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简单机械(第一课时杠杆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 第一节(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6.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 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 处于平衡状态,则( D )
A.F1•OC=F2•OA C.F1•OE=F2•OA
B.F1•OD=F2•OB D.F1•OE=F2•OB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二.填空题
7.张开如图所示的塑料夹时,要用力(动力)作 用在塑料夹的两臂上,塑料夹的每一个臂均相当 于一个 杠杆 .在图中标出杠杆的支点O,转动 过程中的阻力是 弹簧的弹力 .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4.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 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D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在A 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 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将动力的 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 平衡,则( B ) A.动力臂增大 B.动力臂减小 C.动力臂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导航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合作探究
课后作业
首页 末页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知道杠杆的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3.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首页
末页
学习目标导航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台秤 D.托盘天平
首页 末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培优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知识点1杠杆的概念1.人们把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相反的,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B.杠杆一定有支点C.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越大,力臂越大D.杠杆的总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3.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将油桶推上台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这不能看成杠杆,因为油桶是圆的B.这不能看成杠杆,因为没有支点C.这可以看成杠杆,因为满足杠杆的所有条件D.这可以看成杠杆,支点就是油桶横截面的圆心知识点2力臂的画法4.[南通中考]如图,轻质杠杆平衡,请作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杠杆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5.[娄底中考]如图所示,OA是均匀的轻质杆,在拉力F的作用下,杆处于水平状态,画出拉力F的力臂。
答案:如图所示知识点3杠杆的平衡条件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杠杆装置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调节右端螺母使它向右移动,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给杠杆左侧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应在杠杆右侧第1格线处挂4个钩码或第4格线处挂1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实验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7.如图所示,弹簧秤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与钩码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之比是5∶2,弹簧秤读数是4 N,杠杆重忽略不计,则钩码重( A )A.10 NB.4 NC.2.5 ND.1.6 N8.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AB=0.1 m,OB=0.2 m。
A点处挂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G,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大小为60N(g取10 N/kg)。
9.如图所示是疫情高发期各地实施封村封路时用到的一种移动指示牌,其中AB为指示牌牌面,CD和BE为支架(支架重力不计)。
专题13-1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原卷版)

第十三课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基础知识过关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五要素:①: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②: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④动力臂:从支点到的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的距离,用l2表示。
二、杠杆平衡1.内容:杠杆或。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②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3.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表达式:。
三、杠杆的分类杠杆类型力臂关系力的关系特点省力杠杆l1l2F1F2省,距离费力杠杆l1l2F1F2费,距离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也不省高频考点过关考点一:杠杆分类1.(2022•西藏)杠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图所示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铁皮剪B.定滑轮C.钳子D.船桨2.(2022•济南)小强开启饮料时,瓶起子可视为一个杠杆,如图所示。
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其工作原理的是()A.B.C.D.3.(2022•淮安)如图所示,用力打开夹子过程中,标注的夹子支点、动力、阻力正确的是()A.B.C.D.4.(2022•邵阳)某天,“生物”和“物理”两位大师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生物”大师伸出健硕的手臂对“物理”大师说:“看,我能提起很重的物体哦(如图)!”“物理”大师竖起大拇指说:“真厉害!其实,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学中的一根杠杆。
”以下对于这根杠杆在提起重物的过程中,分析合理的是()A.前臂杠杆的支点O在肘关节处B.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1是阻力C.重物给前臂的力F2是动力D.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杆5.(2021•河南)如图,工人师傅正在使用一根硬棒撬动石头,使用此硬棒()A.省力且省距离B.省力但费距离C.费力且费距离D.费力但省距离6.(2021•哈尔滨)如图所示,小明用撬棍向上撬石头,由于动力臂阻力臂,所以撬棍是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机械杠杆和平衡条件

机械杠杆和平衡条件一、杠杆的定义与分类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转动。
根据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杠杆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一级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如天平。
2.二级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如撬棍。
3.三级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如杠杆秤。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转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用力矩的概念来描述,即杠杆两侧的力矩相等。
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为:F1 * L1 = F2 * L2其中,F1和F2分别为杠杆两侧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即力臂)。
三、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在计算力矩时,力臂是关键因素。
力臂的长度决定了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剪刀、钳子、撬棍等。
杠杆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从而更方便地进行工作。
五、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平衡和转动平衡。
在静止平衡状态下,杠杆两侧的力和力矩相等,杠杆保持静止。
在转动平衡状态下,杠杆两侧的力和力矩相等,杠杆以固定点为中心进行转动。
六、杠杆的平衡保护杠杆的平衡保护是指在杠杆使用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杠杆因外力作用而失去平衡。
平衡保护措施包括使用平衡螺母、设置限位装置等。
七、杠杆的优缺点杠杆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缺点是用力距离较大,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侧向力。
八、杠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臂、减速器、杠杆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力的传递、放大和控制。
机械杠杆和平衡条件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以及力臂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
