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合集下载

电离平衡教案(8篇)

电离平衡教案(8篇)

电离平衡教案(8篇)电离平衡教案篇1其次课时电离平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力量。

2.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力量。

情感目标: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靠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今日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学问。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拟(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展,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转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上升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争论:在的平衡体系中:①参加:②参加:③参加: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ⅱ)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推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随堂练习1.足量镁和肯定量的盐酸反响,为减慢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参加以下物质中的()A.B.C.D.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参加()A.B.C.D.3.浓度和体积都一样的盐酸和醋酸,在一样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一样)反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盐酸的反响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响速率B.盐酸的反响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响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以下表达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一样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响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响:和的酸性强弱比拟,正确的选项是()A.较弱B.较弱C.两者一样D.无法比拟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学问与电离平衡学问对比比拟。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强弱电解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2.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3-1,分析实验现象,建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3-1,控制实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重视学科思想的渗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认识电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

2. 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与探究,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教学方法:引、学、导、练。

4、教学过程:【引】第二章学习过化学反应平衡移动,主要是气体,那溶液里有没有离子的平衡呢?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的内容。

【学】自主学习:1、内容:(1)强弱电解质,教材P40-P41(2)《名师同步导学》,强弱电解质的填空2、时间:10min【导】知识回顾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水、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过氧化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如:多数有机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如 NH3 等)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均为电解质5.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注意:1、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难溶的盐(BaSO4等)虽然水溶液不能导电,但是在融化时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电解质≠易容≠导电)3、CO2、NH3等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均不是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B.Cl2C.NH4HCO3D.SO2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备注: Mg条使用前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讨论下列问题:(1)镁条和酸的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Mg + 2H+ ==== Mg2+ + H2↑(2)当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否相等?怎么判断?反应速率不同,pH不同,说明盐酸和醋酸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教案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电离方程。

2.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的概念。

3.了解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

2.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的计算。

3.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1.弱电解质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及其相关计算的操作。

教学准备:投影仪、草图、实验装置(弱电解质的电离实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引入电离的概念,回顾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Step 2: 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电离方程1.引入弱电解质的定义: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如CH3COOH的电离方程。

3.提示弱电解质的分子式通常采用双箭头表示电离过程。

Step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1.引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概念:一个弱电解质溶液中分解电离的物质和总物质的摩尔激励之比。

2.提示电离度的计算公式:α=(分解电离的物质的摩尔浓度)/(总物质的摩尔浓度)。

3.引导学生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如一定浓度的CH3COOH的电离度。

4.引入弱电解质的相对电离度的概念:离子活度与摩尔浓度的之比。

5.提示相对电离度的计算公式:η=离子活度/摩尔浓度。

Step 4: 弱电解质的电离反应及相关计算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弱电解质电离反应的情况,如酸碱中指示剂的着色变化。

3.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如计算一定浓度的CH3COOH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

Step 5: 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现象,如有机酸的酸性。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溶液中的电导现象,如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和电导情况之间的关系。

Step 6: 总结和小结1.总结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电离方程。

弱电解质的电离 说课稿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  说课稿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教材内容: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的电离平衡。

(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与强弱电解质之间的关系。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能用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有关离子浓度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对电离平衡中的指导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本节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四)教学建议:(1)在复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基础上了解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以酸、碱、盐是电解质为切入点,以盐酸和醋酸的酸性为设疑点,创设教学情景和教学氛围。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分类原则和分类思想,了解相应的概念。

(2)认真设计实验3-1,先引导学生书写Mg与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指出金属与酸的反应实质上是金属与酸电离出H+的反应,反应的快慢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和H+的浓度;可考虑将课本的实验结果设计成两部分,一个用于通过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一个研究强弱电解质反应时的特征,初步建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思想。

在完成实验3-1后通过讨论得到的结论是:A.由于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大,表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并由此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B.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H+浓度几乎相等,表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CH3COOH分子只有部分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解题、总结思路、讨论交流、反思归纳、提炼方法等一系列的活动巩固基础知识,深化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相互交流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思维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应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教案标题: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弱电解质,并能区分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离子平衡方程式;3. 掌握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离子浓度的方法;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投影仪、电子白板、实验器材、化学试剂等;2. 教学资源:教科书、参考书、教学PPT等;3. 实验准备:准备一组弱电解质溶液及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子式,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并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它们的定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简要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电离过程。

