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理解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环境的含义,又懂得了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那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板书)
出示图片:珊瑚虫生活在海水中,白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
提问:珊瑚能否移到淡水中,白熊能否出没在热带雨林中?
教师讲述: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珊瑚只能生活在年平均水温200C以上、清澈透明和含水量高的海水中,而白熊绝不会出没在热带雨林中。
(如果把生活的环境对换,它们都不能活下去。同样,污染鱼的水质,或减少水中鱼的饵料,鱼也很难活下去。)
教师提问:根据以上同学们的讨论:谁来总结:到底什么是环境?
学生纷纷回答,最后教师归纳:环境不仅是生物生存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
板书: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用人工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说说其中的道理。
思考、讨论并总结出:澳大利亚的屎壳郎不以牛粪为食,若人工处理大量牛粪将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使用杀虫剂杀蝇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从我国引进屎壳郎处理牛粪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既节约人力物力,又减少污染。
明确活动目的及任务。
寻找学校附近的小生物
将学生分成4-5组,带到校内草坪附近或树林周围等地。提出有关活动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认真捕捉等。
生物生存的环境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实物小鱼两条,鱼缸一个。
二、教学课题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领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三、教材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习的第一章的内容,它主要讲述了生物的生存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不一样。
告诉我们保护生物要从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做起。
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避免了知讲理论的枯燥乏味,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使用六模块的教学方法,不能死板照抄,要灵活运用,有创新。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生物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各种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实物观察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课前准备两条差不多大的小鱼,和一个鱼缸。
一条小鱼在水里游,另一条鱼放在空桌子上。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存状态。
让学生分组讨论中两条小鱼的生长状况。
当放在桌子上的鱼快不行的时候再把它放在谁中,看看又会怎样的变化。
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很容易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从上面的实验内容,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鱼儿离不开水。
从而知道每种生物都要依赖于一定环境,引出本节的重点: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百度知道】鱼儿离不开水3、讨论,举例探究重难点(1)从鱼儿离不开水开始讨论:是不是每种生物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离开了特定的环境生物是否还能生存?分组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生物的生活环境(知识点及答案)

1.生物圈:(1)、有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和。
(2)、生物圈是和的总称。
(3)、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4)、是人类的“立足点”。
(5)、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________,海平面以上约_________,所以生物圈的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_________厚的范围内。
(6)、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和稳定的等。
2.栖息地:(1)决定栖息地特征的环境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问题: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否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的生存呢?特别关注:土壤不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生物圈:(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活环境的总称。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
(5)、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所以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
(6)、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1)决定栖息地特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土壤类型。
(2)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三角洲。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4)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
条件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指生物所需要的一系列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生物对高温适应良好,有些则对低温适应良好。
每种生物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超出该范围生物活动会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2. 水分:水分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同生物对水分需求量不同,有些生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有些则对水分的需求较低。
缺水或过度湿润都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3. 气体成分:气体成分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氧气是生物进行呼吸代谢必需的气体,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气体。
4.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动物感知外界环境和进行活动的重要刺激之一。
5. pH值:pH值是指环境中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不同生物对环境的pH值有不同的要求。
6. 营养物质:不同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包括有机物、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
7. 生存空间:不同生物对于生存空间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包括栖息地、栖息条件和生境的要求等。
总之,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的适宜程度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异,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变化,但当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可能导致生物无法适应甚至死亡。
七年级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

