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设计
开关电源设计开发流程

开关电源设计开发流程1. 需求分析
- 确定电源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电压规格
- 确定电源输出功率和效率要求
- 确定电源尺寸和工作环境要求
2. 拓扑结构选择
- 分析常见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3. 关键器件选择
- 选择功率开关管
- 选择变压器
- 选择输出滤波电容和其他辅助器件
4. 电路设计
- 进行电路原理设计和仿真验证
- 进行PCB布局设计
5. 电源原型制作与调试
- 制作样机电路板
- 对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
- 进行功率和效率测试
6. 电磁兼容性(EMC)设计
- 分析电路的EMC问题
- 采取相应的EMC设计措施
7. 热设计
- 进行热分析和模拟
- 设计散热结构
8. 机械结构设计
- 确定外壳尺寸和材料
- 设计机械结构和组装工艺
9. 安全认证和标准符合性
- 进行安全认证测试
- 确保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
10. 试产和量产
- 制作小批量试产样品
- 进行可靠性测试和改进
- 量产和交付
这个流程概括了开关电源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良好的设计流程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开关电源工程化实用设计指南

开关电源工程化实用设计指南开关电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力转换设备,它可以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输出的交流电压,从而满足各种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
开关电源的工程化实用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工作,包括电路设计、磁性元件设计、功率转换器设计、控制器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
下面将介绍开关电源的工程化实用设计指南。
一、电路设计开关电源的电路设计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输入和输出电压:开关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电压需要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在输入电压方面,需要考虑到电网电压的波动和噪声等因素,确保开关电源能够稳定工作。
在输出电压方面,需要根据电子设备的功率和负载特性来进行设计,确保输出的电压能够满足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
功率容量:开关电源的功率容量需要根据电子设备的功率需求来确定。
在确定功率容量时,需要考虑到开关电源的最大负载和可能出现的峰值负载等因素,确保开关电源的功率容量足够且不会出现过载或损坏的情况。
电路拓扑: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是指其基本电路结构。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电路拓扑来进行设计。
常用的电路拓扑包括BUCK型、BOOST型、BUCK-BOOST型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
控制方式:开关电源的控制方式是指如何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常用的控制方式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WM)、脉冲频率调制(PFM)和电流模式控制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
二、磁性元件设计开关电源中的磁性元件主要包括电感和变压器,它们在功率转换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磁性元件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磁芯材料:磁芯材料的选择是磁性元件设计的关键。
常用的磁芯材料包括铁氧体、坡莫合金和非晶合金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磁芯材料。
线圈设计:线圈设计是磁性元件设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在电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线圈的匝数、线径和绕制方式等因素,以确保电感能够满足开关电源的负载需求。
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开关电源设计方案1. 导言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设备。
它具有高转换效率、小体积、轻重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文将介绍开关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流程以及几个常见的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2.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滤波、整流、能量存储、调节和输出等步骤。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图: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图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图1.输入滤波:交流电通过电源的输入端,首先经过输入滤波电路。
该电路使用电容和电感元件,去除交流电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使得电源输入的电流更加稳定。
