量转化1. 功和机械能:- 功:物体受力移动产生的能力。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热和热传递:- 热:物体内部粒子之间的动能转化形式。
- 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光和光的传播:- 光:电磁波的一种,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播。
-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
4. 电和电路:- 电:电荷载体运动产生的现象。
- 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电器的连接方式。
三、生物和生态系统1. 细胞和组织器官:-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组织器官:细胞按照功能和结构相似性组合而成的单位。
2. 遗传和进化:- 遗传:将父母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 进化: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产生新物种的过程。
3. 免疫系统和疾病预防:- 免疫系统:由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用于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物质。
- 疾病预防:通过接种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的系统。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知识要点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红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 3 + 3H 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Cu(OH)2 + H 2SO 4 === CuSO 4 + 2H 2O 。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4、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 Ca(OH)2 + CuSO4 ==== Cu(OH)2↓ +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红色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2、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 Mg+ H2 SO4 === Mg SO4 + H2↑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①湿法炼铜 Fe + CuSO4 === FeSO4 + Cu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u + 2AgNO3=== Cu(NO3)2 + 2Ag 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加溶盐 强进弱出 。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九年级上册,学生们学习了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科学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1. 光学知识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光学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光的传播和折射,学会了解释为什么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我们还学习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并了解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电磁知识电磁学是九年级科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我们学会了分析并连接电路,使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3. 物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的基础。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关物质与变化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学会了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和反应速率等。
4.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界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的描述。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我们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学会了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5. 生物能量转换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有关生物能量转换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会了解释植物和动物之间如何进行能量转换。
我们还学习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了解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6. 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是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了解了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我们还学习了宇宙的组成和演化,了解了行星、恒星和银河系等基本概念。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生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九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对该学期的科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遗传信息传递。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基因在后代中传递的过程,通过遗传物质DNA来实现。
- 遗传变异与进化密切相关,是物种适应环境演化的重要机制。
- 进化理论由达尔文提出,包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等概念。
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通过元素周期表分类。
-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光的传播和光学现象:- 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 光的反射和折射可解释镜子的工作原理和光的成像规律。
5. 机械与能量转化:- 机械是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包括力、质量和运动等概念。
- 动能和势能是物体能量的两种形式,守恒定律是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 机械效率是衡量能量转化效率的指标,可通过设备的功率比计算。
6. 电路与电能的利用:-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由电压驱动。
-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能的利用包括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的计算,以及电器的功率消耗与安全使用。
7. 地球与宇宙:-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等要素。
-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包括太阳、行星和卫星等天体。
-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大爆炸理论和黑洞等概念。
以上仅为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有更细致的内容和实验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和理解,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九年级上电动机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上电动机知识点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在科学的九年级上,我们学习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分类、使用方法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即通过磁场的作用产生电流。
电动机由一个电磁铁(通常称为定子)和一个能转动的部分(通常称为转子)组成。
当通过定子通电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而转子中的导体内的电流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并开始旋转。
这样,电能就转变为了机械能。
二、分类根据电动机的不同结构和工作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类。
直流电动机的特点是容易控制转速和转向,适用于精密控制的场合,如电动车。
而交流电动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功率需要,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
三、使用方法电动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我们在使用电动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正确接线:根据电动机的接线图和说明书进行正确接线,以防止电机损坏或危险;2. 保持良好绝缘:定期检查电动机绝缘性能,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以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和工作安全;3. 定期润滑:对于需要润滑的电动机,要定期添加润滑油,以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4. 合理选用:根据使用环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动机,以获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四、应用领域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1. 工业领域:电动机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机械加工、输送、搅拌等方面。
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化工工艺等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2. 家庭生活:电动机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电动电饭煲、洗衣机、电吹风等家电产品都离不开电动机的驱动;3. 交通运输:电动机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电动车的兴起也使得电动机得到了广泛应用;4. 冶金矿山:电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设备的驱动,例如矿山中的提升机、输送带等设备。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 纯物质与混合物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形式。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具有可变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化学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基于化学组成,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基于性质,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新的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进展的程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粒径、催化剂等。
5. 酸、碱与盐酸、碱和盐是常见的化合物。
酸具有酸性物质的性质,碱具有碱性物质的性质,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
6. 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将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滴定是一种精确确定酸碱浓度的实验方法,通过滴加标准浓度的酸或碱来使反应完全发生。
二、光学与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当光遇到媒介表面发生折射或反射时,会改变传播的方向。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弹叫做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不同,光会发生弯曲现象,称为折射。
3. 镜面反射与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是光在光滑平面镜上发生的反射现象。
平面镜成像是指通过平面镜将物体的反射光聚焦到一点上,形成虚拟的像。
4. 透镜成像透镜是一种以两个曲面为界的透明介质,光线经过透镜折射会发生聚焦和发散。
凸透镜聚焦光线,形成实像;凹透镜发散光线,形成虚像。
5. 光的色散与光谱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率不同,产生色散现象。
通过光谱仪可以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形成连续的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生物知识点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
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①从成分上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②蛋白质→氨基酸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一、酶(1)酶的概念(2)酶的作用特点(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
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三、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
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2) 制订实验计划: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1至5的要求操作。
②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
③取出试管,冷却,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3支试管中(3)高)②该实验能不能按照表格中序号1、5、2、3、4的步骤操作?为什么?(不能,因为在注入氢氧化钠和盐酸之前淀粉可能已被分解,导致3支试管中溶液加碘后均不变蓝)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 的影响)4.3一、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红细胞(1)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3)血红蛋白的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1)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
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2)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3)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
4、血小板(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症 5、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6、血液的功能(1)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疾病的是炎症 四、 心脏和血管 (1) 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部的中部偏左下方(2) 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以及瓣膜的作用:与心房相连的都是静脉: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与心室相连的都是动脉;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质为人体输送各种营养物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血浆占血液(红色)%45%55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3)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一般约需0.1秒,舒张一次约需0.7秒,在心房开始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收缩1次约需0.3秒,舒张1次约需0.5秒。
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四、血液循Array环: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
(1)体循环过程: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2)肺循环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2、重要提示: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3、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二、脉搏与血压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健康人在12~18.7千帕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人在8~12千帕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低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那体都4.4(1)废物的排出我们在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身体新的组成物质的同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①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②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100万以上个肾单位(3)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由收集管收集进入肾盂。
原尿和血浆相比,除缺少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成分如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完全相同;尿液与原尿相比,除缺少葡萄糖和小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所含比例增多。
(4)尿的排出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六、水盐平衡(1)水盐平衡的意义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水的平衡正常人每天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称为水的平衡。
①人体通过下列途径获得水分:a.食物: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中摄入水约为900毫升。
b.饮水:成人每日饮水约1300毫升。
c.细胞呼吸:一般情况下,每日细胞呼吸作用生成的水约为300毫升。
其中主要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②人体通过下列途径排出水分:a.呼吸蒸发:成人每日由呼吸蒸发的水分约350毫升。
b.皮肤蒸发:成人每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毫升。
c.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50毫升。
d.肾脏排出:成人一般每日尿量约为1000毫升~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
(3)无机盐平衡①人每天通过饮食摄入无机盐的量和每天排出无机盐的量是保持平衡的。
②肾脏对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却是有一定限度的。
七、 营养的方式 (1) 自养 ① 概念:无论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还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② 植物适应自养生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