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神奇的海水

合集下载

《神奇的大海》教案

《神奇的大海》教案

《神奇的大海》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大海的介绍与探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海的奇观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海洋的定义、组成和特征;b.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生物多样性;c. 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并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b.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b.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关心海洋生态保护。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组成(15分钟)a. 介绍海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分析海洋的组成及占地比例。

2. 海洋的特征与生态系统(30分钟)a. 介绍海洋的特征,如咸水、深埋等;b. 介绍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组成;c.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3. 海洋生物多样性(25分钟)a. 简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b. 重点介绍海洋中的大型生物(如鲸鱼、海豚等);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

4. 人类与海洋(20分钟)a. 分析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如航海、渔业、旅游等;b.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c. 提倡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

5. 海洋环境保护与行动(30分钟)a. 介绍各国的海洋保护政策和行动;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保护海洋。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a. 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总结;b. 学生对个人行动计划的反思。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呈现等方式,讲解海洋知识和相关概念。

2. 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思考。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思考应对之策。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和意见,并展开辩论。

1神奇的海水

1神奇的海水

三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1神奇的海水活动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应节约用水。

2、了解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3、体会海洋科技在利用和保护资源方面所作的贡献。

活动重难点:了解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海水利用的欲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淡水资源缺乏的相关图片、录像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信息资料。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1、教师出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图片。

教师谈话:看,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可这些水能喝吗?为什么?2、对,这些水都是海水,这样的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

3、观察课本插图或观看淡水资源缺乏录像。

谈话:中国属于贫水国,人均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一半。

淡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4、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设计说明:此环节旨在启发学生设想利用海水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海水利用的思考。

〗二、科技见证:1、那么,海水能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吗?海水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呢?2、教师引导: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大家收集海水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小组成员交流资料。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

4、集体交流,结合课本的插图启示,介绍海泉水、海水源空调、海水蔬菜种植大棚等信息。

5、教师引导:海水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用途,那么在工业方面,它又有哪些用途呢?6、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国内外对海水利用的先进做法。

7、教师小结:同学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帮助我们缓解、优化、利用水资源,很好的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希望我们同学也能在平日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节约、优化更多的淡水资源(板书:节约水资源、淡化海水)。

〖设计说明:此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们客观认识目前我国及世界上海水利用的现状,感受海洋科技的力量。

〗三、热点关注:1、读读资料卡,谈谈你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海水利用还不够广泛,我们还需要怎样做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

神奇的海底世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神奇的海底世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神奇的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个主题中,学生们将会通过课文、课外阅读、绘画和探究等多种方式了解海底世界的奥秘,进而提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生们将会在课文中了解海底世界中的一些生物和特点。

比如,在《蚯蚓下海了》一文中,学生们将会了解到蚯蚓在进入海底世界后的变化,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面临的生存挑战。

而在《大海豹和小海豹》一文中,学生们可以看到大海豹和小海豹之间的深情互动,以及它们在海底世界中的适应能力。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进一步了解海底世界。

比如,学生们可以看一些有关海洋生物的图片书籍,从而认识一些未在课文中出现的海洋动物。

学生也可以结合所看到的图片和知识,自己创作海底生物的图片或是描述文字,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阅读和创作,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绘画和科学探究来深入了解海底世界。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海底世界的样貌。

比如,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创作海底世界的图片,将自己的想象力和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深入理解这个主题。

在科学探究方面,学生们可以通过搭建一个简易的模型,来了解水的密度与海洋生物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表现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

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主题时,教师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并让他们探究和介绍如何为海洋保护出一份力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对于环境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

海底世界是一个神奇而又奥妙的世界。

在学习海底世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学习海底世界这个主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小学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神奇的海水

小学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神奇的海水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课题神奇的海水教材简介1.从海水在生活中的利用、目前世界上海水的利用状况、海水的远景规划大体了解神奇的海水。

2.搜索有关海水利用的资料,畅谈你想利用海水的设想。

教学目标:1、通过神奇的海水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合理利用海水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水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问题。

