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67级公开课-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ppt课件2

联系全文,说说裁缝老婆是 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自私、卑微、无聊和冷酷 的小市民。喜欢走家串巷打探信 息窥探别人隐私,无聊,世俗; 心里阴暗,喜欢制造流言蜚语, 恶语中伤别人;眼里只有金钱私 利(占房事件,批斗)。
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是小市民中残存的自私、卑微、无 聊和冷酷特点的集中代表者 •作为一个人格低劣的形象反衬了主 人公的高尚 •她是那对知识分子夫妇悲剧的推波 助澜者之一(推动情节) •她是小说所采用的外在视角的主要 承担者(外在结构作用)
高女人与矮丈夫
模样:这女人长得又干、又瘦、又扁,脸盘象没 上漆的乒乓球拍儿。五官还算勉强看得过去,却 又小又平,好似浅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细 长僵直,臀部瘪下去,活象一块硬挺挺的搓板。 她的丈夫却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辊儿;饱满,轴实, 发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嘴巴啦,鼻头啦, 手指肚儿啦,好象都是些溜圆而有弹性的小肉球。 他的皮肤柔细光滑,有如质地优良的薄皮子。过 剩的油脂就在这皮肤下闪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 从这皮肤里透出鲜美微红的血色。他的眼睛简直 象一对电压充足的小灯泡。他妻子的眼睛可就象 一对乌乌涂涂的玻璃球儿了。
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小说的”引子”
提出”习惯”问题
“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别 看它不是必需恪守的法定规条,惹上 它照旧叫你麻烦和倒霉。不过,你也 别埋怨给它死死捆着,有时你也会不 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
高女人与矮丈夫
身高:她比他高十七厘米。 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
算做鹤立鸡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 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他和 她的耳垂儿一般齐,看上去却好像差 两斗!
他们怎么不肯接近别人 依据:”身上有脓早晚得冒出来, 走着瞧吧’’ 结果:打碎碟子,没有吵架,反而 像什么开心事一般快活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汪曾祺小说的风格二、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三、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一、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二、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课堂交流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别扭(biè)模样(mú)恪守(kè)♦埋怨(mán)埋藏(mái)♦胸脯(pú)果脯(fǔ)确凿(záo)倔强(jué)♦恪守(kè)续弦(xián)♦二、文本研读:(一)人物形象分析:自读课文,探讨人物形象1、夫妻形象分析⑴、书中写出了他们外表上的那些不和谐?(2)、高女人为什么要嫁给矮男人?(3)、他们在一起有感情吗?请大家把能体现他们感情和谐恩爱的地方找出来。
总结:这是一对外表上极不协调,而感情上却极为和谐的平凡夫妻。
他们爱得真挚,爱得坚贞,爱得执着,真诚的爱情平衡了两人的身高差别,坎坷的命运升华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
悲剧让人同情和震惊,催人反思。
2、裁缝老婆形象分析(1)、请在文中找找这个女人做了些什么事情。
(2)、从以上事情中,能够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总结: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
无聊、卑微、庸俗、猥琐令人生厌的小市民。
(二)小说主题分析裁缝老婆(团结大院里的人们)和这对夫妻有过节吗?这里面是否有着更深刻的意味?总结:病态的世俗、扭曲的时代,摧残人性,毁灭自由,践踏人权。
上演闹剧,炮制悲剧。
主题:赞美高尚、纯洁、真挚的爱情批判卑微、污浊、丑陋的世俗心理呼唤善良、同情、宽容的市民文化三、合作讨论1.小说开头用一段引言提出了一个“习惯”的问题,结合全文谈谈它的作用。
提示:这里的“习惯”指的是绝大部分人心中的标准,指符合众人欣赏目光的事情。
在这篇小说中,绝大部分人心目中美丽的爱情故事往往是有很多限制的,因为只有这样的美丽才符合众人希望的目光,才是完美的故事,用冯骥才的话讲这就是“习惯”。
评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评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第一篇:评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习惯”的丑恶与温情───读《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是冯骥才把视角转向市民文化心理的一部作品,故事发生在团结大楼这个居民区里,这里的居民关注的焦点是一个“鹤立鸡群”的高女人和一个有“武大郎”之称的矮男人结婚了,他们在这对夫妇的背后指指点点。
其中最典型的是院门口小门房里的裁缝老婆,她是个精力充裕、走家串户、专好说长道短的女人,最喜欢刺探别人家里的私事和隐秘。
作者并未对人物进行简单化、脸谱化的处理,而是从人物的深层心理去把握她。
她的性格特征是自私、嫉妒和具有无聊的窥视癖心理。
作者对裁缝老婆的动作和心理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含蓄而辛辣的嘲讽,鞭挞了这种庸俗无聊的小市民心理。
而作者通过对夫妻俩所遭受到的冷眼和中伤的描述,则淋漓尽致的揭示了世俗心理中肮脏污浊的一面。
