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环境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交通环境

噪声来源
• 4、交通噪声的特点
噪声源范围广泛,包括铁路运输噪声、公路交通 噪声和航空噪声。 噪声源的种类多,即有点源,又有面源和线源。 交通噪声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在上下 班高峰及交叉口噪声较大。 交通噪声的持续时间长,不分昼夜。 交通噪声具有随机性,除了与车辆本身功率级有 关,与道路结构和交通状态有很大关系。 交通噪声和车辆保有量有关。 交通噪声中有多种噪声混杂,难于控制。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小组成员 蔡阳、李国伟、李镓铭、 李康、汪卫东、于成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概述 • 道路交通环境
随着交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加, 路网密度的提高,致使道路交通所产生的某些 不良现象如噪声、废气、振动、电磁波等相应 增加,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 危及到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了人们正 常的工作与生活,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害问 题。
• 交通运输对人类本身的影响,直接的 表现为交通事故对人体的伤害,间接 地影响为空气污染、噪音等对人类健 康、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等产生的影 响。 • 主要介绍道路交通产生的大气、噪声、 振动等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二、对大气的污染
• 道路交通对大气的污染是指交通运输中,车辆排 出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 间都超过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和允许标准,使人 们和生物等蒙受其害。交通污染,与车流量、车 型、燃料、运行状态、道路条件及地理气象等密 切相关,在不同的季节与时间里都在随机变化着。 在公路附近上空,往往形成一浓度较高且持续时 间较长的排放污物区域,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 同时亦将对动、植物和水、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 绿化
考虑到实际的地形与气象条件,于道路两 侧适当范围内进行绿化,是净化道路交 通环境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并与降 低交通噪声的绿化措施综合予以考虑。

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

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

交通环境
天气状况、交通流量、道路照明等环境因素也会 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
交通安全的管理措施
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提 高公众交通安全意识。
严格驾驶员培训考核
规范驾驶员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确保驾驶 员具备足够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加强车辆安全管理
建立车辆安全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车辆始 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
目录
• 交通环境概述 • 交通安全概述 • 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 交通安全教育 • 交通安全法规与标准 • 交通安全管理实践
01 交通环境概述
交通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交通环境是指道路、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等与交通相关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交通环境可以 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道路类型,可以分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根据交通工具类型,可以分为汽车、 摩托车、自行车等。
人文化
交通环境的发展还需要注重人文关怀,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例如,建设无障碍 设施、提供特殊人群出行服务等。
02 交通安全概述
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护生命安全
交通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 的生命安全,减少交通事 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 的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
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有助 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因 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 和冲突。
强化交通执法
政府应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 超速、闯红灯、酒驾等违法行为,维 护交通秩序和安全。
04 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通过教育,使人们认识到 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 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 的发生。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第十章道路交通环境保护§10-1 概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客观条件。

道路交通环境就是人们借道路进行交通运输的客观条件。

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事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加,路网密度不断提高,致使道路交通所产生的某些不良现象如噪声、废气、振动、电磁波等相应增加,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危及到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害问题。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就是设法减少或防止道路交通对人类生态平衡的破坏。

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道路环境质量,这是交通工程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近年来已开始重视交通环境的保护,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10-2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与控制一、噪声的含义、计量与指标噪声通常指一切频率混杂、呆板、凌乱、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妨碍的声音。

亦即凡人们所不需要、令人厌烦的声音、统称噪声。

道路交通噪声即指由道路交通而产生的这种令人厌烦的声音。

交通噪声与车流量、车型、车速、路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天中完全是随机变化的,是一种变化范围很宽的随机噪声。

许多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噪声的50% ~70%来自道路交通噪声,当然个别情况下可能稍有不同。

交通噪声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不仅与声强、频率有关,并且与其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有关。

声强变化幅度很大,如在寂静的环境中,勉强能听到最小的声音强度,称为可听阈,使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强度称痛阈。