2、感受丰富多彩的综合利用海水的现状,设想青岛未来海水利用的美好前景。

重点难点:▲ 1、通过神奇的海水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合理利用海水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水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问题。

★ 2、感受丰富多彩的综合利用海水的现状,设想青岛未来海水利用的美好前景。

课前准备有关海水利用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T:有谁知道我们的地球表面构造?S:大陆与海洋T:地球的总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3.61平方千米,占71%;陆地占1.49亿平方千米,占29%,由此可见海洋在地球上的地位了。

但海水虽多,目前还不能直接饮用,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中国属于贫水国,人均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的的一半。

二、了解现状1、全球有69亿人口,全球淡化海水每天只能解决1亿多人的供水。

2、在工业与生活中应用海水的话,将对缓解沿海地区的缺水而难题起到重大作用。

3、走进工业园1)我国一些碱厂设备的冷却与清洗直接用海水。

2)以色列大量的淡水来自淡化的海水。

3)许多国家已经掌握从海水中提取微量元素。

4)我们食用盐、工业用盐,食用碱、工业用碱多数都来自海水。

你还知道哪些与海有海水是怎样利用的?4、走进生活1)香港用海水冲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2)海水蔬菜种植大棚。

3)海水源空调4)海泉水三、远景规划2005年,中国出台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都是政府出台正在落实的……《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济区发展规划》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长期规划。

四、拓展延伸1、----最新消息: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半岛都市报》A10 版:市区居民最新消息:日星期四《半岛都市报》最新消息明年喝上“海泉水”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厂一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明年喝上“海泉水”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厂一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通过超滤膜一反渗透膜等处理设备,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通过超滤膜一反渗透膜等处理设备,让海99.8%的盐分目前这里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的盐分,50%,水抛掉99.8%的盐分,目前这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里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设备安装50%,明年7月正式供水,万吨,的供水量。

神奇的海洋教案

神奇的海洋教案

神奇的海洋教案教案教案主题:神奇的海洋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海洋的形成、特点和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形成和特点2. 海洋生态系统3.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教学时长:2节课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 海洋生物标本或模型3.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海洋的形成和特点1. 导入(10分钟)展示一张描绘美丽海洋景色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海洋的思考和好奇心。

2. 讲解海洋的形成(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形成过程,简单介绍了海洋的来源和形成。

3. 深入了解海洋的特点(15分钟)- 展示一张地球表面海洋分布图,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的水面都是海洋。

- 介绍海洋的咸度、深度和面积等特点,并与陆地进行对比。

-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实践探究活动(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并准备简短的汇报。

- 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了解所选海洋生物的习性、栖息地等信息。

-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

第二节课:海洋生态系统与保护1. 导入(10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海洋形成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思考。

2.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15分钟)- 介绍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讨论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 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3. 探索海洋保护(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目前海洋面临的问题(如水污染、过度捕捞等)。

- 分组讨论并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或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为保护海洋作出贡献。

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海洋的形成、特点和生态系统,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探索和合作能力。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水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对于水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2.难点:实验操作方法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杯子、纸巾、色素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水的重要性等。

3.实验指导: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探索水的神奇之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溶解力、表面张力等。

2. 水的神奇现象:冰花、水中倒影、浮力等。

3. 水的环境保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探索水的神奇现象。

2. 难点:对水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瓶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关注,提出本课课题《神奇的水》。

3. 探索水的神奇现象:教师展示冰花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水中倒影、浮力等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水的环境保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提出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实际行动。

6.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开展一个关于节约用水的家庭活动,并将活动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水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水的神奇现象。

2. 学生能够提出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3. 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分析、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一瓶水、实验器材(如冰块、镜子、浮力物等)。

2. 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水资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污染的处理过程。

3.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探究海底的奥秘——三年级教学案《海底世界》

探究海底的奥秘——三年级教学案《海底世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我们对于海底世界的认知也在逐渐扩展。

在三年级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底世界,探究其中的奥秘。

针对这一点,我们准备了一节名为《海底世界》的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身感受中学习更多的内容。

