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组常见易混淆量词辨析

合集下载

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词语搭配呈现方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词语搭配呈现方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词语搭配呈现方式及其适用性分析付冬冬【摘要】文章归纳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词语搭配的三种呈现方式——表格法、规则法以及综合语境法.针对CSL学习者词语误用的三种表现,文章重点探讨了汉语易混淆词辨析词典中词语搭配呈现方式的适用性:表格法适于展现词语混淆点上非此即彼的特定搭配关系,它揭示了词语在词和词组层面的搭配差异;规则法适于展示语义范围明确的自由搭配关系,它揭示了词语在义类层面的搭配差异;综合语境法适于展示同构异义的搭配现象,它揭示了词语在句子层面的使用差异.【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年(卷),期】2013(011)006【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易混淆词;词语辨析;词语搭配;词典体例【作者】付冬冬【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95一、引言以往面向汉语母语者的同/近义词词典对词语意义的辨析着力较多,轻视词语的用法。

目前正在编纂的面向CSL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辨析词典”,[注]该词典由北京语言大学“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课题组共同研编。

“易混淆词”是“站在中介语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的理解和使用中的混淆词语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张博,2007)。

针对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词语混淆问题而编纂的辨析词典就是汉语易混淆词辨析词典(下文简称“易混淆词辨析词典”)。

非常强调CSL学习者的词语使用和语言生成,因此对词语搭配较为重视。

在体例上,该词典除了设有“词语释义”、“辨析要点”以外,还特别增设了“词语搭配”板块,向学习者展示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词语搭配如何设计和呈现对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至关重要。

因为学习者将两(多)个词混淆大多表现在与其他词语的组配关系中,而且词典对词义和词语用法的辨析也往往要在词语的不同组配关系上显现。

合理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呈现词语搭配关系,将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区分词义、化解混淆,进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使用和语言生成能力。

解析小学生易错的量词用法

解析小学生易错的量词用法

解析小学生易错的量词用法小学生易错的量词用法解析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量词用法。

正确的量词用法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帮助小学生准确表达、避免理解和交流上的困惑。

本文将解析小学生易错的量词用法,帮助他们正确使用量词。

一、量词的概念和作用量词是表示事物数量或程度的词语,用以限定名词的数量。

它在句子中起到修饰名词、说明事物数量的作用。

常见的量词有“个”、“只”、“条”、“张”、“本”等。

二、易错的量词用法及解析1. “只”与“条”的区别小学生在描述一条鱼或一只鸟的时候,常常会混用“只”和“条”。

正确的用法是,“只”用于鸟、虫等数量较多的动物,如“一只鸟”、“一只蟋蟀”;“条”用于鱼、蛇等长条状的动物,如“一条鱼”、“一条蛇”。

解析:这两个量词的使用与动物的形状和特征有关。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忆不同动物的形态,准确选择量词。

2. “张”与“本”的使用小学生在描述书本和纸张时,常常会混用“张”和“本”。

正确的用法是,“张”用于平面图、图片、纸张等;“本”用于书籍、笔记本等。

解析:这两个量词的使用与物品的形态和用途有关。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忆不同物品的形态和用途,准确选择量词。

3. “双”与“只”的区别小学生在描述一只鞋子的数量时,常常会混用“双”和“只”。

正确的用法是,“双”用于一双鞋子、一双袜子等成对出现的物品;“只”用于单只的物品,如一只球、一只手表等。

解析:这两个量词的使用与物品的形态和用途有关。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忆不同物品的特点,准确选择量词。

4. “朵”与“棵”的区别小学生在描述花朵和树木的数量时,常常会混用“朵”和“棵”。

正确的用法是,“朵”用于花朵、云朵等;“棵”用于树木、草木等。

解析:这两个量词的使用与物品的形态和特点有关。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忆不同植物的特征,准确选择量词。

三、如何避免量词错误为了避免量词错误,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学习和训练:1. 观察和记忆:通过观察不同事物的形态和特征,记忆它们对应的量词用法。

易混淆的字组词、量词复习(一年级)

易混淆的字组词、量词复习(一年级)