从听阈(2×105 Pa)到痛阈(20 Pa))声压比变化在100万倍以上,因此采用一个声级数值来评价交通噪声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故常用以下几种计量指标。

1.声压与声压级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帕(Pa)。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保护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保护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保护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交通拥堵问题逐渐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城市环境,我们需要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保护方案。

一、加强噪音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污染,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

为了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轨道和车辆设计,减少噪音产生;加装隔音设备,降低列车噪音的传播;制定噪音限制标准,加强对噪音的监测和管理;在轨道交通周边设置隔音墙等。

二、减少大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如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监管,确保车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建设车辆维修和加油站,减少尾气泄漏;加强轨道交通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污染情况。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能效的交通工具,应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优化列车设计,减少能源消耗;改进列车驱动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能源回收利用力度,如通过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回馈到电网中供其他列车使用。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和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在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对生物活动的干扰;建设生态廊道和绿化带,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加强对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植物和动物的保护,避免物种灭绝或减少。

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为了有效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环境,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

我们应该加强对轨道交通环境影响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交通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交通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交通与环境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中,交通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关键问题。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平衡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环保交通方式和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综合介绍关于交通与环境的知识点。

一、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1. 碳排放交通运输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交通工具的燃油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而造成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 空气污染车辆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会污染大气,引发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 噪音污染交通运输产生的机动车辆、火车和飞机等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对环境和自然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4. 土地消耗为了建设道路、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降低地球表面的绿地覆盖率,破坏生态平衡。

以上是交通运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重视环保交通方式,采取有效的环保政策,减缓交通运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环保交通方式1. 步行和骑行步行和骑行是最环保的交通方式,不排放尾气和噪音,减少对大气环境和自然生态的破坏,对身体健康有益。

2.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等,减少汽车使用,比单车和步行更为环保。

3. 电动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减少了尾气排放,是一种环保交通方式。

4. 分时共享交通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分时共享交通工具,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和车辆使用量,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以上是环保交通方式的主要类型,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选择最适合的环保交通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政策1. 节能减排政策各国政府通过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推广低碳出行方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环境与行车安全

环境与行车安全
(6)在冰道上转弯时,要提前减速,转弯半径要大,不使 方向盘急转急回。
(7)在结冰道路上车辆进站时,要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 降速,也可用减挡的方法来降速,但要慎用制动。停 站时,车辆不要过于靠边,因为路边斜度较大,容易 产生侧滑,造成碰撞乘客、站台设施等事故。
(8)车辆通过结冰坡路时,应视坡度大小,选择适当的中 低挡行驶,尽量避免中途换挡或停车。下坡时,挂入 低速挡,严格控制车速。
➢ 横向滑溜:在转弯时如车速过快最容易引起车辆横滑、 甩尾,甚至倾覆。
8
2.冰雪天气的行车措施 (1)在大雪中行车,驾驶员视线不清,应及时清除风挡玻璃
上的积雪,以开阔视野,使视线尽量少受影响;在行驶 中还应适时开启近光灯和小光灯,以便向其他车辆或行 人示意。
(2)当道路被大雪覆盖难于便认时,要根据地形、路边树木、 交通标志或电线杆等来判断行驶的路面和路线,并适当 控制车速,握稳方向盘沿路中心或路中积雪较浅的地方 缓慢行驶。
道路构造、道路宽度、路面质量(是水泥铺装还是柏油 铺装)、车行道和人行道混合或分离、道路是否有中心 分离带、道路平曲线和纵曲线特征以及路侧建筑物建 造情况等。 ②驾驶环境:车辆环境。驾车时光线,气候冷热,车内 是否噪声严重,驾驶室座位是否舒适、安全,这些条 件都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2)意义性交通环境。交通安全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 志和路面交通标示等。 (3)社会性交通环境。道路上的交通参与者如驾驶员、骑 车人和行人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驾驶员 驾驶车辆的操作行为而构成社会性交通环境。
6
三、风天与行车安全
➢ 风天飞沙迷漫、视距减小。 ➢ 有些行人或骑车人为躲避风沙会突然横穿马路
或埋头骑车、行走;有些骑车人受风沙影响, 致使车辆失控、驶入道路中央或摔倒,使驾驶 员措手不及,对安全行车威胁较大。 ➢ 为此,驾驶员在风天行驶的措施应该是与自行 车或行人放宽横向距离,减速慢行,遇到人车 不盲目行驶,视线不清及时停车。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课件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课件