2.整流:经过滤波的交流电信号,经过整流桥或整流管,被转换为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
整流桥通常由4个二极管组成,它们交替导通,使得输入交流电的正半周和负半周都能够被转换为正向的直流电。
3.能量存储:整流后的直流电压通过电容器进行存储。
电容器的作用是储存电荷以平滑输出电压,防止输出电压的波动。
4.调节:开关电源通常具有可调节输出电压的功能。
这是通过调整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时间来实现的。
调节电路通常由一片PWM控制芯片和电路反馈元件(如电感、变压器等)组成,以控制开关频率和占空比。
5.输出:经过调节后的直流电压,通过输出滤波电路去除残余的高频噪声,然后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
3. 开关电源设计流程设计一个功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开关电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设计规格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电源的输入和输出要求。
输入要求包括交流电的电压范围、频率、输入的稳定性等;输出要求包括直流电的电压、电流、纹波与噪声等。
3.2 选择拓扑结构常见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有多种,如Boost、Buck、Buck-Boost、Flyback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拓扑结构。
3.3 确定主要元件参数根据设计规格和拓扑结构,确定主要元件的参数,如开关管、变压器、电感、电容等。
3.4 确定控制策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PWM控制、电流模式控制等。
新型开关电源优化设计与实例详解

新型开关电源优化设计与实例详解以新型开关电源优化设计与实例详解为标题,本文将从新型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设计优化的方法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型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开关管的开关动作来实现电源的开关控制。
传统的开关电源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功率损耗大、效率低、噪声大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新型开关电源采用了一些优化设计方法。
二、新型开关电源的设计优化方法1. 降低功率损耗:通过采用功率开关管的低导通电阻材料和优化电路设计,降低功率开关管的导通电阻,从而减少功率损耗。
2. 提高效率:采用高效的开关控制器和高效的变压器设计,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
3. 降低噪声:通过优化电路布局和选择低噪声元件,减少开关电源的噪声产生,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4. 提高稳定性: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稳压电路设计,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减少输出波动。
5. 减小体积:通过优化元件布局和采用高集成度的芯片设计,减小开关电源的体积,提高电源的集成度和便携性。
三、新型开关电源的实例分析以一款新型开关电源为例进行分析,该开关电源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高效的变压器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率:通过优化的开关控制器和变压器设计,该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达到了90%以上,相比传统开关电源提高了20%以上。
2. 低噪声:采用低噪声元件和优化的电路布局,该开关电源的噪声水平明显低于传统开关电源,提高了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3. 稳定性强: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稳压电路设计,该开关电源的输出稳定性非常好,输出波动小于1%。
4. 小巧便携:采用高集成度的芯片设计和优化的元件布局,该开关电源的体积明显减小,非常适合便携式设备的使用。
以上是对新型开关电源优化设计与实例的详细阐述。
通过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新型开关电源在功率损耗、效率、噪声、稳定性和体积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满足了现代电子设备对电源的高要求。
开关电源设计(精通型)

开关电源设计(精通型)一、开关电源基本原理及分类1. 基本原理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
它主要由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开关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在开关电源中,开关器件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高频脉冲电压,通过开关变压器实现电压的升降,经过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
2. 分类(1)PWM(脉冲宽度调制)型开关电源:通过调节脉冲宽度来控制输出电压,具有高效、高精度等特点。
(2)PFM(脉冲频率调制)型开关电源:通过调节脉冲频率来控制输出电压,适用于负载变化较大的场合。
二、开关电源关键技术与设计要点1. 高频变压器设计(1)选用合适的磁芯材料,保证变压器在高频工作时的磁通密度不超过饱和磁通密度。
(2)合理设计变压器的绕组匝数比,以满足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要求。
(3)考虑变压器损耗,包括铜损、铁损和杂散损耗,确保变压器具有较高的效率。
