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家乡地理的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乡土地理

@任 月娥
摘要 : 本人通过对乡土地理 内涵部析 , 借 助实例 , 分析 了中学地理教 学 中渗透 乡土地理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 关键 词: 中学地理教 学; 乡土地理 ; 渗透
中学生 正处在人生 的起步阶段 , 他们生活 的圈子不大 , 见到 、 听到 的 信息主要是 身边 的事例 , 而且他们正处于将 观察 到的信息进行粗加 工 的 阶段 , 所以在 中学 阶段进行乡土地理教学 非常必要。因为对于 乡土地理 的深入教学 , 不仅有利对学生进行热爱家 乡、 建设家乡的情感教 育 , 也有 利于热爱祖 国的情感教育 , 同时又可 以为地 方 的经 济建设 服务 , 有 助于 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 。故此在 中学地 理教学 中渗透 乡土地 理是非 常必
死亡。
1 . 乡土地理 中学地理教 学 的重要性 中学地 理知识 和实 际生活本 来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同时我们 每一个 人都生 活在一 定 的地 理环境 之 中, 每时每刻都同地 理环境 中的若 干要 素打交道 。尤其对 于中学生来 说, 其 生活空间不象成人那 么宽广 ; 他 们主要 生活 在本地 即 同一县 域或 相邻县域 。听到、 看到 的大 多是身 边发 生的 东西 , 也 即生活 中 的事情 。 就以我们临洮县城及郊 区布局状 况分 析为例 。我 县县城 郊 区的种植业 传统上主要是大片种植小麦而 目 前几乎 绝大部分是蔬菜 、 水 果、 花卉 , 同 时大规模 的种植 地模洋 芋、 玉米和越来越 多的高温大棚 。其 实同学们看 到了这种 变化 , 有 的同学 还和家 人一道 参加 了改变 。但是 , 问极原 因 时 却含含糊糊、 答 非所 问。因此 , 本人认为在 中学地理教学 的整个 过程 中, 指导学生善于留心、 观察 、 分析身边 的事 例。 就能把课本知识 同生活实 际 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就 在我们身边 , 我们生 活在地理 环 境 中。也就是说 , 在地里学 习的过程 中只有从实际 出发 , 用 实际做铺垫 , 地理理论才能变得通俗易 懂; 学生才 能深刻 认识到地理知识 可贵的社会 价值 , 深刻理解到学 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 . 渗透 乡土地理的必要性 当今 的社会 , 信 息已经成为一 个国家重 要的经济资源之一。谁 掌握了信 息并使 之转化 为经济 、 科 技优 势 , 谁 就 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人 日: “ 谁掌握 了信息谁 就是最 大的赢家 ! ” 在 我 国的经济建设中 , 地理 学所 发挥 的作用是 人们公 认的 , 尤 其在资 源考察 与合理利用 , 城市规划 和区域规划 等方面 , 地理学 所发挥 的宏观决 策作 用更是其它学科难 以替 代的 。如青 藏铁路 的修建 , 三峡 大坝 的修 建 , 计 划修建的兰渝铁 路 , 南、 北 极科学考 察 以及 上海浦 东新 区的发展更 为 突 出的反映了地理信息在我国经济建设 中的作用是不 可低 估 的。 同样 , 对 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 , 组 织学生 进行家 乡的经 济建设 实际 , 进 行乡 土 地理专题调查和访 问 , 使学 生在调 查实践 中增长热 爱家 乡、 建设 家乡 的 感情 , 这种感情是学生热爱祖 国、 建设祖 国、 保卫祖 国的思想基 础。 三、 乡土地理如何渗透 到地理课 堂 1 . 结合教学 内容 在教学过程 中适 当渗 透生活实际 , 有 助于提高 学 生 的学习兴趣 , 如学习“ 大气 的热力作用 ” 时, 先 提这样一个 问题 : “ 每当 暮春时节 , 有霜冻来 临时 , 农 民总 是在 田间地 头放 草熏 烟 , 这 是在 干什 么?难道是增加 地里的温度吗? ” 要 回答 这一 问题 , 我们先来 学习“ 大气 的热力作 用” , 再 解决 这一 问题 。留给学 生悬念 , 让他 们带 着 问题 去 学 习, 效 果会更佳。( 1 ) 、 大气对太 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 : ①大气对太 阳辐射 的 吸收作用 ;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 射作用 ; ③大气 对太 阳辐射 的散射 作
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_以_我的家乡怎样发展_为例_陈静

学习步骤:让学生去观察淮南地区的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
效教学更加提倡一种开放的学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 要素的特征,调查淮南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从而分析农业生产与
心的学习,提倡在真实世界情境中的学习。
自然环境的关系。
关注家乡的发展,就是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是实现地理教
学习目的:了解“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决定的。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河流、自然资源条件、人 念出发,将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之上,都可以促进地
口、交通条件、国家与地方政策等。
理的有效教学。
学习步骤:从影响区域发展的区位因素出发,学生课外多渠
参考文献:
道地收集家乡的基本信息,实事求是地评价家乡发展条件的优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
教育研究
新课程 NEW CURRICULUM
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
—— —以“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为例
陈静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
摘 要: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入手,选取与课本理论联系密切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 高,实现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乡土地理知识;区位因素;经济发展
南市。淮南不仅有山奇水秀的风景名胜:上窑、舜耕、八公三山鼎
学习步骤: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淮南市的统计年鉴、报纸等相
立,横亘东西;淮河支流窑河、淝河、黑河、泥河、架河五水分流,穿 关资料,走进工厂进行调研,采访市级相关政府部门等形式来获
境而下。而且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十分可观 取资料。
的资源优势。全市煤炭远景储量 444 亿吨,年产原煤 2000 万吨。
我的家乡地理认知教案

