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有趣又冷门的知识

合集下载

100条文学常识冷知识

100条文学常识冷知识

100 条家长需要了解的文学常识冷知识:1.“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我们常说的“杀青”最初指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

3.“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在这里指月亮。

5.古代的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如司马、司徒等。

6.“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其实指的是井上的围栏。

7.孟子说“君子远庖厨”,并不是瞧不起厨师,而是表达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

8.“及笄之年”指女子15 岁,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9.“弱冠”是指男子20 岁,表示已经成年。

10.“而立之年”是30 岁。

11.“不惑之年”为40 岁。

12.“花甲之年”指60 岁。

13.“古稀之年”是70 岁。

14.杜甫的“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15.“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6.“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是父子关系。

17.屈原其实不姓屈,姓芈。

18.五音不全”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19.入木三分”最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

20.金屋藏娇”说的是汉武帝刘彻和陈阿娇的故事。

21.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22.赔了夫人又折兵”原指周瑜的算计。

23.桃李满天下”最初是指狄仁杰门生众多。

24.鸡鸣狗盗”这一成语与孟尝君有关。

25.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

26.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项羽。

27.四面楚歌”也与项羽相关。

28.约法三章”说的是刘邦进入咸阳后的举措。

29.司马相如弹奏的琴曲名为《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

30.古代的“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31.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是灶马,一种昆虫。

32.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一种矿物,可用来涂改文字。

33.名列前茅”的“茅”最初指的是楚国的茅门。

34.问鼎中原”与楚庄王有关。

35.退避三舍”中“三舍”指九十里。

36.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蔡桓公。

高考必背文学常识

高考必背文学常识

1.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2.贫贱之交指贫困时结交的好朋友。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5.竹马之交是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6.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享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7.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7月15日,以祭鬼为主。

8.进士及弟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及状元,榜眼,探花。

9.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0.弹劾是指君王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11.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正事务,职务高于总督。

12.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

13.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直观,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14.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有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15.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

16.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17.移民有亡国之名,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

18.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9.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0.汉字的形成经历了由甲骨文经文大撰,小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高考中有趣的文学常识

高考中有趣的文学常识

高考中有趣的文学常识高考中有趣的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以下是高考中有趣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建安七子: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记忆:七位文学家名字首字组成一句话:孔陈王徐阮应刘。

然后通过谐音的方法组成顺口溜,如下:“空(孔融)城(陈琳)王(粲)需(徐干)软(阮瑀)硬(应玚)瘤(刘桢)”竹林七贤: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记忆:王戎上山(山涛)秀(向秀)了一把箭术,射死两只鸡(嵇康、阮籍),手拎(刘伶)一只,嘴衔(阮咸)一只。

扬州八怪:汪士慎、郑燮、黄慎、金农、高翔、李鱓、李方膺、罗聘八位中国清代中期书画家。

记忆:网(谐音:汪)上的店家赠(谐音:郑)送了一块十几斤的黄金糕给双李(李鱓、李方膺)夫妇,他俩许诺(谐音:罗)十分钟内吃完。

唐宋八大家: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记忆:一个叫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的人在拱(曾巩)石头(王安石),流(柳宗元)了一身汗(韩愈),就休(欧阳修)息了一会。

饮中八仙:唐朝嗜酒好仙的八位学者名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记忆:李白祝贺(贺知章)双李(李适之、李琎)喜结连理,并催(崔宗之)促摄影师进来(苏晋)张罗(张旭)聚焦(焦遂)拍照的`事情。

三才——天、地、人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三公——1) 司马、司空、司寇 2) 太师、太傅、太保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书》(后汉书)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三牲——牛、羊猪 (佛教指善牲、不善牲、无论牲)三礼——《仪礼》、《周礼》、《孔礼》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张——西晋诗人张载及弟张协、张亢三国——魏、蜀、吴三杰——(汉)张良、韩信、萧何(蜀汉)诸葛亮、张飞、关羽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三学——(唐)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宋)外学、内学、上学三绝——诗、书、画三害——(晋)周处、蛟龙、猛虎三袁——(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通——通典、通志、文献统考三曹——曹操、曹植、曹丕三谢——(南朝宋)谢灵运、谢惠连(齐)、谢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三秋——秋收、秋耕、秋播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三光——烧光、杀光、抢光三节——端午、中秋、春节三军——(古)前、中、后(今)海、陆、空三代——夏、商、周三皇—— 1) 天、地、人 2) 伏羲、女娲、神农 3) 伏羲、神农、祝融 4) 伏羲、神农、共工 5) 伏羲、神农、燧人三闾——战国时楚国三姓昭、屈景三吏——(唐杜甫)《新安吏》《石豪吏》《潼关吏》三别——(唐杜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都赋——(西晋左思)《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言(两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世恒言三姑(六婆)——尼姑、道姑、卦姑三教(九流)——儒、道、佛三坟(五典)——最早的书籍名称,伏羲、神农、黄帝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女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三灾(八难)——水、风、火三班(六房)——(明清)皂班、壮班、快班(岁寒)三友——松、竹、梅(文人)三友——琴、诗、酒三部曲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冷门文学常识100条

