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乡土文化知识
漳州的地域特色

漳州的地域特色闽台同根同源,漳州具有作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和文化重要发祥地,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35.8%的祖籍是漳州,又是台商投资密集区的独特对台优势。
台湾赏石理念和专业水平在中国赏石界也属前卫,举办此次活动将成为促进两岸文化与赏石艺术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新契机。
漳州,福建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是东南沿海城市之一,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公元686年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黄道周、蔡新、林语堂等一大批平和、豁达、知书、尚义的先贤出于此。
一、漳州古城——一个不愿醒来的梦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有着“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又有青山碧水、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的“海滨邹鲁”之美誉,又是中国女排五连冠培训基地、水仙花基地,以及国药片仔癀、八宝印泥原产地。
漳州曾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
文/王友福 庄耿忠 by Wang Youfu Zhuang Genzhong漳州古城一角漳州古城双门顶漳州孔庙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的漳州古城,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漳州古城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
“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
二、漳州小吃——一个月不重样漳州的著名小吃有卤面、五香卷、蚵仔煎、连子圆、四果汤、生烫、猫仔粥、鸡仔胎、豆花粉丝、石花蜜、三角粿、麻糍四果汤、豆花粉丝、豆干面、锅边糊、麻糍、牛肉面、肉粽、干拌面等。
漳州历史材料知识归纳

漳州历史材料知识归纳1、漳州地处福建南部,面积约1.26万平方千米,东临台湾海峡。
2、漳州芗城区北郊莲花池山、竹林山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早在8万至4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到了1万年前,“东山人”在东山、漳浦、云霄一带生活着,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
3、商周时期,漳州先人已经能够把自己的活动记载在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上,该石刻被确认为中国南方最古老的石刻。
4、漳州早期居民以闽越族为主。
5、686年,陈元光奏请唐朝政府正式设立漳州,下辖漳浦、怀恩二县,陈元光成为首任漳州刺史。
后人尊称陈元光为“开漳圣王”。
6、漳州各地百余座“威惠庙”,反映了漳州百姓对陈元光的感念之情。
7、芗城浦南的松洲书院,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8、漳州建州100年后,漳州治所移至今芗城区城区。
9、两宋时期,人们开荒垦殖,兴修水利,移种北方的农作物,并最先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普遍种植木棉,种植荔枝、甘蔗、柑橘等水果,漳州逐渐成为著名的水果之乡。
10、南宋的江东桥(也称虎渡桥)是福建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11、明代,漳州城更趋繁荣与发展,号称“东南大都会”。
12、16世纪至17世纪前期,漳州月港逐渐取代泉州港,成为我国东南地区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启航港,在我国海外交通史和国际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月港与福州、泉州、厦门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
13、月港商铺林立,船舶云集,人称“小苏杭”。
古月港位于今天的龙海。
漳州所产的“漳瓷”由月港远销海外,在平和发现的“克拉克”瓷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14、清康熙年间研制成功的八宝印泥,“冬不凝冻,夏不吐油,气味芬芳,永不褪色”,被孙中山誉为“品重珍珠”。
15、片仔癀,创制于明万历年间,是漳州传统名牌中成药,它能解毒消肿,药力神妙,自清末行销海外,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16、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素有“凌波仙子”、“南国花王”美称的是水仙花。
漳州民俗文化

东山歌册
东山歌册又称“闽南语歌仔册”“闽南语歌册”“歌仔簿”,是自明 朝从广东潮州传入,用潮州闽南语方言编写的,原名“潮州歌册”。其曲 调在民间歌手的演唱中不断擅变,渐渐地被同化成别具海岛风味的“东山 歌册”且代代相传,沿袭下来。
东山歌册的说唱者多为妇女,是旧时代东山妇女的生活教科书和学习 文化知识的课本。内容以诗叙事,故有人称歌册是“长篇方言叙事诗”, 如《杨令婆》《薛丁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
2009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Ⅷ-62。
早在明清时期,生活在闽台等地农村乡间的民众就利用仙草茎加水熬 煮,加米汤制成仙草(闽台俗称:田草)或用茎叶熬成仙草茶,作为盛夏 解暑的清凉饮料。
康熙末年,第十五世詹时谨携夫人梁氏开垦台湾彰化永靖,将从家
2009年5月31日,“漳州哪吒鼓乐”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Ⅱ-8。
漳州哪吒鼓乐是源自民间信仰的一种吟唱表演仪式,明代从道教圣地 山西闾山传入漳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谢谢观看