2. 开关器件的选择与应用(1)开关频率:根据开关电源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开关频率。
(2)电压和电流等级:确保开关器件能承受最大电压和电流。
(3)功率损耗:选择低损耗的开关器件,提高开关电源的效率。
(4)驱动方式:根据开关器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驱动电路。
3. 控制电路设计(1)稳定性:确保控制电路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工作。
(2)精度:提高控制电路的采样精度,降低输出电压的波动。
(3)保护功能:设置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功能,提高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三、开关电源设计实例分析1. 确定设计指标输入电压:AC 85265V输出电压:DC 24V输出电流:4.17A效率:≥90%2. 高频变压器设计选用EE型磁芯,计算磁芯尺寸、绕组匝数和线径。
3. 开关器件选择根据设计指标,选择一款适合的MOSFET作为开关器件。
4. 控制电路设计采用UC3842作为控制芯片,设计控制电路,实现开关电源的稳压输出。
5. 实验验证搭建实验平台,对设计的开关电源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直流开关电源设计课设

直流开关电源设计课设
直流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其具有工作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工业控制、通信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直流开关电源设计课程设计的建议:
1. 设计任务和要求:在开始课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设计一个降压型直流开关电源,输入电压为220V交流电,输出电压为12V直流电,输出电流为5A等。
2. 电路原理图设计: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电路原理图,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元器件选型:根据电路原理图,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开关管、电感、电容、二极管等。
需要注意元器件的规格参数、性能指标和可靠性。
4. 计算和优化: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进行电路参数的计算和优化,如开关频率、占空比、电感值等。
可以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5. 实验调试: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进行实验调试,包括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安装和调试、实际运行效果的测试等。
6. 报告撰写:在完成实验调试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思路和方案、实验结果和分析等。
7. 答辩和评估: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后,进行答辩和评估,包括回答问题、展示成果、接受评估和改进建议等。
通过以上的课程设计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直流开关电源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开关电源设计步骤

开关电源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100字)
在设计开关电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
这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范围、效率要求、输出电流稳定性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开关电源的拓扑和参数。
2.电路设计(300字)
在进行电路设计之前,需要选择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Buck、Boost、Buck-Boost、Sepic等。
根据需求和所选拓扑结构,设计主要电路模块包括开关管、滤波电感、修正电容、输出滤波电容等。
3.电路实现(300字)
根据电路设计确定的电路参数,在电路板上布线,连接各个器件和元件。
布线时需考虑到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注意分离高压和低压区域,减少互相干扰。
4.性能评估(200字)
完成电路实现后,需要进行性能评估,检验设计是否满足预期需求。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输出电压稳定性、负载调整能力、效率、开关频率、静态功耗、温度等。
通过测试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和优化空间。
5.优化(200字)
根据性能评估的结果和问题分析,进行电路的优化。
优化可以包括改进布线、更换元器件、调整控制策略等。
目的是提高电路的性能,使其更加稳定、高效和可靠。
总结:
开关电源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电路实现、性能评估和优化。
通过明确需求,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并根据电路设计参数进行电路实现,然后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得到满足需求的高性能开关电源设计。
开关电源设计毕业论文