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物理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长度为1米的杠杆,在支点处受到一个10N的力,如果杠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力使得杠杆保持平衡,那么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其中F1为已知的力,L1为力臂长度,F2为要求的力,L2为力臂长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①认识杠杆及其平衡条件)》课件

(6)小明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丙所示,这样
做不能达到的目的是____D____(选填字母)。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图2
知识点拨 1.无论杠杆在哪个位置静止,杠杆都处于平衡状态。 2.实验前,按“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的方法调节平衡螺母,使 杠杆水平平衡;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3.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①便于测量力臂;②消除杠杆自重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
知识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4 如图3所示,OBA为轻质杠杆,OB长为0.2 m,AB长为0.4 m, 物块重30 N,垂直于杠杆的拉力F作用在A点,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拉力 F为____1_0___N,若将重物的悬挂点右移,拉力F___变__大___;若保持拉力 F与杠杆垂直,将杠杆由水平位置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动力臂 __不__变____,阻力臂__变__小____,拉力F___变__小___ (后四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2
(3)如图乙,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在A处挂上2个钩码,则应在B处 挂____4____个相同钩码,使杠杆仍水平平衡。接下来若在A、B处各增 加一个钩码,则杠杆__左__侧__下__沉____;若A、B处的钩码各远离支点向外 移动一格,则杠杆__右__侧__下__沉____(后两空均选填 “仍平衡”“左侧下 沉”或“右侧下沉”)。
知识精练 例1 C CM 上 例2 C
例3 (1)重力 (2)平衡 右 力臂 (3)4 左侧下沉 右侧下沉 (4)F1l1=F2l2 (5)避免偶然,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D 例4 10 变大 不变 变小 变小
课堂小测 1.C 2.A 3.10 变小
杠杆(物理课件)(24)

第一课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一 拔图钉
以上工具在工作时有何共同特点?
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 的硬棒称作杠杆(lever)。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即图中的O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图中的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图中的F2;
活 动 二
寻 找 身 体 中 的 杠 杆
活动三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 究 背 景
问题: F1的大小与F2、 l2 、 l1的大小有何关系?
实验设计
l2
l1
F2
F1
步骤设计
步骤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 状态;
步骤二:取F2=1N,l2=10 cm,l1=5cm,测出杠杆
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F1的大小; 步骤三:l1、l2不变,增大F2,测出F1; 步骤四:F2、l1不变,增大l2,测出F1; 步骤五、F2、l2不变,增大l1,测出F1。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 科学的发现往往需要向前再迈一步! ——老师的话
试一试
① 标出图甲杠杆中的力F1、F2的力臂;
l1 l2
② 图乙中,F1的作用点在A,请画出撬 图钉时所需要的最小的力。
F1
作业
自学与归纳:阅读书本第6页内容,解决
身体健康,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学习进步!
称像问题中的计算,并归纳利用杠杆原理解 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观察与探究: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有很
多,它们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请观察、收集 部分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如剪刀),利用 杠杆原理分析它们的作用,并尝试分类。
初中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RJ八下P80图12.1-7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 000 N,独轮车的有关 尺寸如图所示。轴心是支点,手施
加的向上的力F为动力,车箱和砖头的总重力
G为阻力,因此,动力臂l1=1 m,阻力臂l2=0.3 m。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_F_1_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 Gl2 1000N 0.3m 300N
l1
1m
RJ八下P80图12.1-8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RJ八下P81图12.2-1 有什么科学道理?
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 到二楼,孩子想帮忙, 却把自己吊了上去。想 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 中的道理吗?
RJ八下P80图12.1-5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在图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杆(图中深色部分)工 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O O
RJ八下P80图12.1-6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3.如图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 杆?
3.如图所示,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分别 是ABC、OBD和OED。其中,ABC是 省力杠杆,OBD和OED是费力杠杆。
RJ八下P79图12.1-4 赛艇的桨是杠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悟】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应用,注意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应用。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只比较力或力臂大小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类型之四 杠杆力臂的画法 (2018·山东德州)手机自拍已成为一种时尚。如图所示是使用自拍杆辅助
手机进行自拍时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作一个轻质杠杆,O 点是支点。请在图中 画出:
分层作业中的第 3、7、9 题。
3.杠杆的平衡条件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3;当堂测评中的第
2 题;分层作业中的第 3、4、6、8 题。 4.杠杆力臂的画法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4;当堂测评中的第 4 题; 分层作业中的第 5 题。
1.杠杆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归课 类时 探作 究业
类型之一 杠杆的五要素 (2018·四川峨眉山)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 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且在杠杆的中间位置 C.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 D.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一定与杠杆的阻力相反
【解析】 杠杆的形状不是固定的,例如滑轮、剪刀、筷子等都是杠杆,故 A 说法不正确;支点指杠杆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不变的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间位 置,故 B 说法不正确;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才在杠杆上,故 C 说法 正确;当支点位于一侧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当支点位于中间时,动力和 阻力方向相同,故 D 说法不正确。故选 C。
(1)施加在 A 点最小的动力 F1; (2)力 F2 的力臂 l2。
【解析】 当 AO 之间的连线作为力臂时,力臂是最大的,此时的动力最小; 力 F2 是由重力产生的,故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 O 点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 线,即为力臂,如图所示。
【点悟】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动力的力臂最大时,动力 是最小的。作力臂首先要找到支点和力的作用线,再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 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力臂的大小。画力臂关键是要画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 垂线段。
定 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条 件: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力的作用;(2)能 绕某个固定点转动。