复习
一、易混淆的字组词:
鱼(动物):金鱼小鱼鱼虾捕鱼打鱼渔(捕鱼):渔民渔网渔船渔村渔火生:生日生气出生生火先生升:上升升旗升起来
有:有人有用有的有电没有
友:朋友友好好友
公:公正公开公公公牛
工:工人做工工作工厂
时:时间小时古时候儿时时光
十:十月十天十个人一五一十
风:大风风浪风雨风沙
丰:丰收丰富丰年丰满
全:全天全部完全
泉:泉水山泉喷泉
方:东方南方方向
放:放下开放放心放水
背:背心背书手背后背
贝:贝壳宝贝
二、反义词:
大——小上——下水——火手——足升——降南——北东——西前——后左——右父——母儿——女来——去白——黑有——无头——尾是——否好——坏天——地阴——阳里——外古——今先——后长——短对——错开——关早——晚、迟正——反、斜公——母、私生——死、熟
出——入、进干——湿
三、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棵树一枝花一朵花一只鸟一匹马一条鱼一头牛一条河一双手一支笔一盏灯一封信一辆车一口气一个兵一个营一张纸一张弓一支箭一棵草一颗牙一团火一块田一朵云一阵风一场雨一把刀一根丝一团麻一道光一座亭台一座小桥一座宝塔一座高山
一座公园一座雕塑一座大厦一面红旗一列火车一把椅子一条荡船一粒种子一艘飞船一双筷子一个苹果一串葡萄一片树林一片枫叶一片花丛一片草坪一片沙滩一片田野一颗珍珠一颗明珠一条渔船一颗星星一轮明月一支军队一块木板一个节日一块石头一根竹子一架飞机一条小路。

易混淆字收集

易混淆字收集

易错字辨析“辨”与“辩”“辨”与“辩”同音,字义相近,有时可以通用,是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辨”是辨别、分辨的意思,如辨认、辨析、思辨、辨正、明辨是非等。

“辩”是辩论、辩解的意思,如分辩、争辩、辩驳、辩护、辩证、辩解等。

“辩”中间是“言”字,表示与“说、论”有关。

而“辨”是分辨,不一定“辩”和“论”。

“辨白”与“辩白”,“辨正”与“辩正”,“辨证”与“辩证”可以通用,但某些专业术语却不能通用,如中医“辨证论治”“辨证施治”的“辨证”不能误为“辩证”。

上述词汇在使用时,最好注意体会词义上的细微差别,根据不同的上下文正确使用。

“采”与“彩”“采”与“彩”这两个同音字,字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

书报刊上常常“采”与“彩”不分,造成用词错误,如把“光彩”写成“光采”,“喝彩”写成“喝采”,“风采”写成“风彩”等等。

要区别“采”与“彩”,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

“采”主要表示人的容貌、姿态、神情和精神境界,如神采、风采、文采、神采奕奕、风采动人、无精打采、兴高采烈等。

“彩”则主要表示颜色,在与颜色有关的词里,都用“彩”,如色彩、彩云、彩虹、五彩缤纷等。

“剪彩”“张灯结彩”中的“彩”都指彩色的丝绸之类;“彩礼”指订婚用的各色财物。

“彩”有时不表现色彩,如精彩、多姿多彩,是表示出色、多样的意思。

还有“喝彩”表示称赞、夸奖的欢呼声:“挂彩”表示负伤流血:“彩排”表示演员化装排练,这些词中的“彩”都不直接表示颜色。

“光彩”本意表示颜色、光泽,后常用来表示光荣的意思。

“长”与“常”“长”与“常”音相同,且都可表示时间长,因此书报刊上经常出现混用的现象。

“长”指两点之间距离长,与“短”相对,既指时间也指空间。

如长河、长途、长空、长年、长期、长跑、长篇、长卷、长寿、长眠、长逝等,都是指时间或空间“长”的意思。

而擅长、一技之长、长于书画等,是表示特长、长处和优点。

“常”却不与“短”相对,它对时间长的表示是:时常、经常、常常。

小学生易错词语

小学生易错词语

小学生易词语1、按(安)装“安”与“装”同义,都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起的地方。