01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
通过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

02
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通过限行、限购和拥堵费等手段,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

03
广州市公共交通优化计划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化公交线路和地铁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
水平。
地方环保实践案例
杭州市西湖区绿色出行项目
道路交通环保实践案例
国际环保实践案例
英国伦敦拥堵收费制度
通过征收拥堵费,有效减少私家车进入市中心,降低交通拥堵和 空气污染。
丹麦绿色出行计划
鼓励使用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电动汽车,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纽约市步行和自行车计划
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基础设施,提高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
国内环保实践案例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PPT课 件
目录
•具 • 道路交通环保政策与法规 • 道路交通环保实践案例 • 未来道路交通环保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介绍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概念、 意义和重要性,阐述道路交通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当前环境问题
环保的汽车技术。
绿色税费政策
实施绿色税费政策,对高排放车辆 采取限制措施,鼓励低排放或零排 放车辆的使用。
环保法规执行
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 击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保障环保 措施的有效实施。
社会参与对环保的促进
公众环保意识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道 路交通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形成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的社会
噪音还会对动物栖息地造成影 响,破坏生态平衡。
土壤污染

交通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 研究背景交通环境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运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改进,交通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因此,提高交通环境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成为了当今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交通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掌握交通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制定交通环境工程方案,以达到对交通环境的综合治理目的。

3.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3.1 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阅读,对所选调查区域的交通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道路交通状况、交通运输方式、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污染情况和交通安全情况等相关指标,为制定交通环境工程方案提供依据。

3.2 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所选调查区域的交通环境治理方案。

方案应包括对道路和交通设施的优化,包括行车道设计、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交通标志对道路指示等方面。

另外,还应制定可提高交通条件的公共交通方案,并与设计的治理设施互相衔接,从而实现交通环境的优化。

3.3 方案实施对设计的交通环境工程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技术跟踪和成果评估,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与设计的要求相符合。

4. 设计流程本次课程设计流程如下:4.1 立项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和课程大纲的要求,确定课程设计方向和目标,完成课程设计的立项。

4.2 拟定调查方案根据所选调查区域的特点,拟定评估方案,并进行实施。

4.3 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方案,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并分析所收集资料,制定有关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报告。

4.4 制定交通环境工程方案综合分析调查的结果,制定出不同的交通环境治理方案,并进行方案评选。

4.5 方案实施根据制定的交通环境工程方案,开展交通设施的治理工作,并进行成果评估。

4.6 报告撰写根据设计要求,撰写综合性报告并进行讲解。

5. 设计成果本次课程设计的成果包括:•交通环境的调查报告•交通环境治理方案设计报告•交通环境工程方案实施报告•综合性报告6. 参考文献1.《公路交通环境评价手册》2.《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规范》3.《城市交通环境监测规范》4.《城市交通研究方法和技术》7. 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通环境工程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与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环境及控制》1、水上交通环境的定义。

水上交通环境是指以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指船舶)为中心对象的环绕船舶运动的外围世界。

构成船舶运动外围世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考虑对船舶航行及水上交通形势产生影响的因素。

根据对船舶航行造成影响的控制策略范畴不同,把水上交通环境的内容划分为天然和人为两大范畴。

天然的水上交通环境是指天然存在而未经人为改造或不含人为因素的水上交通环境要素。

人为的水上交通环境是指涉及到人为因素的水上交通环境要素。

2、水上交通安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并指出每个方法的优缺点。

一种是使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目前内河水域的通航安全评价工作基本上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在系统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时,采用模糊数学或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