我的家乡地理认知教案一、引言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人类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以及世界的地理认知。
本教案旨在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提高对家乡地理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征。
2. 掌握使用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等工具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a. 介绍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
b. 制作简单的家乡位置地图,标注关键地点。
2. 家乡的气候特征a. 查看气象数据,了解家乡年平均温度、降水量等。
b. 使用图片和文字描述家乡常见的天气现象。
3. 家乡的地形特征a. 利用地图工具或网络地图,观察家乡的地理地形特征。
b. 收集家乡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要素的信息。
4. 实地考察家乡a.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b. 学生撰写观察报告,包括对家乡地理特征的描述和感受。
5. 地理环境保护a.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地理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b. 激发学生保护家乡地理环境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介绍家乡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家乡的地理位置a. 展示家乡所在的省份和城市,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b. 学生跟随教师指导,制作简单的家乡位置地图,并标注关键地点。
3. 家乡的气候特征a. 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气候特征,展示一些气象数据。
b. 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家乡常见的天气现象。
4. 家乡的地形特征a. 教师借助地图工具或网络地图,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地理地形特征。
b.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收集家乡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要素的信息。
5. 实地考察家乡a.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带领他们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b. 学生撰写观察报告,包括对家乡地理特征的描述和感受。
幼儿园地理教案认识家乡的地理特点

幼儿园地理教案认识家乡的地理特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认识家乡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3.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4.认识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认识家乡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教材、地图、图片、农作物样本等。
2.教具:幻灯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10分钟)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例如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
2.导入新课:给学生展示一张家乡的地图,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并询问学生对家乡的印象和认识。
Step 2:了解地形地貌(15分钟)1.利用幻灯机或计算机展示家乡的地形地貌图片,带领学生观察,了解家乡的地势特点。
2.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Step 3:认识气候和季节变化(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机展示家乡的气候数据和季节变化图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2.师生讨论:询问学生家乡的主要气候特点和常见的季节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Step 4:探究自然资源(20分钟)1.向学生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2.通过讨论和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资源?Step 5:认识主要农作物(20分钟)1.利用幻灯机或计算机展示家乡主要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主要农作物的特点和重要性。
2.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家乡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引导学生探究农作物的种植条件和影响因素。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师生互动: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复习学生所学的知识。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地理特点的小作文,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拓宽视野。
浅谈乡土地理学习的意义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乡土地理学习的意义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南茂中学陈春妹乡土地理的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中最小区域单元,是本乡本土的地理,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而言,应该以小区域为主,如市、县、乡、镇等。
在认识地理事物和过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的是否重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乡土地理学习的意义乡土地理的学习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要学习乡土地理,它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得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些从何体现呢?往往纸上谈兵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教如何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没能了解它,哪能爱它,所以只有了解了它才能热爱它,才能自觉的为它做贡献。
有很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缺乏热爱,倒把所有的目光放眼到了外面的世界,造成这样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自己家乡的不够了解,不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以及家乡的自然和经济,也不知道自己家乡的优势在是什么,若是要真正的去了解家乡,也必然要从地理课上去学习。
人类的认识来自于实践,即使是生动的课堂也只是了解一、二,不能够充分的认识,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家乡的优势,自己去体会家乡的一草一木,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海南保亭的资源优势是什么了,就如:森林资源就以热带雨林居多,其中面积就有33.04万亩;旅游资源主要有七仙岭温泉旅游区集奇峰、温泉、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毛感乡境内有目前我省发现最大仙龙洞溶洞和面积达300多亩的仙安石林等天然旅游景区等等。
热爱家乡,眷恋故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即使在异国他乡的人,到了古稀之年的时候,也总是希望落叶归根。
二)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地理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教材支撑,乡土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加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乡土地理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乡土地理资源是指那些与特定地区、特定民族、特定历史文化等紧密相关的地理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以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利用、人文地理等形式存在,还包括方言、民俗、传说、历史遗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深入地理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挖掘和发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资源。
同时,还需要广泛借鉴相关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研究成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二、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是指将开发出来的地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地考察、实验观察、故事讲解等。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地,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特点,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在实验观察中,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设计和开展适合高中学生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在故事讲解中,教师可以根据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讲述有关的历史事件、传说和民俗,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和地域认同感。
在乡土地理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培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其次,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泸县二中地理组杨梅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环境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和区域公平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指出“地理教育为全球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且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1]。
因此,提高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培养民众的可持续发展观应重点抓住中学生的地理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理直观教具的原则、广泛应用乡土地理知识的原则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2]。
陶行知先生早年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
”地理科学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人格,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乡土地理的作用1、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是“通过对学生所在县、市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条件,人口与民族,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优劣与限制因素、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乡村等内容的阐述,引导学生结合国情,认识乡情,了解家乡建设的成就、问题,展望光辉的未来。
从而进一步领会或懂得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树立“认识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志向[3]。
”竺可桢先生在“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提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道未知,自儿童日常所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未知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条件,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着手[4]。
”“乡土”的范围是指县一级行政区,乡土地理结合了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的家乡小学二年级地理课题教案带孩子了解家乡的美