2005年10月31日,“傩舞(浦南古傩)”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傩舞 (浦南古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7。
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片仔癀牌片仔癀是蜚声中外的名贵中成药,是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独家生产的中成药锭剂,其处方、工艺均属国家绝密级秘密,是国 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它原是明朝太医的秘方,后太医出家,来到较为安 定的闽南漳州璞山寺当和尚,他根据宫廷秘方研制出的一种特效退黄、消 肿的良药,为一方百姓解除了许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赖。因其外形成条索 状,使用时,切一薄片内服或外敷,片刻见效,故称“片仔癀”。
独具特色的漳州传统民居文许初鸣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74 由中原走来向台海而去—独具特色的漳州传统民居文/许初鸣漳州传统民居传承中原建筑技术和艺术,然而又“入乡随俗”,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应用并大胆创新,既保存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又形成了鲜明的闽南地域特色。
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形式乃至建筑理念源于中原,又传播海峡彼岸,对台湾的民居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
院落对称的布局特点漳州的传统民居在布局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遵循中轴对称式的布局原则。
整个建筑结构以中厅为轴线,左右对称地建有左、右厢房,加上门屋组成四合院。
一般都以天井为中心,围成一个方形院落,天井前是门厅,后是正屋,左右是连接门厅与正屋的回廊。
每个相对封闭的院落就是“一进”或“一落”。
纵向延伸就形成“日”字形或“目”字形,多进或多落的大厝。
横向则采用递增护龙的方法,渐次扩大住宅。
漳州民居常见的有“三间起”和“五间起”。
“三间起”,就是闽南俗话说的“一厅二房二伸手”,走进大门是天井,天井两侧是庑廊,与大门正对的是厅,厅左侧为大房,右侧为二房;进入房间的门规格较大的一般正对庑廊的小走廊,规格较小的也可以安排在厅的两侧;厅的内侧设木屏风,安放祀桌,摆祖先神位,祀桌前放八仙桌。
左右两庑可以敞开,也可以是木板墙,做厨房或做小房间。
“五间起”,是两房外再增加二间耳房,呈一厅四房的格局,这一格局次间的门通厅堂,稍间的门正对庑廊,一旦作为五间起,厅的规格便可以是三开间的,即厅中立有四根柱子,或称四点金,四根柱子把厅分为并列的三间,中称为明间,两边称为次间。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简介】旧时中国民间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的习俗,年画是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过年前,家家户户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因为一年更换所以称作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
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年画内容主要也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
【溯源】年画是一种古老民间艺术。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经常听到鬼哭神嚎的声音,无法入睡。
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命令画工将他俩人画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记载,汉代民间已经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在唐代时由中原传入漳州。
宋代,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
到了明代,漳州的木版年画逐渐兴盛,已经有数家作坊出现,比如曲文斋、多文斋等。
清末民初,年画生产达到鼎盛,年画作坊有20多家,产品远销到台湾、香港、东南亚及日本等地。
漳州一带历来以节庆制灯、贴年画为俗,是木版年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业作坊称为红房,清代至民国初,漳州红房发展到二十余家。
著名者有裕泰作坊、胡庆堂、丰盛作坊、汝南作坊、联大作坊、彩文楼、洛阳楼、锦文年画店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颜氏家族系列作坊,比如锦源堂、永华堂、文华堂等。
颜氏家族在明代永乐年间从外省迁到漳州,世代以制作木版年画为业。
颜家从明永乐年间开始印制木版年画,逐渐发展为有画工、刻工、印工60多人的年画作坊,产品达200多种。
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
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批年画店,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
三上乡土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龙江[教学目标]:1、知道九龙江对家乡人民的重要性。
2、认识九龙江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一、介绍地理位置是福建省的第二大河流,是漳州人民的母亲河。
发源于龙岩博平岭,有北溪、西溪、南溪3支分流,在龙还猪江屿注入台湾海峡。
二、具体介绍北溪、西溪。
1、北溪是主流,长258千米,发源与龙岩,经过漳平、华安、长泰、芗城、龙文、龙海,在福河与西溪汇合。
上游山高水急,到潭口后,地势渐渐平坦。
2、西溪发源于龙岩,经南靖、芗城、龙文、龙海,在福河与北溪汇合。
3、南溪发源于平和,三平山为分水岭,经漳浦、龙海=在浮宫白水镇汇入九龙江。