1、一般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一般统计分析即统计出各种原因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件数或加权事故换算件数(如按事故的等级赋予权系数),求取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件数的百分比。

数理统计分析即对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进行回归分析、主成份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上述方法虽然在水上交通事故定量分析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统计各种原因导致事故的件数只能表示数值的绝对多少,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各类原因与事故发生的联系程度;其次,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的样本量大,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样本分布,在实际工作中已积累的事故数据要满足上述要求难度较大。

另外,对于预测将来通航环境变化所伴生的危险水平的变化,采用这种方法也难以达到目的。

2、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影响下,在8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理论,属于边缘学科范畴,其特点是对于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不知的系统仍能够进行定量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即关联分析方法。

它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

由于关联分析是按发展趋势作分析,因此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分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计算量小,即使是十个变量(序列)的情况也可以手工计算;而且不致出现关联度的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一致的情况。

灰色系统理论一般所解决的是对系统信息认识不完全的系统,它能够通过对系统认识较少的信息对系统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由于通航环境系统是由多因素构成的较复杂的系统,目前对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另外加上水上交通事故的小概率性以及数据难以收集等原因,导致它们既没有简单的物理原型和数学原型,其内部机制关系也是模糊不确定的。

它们在互相关系作用、程度和数据收集等方面均符合灰色系统的概念。

因此灰色系统理论在通航环境的危险度分析方面为许多学者所采用。

但灰色系统理论还不是成熟理论系统,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我国学者何文章、郭鹏研究表明,对实际问题应用灰色理论,采用不同的无量纲化方法,结论不同,这就很难令人信服用关联度分析得出的结论。

另外,关联度只能体现数据列的正相关关系,不能体现负相关关系,所以不能用关联度代替相关系数,也不能用关联分析方法代替统计中的因素分析法。

对某些实际问题,还必须采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设计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

3、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

模糊数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从所评判的事物中选出几个所要考虑的因素,综合考虑该事物关于各个因素的影响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评价的需要确定各指标因素的评价标准,确定各指标因素的隶属函数并进行单因素评价。

然后按照各个因素的不同权重,应用模糊变换原理、模糊识别的方法和相应的隶属原则,建立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依此数学模型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综合评价工作。

由于各个因素对水域危险性的影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而在对不同水域或不同航段的交通安全作比较评判时,采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被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3、FSA(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包含哪五个步骤及其应用领域。

FSA方法包括下述五个步骤:第1步:危险识别;第2步:风险评估;第3步: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第4步:降低风险措施的费用受益评估;第5步: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决策建议。

综合安全评估(FSA)主要可用于以下领域:(1)IMO应用FSA审议目前的安全和防污染规则,确定要优先解决的问题;(2)IMO应用FSA比较关于对公约、规则、指南等进行修改的建议;(3)各主管机关向IMO提交建议案时应用FSA提供对提案的评价;(4)各主管机关应用FSA对特殊船舶批准免除或等效;(5)船东应用FSA说明船舶及其营运符合法定要求;(6)船东根据《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Code,简称ISM规则),应用FSA作为识别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工具;(7)在IMO具有咨询地位的组织应用FSA说明有效执行IMO公约的建议。

4、“人-机-环境-管理”模型中各个因素所包含的风险因子有哪些。

(1)人为因素(其中人主要是指船员或引航员)人为因素涉及技术、经验、能力、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说来指人的责任心、精神状态(疲劳程度)、健康程度、海龄、习惯、文化程度和技术业务素质(良好船艺)。

