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最全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深度备课整理(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深度备课整理(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深度备课整理●教学设计一.研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对比化学平衡的概念逐渐形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概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借助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平衡观、微粒观、实验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引领学生从微观本质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和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及其在化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逐渐形成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了解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沪科版化学课本第七单位《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第一节“电解质的电离”的讲授内容。
在研究本节课内容时,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将化学平衡的思想引入到电解质溶液系统中,从而认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过程的差异,并由此由此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的角度深入的认识了电解质。
同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模型的树立,也为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识说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电解等情形奠定了基础。
在研究本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电解质、化学平衡的常识。
学生的思考具有一定自力性和主动性,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关于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的条件掌握,归纳的思维周密性等方面都存在缺乏需求教师加以引导。
且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上课积极性高,同时学生关于着手的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乐趣,这统统为讲授的开展供给了支撑。
二.讲授重难点1.重点:证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2.难点:通过探究分歧身分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证实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存在说明:本节课较为常见的设计,是通过比较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动作,发现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化学事实,说明弱电解质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进而引导学生用化学平衡的模型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重点在于探究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身分。
电离平衡教案(8篇)

电离平衡教案(8篇)电离平衡教案篇1其次课时电离平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力量。
2.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力量。
情感目标: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靠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今日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学问。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拟(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展,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转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上升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争论:在的平衡体系中:①参加:②参加:③参加: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ⅱ)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推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随堂练习1.足量镁和肯定量的盐酸反响,为减慢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参加以下物质中的()A.B.C.D.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参加()A.B.C.D.3.浓度和体积都一样的盐酸和醋酸,在一样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一样)反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盐酸的反响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响速率B.盐酸的反响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响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以下表达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一样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响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响:和的酸性强弱比拟,正确的选项是()A.较弱B.较弱C.两者一样D.无法比拟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学问与电离平衡学问对比比拟。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第1课时必备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强电解质;②弱电解质;③电离;④电离平衡[基本规律]①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②电离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知识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1)概念(2)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理论依据: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移动结果不能“消除”或“超越”这种改变。
(2)具体分析:①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其浓度越小,越易电离。
②温度:对于同一弱电解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④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以CH3COOH CH3COO-+H+为例进行分析: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加入少量向右增大增大增强冰醋酸通入HCl(g) 向左增大增大增强加入NaOH(s) 向右减小减小增强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强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4.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的宏观判断方法(1)有颜色的离子: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可用比色计测量离子浓度。
(2)H+或OH-浓度:可用酸碱指示剂或pH计测量H+或OH-浓度的变化。
(3)溶液的导电性:常用溶液的电导率,定量描述溶液的导电性。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2.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3.能够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2.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2.提问:弱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如何导电的?电离过程有何特点?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2.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强调电离平衡的概念。
三、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1.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2.通过实例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分析电离平衡常数与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
四、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应用1.讲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缓冲溶液的配制。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2.强调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练习题:计算某弱酸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
2.思考题: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1.强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
2.提问: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观察实验:将少量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分别插入电极,观察导电现象。
2.分析实验现象: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因素。
4、电离平衡常数的表示、判断及计算【知识梳理】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1、定义: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题讨论:①、氨气的水溶液是否能导电?氨气是否是电解质?(类似问题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其本身是否是电解质?)②、下列化合物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第一组选项:A.氯化氢 B.乙醇 C.氯化钠 D.氨气第二组选项:A.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钾 C.甘油 D.碳酸氢钠③、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A.硫酸溶液 B.食盐晶体 C.金属铜 D.氯化氢气体3、归纳总结: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物质种类溶质粒子导电条件导电实质举例分析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定义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题讨论:(1)现有三种较稀的酸溶液a、b、c,分别加入足量的等量镁条,(a)盐酸 (b)醋酸 (c)硫酸试讨论下列两种情况放出H?2的初速率和放出H2的总量.初速率氢气物质的量(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2)同体积同pH值(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方法:3、归纳总结: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物质种类结构特点电离方程式 HnA HnA三、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1、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② 溶液的导电能力:。