那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那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那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那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充分表现了小市民文化心理中的污垢。
培根有言:“如果说个人的习惯只是把一个人变成了机械,使他的生活仿佛由习惯驱动,那么社会的习惯,却具有一种更可怕的力量。
”这种小市民的市侩心理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会习惯,深深地植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之中。
这种市侩心理有历史积淀的文化垃圾,也有那个特殊时期极左政治的社会遗毒,它们的共通与可怕之处,是对人的不尊重,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漠视,对常识的践踏。
这种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漠视,终于酿成了这对“反常”夫妇的悲剧。
小说使用的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作者没有从正面展示主人公高女人和矮丈夫夫妇俩的内心世界,他们夫妻的日常生活,夫妻情感,他们的性格与心理,矮男人“文革”时遭受折磨后高女人的凄惨境遇,高女人去世矮男人的巨大心灵创伤等等内心波澜,都是从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展开叙述,而在团结大楼居民中又主要是以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的。
这种外在视角使作品显示了一种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李舒华)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意义2、把握小说的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理解作者对污浊、卑劣的世俗文化心理的批判,对善良、同情的健康心态的呼唤的心情。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课堂交流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著作颇丰。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三、文本研习1、这对夫妻的外表很不和谐,但感情确极为和谐。
请大家把能体现他们感情和谐恩爱的事件找出来。
①、丈夫被押走以后,高女人独自过着孤苦生活,却坚守他们的爱。
②、高女人生病后,矮男人一直坚持承担生活的重担,而且想尽办法帮助女人锻炼。
③、女人去世后,矮男人一直不娶。
④、矮男人在女人去世后打伞时依然举得高高的。
2、裁缝老婆都干了些什么事?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一个自私、卑微、无聊、庸俗、猥琐的小市民。
作用:①、是小市民中残存的自私、卑微、无聊和冷酷特点的代表者。
②、作为一个人格低劣的形象反衬了主人公的高尚。
③、她是那对知识分子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之一。
(推动情节)④、表现时代的荒谬性。
四、合作探究“批斗”情节1、在“批斗”情节中众人分别是怎么表现的?众人为什么有那样的表现?特殊的社会环境,掩盖了多少善良,泯灭了多少人性,使众人呈现了恶劣的社会“习惯”心理。
他们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表现,因为他们处在一个荒唐的岁月,一个变异的年代。
(补充背景:这篇小说创作于文革之后的1982年,反映了文革期间人们在一种错误思想引导之下所表现出的种种怪异行为,是一篇反思小说。
“文革”运动的狂热改变了整整几代人的政治观念和传统道德观念,乃至他们的生存价值。
现在看来,红卫兵在“文革”中许多行为与义和团的落后特征有很多雷同之处:由于蒙昧无知而产生的自大狂、反理智、反文化、蔑视文明与人性。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伞”是在污浊的社会环境和恶劣 的政治环境下,遮风挡雨的。
(2)“伞”是夫妻两人坚贞爱情的见证, 伞下的温情弥补了两人身高的不和谐。
(3)“伞”下的空白对于矮丈夫,那是无法填补 的生活亏空,无法弥补的感情创伤;对与读者, 是充分思考的广阔余地,让人们反思悲剧的根源, 思考现在和将来。
赞美
1.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2.开篇提出了一个“习惯”的说法,有什么作 用? 在文中,人们觉得美丽的爱情往往有 很多限制。高女人和矮丈夫的婚姻正是受 到了这种“习惯”的影响。为后文写他们 在生活中遭遇的巨大波折作铺垫,也暗示 了人们对他们怀有的敌意的目光。
人 物 形 象
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患难与共的一对夫妻。
冯骥才,浙江宁波 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和画家。1942年生于天 津。“文革”期间他饱 受磨难,做过工人、业 务推销员、教师等,是 “文革”后崛起的“伤 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 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 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 影响。
高女人和 她的矮丈夫
小说情节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小说主题
小说情节
的老婆!! 一个自私、卑 微、无聊、庸 俗、猥琐的小 市民。
描写手法 (1)语言描写:略 (2)肖像描写:第二部分第3小节 (3)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第三部分第31 小节;第四部分第3小节和第5小节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第二部分第8小节;第三部分第 2小节
1 .“团结大楼”有什么样的寓意?