冷门文学常识100条

冷门文学常识100条一、古代文学1. 捧心符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具之一,用来托住书籍以保持手部稳定。

2.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长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3.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4. 古代文人常用文房四宝写字,包括笔、墨、纸、砚。

5.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二、西方文学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7.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爱情和社会习俗的经典小说。

8. 《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反乌托邦小说,描述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景象。

9.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梦想成为骑士的农民的故事。

1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个商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现代文学1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1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

13.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以自传体形式描写了主人公的痛苦人生。

14.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被誉为南方文学的经典之作。

15. 《无声告白》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悬疑推理小说。

四、非虚构文学16.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一部以婚姻为题材的小说。

17.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以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

18. 《万历十五年》是中国作家黄仁宇的代表作,通过对明代历史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的一些规律。

19.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揭示人性黑暗面的悬疑小说。

20.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通过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

高考语文趣味知识点

高考语文趣味知识点

高考语文趣味知识点在备战高考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外,了解一些趣味知识点也能够增加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有趣又有益的高考语文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成语趣闻1.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

当时有人拿着弓射酒杯,有人以为是射蛇,结果想象中的蛇影使人害怕,形成了“杯弓蛇影”的说法。

2.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中的《汉高祖本纪》。

刘邦在被赶出中山时,曾发誓要长期忍受苦难,以求重振汉室。

后来他果真克服了无数困难,建立了汉朝。

二、诗词趣事1.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一句“送君游去尽余春”,这句词原本是“送君游去泛余春”,但当时的别人读错成了“尽余春”,辛弃疾看后觉得更好,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版本。

2.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一句“初闻徵雁,拂堤杨柳醉春烟”,读者仔细一看会发现,这句诗的语序是倒装的,本来应该是“初闻徵雁,春烟醉拂堤杨柳”,但为了表达春夜的宁静与温馨,杜甫故意颠倒了语序。

三、修辞手法趣谈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比较和映射。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形象地描述了人的笑容的美好。

2. 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常用于人物描写和物象形容。

比如“大雁临行时,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他们冷空气来了。

”四、名著趣闻1.《红楼梦》封建时代的长篇小说,作者为曹雪芹。

据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常在作案书桌上放一把青锁,为的是提醒自己要把《红楼梦》锁在心底,切勿泄露。

2.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曾被著名学者批评内容太过厚重。

为了怀柔这位学者,司马迁向学者请教了一些问题,并在书中称他为“陈龟”。

这样一来,学者就感到被尊重了,对《史记》也改变了看法。

五、文言文趣事1.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哲学名著,以寓言形式展开了对人生、自然、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其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寓言,如“庄子梦为蝴蝶,蝶飞花间不知晓是蝴蝶,还是庄子在梦中。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趣味版)(独家)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趣味版)(独家)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趣味版)(独家)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高考中,古代文学常识是考试的重点之一、下面,我们以趣味的方式来介绍一些高考古代文学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高考。

一、古代文学史1.家喻户晓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易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3.《尚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周朝及之前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4.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四部作品堪称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二、古诗词知多少1.“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的情景。

三、文言文难倒你吗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道德经》的开篇,这句话表达了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杨万里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一首,描写了秋夜的静谧与壮丽。

3.“卧听岳阳楼水声,急送黄河啸声遥。

”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及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

4.“寂寞深闺,有时有弄月光。

儿独泣,若千斤重。

”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之一,描绘了王昭君远嫁异地的生活。

四、古代文学常识1.著名文学家杜牧是唐代文坛上的一颗明星,他擅长写诗,尤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闻名。

2.“古人称孔子是一代圣贤,称颜回是万世师表”的评语里,孔子因为其伟大的贡献被称为圣贤,而颜回则是孔子最得意也最认可的学生。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尊称为“美猴王”,他聪明机智、绝顶武艺,是取经之旅中的主要角色之一4.曹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流传至今。

通过这些趣味版的古代文学常识介绍,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了解。

20个语文学科冷知识,语文老师看完记得讲给学生长见识哦!

20个语文学科冷知识,语文老师看完记得讲给学生长见识哦!

20个语⽂学科冷知识,语⽂⽼师看完记得讲给学⽣长见识哦!我国历史悠久,⽂化更是博⼤精深,有很多有趣的典故和冷知识,作为语⽂⽼师怎么能不知道⼀点呢?下⾯整理了⼀些和语⽂学科相关的冷知识,语⽂⽼师看完记得讲给学⽣长见识哦。

常识系列1. 李⽿为什么叫⽼⼦不叫李⼦?第⼀种说法,李⽿⽣下来就是⽩胡⼦⽩眉,所以叫⽼⼦。

显然这种说法不够真实。

第⼆种说法是,李⽿本来就姓⽼,李姓源于⽼姓。

李姓图腾为⽼虎,在苦县⼜称“狸⼉”。

所以⼜叫⽼⼦。

2. ⼗⼆⽣肖为什么没有猫?⼗⼆⽣肖在汉之前⼀千多年就出现了。

⽽猫是在汉代才进⼊中国的,所以没赶上好时候。

3. 百家姓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百家姓》是宋朝代⼀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的。