一、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形成海底世界是一个宏伟的自然场景,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形成。

仿造一些海洋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等,供学生亲自体验。

利用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海洋地质活动的威力,从而更加了解这个领域内的奥秘。

二、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洋生物和海底环境是紧密联系着的,如何了解海洋生物,就必须先了解海洋环境。

在海洋里,除了深海水压的影响外,还有水的温度、盐度、浊度以及海底地形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的复杂性,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不同海洋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并安排小组学生讨论不同环境之间的差异。

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思考中了解海洋环境的复杂性,进而理解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通过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是海底世界中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

为了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根据多种海洋生物的形态、大小、栖息地和食性等因素,同时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地切换到屏幕上,并向学生展示其内部的生物群落。

让孩子们感受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和支持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四、开展小组探究我们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眼中看见海底世界真正的样子,可以利用VR虚拟实境,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英语课堂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英语语音中使用的一些海洋动词和名词;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海洋生态调查中,对于家和学校周围的水域进行访查。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亲手实践中了解海底世界的实际样子,进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神奇的海水教材简介1.从海水在生活中的利用、目前世界上海水的利用状况、海水的远景规划大体了解神奇的海水。

2. 搜索有关海水利用的资料,畅谈你想利用海水的设想。

教学目标:1、通过神奇的海水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合理利用海水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水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问题。

2、感受丰富多彩的综合利用海水的现状,设想青岛未来海水利用的美好前景。

重点难点:▲1、通过神奇的海水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合理利用海水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水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问题。

★2、感受丰富多彩的综合利用海水的现状,设想青岛未来海水利用的美好前景。

课前准备有关海水利用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T:有谁知道我们的地球表面构造?S:大陆与海洋T:地球的总面积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3.61 平方千米,占71%;陆地占1.49 亿平方千米,占29%,由此可见海洋在地球上的地位了。

但海水虽多,目前还不能直接饮用,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中国属于贫水国,人均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的的一半。

二、了解现状1、全球有69 亿人口,全球淡化海水每天只能解决 1 亿多人的供水。

2、在工业与生活中应用海水的话,将对缓解沿海地区的缺水而难题起到重大作用。

3、走进工业园1)我国一些碱厂设备的冷却与清洗直接用海水。

2)以色列大量的淡水来自淡化的海水。

3)许多国家已经掌握从海水中提取微量元素。

4)我们食用盐、工业用盐,食用碱、工业用碱多数都来自海水。

你还知道哪些与海有海水是怎样利用的?4、走进生活1)香港用海水冲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2)海水蔬菜种植大棚。

3)海水源空调4)海泉水三、远景规划2005 年,中国出台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都是政府出台正在落实的中长期规划。

四、拓展延伸1、----最新消息:2011 年10 月20 日星期四《半岛都市报》A10 版:市区居民最新消息:日星期四《半岛都市报》最新消息明年喝上“海泉水”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厂—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明年喝上“海泉水”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厂—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通过超滤膜—反渗透膜等处理设备,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通过超滤膜—反渗透膜等处理设备,让海99.8%的盐分目前这里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的盐分,50%,水抛掉99.8%的盐分,目前这里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设备安装50%,明年7 月正式供水,万吨,的供水量。

正式供水,日供10 万吨,可满足市区1/6 的供水量。

基本环节:抽取海水—海水沉淀—超滤—反渗透处理—成品淡水—基本环节:抽取海水—海水沉淀—超滤—反渗透处理—成品淡水—添加矿物质检验达标—进入管网——检验达标—进入管网—居民家中岛城一年用掉12 亿立方海水:据了解,海水淡化最初用在工业上,2004 年,黄岛发电厂建成3000 立方/日海水淡化工程,拉开了海水淡化序幕。

目前海水淡化量12 亿立方米,据全国前列,用水单位主要有:黄岛发电厂、青岛发电厂、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太能燃气集团等,多用于工业冷却水。