“团结大楼”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整个 社会的缩影,时代的混乱、暴戾或不合 理在其中得到体现。
2.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团结大楼”有什 么关联?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正是发生在这 幢“团结大楼”内的,没有团结大楼这特 殊的环境,他们的悲剧未必会如此醒目, 如此凄凉,如此具有代表性。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阅读答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阅读答案①她比他高十七厘米。
②自从他俩搬进这大楼,楼里的老住户无不投以好奇莫解的目光。
尤其是下雨天气,他俩出门,总是那高女人打伞。
大楼里一些闲得没事儿的婆娘们,看到这可笑的情景,就在一旁指指画画。
③楼外门口小门房里住了一户裁缝,裁缝的老婆是个爱好说长道短的女人。
尽管裁缝老婆极有能耐,她却无法获知这对怪夫妻结合的缘由。
④人们惊奇也好,困惑也好,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孩子呱呱坠地了。
每逢大太阳或下雨天气出门,高女人抱着孩子,打伞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
⑤后来,裁缝老婆做了街道居民代表。
她在协助户籍警察查对户口时,终于找到了多年来叫她费心的问题的答案。
原来高女人和她的矮文夫都在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作。
矮男人是研究所总工程师,每月工资达一百八十元之多!高女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化验员,收入不足六十元。
她怎么会嫁给一个比自己矮一头的男人?为了钱,为了地位,为了过好日子!⑥1966年的一天下午,来了一群人——研究所的,他们在院内外贴满大小标语,用十八张大白纸公布了这矮子的“罪状”——晚上回家把研究成果偷偷写成书,打算逃到国外。
人们围绕着那本“书稿”,你问,我问,他问;尖声叫,粗声吼,哑声喊;大声喝,厉声逼,紧声追……高女人却只是摇头,真诚恳切地摇头。
⑦裁缝老婆忽然跑到台前,指着高女人气冲冲地问:“你说,你为什么要嫁给他?”⑧这句问话使研究所的人一怔。
高女人也怔住了。
她抬起几个月来被折磨得如同一片皱巴巴的枯叶般的瘦脸,脸上满是诧异的神情。
高女人没有点头,也没摇头。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裁缝老婆的话,眼里闪出一股嘲讽、倔犟、傲岸的光芒。
“好,你不服气!这家伙现在完蛋了,看你还靠得上不?”裁缝老婆一拍胸脯,手一挥,还有几个婆娘在旁边助威。
别看这些婆娘们离题千里地胡来,反而使会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没有这种气氛,批判会怎好收场?于是研究所的人也不阻拦,任凭婆娘们上阵发威。
会开得成功与否,全看气氛如何。
研究所主持批判会的人,看准时机,趁会场热闹,带领人们高声呼喊了一连串口号,然后赶紧收场散会,押着矮男人走了。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2)

•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 1.请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试分析张小赖 的形象特点,并探究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 目的是什么。
1、张小赖是村镇上的一个说书艺人。(身份)
2、他衰老、病弱仅剩下一副干瘪而可怕的躯体 靠吸食鸦片刺激精神。(外在形象)
3、他极力地维护着小镇上固有的“古旧的英雄 气氛”,他妄图以古旧的英雄气氛对抗新的精 华与糟粕并存的文化潮流,最终败阵而死。 (内在特点)
4、这个形象显示了旧思想旧文化的脆弱。(形 象意义)
思考:张小赖是不是英雄?
小说的环境
• 人物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活动的。 • 事件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
( 有精华也有糟粕)
• (2)不是:他守护的是古旧的、保守 的、落后的、颓废的、令人窒息的旧 文明秩序。
• 试探究题目中的“英雄”在小说中的多重含义。
• ①张小赖扮演的各种英雄人物; • ②对英雄崇拜的一种传统旧文化; • ③与世俗文化(或“新潮文化”)作斗争的说书艺人
张小赖的形象。
•
小说的情节:后来发生了什么?
• 张小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 古旧、保守、落后、颓败的小镇。
小说的环境
• 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或“地点”, 1分)、社会环境(或“人文环境”、“精 神氛围”,
• ②引出小说主人公张小赖。 • ③为下文张小赖说书致死作铺垫。
张小赖是不是英雄?