“赵”是当朝皇帝的姓⽒;“钱”是五代⼗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

4. 孺⼦⽜从何⽽来?齐景公有⼀次庶⼦荼在⼀起嬉戏,⼝⾥衔根绳⼦,让荼牵着⾛。

⼉⼦跌倒把他的⽛齿拉折了。

齐景公临死前遗命⽴荼为国君。

景公死后,陈僖⼦要⽴公⼦阳⽣。

齐景公的⼤⾂鲍牧对陈僖⼦说:“汝忘君之为孺⼦⽜⽽折其齿乎?⽽背之也!”5. 为什么富家⼦弟叫纨绔⼦弟?古代⼈上⾝穿的叫“⾐”,下⾝穿的叫“裳”。

所谓裳就是⼤裙⼦。

⾛路两腿易进风。

有钱⼈为保暖,两条⼩腿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叫“绔”。

更有钱的⼈,⽤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就叫“纨”。

这也是“纨绔⼦弟”⼀词的由来。

6. 为什么有钱有势的⼥婿要叫⾦龟婿?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

鱼符材质“亲王以⾦,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

”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五品以上饰以银”。

能佩戴⾦龟(或⾦龟袋)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

后世遂以⾦龟婿代指⾝份⾼贵的⼥婿。

7.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古代厕所建造在北⾯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偏东。

去南⽅时,习惯说南下;去北⽅时,习惯说北上,所以说上厕所、下厨房。

8. “扯⽪”原意是什么?扯⽪”是古代做⿎的⼀道⼯序,是门专业⼿艺。

有趣的语文小知识

有趣的语文小知识

有趣的语文小知识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掌握好语文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帮助。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探索一些有趣的语文小知识。

一、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成语“画蛇添足”,它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很好看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身上画了几只脚,结果反而让画蛇添足,显得多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情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二、词语的趣味用法中文词语非常丰富多样,有些词语还有一些有趣的用法。

比如,“马马虎虎”这个词,在平时我们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但在古代,它的意思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形容神龙只露出头部而不见身体。

这个用法很有意思,也让我们对词语的多义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汉字的造字规律汉字是我们中文的基本单位,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造字规律。

比如,“木”字代表着树木,而“林”字就是由两个“木”字组成,表示很多树木。

再比如,“心”字代表着心脏,而“忧”字则是由“心”字加上“尤”字,表示心中有忧虑。

这些规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四、诗词的美妙之处古人的诗词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篇章。

其中有一种表达方式叫做“对仗”,即诗句中的字句、词句之间存在着平仄、押韵的关系。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一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里的“行”和“声”就是平仄相对的字句,而“行”和“声”又有着相同的韵脚,构成了对仗关系。

这种对仗的表达方式给诗词增添了一种美妙的音韵感。

五、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些特定的修辞方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比喻”就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使得另一个事物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例如,我们常说“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就是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喻,使得笑容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

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中文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它们在用法上有些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备:有趣又冷门的知识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有趣又冷门的知识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词语的来源和演化肯定让你眼球跌破、三观尽毁。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老伴”原来不是指配偶?
“老伴”这个词起源于明朝。

明宪宗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老太监覃吉当“保姆”。

覃吉为人很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儿”。

后来传到民间,老年夫妻之间便互称“老伴儿”了。

“扯皮”原来是门儿手艺!
“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

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

旧时制鼓时,鼓结实与否在框上;鼓响不响在皮上。

意思是说,鼓要结实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响,要用好的皮张。

“钉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环节,钉皮时,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有徒弟负责用力下拽,以便师傅钉钉子。

此时,每钉一钉,师傅要喊一声“扯”,提醒扯紧皮张,增强张力。

如此下去,直到周边全部钉完为止。

因助手们扯的是皮,所以也称这道工序为“扯皮”钉钉子。

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推诿卸责的意思。

“倒霉”原来是风俗!
“倒霉”原来是古代江南地区的一个风俗。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人们想出人头地的出路就是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家长为了给他们打气助威,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称之为“楣”。

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后来,这个词流传中逐渐讹传为“倒霉”,直到现在。

烂醉如泥”原来不是“泥”!
在汉语中,人们经常用成语“烂醉如泥”来形容一个人因为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

很多人在读到、听到或用到这个成语时也往往会望文生义,以为该成语中所说的“泥”即是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由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甚至很多词典中也都将其直接解释成“烂泥、稀泥”。

这种解释看似通顺合理,其实是不确切的。

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传说中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虫子,这种虫子没有骨头,离不开水,一到陆地上就会“失水而醉”,跟人醉倒的样子一样。

古代典籍中“醉如泥”这几个字非常常见,“泥”指的都是“泥虫”。

“河东狮吼”和“狮子”没关系?
都说悍妇是“母老虎”,那为啥是“河东狮吼”,而不是“河东虎吼”“河东虎啸”呢。

原来“狮吼”根本不是狮子的叫声,“狮子吼”是佛教名词,指的是“如来正声”,比喻有威严有的意思。

“母老虎”一定是家里最有威严的人,所以就有了“河东狮吼”的说法,和“狮子”没有一毛钱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