三、了解漳州平原。
1、冲积成漳州平原。
2、漳州平原的特点。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我省主要粮仓,也是远近闻名的花果之乡。
水稻产量居全省第一。
漳州的六大名果:荔枝、龙眼、菠萝、香蕉、柚子、芦柑。
四、治理九龙江。
修筑防洪堤、排涝站,保护漳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农业生产。
五、教师小结六、完成思考与练习。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东海明珠东山岛[教学目标]1、知道东山岛的地理位置。
2、认识东山岛风景名胜。
3、知道东山岛的主要特产。
[教学过程]:一、介绍东山岛的地理位置1、地处漳州南部,台湾海峡西南端,全岛面积188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
2、让学生了解“蝶岛”:整个岛的形状像一只彩色的蝴蝶。
二、东门屿。
是我国四大名屿之一龙、虎、狮、象四屿活灵活现。
三、铜山“风动石”。
传说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
它的形似仙桃,海风吹时会微微晃动,它因大、奇、险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
四、其他。
1、“石僧拜塔”是一位和尚长期跪拜的化身。
2、“鹰嘴岩”酷似一只巨大的老鹰。
3、“虎崆滴玉”因泉得名。
五、东山岛的古迹众多,风格各异。
1、关帝庙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2、铜山古城是600多年前修建的。
3、“天下第一完人”黄道周的遗物遗迹。
六、是闽南渔场中心,物产丰富。
1、鱿鱼、龙虾、对虾、鲍鱼全国闻名。
漳州地域特色文化专题复习

漳州地域特色文化专题复习乡土文化----漳州简介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古闽越人生息。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建漳州郡于漳江之畔(今云霄),并首任刺史;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迁至今址;明代改称漳州府,1951年正式设市。
今漳州市下辖芗城、龙文、龙海、云霄、漳浦、诏安、东山和长泰、南靖、平和、华安共九县二区,面积12607平方公里,人口近四百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
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漳台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地缘和血缘关系。
漳州的芗剧与台湾的歌仔戏被称为“两朵连枝并蒂的姐妹花”。
这里的地方文化还有:潮剧、竹马戏、大鼓凉伞、布袋木偶戏(也叫“掌中戏”)等。
漳州漳州美丽富庶,位于九龙江下游,与厦门、泉州形成“金三角”,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举世闻名的“花果鱼米之乡”。
众多的山水园林、寺庙岩洞中,犹以南山寺、三平寺、云洞岩、宋代古堡、铜山古城等33处久负盛名。
市区芗城,素有“花果之城”盛誉。
水仙是其特产名花,素有“凌波仙子”、“南国花王”的美称,与“茶花”、“兰花”并称为“三大名花”,与八宝印尼(冬不凝冻,夏不吐油,气味芬芳,永不褪色,被孙中山誉为“品重珍珠”)、片子癀(用于解毒消肿)并称为“漳州三宝”,其特点是鳞茎肥大、箭多花繁、色美味香、开花期长,象征着纯洁、美好、吉祥,故漳州又有“水仙花的故乡”之说。
漳州芦柑、天宝香蕉、九湖荔枝、云霄金枣、平和蜜柚、华安文旦合称为“闽南六大名果”。
此外,漳州还拥有一些主要名牌产品,像柴油机、数字万用表、风油精、万利达家庭影院、片仔癀等。
漳州民俗漳州腔的闽南话在其所辖各县各具特色。
这里又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乡风民俗与台湾尤为相似。
1、龙舟竞赛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地俗称“五月节”。
我的家乡漳州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漳州简介 • 漳州风景名胜 • 漳州美食 • 漳州的人文风情 • 漳州的特色产业 • 漳州的未来发展
01
漳州简介
漳州的历史
1 2
悠久的历史
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 名城之一。
古代漳州
在古代,漳州是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海上丝 绸之路与内陆交通的重要交汇点。
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特色产业的 集聚和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和水平。
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强产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产业 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THANKS
漳州方言的特点
漳州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如多用叠词、语 气词等,反映了漳州地区的文化特色。
漳州方言的传承
漳州人普遍重视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漳州方言在民间得以传 承和发扬。
漳州的民间艺术
剪纸艺术
剪纸是漳州的民间艺术之一,以其细腻、精美的风格而 著称,常用于节日庆典、婚庆等场合。
木雕艺术
这里的自然美景。此外,公园内还有一些户外活动,如徒步、摄影等
,供游客体验。
天柱山森林公园
风景简介
天柱山森林公园位于漳州市长泰区,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为主,以岩峰、清溪、云海为特色 的自然风景区。这里的环境幽静清新,是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主要景点
公园内的景点包括天柱山主峰、九龙溪、万石峰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如天柱 山主峰的险峻、九龙溪的清澈以及万石峰的奇特。
中秋节
中秋节是漳州的传统节日之一,以赏月、吃月饼 等习俗而著名。