由于“安装”是动词因此易误作“按装”。

还有“安排”也易误作“按排”。

“安排”的“安”指“使有合适的位置”。

2、甘败(拜)下风这里的“拜”指“拜服”,引申为“承认不如别人”,不可写为“败”。

3、自抱(暴)自弃这里的“暴”指“糟蹋、损害”,写成“抱”就不好解释了。

4、针贬(砭)“砭”(biān)是古代用以刺激人体皮肉治病的石针。

“针砭”比喻深刻批评。

5、泊(舶)来品“泊”指“停船靠岸”,是动词语素;“舶”指“航海大船”,是名词语素。

“舶来品”指航海大船运来的物品,旧时指进口的商品;写成“泊来品”就不好解释了。

6、脉博(搏)这里的“搏”指“跳动、搏动”,写成“博”语意不通。

7、松驰(弛)“松”和“弛”同义,都指“松懈、松散”;写成“松驰”就不好解释了。

8、一愁(筹)莫展这里的“筹”指计算用的筹码,引申为计策。

写成“愁”是望文生义所致。

9、穿(川)流不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河流中的水那样流淌,永不停息。

“川”指“河流”,写成“穿”也是望文生义所造成的。

10、精萃(粹)“精粹”指“精炼纯粹”。

“粹”是“****”的意思,常组成“荟萃”一词,如“精英荟萃”也不能缩简为“精萃”。

11重迭(叠)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删去了“迭(叠)”,恢复了“叠”字的使用。

“迭”现在只用于“更迭、迭次”等词语中。

12、渡(度)假村在现代汉语中,“度”的基本义指时间上的经过,“渡”的基本义指由此岸到彼岸。

因此,“欢度春节”“度日”“度假村”的“度”不能写作“渡”。

13、防(妨)碍“妨”与“碍”同义,都指“阻碍”,故“妨碍”指“阻碍”;写成“防碍”则变成“防止阻碍”的意思了。

14、幅(辐)射“辐”指车轮中边接车毂和轮圈的一条条直棍儿。

“辐射”指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写成“幅射”就不好解释了。

15、一幅(副)对联量词“副”用于成双配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眼镜、一副象棋、一副扑克牌”。

对外汉语之易混淆量词

对外汉语之易混淆量词
1.计量鸡、狗、猫等家禽的数目。 例如: 一 只 狗 (yì zhī) 鸡 鸭
• •
• •
2.人体或动物身上的某些成对的器官。 例如:两只耳朵。 两只眼睛等动物。
• • 例: •
一头牛 (cow) niú 猪(pig) zhū 大象(elephant) dàxiàng
作业: • 1.做课后作业 • 2.练习今天所学的易混淆量 词
把bǎ
• 把:有把(bǎ)、柄(bǐng)的器具
• • •

例: 一把刀 一把椅子 一把伞
练习:
• 1.我喜欢这两 ——猫 • A.头 • B. 只 • C.条
2.这两——扇子是小明在北京买的,非常贵。 A.节 B.条 C.把
• 3.下面八——领带,你喜欢哪种颜色的呢? • A.只 • B.节 • C. 条
条tiáo
• 条:① 用于细长的东西 • 例:一条鱼 • 一条领带 • • • • ②用于具有汉字的条状排列的特点 例:一条消息 一条新闻
节 jié
• 节:用于分段的事物或文章 • 例:三节课 • 翻开书的第一章第四节 • 十节火车
张zhāng
• 张: 用于那些有平面物或展开物的特点的东西 • 例: 一张床 • 一张桌子 • 一张照片
个 gè
• 个: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 • 例如:一个人
• •

三个苹果 一个想法
一个人有三个苹果。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吃掉 三个苹果!
棵kē
• 棵:量词,多用于植物。

• • • •
如:一棵树 一棵草
特例:一朵花
颗 kē
• 颗:用于颗粒物,具有价值、特定功能。
• • • 例: 一颗心 一颗珍珠 一颗宝石

对十组易混淆词语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对十组易混淆词语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对十组易混淆词语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之间容易混淆的情况。

这些词语的拼音或字形相似,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这些易混淆词语,本文将对十组常见的易混淆词语进行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同音异义词1. 作用与作品作用和作品是两组读音相同、拼音相似但意义截然不同的同音异义词。

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词语的用法,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让学生分别用作用和作品造句,并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加深记忆。

2. 鲁莽与卤莽鲁莽和卤莽同样是同音异义词。

为了区分这两个词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

让学生分别扮演鲁莽和卤莽的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中演示其特点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形音字1. 依赖与依靠依赖和依靠是两个形音字,并且在意义上也有相似之处。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分辨出依赖和依靠的差异。