③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内因:。
(完整word)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最全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教材分析(1)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又是水的电离与盐类水解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
(2)本节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重难点。
(2)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理解外加物质、温度、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应用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认识事物变化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学习,初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等辩证观点.四、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五、教学策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PPT)、学生平板电脑等。
八、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
九、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设计意图以洁厕灵和陈醋的生活应用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十、板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等”、“动”、“定"、“变”。
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同离子效应、温度、电解质浓度等.4。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教案)
c(H+)醋酸中c(H+)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填空:
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
c( H+,盐酸) c( H+,醋酸)
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虽然氯化氢和醋酸都是电解质。
但是由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是有区别的。
为了描述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在化学上,将电解质再分类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板书)一、强弱电解质
像氯化氢一样,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而像醋酸一样,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下面咱们就以氯化氢和醋酸为例,来分析、对比一下强弱电解质的异同点。
(列表对比)
强弱电解质和其他类别的物质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常用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分类举例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产生了H+和CH3COO-,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
CH3COOH → H+ + CH3COO—
那么,溶液中是否存在H+ 和 CH3COO—离子结合成CH3COOH的过程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以下资料并进行分析:
在一定量1mol/LHCl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经科学方法测定混合溶液中c(H+)小于1mol/L。
请分析其原理。
混合溶液中存在较多的离子有H+、 Cl-、 Na+和 CH3COO-。
H+在水中不会与Cl—结合,也不会与Na+结合,那就只可能与CH3COO—结合了!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高三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9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9篇电离平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
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
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学策略设计: 纳一巩固训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又是水的电离与盐类水解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
(2)本节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
通过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重难点。
(2)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理解外加物质、温度、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应用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认识事物变化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
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学习,初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等辩证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
创设问题情境一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一展示交流一精讲归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PPT)、学生平板电脑等。
八、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
九、教学过程
实施方案设计意图
如何证明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事 实来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首先请学生完成实验来感受 CH 3C00H 和HCI 电离程度的差异。
可选药品有:
O.1mol/L
CH 3C00H 、0.1moI/L HCI 、蒸馏水、镁条等。
可选器材有: pH 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
从宏观上让学生感知醋酸的电 离
是不完全的。
让学生在愉快 的氛围中探索新知,切身感受 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 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严谨实验、
细致观察,探索问题真相,得 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教师讲解醋酸部分电离的原因,分析醋酸达到电离平衡的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的特征, 提出思考:如何证明醋酸电离平
衡的存在?
请学生设计实验证明醋酸电离平衡的存在。
可选药品有:O.1mol/L CH 3COOH 、CH 3C00Na 固体、冰醋酸、 蒸馏水等。
可选器材有:pH 传感器等。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原 理,间接证明醋酸电离平衡的 存在,从微观上证明醋酸的电 离是可逆的,并为探究温度及 加水稀释对醋酸电
离平衡的影 响做好铺垫。
教师做演示实验,进一步探究温度及加水稀释对醋酸电离平衡的 影响,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主得出相关结论:
(1) 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升咼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 加水稀释,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越稀越电离; 讨论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 平衡的影响。
总结:
一、 感受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差异: 在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1) 溶液pH 值不同;
(2) 与Mg 反应,产生氢气速率不同; (3) 溶液导电性(电导率)不同; 二、 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存在:
(1) 浓度:稀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稀释促进电离; (2) 温度:电离吸热,升温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升温促进电离; (3) 冋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相冋的离子,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课堂训练1、2 从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本节 的学习重点,便于学生系统理 解和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训练 利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学习效 果。
弱电解质电离的拓展:
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平衡,所有化学平衡的知识也适合于电离 平衡。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1) 写出醋酸电离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即醋酸的电离常数;
(2) 探讨温度对醋酸电离常数的影响;
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电离 平衡”和“化学平衡”之间建 立联
系。
利用已有的平衡常数 的概念,
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
习电离平衡常数的 相关知识。
十、板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时,电离过
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电离平衡的特征: “等”、“动”、“定”、“变”。
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同离子效应、温度、电解质浓度等。
4.弱电解质电离的拓展:
( 1)醋酸电离的平衡常数叫做醋酸的电离常数,记作Ka.
(2)Ka的大小可以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其他情况相同下,弱酸的Ka越大,其酸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