2、你还了解生活中哪些有关海水利用?海水养殖、潮汐发电、海水温泉等谈一谈,你认为海水应该怎样利用?课题海洋生物的启示课时1教材简析1.从海洋生物的仿生利用的状况到仿生前景,了解仿生对于人类的帮助作用。

2. 搜索有关海洋生物仿生的资料,畅谈你对海洋仿生的设想。

教学目标1、通过海洋仿生学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海洋生物仿生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洋仿生帮助人们解决目前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2、感受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仿生的现状,设想未来海洋仿生的美好前景。

重点难点:1、通过海洋仿生学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海洋生物仿生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洋仿生帮助人们解决目前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2、感受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仿生的现状,设想未来海洋仿生的美好前景。

课前准备有关海洋生物仿生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T:有谁知道世界游泳冠军菲尔普斯为什么游的那么快吗?S:他穿的是“鲨鱼皮”游泳衣。

T:对!这个灵感就是从鲨鱼身上获得的。

许多动物(包括海洋动物)的身体某个部位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作用,人们从中获得许多启示,仿照动物的特点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本世纪60 年代以来,海陆生物对于人类的启迪,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重视和兴趣,以至于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海洋动物千千万万,大至海中巨兽鲸鱼,小至微小难辨的浮游动物,都成了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对象。

仿生学的出现,已经为人类带来了福音。

本节课我们从海洋生物的形体、功能两方面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现状吧!二、了解现状1、海洋生物的形体的启示P19 剑鱼—军舰贝壳—悉尼歌剧院驼背鲸的鳍状肢—电风扇、螺旋桨鱼的外形—与性的汽车……2、功能的启示P20 1)鱼鳔—潜水艇:我们知道许多鱼类有鳔,鱼鳔是它们用以沉浮的重要器官。

当鱼体上浮时,鱼鳔就被迅速充气,变得胀鼓鼓的,这时鱼就能升至水面,反之,当鱼鳔放气时,鱼体就快速地下沉。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发明了潜水艇。

而各种船只的桨、橹、舵,都是从鱼鳍的作用原理得到启示,逐渐发展起来的。

2)鲨鱼皮—“鲨鱼皮”泳衣(可减少阻力—看书上图)3)鱼眼—鱼眼镜头4)鱿鱼—海洋火箭:鱿鱼被称为海洋火箭,不仅因为形状像火箭,其速度也大得令人瞠目。

当鱿鱼快速游泳时,时速可达55 公里,比一般的船舶快多了。

鱿鱼能产生如此高的速度,与其身体的构造是密切相关的。

解剖鱿鱼的身体,可见到颈部附近有一条窄缝叫套膜孔,往外有一个类似于炮筒的管子叫漏斗,套膜孔和漏斗通往腹腔。

这三者组成奇妙的推进装置,使流入体内的海水变为强大的水流,一次又一次的向外喷射,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

科学家们根据此原理,研制出喷水快艇以及气垫船,使它们的行进速度像奔驰的火车一样。

5)喷水拖船—(图片)理:水泵作为传播推进器。

人们受海洋动物的启示,还远远不止这些。

设计原海豚是从事仿生工作者特别感兴趣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

它所以是游泳健将,秘密在于其皮肤结构的特别。

海豚的皮肤不仅柔软,而且能波动,当水流从身边擦过去时,几乎不产生湍流,阻力极小。

为此,人们仿造了海豚皮,并将这种人造皮套在船舶和军舰上,可大大提高航行速度。

三、科技追踪海洋生物的启示科技博览会,看书P21 1)水母耳朵—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以提前15 小时预测风暴2)海豚—潜水器3)海豹的耳朵(能分辨远处的声音)--水中听音器:海豹的耳朵极其灵敏,它们即使在水下快速潜行,仍能清晰地分辨出遥远的地方发出的声音。