2.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动 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 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 力 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 力 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注 意: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他位置。
2.(对应例 1) (2018·上海徐汇区)关于支点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支点一定在杠杆的某一端 B.支点必须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C.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对应例 2、3) (2018·广西)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 F 作 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 B 点从 a 位置转动到 b 位置过程中, 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 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C )
(2)若动力作用在 B 点,以 OB 为动力臂是最长的力臂,此时力最小,则连接 OB 为最长力臂 l1,再过 B 点作 OB 的垂线,即动力 F1 的作用线,以 O 为支点, F1、F2 作用效果相反,F2 使杠杆顺时针转动,则 F1 使杠杆逆时针转动,F1 的方 向向上,如图所示。
【答案】 如图所示。
【方法归纳】 (1)力臂即点到线的距离,找到点(支点),找到线(力的作用线), 由点向线作垂线段即可。画力臂的方法可记为:一找点,二作线,点向线作垂线。
(2)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 ②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得到最长的线段; ③经过动力作用点作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 ④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确定出使杠杆平衡的动力方向。
【点悟】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解题时要结合杠杆的五要素认 真分析每一个选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规律归纳】 杠杆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弯曲的;从力的大小来分类,有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可以在支点的同侧,也 可以在异侧;省力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杠杆一定省距离,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 不省距离。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一直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将测力计绕 B 点从 a 位置转动到 b 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 其力臂 OA 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 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 F 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故选 C。
4.(对应例 3) (2018·湖南湘西州)如图所示,大熊和小熊坐跷跷板。如果它们 脚不着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点悟】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使力臂在杠杆上,有两个条件: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大 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使实验简单化,便 于探究。杠杆平衡的调节、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等问题,是实验的常考问题,一 定要掌握。
类型之三 杠杆的平衡条件 (2018·山东临沂)如图甲所示的杠杆是水平平衡的。如果在支点两侧的物
【解析】 将钩码的悬挂点由 A 向 B 移动,阻力臂增大,阻力、动力臂不变,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 A 错误;将测力 计连接点由 B 向 A 移动,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 B 错误;减少 A 处所悬挂钩码的个数, 阻力臂、动力臂不变,阻力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变小,即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变小,故 C 错误;增加 B 处拉杠杆的细线长度,阻力、阻力臂、动力臂 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也不变,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故 D 正确。故选 D。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2)(2018·江苏南通)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 验装置,实验中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下列方法中不会使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变化的是( D )
A.将钩码的悬挂点由 A 向 B 移动 B.将测力计连接点由 B 向 A 移动 C.减少 A 处所悬挂钩码的个数 D.增加 B 处拉杠杆的细线长度
3.杠杆力臂的画法
步 骤:(1)找支点 O;(2)画力的作用线;(3)画力臂(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 垂线);(4)标力臂。
归 纳: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记。
4.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 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在杠杆上 直接量出力臂。
公 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F1l1=F2l2。 易 错 点:杠杆是否平衡,不是看力的大小,也不是看力臂的长短,而是 看力与力臂的乘积。
2.(对应例 3)(广东东莞)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若将两边的钩码数 都增加一个,则杠杆( B )
A.左端降低,右端升高 B.右端降低,左端升高 C.保持水平不动 D.无法确定
3.(对应例 1)杠杆的五要素:支点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 (使杠杆 转动的力 F1)、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动力臂(从 支点 到动力作用线的距 离 l1)、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A.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 B.大熊和小熊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C.它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对应例 4) (2018·四川眉山)如图所示,轻质杠杆 OA 能绕 O 点转动,请在 杠杆中的 A 端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 F 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 迹)。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 C 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可将杠杆两 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
学课 习时 指作 南业
本节学习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杠杆的五要素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1;当堂测评中的第 3 题; 分层作业中的第 1、2 题。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 2;当堂测评中的第 1 题;
(2)实验时让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 重心通过支点,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 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F1l1=F2l2。 (5)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 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 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AlA=FBlB,即 4G×3L=FB×2L,解得 FB=6G,需挂 6 个钩码。 (6)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方向不与杠杆垂直,则该力的力臂短了,就会使得 拉力变大。
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如图乙所示,则杠杆( A )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要保持平衡应将左端的物体向右移动 D.要保持平衡应在右端再加挂一个物体
【解析】 设一个钩码重为 G,杠杆一格长为 L,甲图杠杆平衡是因为:2G×2L =G×4L;乙图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后(为便于研究,设物体的重也为 G),左 边力与力臂的乘积:3G×2L,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2G×4L,因为 3G×2L< 2G×4L,即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故 A 正确, B 错误;若想让杠杆能够平衡,可以将左端的物体向左移动,从而增大左边的力 臂,使左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等于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 C 错误;若想让杠 杆能够平衡,可以在左端再加挂一个物体,左边的力变大,使左边的力与力臂的 乘积等于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 D 错误。故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