(2)船舶因素具体应包括:船舶的设备装置、操纵性能、载货状态、船型、船舶尺度、船龄等方面的状况。

(3)环境因素自然条件:风、流、波浪、能见度、雾、潮汐、冰况等水文和气象条件航道条件:航道的设置(如长度、宽度、水深、弯曲度等)、地形、底质、助航设施、泊位、锚地等与航道有关的自然或人为航道环境条件交通条件:交通密集程度,交通流模式,交通管理规章,航行支持等、交通软环境条件。

(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包括:应急方案、应急行动、泊位管理、进出港调度等。

5、根据“风致漂移”和“流致漂移”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桥梁单向通航时的净空宽度。

流致漂移量风致漂移量该系数一般取0.038~0.041;——船体水线上侧受风面积(m 2 )Ba=L(D-b)——船体水线下侧面积(m 2 ),取Bw=L ×d ;——风中船速(kn );——相对风速(m/s );——风作用方向与航道轴线的夹角。

L —船长(m ) D —型深(m )b —船宽(m )d —吃水(m )C —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m ) U —水流流速(m/s )β—水流和桥梁法线方向的夹角α—船首向和桥梁法线方向的夹角 桥梁单向通航净空宽度为:βαβαUCos VCos USin VSin S B ++⋅=∆1βααUCos VCos Sin S V e B B K B f a V w a s +⋅⋅⋅⋅⎪⎪⎭⎫ ⎝⎛⋅=∆-14.02122B ∆21⎪⎪⎭⎫ ⎝⎛⋅⋅=w w a a C C K ρρa B wB s V a V f αCbCos Sin L B B B 221++⋅+∆+∆=αα V6、航道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

(针对单向航行的顺直航路而言)1、基本船舶容量假设条件:船舶容量是指某水域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船舶数,是一个极限值。

由于实际生活中,同一水域的船舶无论大小,船速,还是操纵性能都不竞相同,为了方便计算,可假设计算条件为所有船舶同一大小,按同一速度、朝同一方向、船舶领域一个挨一个运行的理想状态。

单位时间通常取一天。

计算方法:取某一内河航道为例,根据藤井模型,船舶领域为长轴6L,短轴1.6L的椭圆。

设B为航道宽度,n为小于等于B/1.6L的最大自然数,则船舶容量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C=n*24V/6L=4nV/L式中:C——船舶容量(艏次/天);L——典型船长(米);V——典型船速(米/小时)。

典型船舶的选择:典型船舶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船舶容量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研究水域不同,其船舶的构成就不同,为了计算结果更加体现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水域的交通调查,结合远景发展规划利用百分比方法进行确定。

其具体做法如下:设经交通调查某内河航道船舶组成为:船长L1左右的船舶占总数的a1%船长L2 左右的船舶占总数的a2%船长L3 左右的船舶占总数的a3%则,典型船长L的计算方法为: L= L1*a1%+ L2*a2%+ L3*a3%.结合特定水域的远景发展规划,可以将由上式算出来的典型船长L进行适当的放大得到用于该水域未来船舶容量分析时的典型船舶长度。

同样的方法可用于典型船速的确定。

2、可能船舶容量可能船舶容量是指在现实的航路条件和交通状态之下,单位时间内最大的船舶量。

显然,一个水道中的航行船舶的尺度、性能和速度是不同的。

水道中的水深、地形、潮流对船舶交通必然会有影响,同时,穿越交通、对遇交通、航迹分布等也会对交通量有影响。

因此,可能船舶容量在数值上要小于基本船舶容量。

3、实用船舶容量实用船舶容量,又称设计船舶容量。

它是在可能船舶容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恶劣天气和海况对船舶交通的不利影响,以及考虑为保证各类船舶在水道上安全航行留有一定的余地后,实际采用或设计的船舶容量。

其数值小于可能船舶容量。

7、15万载重吨的油轮在风力6级,流速1m/s时所需拖轮马力。

(参考《港口工程荷载规范》2010,最后换算单位:马力,1马力=0.735kw)另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2010中附录E和附录F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