我的家乡小学二年级地理课题教案带孩子了解家乡的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地理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理课程,孩子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居住的家乡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历史背景等信息。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了解家乡的美,我精心准备了一份小学二年级地理课题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孩子对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引言】家乡,是孩子们的根,是孩子们生活的起点,更是他们无限探索的源泉。
通过地理课程,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家乡的美,了解它的自然特点、人文景观和历史变迁,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本教案引领孩子们重拾对家乡的自豪感和感恩之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景观,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使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提升地理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4. 培养孩子们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如所处的省份、临近的城市、靠近的江河或海洋等。
激发孩子们用想象力描绘家乡的位置,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地图标记表达出来。
提供具体的实例,如家乡的交通便利性、自然资源、特色产业等,帮助孩子们对家乡的地理位置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家乡的自然特征:将孩子们带到户外,观察家乡的自然风貌,如山川、湖泊、森林、植被等。
引导孩子们用五官进行感知和观察,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叙自己见到的风景。
制作简单的海报或图片墙,展示家乡的自然特征,让孩子们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加深了解。
3. 家乡的人文景观: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如名胜古迹、民间艺术、乡土风情等。
鼓励孩子们参与或观摩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如传统节日、手工艺制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家乡地理的教育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国际化时代。
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对新一代年轻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对国家,对世界的了解比过去的年轻人要多得多。
然而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很缺乏。
大批年轻人远离家乡,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因为他们缺乏对家乡的了解,缺乏热爱家乡的感情,缺乏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关键词:家乡地理教育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27-01
课程标准中提到“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家乡地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家乡地理知识的教育,是根据时代的需要,是为了更好的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规律,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家乡地理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家乡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学生对这很熟识,但并不等于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
每个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情感。
让学生在家乡的广阔天地中去观察,亲历家乡的一切,学生是家乡未来社会经济建
设者,家乡地理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更能认识自己的家乡而激发爱乡之情。
家乡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在教学中,可以把乡情和国情结合,并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中讲授有关矿产资源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宿迁市有哪些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现状。
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宿迁的矿产石英砂分布情况和江苏玻璃厂发展历史。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家乡地理所讲的就在身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开展野外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
例如,在讲授旅游地理相关内容时,对于宿迁地区的学生,可以组织起来去参观著名的旅游景点项王故里。
也可以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让学生看看宿迁地区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成果,运河两岸如画风景,碧波万顷的骆马湖。
通地这些活动,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美好,有了切身的感受与了解,从而萌发他们热爱家乡情感,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家乡地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联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生存能力。
家乡地理知识教育能有力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特别是家乡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实际,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生产劳动意识,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现代地理学所涉及到的有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工农生产、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以及有关城市、商业、交通、贸易方面的地理内容,为家乡生产建设和实际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例如,对于
宿迁地区学生,讲授有关城市地理学有关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研究近几年宿迁城区变化情况,包括宿迁城区用地规模变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集中,工厂数量不断增加,宿迁地区公路的发展等等。
家乡地理考察所接触到的一些课题,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
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多端性思维的现实问题。
比如某地区特殊的小气候的成因,不一定能从课本中形成气候因素的一般规律来加以说明,而必须联系当地实际分析其小气候的特殊成因。
比如,让学生通过测量市区和骆马湖区温度和湿度来比较两地小气候差异并查
找原因。
诸如此类的家乡地理知识教育课题,为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
学会生存是学生应有的素质。
21世纪人人都要有比较强的自主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要求加强每个人较强的生存能力。
家乡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必备的生存素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家乡地理教育的野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
在其中学生可以学会怎样在野外辩别方向,认识动植物,亲眼目睹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情况。
“一叶而知秋”,“以小见大”,以家乡的一切为对照,为学会生存打下基础。
开展家乡地理教育是增长学生才智,培养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作到巧妙利用家乡地理资料,全面提高我们教育效果呢?
首先,老师要热爱这项工作,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方能
取得较好的效果。
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要对于我们所生活的某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工农业生产现状以及交通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
其次,在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中,老师要作好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当地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能够巧妙地把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等,并且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基本的地理观察知识以及社会、野外调查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
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户外考察。
如学习地图时,难点在于对方向,比例尺的理解。
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进行一次自主调查绘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可以要求学生在对宿迁市的市容进行调查,不仅列出街区内工厂、商店、服务行业的名称,还简析了这些地理事物布局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并绘制出街道平面分布示意图。
这下他们就收获很多关于地图的知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家乡地理知识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化地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展家乡地理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提高了观察力,丰富了地
理知识,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