开关电源设计毕业论文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关电源设计已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带你走进开关电源设计的世界,一探其奥妙和实用之处。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研究技术,更是在寻找实用性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我们所关心的不仅是理论数据,更是其在现实应用中的表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开关电源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电源在电子设备中的角色和功能后,我们就会知道电源不仅仅是设备运行的能源供应者,更是整个设备稳定性的关键。
开关电源设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技术和创新来提升电源的性能和效率。
1. 开关电源的背景和意义开关电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家庭电器的使用到工业设备的运行,再到数据中心的高效运作,开关电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为什么我们会对开关电源的研究这么重视呢?这里面可是有深意的,听我慢慢道来。
2. 开关电源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关电源设计在现代电子领域可是风头正劲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开关电源是我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心脏,它不断地为我们身边的电子设备输送“能量”。
那么现在开关电源设计的研究现状是怎样的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关电源设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虽然传统的开关电源设计已经能满足一些基本需求,但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性能要求的提高,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智能化、小型化、高效化已成为当下开关电源设计的重要方向。
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首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研究和设计开关电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电源效率不高、稳定性不好等等。
毕竟开关电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涉及到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通信、家电等等。
所以研究开关电源设计,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那么我们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析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研究其设计过程,然后设计出一个既实用又高效的开关电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研究不同材料的选用、电路设计、散热方案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倍流整流电路
适用于输出电压比较低、输出电流比较大,效率要求较 高的使用场合。
1 电路
iT
D1
iL1 iL 2
C1 RL
UT
iT
iL1
L1 D1 D2 L2 C1
iL1
UT
L1 L2
iL
RL
iL 2
D2
iL 2
(a) * 电路(a)适合应用共阳极二极管 * 电路(b)适合应用共阴极二极管
iT
D1
uT
t
iL1 iL 2
C1 RL
iL1
UT
iL1 iL 2 iL1 iL 2
t t
t
L1 L2
iL 2
D2
①二极管D1、 D2均导通, 电感L1 、L2 均为续流状态。 ②电感电流iL1 、iL2分别通 过二极管D1、 D2续流, iL1 、iL2 线性下降。 * 开关状态3(t2~ t3) ①二极管D2导通、 D1截 止,电感L2的电流经二极管D2 续流,iL2线性下降、 。
(3) 其他
* 输入输出线应靠近机柜低部布线,以减少耦合;将输入 输出线严格分开,不要将他们捆在一起。
§2.2 整流电路
一 倍压整流电路及应用
指导思想 利用二极管的整流和引导作用,将电压分别存 在每一个电容上,然后把它们按同极性相加的原则串联起来。
1 二倍压整流电路
(1) 电路 (2) 分析
ui
D1
可推出:
Win C 2 2 ( 2U L min ) ( 2U L min U pp )
以上公式中电容的单位为法拉、电压的单位为伏特、能量 W的单位为焦耳、功率的单位为瓦特。
(4)需要注意的问题
* 如电容量大,可采用多个并联; * 如要求电容耐压较高,可采用多个串联;
* 电容存在串联等效电阻ESR和串联等效电感ESL,由于要吸 收变换器回馈的高频脉冲电流,电容上的直流电压会产生高频尖 峰电压; * 为了抑制产生的高频尖峰电压,可在电解电容两端并联无 极性小容量高频电容;
* 当在正弦峰值时合闸,产生的瞬间充电电流最大,滤波 电容的容量决定了该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
* 当多台电源并联时,更为严重,会对电网产生很大冲击, 使其他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跳闸。
* 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合闸瞬间的电流冲击,以达到下列 目的: ① 保护输入回路中的断路器、熔断器、整流桥 ② 减小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③ 提高电源自身的寿命和可靠性
* CY 电容的容量要受到限制,以便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 压的作用下,控制流过其漏电流的大小。 * CY 电容的耐压性能对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 CY 电容的电容量,GJB151规定应不大于0.1微法。
(3) 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