例如,让学生描述一种持久的友情,他们会使用哪个词语?2. 忍受与忍耐忍受和忍耐同样是形音字,但在用法上却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方式,让学生区分忍受和忍耐所表达的意思。

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两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同音词1. 调皮与调侃调皮和调侃是两组同音词,并且在形态上也相近,但是意义上却完全不同。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根据情境判断应该使用哪个词语。

通过遇到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两个词语的理解。

2. 追究与追求追究和追求同样是同音词,但意义上却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词语,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

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选择使用追究还是追求,通过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两个词语的用法。

四、反义词1. 安慰与担心安慰和担心是两组反义词,尽管拼写不同,但读音相近,容易引起学生的混淆。

普通话考试常见量词及名词搭配(一)

普通话考试常见量词及名词搭配(一)

普通话考试常见量词及名词搭配(一)1、台tái计算机、医疗设备(套)、汽车(部、辆)、钢琴(架)、摄像机(部、架)、演出(场)、话剧(场)、杂技(场)、节目(场、套)2、套tào衣服(件)、西装(件)、房子(间、所、座)、家具(件)、沙发(对)、餐具、书(本、部)、邮票(张)、医疗设备(台)、节目(场、台)、试题(道、份)3、条tiáo绳子(根)、项链(根)、辫子(根)、裤子、毛巾、手绢儿(块)、肥皂(块)、船(只)、游艇(只)、蛇、鱼、狗(只)、牛(头、只)、驴(头、只)、黄瓜(根)、河(道)、瀑布(道)、山脉(道)、道路、胡同儿、伤痕(道)、新闻、信息、措施(项)、命令(道、项)4、头tòu牛(条、只)、驴(条、只)、骆驼(只)、羊(只)、猪(口)5、位wèi客人、朋友、作家(名)6、项xiànɡ措施(条)、制度、工作(份)、任务、技术(门)、运动、命令(道、条)、比赛(场、节)7、张zhānɡ报纸(份)、图画(幅)、相片(幅)、邮票(套)、扑克牌(副)、光盘、大饼(块)、脸(副)、嘴、网、弓、床、桌子8、只zhī鸟、鸡、鸭、老鼠、兔子、狗(条)、牛(头、条)、驴(头、条)、羊(头)、骆驼、(头)、老虎、蚊子、苍蝇、蜻蜓、蝴蝶、手表(块)、杯子、船(条)、游艇(条)、鞋(双)、袜子(双)、手套(副、双)、袖子、球拍(对、副)、手(双)、脚、(双)、耳朵(对、双)、眼睛(对、双)、翅膀(对、双)9、支zhī笔、手枪(把)、蜡烛(根)、筷子(根、双)、香(根、盘)、军队、歌10、座zuó山(道)、岛屿、城市、工厂(家)、学校(所)、房子(间、所、套)、桥、石碑(块)、雕塑、大钟(口)11、把bǎ菜刀、剪刀、宝剑(口)、铲子、铁锨、尺子、扫帚、椅子、锁、钥匙、伞(顶)、茶壶、扇子、提琴、手枪(支)12、本běn书(部、套)、著作(部)、字典(部)、杂志(份)、账13、部bù书(本、套)、著作(本)、字典(本)、电影(场)、电视剧、交响乐(场)、电话机、摄像机(架、台)、汽车(辆、台)14、场chánɡ雨、雪、冰雹、大风、病、大战、官司、电影(部)、演出(台)、话剧(台)、杂技(台)、节目(台、套)、交响乐、(部)、比赛(节、项)、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组常见易混淆量词辨析
一、幅副
幅fú,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一幅画;用两幅布做一个床单儿。

副fù①用于成对、成组、成套的东西:一副手套、一副对联、全副武装
②用于面部表情、人的样子等:一副笑脸、一副庄严的面孔、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
③用于嗓音:一副好嗓子
二、棵颗
棵:计量植物的个体量词:一棵树、一棵草、一棵白菜
颗:①多用于颗粒状(可大可小,形态一般为圆形,有时形状不拘)的东西:一颗珠子、一颗子弹、一颗牙齿;一颗颗汗珠子往下掉。