05
漳州的特色产业
花卉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漳州乡土文化知识班级: 姓名: 号数: 1、你知道漳州的地理方位吗?漳州在福建省南部,与厦门、泉州合称“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发区”。
它位于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
面积12873.3平方千米。
2、漳州的行政区如何划分?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3、漳州人口有多少呢?漳州市常住人口约为498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
4、漳州盛产六大名果是什么呢?漳州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5、漳州的三大名花是什么?"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6、漳州三宝是什么?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
7、漳州物产富饶有什么美称?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8、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九龙江的基本情况吗?九龙江发源于博平岭山脉,分北溪、西溪、南溪三条干流,横贯华安、长泰、平和、南靖、芗城、龙文、龙海市等七个县区。
干流长258公里,合支流共长1923公里,为福建第二大河。
在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有566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平原。
9、漳州有哪些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名胜?国家AAAA级风景朝圣区——三平寺、天下第一奇石——东山风动石、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漳州)土楼、国家AAAA级风景区——云洞岩风景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白礁慈济宫10、漳州文庙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你知道它的历史吗?漳州文庙位于市区修文西路,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
历史上,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孙世代相传住于庙内直至明正德年间。
11、漳州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坊是哪三座?位于芗城区香港路北端双门顶的“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石坊,以及新华东路东端岳口街的“勇壮简易”和“闽越雄声”两座清代石坊。
12、你知道漳州布袋木偶戏吗?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布袋木偶戏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经生存了上千年。
13、你知道五种精神里的芝山红楼革命精神吗?1928年3月,革命工农武装举行平和暴动,打响福建土地革命的第一枪。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
红军在漳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4、你知道五种精神里的谷文昌创业精神吗?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海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奠定了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15、你知道五种精神里的龙江风格精神吗?1963年,漳州市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为使漳州平原的十几万亩良田得以及时插秧春耕,当时的龙海县决定在九龙江筑坝堵江,截流引水。
榜山公社农民顾全大局,淹掉自己的1300亩麦田、秧田,这就是京剧《龙江颂》的原型。
人们把这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称之为“龙江风格”。
16、你知道五种精神里的中国女排拼搏精神吗?从1976年开始的20多年间,中国女排先后20次在漳州集训,并获“五连冠”殊荣。
漳州被称为世界冠军的“摇篮”、中国女排的“娘家”。
而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也始终教育和感染着漳州人民。
17、你知道五种精神里的漳州110的服务精神吗?90年代,“漳州110”坚持维护社会治安和热心服务群众并重,提出“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庄严承诺,塑造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良好形象,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1997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的110”荣誉称号。
18、漳州民间歌谣流传很广,你知道漳州的民间歌谣有什么特点吗漳州民间歌谣似唐代的七言绝句而格律较宽,多以七言四句为一节,一般为两句平声,一、二、四句押韵。
艺术上运用借喻、暗喻、对比、比兴、双关等表达手法。
在民间比较流行的有《天乌乌》、《无影歌》、《月光光》等。
19、你知道漳州有一种在我国极为罕见的黑纸印制年画是什么年画吗?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兴于明。
版画多是用于逢年过节及婚丧喜庆的室内装饰。
漳州版画在艺术形式上既有北方年画的粗犷朴实,又兼有江南年画的秀美雅丽,富有乡土韵味。
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为其他地区所罕见。