* 对共模电感的要求,既能在较高的频率下工作,又有较 大的磁导率,这样可以用较少的绕组匝数获得较大电感量,同 时也可以减少共模电感的分布电容。 * 共模电感绕组匝数的减少,可以降低共模电感的损耗和 温升。 * 共模电感的磁芯,一般选用镍-锌铁氧体、坡莫合金或微 晶合金。
(3)经验计算
A. 明确线电压有效值
U L min~U L max
B. 明确线电压峰值
2U L min~ 2U L max
C. 整流滤波后,直流电压的最大脉动值: 单相输入
U pp 2U L min (20%~ 25%)
三相输入
U pp 2U L min (7%~10%)
D. 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
C1 RL
D2
C2
* ui上端为正、下端为负时,D1导通、C1充电; * ui上端为负、下端为正时,D2导通、C2充电; * 并且UC1= UC1= UC,这样U0= 2UC 。
(3) 应用:110V、220V通用输入整流滤波电路
* 110V输入 在A、D端输入交流,A、C并联; D1、 D3并联, D2、 D4并联; 相当于倍压整流电路。 * 220V输入 在A、C端输入交流,D端悬空; D1、 D3、 D2、 D4并构成全桥整流电路;
动。
(2)共模噪声
相线与地和中线与地间存在的EMI信号
~
特征 二者大小相等,相位相同,如雷电等。
3. 基本结构
(1) 基本结构
* 一般,由若干支电容和电感构成。
L L1 CX L2 N
* L1、L2—共模电感线圈/共模扼流圈,绕在同一磁芯上, 匝数相同,绕向相反。 * L1、L2两只线圈内电流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不使磁环达 到磁饱和状态,从而使电感值保持不变,对相线或中线对地所形 成的共模干扰具有抑制作用; * 即L1与CY1、L2与CY2分别构成 低通滤波器,可抑制电源线上存在的 共模噪声。
* 如最后选定电容量C,则整流滤波后的最小直流电压为:
Win U in min ( 2U L min ) C
2
3 纹波电压
I dc t U cr C
t 整流电路非导电时间,如50赫兹交流全波整流约为7ms。
4 改进方法
* 单纯的电容滤波电路,滤波电容充放电电流大、寿命短、 可靠性差、网侧功率因数低;
* 滤波器应安装在机柜底部离设备电源入口尽量近的部位; * 不要让未经过滤波器的电源线在机柜内迂回; * 如果交流电源进入机柜内到电源滤波器有较长的距离, 则这段线应加以屏蔽。
(2) 接地
* 滤波器的外壳必须用截面积大的导线以最短的距离与机 壳连为一体;
* 要尽量使滤波器的接地点与机壳接地点保持最短的距离;
( 2U L min U pp )~ 2U L max
为保证直流电压最小值符合要求,每个周期电容所提供的 能量为:
Pin Win Afmin
Pin
Pout
式中A单相输入时取1,三相输入时取3。 又因为,每半个周期输入滤波电容所提供的能量为:
1 1 Win C ( 2U L min ) 2 ( 2U L min U pp ) 2 2 2
2. 抑制方法和原则
* 在滤波电容充电回路中短时间串联限流电阻
* 在交流电压最大值时,冲击电流最大不超过交流输入电流 的5倍。
(1)限流电阻的计算
U max sin t Ic r RS
IDC RS IC RLC C
Ud
r 输入回路的等效电阻
(2) 限制时间的确定
* 单相 (3~5)RC * 三相 (2~3)RC
L1 L CY1 E
CY1 E CY2
* L1、L2的漏感和旁路电容能抑制串模干扰。
L L
* 也可加入差摸电感。
L Ld CX Ld N L2
N
L1 CY1 E CY2
CX
1 CY 2
(2) Cx CY
* Cx 电容指用于如下场合的电容:当电容失效后,不会导 致工作人员遭受电击,不危及人身安全。 * Cx 分为X1和X2两类,X1等级的电容用于峰值电压大于 1200V的场合, X2等级的电容用于峰值电压不大于1200V的场合。
Ii 2fCYUi
* 如设转折频率为fR,则可确定共模电感,有如下关系:
1 fR 2 L CY
* 也可先选定电容CX后,确定差模电感,有如下关系:
1 fR 2 LDC X
* 转折频率fR 的确定,可参考杨玉岗编写的《现代电力电 子技术的磁技术》一书。
4 EMI滤波器的安装
(1) 安装位置
(b)
2 原理
* 以电路(a)为例分析 * 当电感电流连续时,倍流 整流电路在1个周期内经历4个不 同的开关状态。 * 其中,开关状态2与开关 状态4是相同的。 * uT为变压器副边电压,当 其上端为+、下端为-时,uT为正。 * 开关状态1(t0~ t1)
uT
t
iL1 iL 2 iL1 iL 2
* 用多支并联,耐功率冲击性能会有明显提高。
三 输入EMI滤波器
1. 作用
(1) 防止电源输入侧串入噪声,保护开关电源。 (2) 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噪声反馈到输入电源(电网) 中,危害其他设备。
2. 传导噪声
传导噪声由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构成
(1)差模噪声
相线与中线间存在的干扰信号
~
特征 二者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如电网电压的瞬时波
是输入电容充电结束的必要时间
3. 典型电路
(1) 串联普通电阻
* 用时间继电器,上电后通过限流电阻给滤波电容充电, 设定时间到后,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限流电阻被短路。
* 用继电器,上电后通过限流 电阻给滤波电容充电,同时检测滤波 电容两端电压,并以此决定继电器常 开触点闭合时刻。
特点 产生的直流压降低,功耗 小,机械触点。
1 电容量大小的影响
(1)电容量太小
* 滤波后的直流电压的脉动就会比较大,为了得到所要求的 输出电压,需要过大的占空比调节范围和过高的闭环增益。 * 滤波后的直流电压最小值也比较小,要求高频变压器原副 边匝比变小,并使开关管中的电流增加,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 电压增加。
(2)电容量太大
* 充电电流脉冲宽度变窄,幅值增大,导致输入功率因数降 低、EMI增加。 * 过高的输入电流(有效值),使得输入整流二极管和滤波 电容损耗增加。
RS IC
RLC C
Ud
* 也可用单向可控硅代替继电器 特点 功耗小,无机械触点,但有1V左右的压降,会产生一 定的功耗。
(2) 串联功率热敏电阻
* 功率热敏电阻冷态时,阻值大,符合抑制要求; * 功率热敏电阻热稳态时,阻值小,功耗低;
特点 不需要其他辅助电路。
(3) 注意
* 电阻应选耐功率冲击性能较强的,如水泥电阻;
2 电容量的选择方法
(1)根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