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三项的意义

合集下载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66861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66861

心梗三项快速检测试验的临床意义心梗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心梗发作2h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金标准。

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

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CK-MB:是多年前临床医生AMI检测“金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渐渐被肌钙蛋白取代,。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心梗三项

心梗三项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文章来源:检验科生化室|作者:高梅兰更新时间:2013-05-23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

若患者具有CK—MB 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

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

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

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

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

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 进行诊断。

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

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下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CK-MB增加2.2倍以上,前壁AMI 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均提示心肌出现再灌注,上述标准的敏感度为85%,敏感度为100%。

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肌钙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外,肌钙蛋白是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TP酶的抑制物。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1-07-29 16:25 发表者:郭瑞林15773人已访问心梗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发作2h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作者:高梅兰文章来源:检验科生化室点击数:1662更新时间:2013-05-23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l(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

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 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咼,最咼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 /ml。

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CK-MB:是目前临床医生最信赖的 AMI检测“金标准”,特异性较高。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 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肌红蛋白MYO 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 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 小时达到最高,24 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 分钟-2 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心梗三项快速检测试验的临床意义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发作2h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

肌钙蛋白I(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

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

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CK-MB:是目前临床医生最信赖的AMI检测“金标准”,特异性较高。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全解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全解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默认字体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

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

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

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

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心梗三项的意义

心梗三项的意义

03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升高是心肌 损伤的特异性标志,有助 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 伤,但特异性较差,与其 他肌肉损伤时也会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对心肌损 伤的特异性较高,尤其在 心肌梗死早期,有助于早 期诊断。
01
心梗三项与心梗诊 断
心梗三项在心梗诊断中的重要性
1 2
心肌肌钙蛋白(cTn)
作为心肌细胞中特有的蛋白质,cTn升高是心肌 损伤的特异性标志,有助于诊断心梗。
肌红蛋白
出现较早,敏感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心梗。
3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MB是心肌细胞中特有的酶,对诊断心梗有 一定特异性。
心梗三项与心梗发生的关系
01
cTn、肌红蛋白和CK-MB的升高 与心梗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些指 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 度。
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心肌损 伤时释放入血,也可用于诊断心肌梗 死。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中特有的蛋 白质,对心肌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
心梗三项的检测方法
血液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使用生 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床旁检测
使用便携式设备在床旁进行快速 检测,便于及时诊断。
心梗三项的指标意义
01
02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三项检测仅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辅助 手段之一,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同时,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表 现、病史和体征等因素。
01
心梗三项的未来研 究方向
心梗三项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其他生物标志物
心梗三项可以与其他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联合应用,以提高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梗项临床意义(精品)

心梗项临床意义(精品)

心梗项临床意义心梗三项快速检测试验的临床意义全网发布:2011-07-2916:25 发表者:郭瑞林15773人已访问心梗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发作2h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心肌梗死。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肌钙蛋白I(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CK—MB:是目前临床医生最信赖的AMI检测“金标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准”,特异性较高。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作者:高梅兰文章来源:检验科生化室点击数:1662 更新时间:2013-05—23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三大心肌损伤标志物——心梗三项

三大心肌损伤标志物——心梗三项

三大心肌损伤标志物——心梗三项医隆网医者仁心隆泽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定义:心肌损伤发病后,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的标志物。

理想标志物的特性:1、时间限定性;2、比例特异性;3、敏感被测性;4、分级相关性。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yo)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CK-MB属于传统的实验室“心肌酶谱”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梗塞AMI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的是酶的活性(单位U/L),酶学检测的特异性较差,容易受到CK-BB、CK-MM等亚基的干扰,使结果偏高出现假阳性。

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CK-MB应作为心肌肌钙蛋白的替代,当不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使用CK-MB。

有些CK-MB正常但心肌肌钙蛋白已升高的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

所以CK-MB联合cTn检测对临床有更好的指导。

当心肌损伤时,CK-MB立刻被释放入血液循环,在心肌损伤后3~4h开始升高,48~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钙蛋白是心脏横纹肌收缩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有三个亚基:cTnT、cTnI和cTnC。

由于骨骼肌与心肌中的cTnC是相同的,特异性差,通常选取cTn I 和cTnT检测来诊断心肌损伤,二者的意义是相同的。

由于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组成上有着独特的氨基酸序列(N-端比横纹肌多31个氨基酸),骨骼肌、肝、肾等肌细胞损伤破坏不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判断,因此肌钙蛋白cTnI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健康人血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I,当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细胞膜破损,cTnI释放,出现在外周血中。

在发病后4~6h 外周血中cTnI出现,12~48小时达到高峰。

在严重心肌梗塞AMI出现后,血浆cTnI保持高水平,cTnI升高持续4~10天,有很长的诊断窗口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助于排除心梗的诊断,是筛查心梗的很好指标。
有助于在心梗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塞或者梗塞再 扩展。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的正常值
正常值: 0.1-4.94ng/ml
起病后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 恢复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的临床意义
对心梗诊断贡献卓越,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
心梗三项在AMI诊断的意义
主要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梗三项的内容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
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
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即心肌缺血性
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新模式
1+1诊断模式
第一个1
心肌损伤标志。
增高的程度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梗死的范围。
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
否成功。
心梗三项对于诊断心肌梗死、评价溶栓治疗
的效果、评价再栓塞或栓塞范围及危险程度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谢!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心肌梗死与其他胸痛的诊断,用于
ACS的临床诊断、危险性估计和预后判断。
常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大小。
用于心梗后临床溶栓治疗效果判断。
肌红蛋白的正常值

正常值:28-72ng/ml
起病于1-2小时内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
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MYO)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肌钙蛋白的正常值
cTnT<0.06ng/ml,cTnI<3.1ng/ml,超敏肌钙蛋
白T:0-14pg/ml。
2-4h后升高,cTnT于24-48h达高峰,持续10-14日, cTnI于11-24h达高峰,持续7-10日。 cTnT和cTnI是诊断心肌梗死最特异性和敏感性的 标志物。
有典型的心肌坏死标记物(cTnI、cTnT或CK-MB)的升降回落 第二个1 下述4条中1条存在时 心肌缺血的症状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
ST段抬高或压低 出现病理性Q波
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主要是cTnT、cTnI CK-MB不再是诊断AMI的金标准
心梗三项的内容
肌钙蛋白(cT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