②引申用法:一颗心。

注意:
粒,1.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一般较小,不一定是圆形:豆~儿。

米~儿。

盐~儿。

颗~。

微~。

2.用于粒状的东西:一~米,三~子弹。

三、份分
份fèn:①搭配成组的东西,数词不限,用于具体事物,一~盒饭,一~礼物,人人有~
②用于报刊、文件等,三~报纸,一~杂志
“份”用于抽象事物时,含“个”义,数词限用“一”,常在前加指代词“这、那”,如“不能冒这份险”“一份势力”
分fēn:①货币、时间、角度、长度、重量、质量、成绩考核等的单位量词,一百分,一分钟;②虚指,多用于抽象事物,如“一分心思”“几分绿意”
四、截节
截,源出于“截断”,计量被截断的物品,一~木头,一~粉笔,话说了半~。

节,表示分段的物体:两~烟筒。

指自身独立成段,一~竹子,一~电池,一~节车厢。

引申义的不同,“截”引申为从整体中截取的一部分,如“半截事(整件事的一部分)”。

“节”引申指“独立成段的事物”,如“一节文章”“一节课”
五、场chǎnɡ、chánɡ
场chǎnɡ,①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

②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球赛;跳一~舞。

③考试的次数,今天考了两~。

场chánɡ,①用于事情的经过:一~雨;一~大战;空欢喜一~。

②风雨、病灾、农事活动:一~大病;一~洪水。

③某些言语、行为的次数,大闹一~;哭了一~
六、卷juǎn、juàn
卷juǎn,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纸;一~铺盖
卷juàn,古代书籍写在简帛或纸上,卷juǎn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现在人们用“卷”指全书的一部分。

第一~、上~、藏书十万~
七、部本卷册
部,多指书的整体,内含成套之意,多用于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著作或辞书。

如“一部辞海”“一部二十四史”
本,计量书籍、簿册,不指成套的书的整体。

如“一本小说”“一本语文书”“一本小册子”“鲁迅全集第二本”
卷,音juàn,古代书籍写在简帛或纸上,卷juǎn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现在人们用“卷”指全书的一部分。

第一~、上~、藏书十万~
册,指成套书、画的本数,多用作书籍发行的单位,一本就叫一册。

这套书一共六~;画本三~
注:书籍是一切书的总称,表全量,是集合名词,而本、册是个体量词,表确定数量的个体量词不能修饰集合名词,因此不能说“一本书籍”,应该是“一本书”或“一些书籍”
个体量词和集合名词搭配不当的常有:一封书信,一艘船只,一棵树木,一
张纸张,一辆车辆,一匹马匹等,可以将其中的结合名词改为个体名词“信、船、树、纸、车、马”。

八、个位名条员口
“个、位、名、员、条”这几个量词都可以计量个体的人,但也有区别:“个”既用于具体的人,也用于抽象的人,是中性词,不含感情色彩。

“位”是褒义词,专用于具体有身份的人,不用于抽象的人,含尊敬或客气的感情色彩;不用于名词“人”,不说“三位人”。

“名”专用于具有某种身份或职业的人,不带感情色彩。

如“一名演员”“两名教师”。

不与表泛称的、以及表亲属关系的名词搭配。

不说“一名人”“一名同志”“一名客人”“一名堂兄”“两名姐姐”。

“条”主要计量条状物体和某些抽象事物,在计量人时,只与“好汉、汉子、猛汉”等词组合,如“一条猛汉”“一条汉子”。

多出现在旧小说中、话本中,现代口语和白话文里有时也用。

“员”专用于“文官、武将”,如一员大将。

“口”专用于计量人数,只与名词“人”搭配,如“一家三口人”。

可以说“一位同志,一位老先生”,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敌人、一个小孩”,而不可以说“一位人、一位敌人、一位小孩”。

九、摊滩
摊,用于摊开的糊状物:一~血;一~稀泥
滩,只有名词用法,指“滩地”等。

例如:河滩上有人搭建了几个窝棚。

这片海滩涨潮时,就淹没在海水里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摊”有量词用法,“滩”没有量词用法,
因此,宜写“一摊水”,不宜写“一滩水”。

十、身件
身,包括上衣和裤子两样。

件,用于单件衣服,多指上衣。

平时,我们说“一身西服,一身工作服,一身运动服”,而不说“一身衬衣,一身夹克,一身毛线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