20、1964年漳州的民间手工艺人黄家声创作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你知道他创作的是什么吗?漳州棉花画,原名棉堆画,以脱脂棉花、金丝绒、桃胶为原料,运用扎、塑、贴等技法塑造,以花鸟松鹤山水国画为背景,镶入精致的玻璃镜框,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棉花画。
它具有构图新颖、造型生动、立体感强的特点。
21、你知道漳州剪纸有什么特点吗?剪纸在漳州已有悠久历史,不仅用于喜庆,也用于丧事。
流行于漳浦、云霄、长泰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剪纸技艺有很大改进。
漳州剪纸风格,重在镂空,线条流畅纤细,形象求实,图文并茂,有些还衬上金纸或其他色纸,更显绚丽多彩,富有艺术感染力。
22、你知道漳州有一种曾驰名海内外的刺绣是什么吗?刺绣是漳州传统的手工艺。
漳州刺绣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后期,驰名海内外,被誉为“漳绣”。
“漳绣”工艺母传女、嫂传姑,农村宗亲相传,女孩从小就学绣手帕、鞋面。
刺绣品主要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其他用品。
漳绣在明清时代是朝廷贡品,又是著名的出口商品。
23、你知道漳州的锦歌吗?原名歌仔或什锦歌,又称乞食调。
1953年定名为锦歌。
这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形式,是闽南主要民间曲艺之一,流行于漳州各县区以及厦门、晋江、台湾和南洋诸岛华人聚居地。
明末清初,随闽南人民东渡,锦歌在台湾落户。
锦歌曲目,故事完整内容较长的称“大柱”,摘唱某些段落为“小折”,传统曲目有一二百个。
24、你知道漳州的南音吗?漳州南音是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亦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属较古老的曲种。
乐曲有《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闽南渔歌》等。
东山县铜兴村,华安县汰内村,漳浦县马坪、官浔、六鳌以及长泰县的南音演唱较为活跃。
25、你知道有一种用闽南方言念唱的唱本吗?歌册(歌仔册)流行于漳州城区、东山、诏安、云霄和台湾,是用闽南方言念唱的唱本。
唱词一般是七言四句为一组的韵文,也有五言四句为一组,还有五句韵文。
歌册在妇女中普遍流行。
歌册的曲调是一种较自由的咏颂体,与民谣、褒歌、畲歌相近。
云霄、诏安、东山的声韵颇带潮腔味道。
26、你知道诙谐幽默的答嘴鼓吗?答嘴鼓,又名拍嘴鼓,流行在闽南各地和台湾以及海外侨胞居住地,台湾人民至今叫它触嘴古。
答嘴鼓表演形式与锦歌的杂嘴仔和歌册近似。
一般由二人对讲,斗口、舌战、打浑,诙谐幽默,近似北方对口相声,其对白押韵的韵语要求严格,语言节奏感强。
27、你知道大鼓凉伞的故事吗?大鼓凉伞,流行闽台民间。
据说是明代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两次率兵援闽抗倭,每与敌人交战,百姓擂鼓助威,平息倭寇之后,人们为庆祝胜利,敲鼓欢迎戚家军凯旋,尽情狂舞。
戚军虽多次敲锣鸣谢,仍未能止住,乃赠伞遮阳,以表达军民之情。
因此,以鼓、伞、锣为基础的舞蹈流传下来。
人们每逢过节,就舞起大鼓凉伞,后来演变成民间舞蹈。
28、你知道诙谐风趣的漳州竹马灯吗?竹马灯,又称跑竹马。
来源于唐代“马阵”,宋代在漳浦、华安、南靖、平和等地流行。
表演者扮成农村少妇,把驴或马形道具绑在腰间,上身作骑马状。
一般都是表现一对农村新婚夫妇在回娘家路上的情景,过沟、爬坡、惊厥、抢救等细节表演,生动逼真。
29、林语堂是从漳州走出去的世界文化名人,你知道他的主要著作有哪些?林语堂(1895年至1976年) 祖籍漳州天宝镇珠里五里沙村,生于平和县坂仔乡。
林语堂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剪拂集》、《京华烟云》、《老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
此外,还主编《当代汉英词典》、《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等英语读本。
30、漳州的特色小吃有哪些?沙茶面、干拌面、鸭面、田草(仙草)、石花、豆花、五香、锅边糊、猫仔粥、鲁面、漳州“臭头粿”(林语堂书中所说的“萝卜糕”)、鸡仔胎、润饼、蚝仔煎、蚵仔面线、四果汤、手抓面、马蹄酥、三角饼、扁食、双糕润、竹笋冻31、你知道木棉庵发生的故事吗?木棉庵位于龙海市九湖镇木棉村口,庵内立六块石碑,其中一块上题“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为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遒所立。
两旁石柱雕刻一副对联:“为天下除奸,明春秋大义”。
宋德冶元年(1275年),会稽县尉郑虎臣押解被贬黜的大奸臣贾似道往循州(今广东龙川),途经木棉庵时,愤然将贾似道推落粪坑处死。
后人屡次在此建亭立碑以抒褒贬之意。
32、你知道赵家堡的故事吗?俗称赵家城。
座落在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
宋朝末代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第十世孙)曾逃难隐居在此。
内城建一座三层四合式“完璧楼”,取意“完璧归赵”。
楼内挂着宋朝18位皇帝的肖像。
城堡内还有卞派桥、禹碑、宋代书法家米芾乎迹“墨池”石刻、等珍贵文物。
33、你知道漳州土楼内的的基本功能吗?土楼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
34、漳州最老的土楼?建楼最早:华安县沙建镇“齐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
35、有“超级土楼”之称的是哪座土楼?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
36、你知道中国大陆第一家林雨堂记念馆吗?座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
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
37、你知道威镇阁的来历吗?位于芗城区新华北路南端,俗称八卦楼,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是闽省十大古建筑之一,1971年因建桥需要拆除,1997年毗邻原址重建。
重建的威镇阁为三层八角形楼阁,高51.88米,依九龙江畔,望漳州府城,与建在芝山上威镇亭遥相呼应,是漳州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