2. 解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方程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符号和含义。

3. 通过实验演示或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实验室准备好的弱电解质溶液分装到不同的试管中,并用试纸检测其酸碱性。

2.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

3. 让学生使用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他们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离子浓度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

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与学生共同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比较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离子浓度;2.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应用。

弱电解质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电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案课题: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授课班级课时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1、CH3COOH CH3COO-+H+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3、电离平衡的特征:(1)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2) 等--V电离=V结合≠ 0(3) 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4) 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5) 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4、影响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 外因:①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③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三、电离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 表示。

2、表示方法:ABA ++B -- AB)(c )-B (c )A (c K ⋅=+电离3、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发生浓度变化时,其电离常数不变。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是以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的初步认识后,学生来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后的讲解课。

学情分析:高二班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需要多次反复练习知识点,学生才能反应过来。

学生没有养成一个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时间学生好好地阅读教材。

教师不能一味嚼,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学会判断强弱电解质;2、正确理解导电能力与电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觉地修改答案,并且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审题与思考题目的题意,达到驾驭题目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题目的相互交流得出答案,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的课堂回馈,达到最佳的教学相长的状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强弱电解质难点:利用化学平衡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方法:问思式、讲练结合。

教学进程(不够可附页):设计意图、偶发事件及处理、思考等1.小测5in书写《学评》p78,学生活动2的4个表达式。

2.进入例题分析p79(由浅及深)师:你们先前后讨论一下昨天晚上安排的练习题哪里不会的,不懂再举手问我。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

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发现很多的问题。

8in后师:好,回过头来。

我们这一章这一节的内容中,提出了电解质的分类——强弱电解质。

什么是强/弱电解质?书上是怎么定义的?生:(翻书)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完全电离的就是弱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刘超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三、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四、教学过程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离子反应为特征。

本章以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

【温故知新】
什么叫电解质?什么叫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大部分的盐、水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大多数有机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预习导学】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同的电解质,它们的电离程度是否相同?
1、实验探究
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用PH计测这两
种酸的PH。

2、实验结果分析
离子反应的速率主要决定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碰撞速率。

镁条相同,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

反应速率不同,PH不同,说明盐酸和醋酸中氢离子的浓度是不同的。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氢离子浓度不同,说明HCl和CH3COOH 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一)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部分的盐。

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离子化合物大部分的盐类
强碱共价化合物强酸弱酸弱碱水}
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醋酸溶于水,部分电离为离子。

CH 3COOH → H + + CH3COO _
离子在水中相互碰撞,又结合为分子。

H + + CH3COO _ → CH 3COOH 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CH 3COOH CH 3COO -+H +
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
衡状态。

这一平衡的建立过程,同样可以用速率—时间图来描述。

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点
(1)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2) 等--V电离=V结合≠ 0
(3) 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 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5) 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与交流】
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分析一元弱酸(HA)、一元弱碱(BOH)的电离平衡过程,并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弱酸弱碱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二元弱酸H2A的电离方程式。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稀释时,离子碰撞结合为分子的速率减小。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逆向移
动,电离程度减小。

稀醋酸CH3COOH CH3COO-+H+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 H+ )C( H+ )导电能力
加水稀释正向增大减小减弱
加少量冰醋酸正向增大增大增强
加HCl逆向增大增大增强
加NaOH正向减小减小增强
加入Mg正向减小减小增强
升温正向增大增大增强
(三)电离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嗖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

2、表示方法:AB
A++B-AB)(c)-B(c)A(cK???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A+)、C(B-)和C(AB)均为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粒
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值,并不是直接指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值。

并且,在温度一定时,其电离常数就是一个定值。

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

K值只随温度变化。

【随堂练习】
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CO3 2、H2S 3、 NaHCO3 4、NaHSO4 5、HClO
2、25℃时,50mL 0.10mol/L的醋酸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H3
COOHCH3COO―+H+。

若分别作如下改变,对上述平衡有何影响?
(1) 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将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__
(2) 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平衡将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
(3) 加入少量0.10mol/L盐酸,平衡将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
(4) 加入20 mL 0.10mol/L的NaCl溶液,平衡将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