如氮气、氩气等,虽然对生物生存不是必需的,但它们占据了空气的大部分。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矿物质
水中的矿物质如钙、镁、钠等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参与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其含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有机物
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影响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水中的化学物质
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分解的产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腐殖质
土壤中的矿物质如氮、磷、钾等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矿物质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酸碱度
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03
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它们描述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则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总结词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其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通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也不同。
土壤肥力
土壤酸碱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也不同。
土壤酸碱度
土壤
02
生物生存的化学环境
是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大部分生物通过有氧呼吸获取能量。
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命无处不在
美国黄石公园内的温泉 (20℃-100 ℃ ) 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17
生命无处不在
海底火山口附近水温高达350℃,也 发现了巨蛤;贻贝;有孔线虫等生物
18
生命无处不在
马里亚纳海沟
海沟底部的计算机三维图象
最深处是海平面以下11034 米,深海是一个高压 (巨大水压达1100个大气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 在这种“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竟然也有一些低等生物! 19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具有 生命存在的星球,因为她能为各种生命提供 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1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2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寒冷的南极是 企鹅的乐园
3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珊瑚虫把“家”安 在温暖的浅海水中
4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雪莲爱长在 寒冷的高山上
5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想一想,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会有什么后果?
22
保护环境,从我 做起,从小事做 起
23
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
1、建立调查小组(3~4人),做到分工明确, 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合作。 2、明确调查内容、步骤、方法、线路等,设计 科学合理的调查表。 3、调查过程中注意不能破坏花草树木!
24
你知道“南橘北枳”吗?桔子树种在淮河以南结出的 是桔子,而种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是不能食用的枳。这 是为什么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皇帝为什么 不叫人把岭南的荔枝移栽到宫中?这样不是省事多了 吗?
13
所以,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 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能给生物的生 存提供哪些条件呢?
环境能给生物提供食物、水和其他物质, 以此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 要。
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栖息地:林地、 草地、沿岸、沙滩、溪水溪涧等。
我国绿孔雀的栖息地位于
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位于 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
云南省的热带雨林
为什么在不同的栖息 地,生活的生物群体 不同?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 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同时也决定了不同的栖 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2 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c阳光,空间,空间,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食物 3 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称为
4 决定各种栖息地的环境因素有 5栖息地遭到破坏的因素() a 人口数量剧增 b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c 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以上三项都是
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是多大?
大气圈的下层
一、生物圈 整个水圈
岩石圈的上层
在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才 有生物生存,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10千米 海平面
大气圈的下层
整个水圈
10千米
岩石圈的上层
阳光
生物生存的 基本条件
水分
空气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生物圈示意图
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 4月22日是 “世界地球 日”,呼吁 改善全球整 体环境 。
1 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叫做生物圈 b 通常海平面以下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1000米之间属于生物圈 c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下列叫做生物圈 d 陆地以上和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范围叫做生物圈
(二)如果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 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微生物生活环境

微生物生活环境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包括陆地、水体、大气等。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下面将介绍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应策略。
1. 水体环境:水是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环境之一。
在淡水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中,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环境中,细菌和藻类是最常见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从水中吸收溶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来获得能量和营养。
同时,水体中的微生物也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过程,对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土壤环境:土壤是微生物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
在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在土壤中起着分解有机物、固氮、矿物质转化等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
同时,微生物还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养分并帮助植物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3. 深海环境:深海是一个极端的生活环境,温度低、压力大、光照弱等条件对生物的生存都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深海却是微生物的天堂。
深海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化学能源进行生存。
例如,硫氧化细菌能够利用海底的硫化物为能源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此外,深海中的微生物还能抵抗高压、低温等极端条件,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
4. 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也称为极端嗜好微生物,它们能够生存于高温、高压、低温、高盐度等极端条件下。
例如,热液喷口中的热液细菌能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盐湖中的盐湖菌能够在高盐度的环境中生存。
这些微生物通过适应极端环境来利用这些环境中的资源,展现了惊人的生存能力。
5. 其他环境:微生物还可以在其他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例如,微生物在人体内形成了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空气中、食品中、工业废水中等环境中生存。
它们有的起到有益作用,如发酵产生食品和药物;有的起到有害作用,如腐败、感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生存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环境并进行分析归类;说明环境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实验、调查和测量等基本的探究技能;初步具有收集和整理资料及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分析、描述并归类生物生存的环境,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环境。
三、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
1、鲸鱼搁浅事件
提问:鲸鱼搁浅为什么会死亡?
2、南桔北枳现象
提问:为什么桔子和香蕉等水果不宜在北方种植?
3、狼孩的故事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上述三个事件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生物与环境息息相关!
(二)新授:
环节一:观察生物的生存环境
1、小竞赛:填出书中所给的生物的生存环境,看看哪个组填的又快又对。
2、小游戏:给生物们找“家”
生物:鲸、扬子鳄、燕子、兔子、鹰、松树、蚂蚱、牦牛、水稻、海葵、蘑菇、仙人掌、蚯蚓、老虎、狮子、麻雀、海带、熊、白鹭
“家”:草原、池塘、高山、海洋、沼泽、沙漠、天空、森林
【讨论】通过这两个活动,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后总结: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
提问:那什么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呢,是否就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空间呢?
(帮助学生理解环境的概念,为学习下节内容作铺垫。
)
3、小触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动物家园遭到破坏或污染的图片。
动物的控诉:
北极熊——冰川消逝,我们该怎么办?
麋鹿——孤独的身影,那里还有我的伙伴?
小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
亚洲象——走吧,我们去寻找新的家园。
……
【讨论】你看了这些图片后有何感想?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学生讨论后总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自己的“家”——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做起,从我做起!
环节二:观察校园生物的生存环境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园中的生物的生存环境。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校,
了解我们学校中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其他的生物一同生存。
(三)反馈:
1、生物生存的环境指的就是它所生活的地点。
()
2、地球上的生物集中分布于赤道附近。
()
3、每一种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吗?为什么?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