科学家现在已根据海豹耳朵的特殊结构,设计出新型的水中听音器,并在船只航行中应用,即使在高速航行时,船舶也能很安全地避开险情。

4)龙虾眼—X 光成像仪四、拓展延伸说一说,你还知道人类根据海洋生物的特点的哪些发明?课题海洋新能源课时1教材简析1.了解海洋新能源:海洋中的大量能量—海浪、潮汐、洋流能发电,温差能、盐差能电站等。

2. 搜索有关海洋新能源的资料,畅谈你海洋新能源利用的设想。

教学目标1、通过海洋新能源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海洋新能源利用与开发现状、前景。

2、感受丰富多彩的海洋新能源的特点与不足,设想青岛未来海洋新能源利用的美好前景。

重点难点:1、通过海洋新能源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海洋新能源利用与开发现状、前景。

2、感受丰富多彩的海洋新能源的特点与不足,设想青岛未来海洋新能源利用的美好前景。

课前准备有关海洋新能源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T:去年日本地震带给日本的是巨大的打击,但更严重的是伴发的海啸带来的灾难,海啸是大海海浪的威力爆发,因此,海洋中存在巨大的能量,其中海洋新能源有哪些呢?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海洋新能源的种类、利用与开发吧!(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

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

)二、了解现状1、海洋新能源的种类P25 图1 盐差能、温差能、海浪能、潮汐能、洋流能、其它2、海洋能发电P23 实例1、潮汐发电:法国朗斯电站—世界规模最大实例2、盐差能电站:挪威2008 世界第一座实例3、潮汐电站:中国电站最多实例4、美国、日本:温差能电站。

其它:波浪电站:世界近万座电站正在运转。

3、中国现状:1)潮汐电站:中国电站最多—实例:浙江厦门电站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潮汐电站,每年可供200 万个家庭日常用电2)转为航标灯设计的波浪发电取代传统电源三、科技追踪海洋生物的启示科技博览会,看书P21 1)水母耳朵—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以提前15 小时预测风暴2)海豚—潜水器3)海豹的耳朵(能分辨远处的声音)--水中听音器:海豹的耳朵极其灵敏,它们即使在水下快速潜行,仍能清晰地分辨出遥远的地方发出的声音。

科学家现在已根据海豹耳朵的特殊结构,设计出新型的水中听音器,并在船只航行中应用,即使在高速航行时,船舶也能很安全地避开险情。

4)龙虾眼—X 光成像仪四、拓展延伸说一说,你还知道人类根据海洋生物的特点的哪些发明?谈谈你的设想吧!课题7.大黄鱼哪儿去了课时1教材简析1.了解大黄鱼的外形、产地、营养价值等。

2. 知道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危害。

教学目1、通过查阅书籍、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危害鱼类生长繁殖的原因。

2、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有关黄鱼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听说过“黄鱼节”吗?知道。

好,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故事的来历吧!P26—老人建议过“黄鱼节” 。

二、寻访大黄鱼1、认识大黄鱼P26 图2、大黄鱼的档案:(习性与特点)别名产地习性营养价值黄鱼、大王鱼、金龙、桂花黄鱼、石头鱼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近海海域浅海的中上层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丰富,对营养价值高,对体质虚弱的人有很好的食疗效果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除供食用外,还具有药用价值。

三、现状1、市场上千金难求:故事1:去年腊月,“我”去象山石浦开会,酒席间谈起了野生大黄鱼。

据象山友人说,正宗的野生大黄鱼要一千余元或两千余元一尾,并且要费尽心思才能购得。

野生大黄鱼真的是一尾难求、身价百倍啦!2、以前状况故事2:大黄鱼的捕捞史,可追溯到吴越春秋时期,大约在2500 余年前,洋山海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在此粮尽、风狂的危难时刻,“鱼出海中作金色,不知其名。

吴王见脑中有骨如白‘石’ ,号为石首鱼。

”从此,开创了舟山渔场大黄鱼的捕捞史。

从宋元直至明代,大黄鱼的主渔场在嵊泗的洋山海域。

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海况的变化,大黄鱼的渔场逐步向外推移。

直至解放初期,舟山鱼产量达30 万担,其中15 万担是大黄鱼,可见当年之兴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