• (1)是:守护旧的传统文化
英雄的舞蹈
路翎
小说的情节
• 开端 介绍张小赖的生活环境以及
张小赖在小镇上的生活特点。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高中阅读理解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篇阅读理解主要讲述了一对夫妻的故事。
他们的身高差异引起了周围人的议论和嘲讽,但他们依然恩爱如初,不受外界影响。
最终,高女人因病去世,矮丈夫深感悲痛。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描绘夫妻二人的形象和处境。
首先,高女人和矮丈夫的身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不被他人理解、接受的原因。
其次,围观者的议论嘲讽与夫妻二人的沉默形成对比,展现了夫妻二人的隐忍、弱势和生存环境的压抑。
此外,团结大楼住户前后不同的态度形成对比,表现了高女人夫妇超越世俗的爱情消除了邻里的偏见。
最后,高女人去世前后,矮丈夫打伞的两个场景也形成了对比,表达了矮丈夫对爱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
综上所述,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篇阅读理解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描绘夫妻二人的形象和处境,表现了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也反映了世俗对身高差异的偏见和对弱势群体的歧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矮丈夫来说,那是无法 填补的生活亏空,无法弥补 的感情创伤,是他对妻子的 深情和爱; 对读者来说,是充分思考的广阔余地, 让人们反思悲剧的根源,思考现在将来; 对作品来说,留下了一块艺术间,让 读者获得了一种余味无穷的艺术美感。 对作者来说,把读者引入哲理沉思的境地,人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意识去填充它,每个人 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 满目前”,作者使用留白的手法,使读者的审美意识 得到很好发挥和满足。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主题 探究社会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对表 现主题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和画家。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 业务推销员、教师等,主要作品有 《啊》《 雕花烟斗 》、 《神鞭》、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三寸 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 奖。 风格:善于记录现实的风云,表现 “文革”中令人颤栗的生活,又擅于 描写近代历史,表达对传统文化积淀 的思考。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们活动、事 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 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 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 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 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交代 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提供人物活 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 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 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作家捕捉到一对“身高逆差一头”的夫妇, 从他们所遭受到的冷眼和中伤中,揭示世俗心理中 卑微、污浊的一面。那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那落 井下石的市侩行径,那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那搬 弄是非的旺盛精力,充分表现了小市民文化心理中 的污垢。这种市侩心理有历史积淀的文化垃圾,也 有极左政治的社会遗毒,它们的共通之处,是对人 的不尊重,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漠视和践踏。这种 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漠视,终于酿成了这对“反常” 夫妇的悲剧。小说通过这个悲剧的产生,使人们看 到市民文化心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 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自然场 景的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 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渲染、烘托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暗示人物命 运; 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第16回“智取生辰 纲”一节,作者用诗词反复描写和渲染天气炎热.这炎热 难耐的天气成为一系列情节发展的推动力――天不热, 杨志等人就不会买酒喝,不喝酒麻倒,吴用等人如何得手) 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抬头老婆低头汉》依旧写的是一对内心相爱 的夫妻不幸和伤感的故事,依旧是反常的,另 类的。如果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写的是 妻高夫矮,《抬头老婆低头汉》讲的就是女强 男弱;前一篇的结尾是妻子死掉,后一篇则是 失去丈夫;前一篇的人物没有姓名,后一篇有 姓无名,这是因为前一篇冯骥才有意不刻画性 格,只让一个个画面说话,后一篇则是让性格 的逻辑推动小说。一部叙述的是“文革”时期 小人物的辛酸,一部讲述的是当代社会底层小 人物的无奈。冯骥才说,自己是真正把它作为 “姐妹篇”来写的,想把他们像画虎符一样, 合成完整的一体。
小说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 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 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 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 节的发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把握 他所赖以存在的环境。
在那个非常时代,人性被扭曲,所引发 出的悲剧肯定不少,其实,即便现在的人 们,不还是对一些不合习惯的事物戴着有 色眼镜去评价吗?看一个人,仿佛盯着白 纸上的黑点,只关注他的缺点,却对优点 视而不见.这样的事不是司空见惯吗?一 个人构不成大气候,如果全社会都这样, 那岂不是会孕育出更多的悲剧? 人们啊,摘下你们的有色眼镜,不要 关注花哨的表面而忽略事情的内在本质吧!
分析环境描写,一要与中心联系起 来,二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 三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 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 考。
阅读思考
文章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对夫妻? 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环境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可 能把这对夫妻从“团结大楼”剥离出去? 文章重点写夫妻二人及裁缝老婆,揭示了怎样 的主题?
探究
作业
1、拓展:阅读《抬头老婆低头汉》 2、 做《短篇小说选读》校本课程的《活 着》和《捉贼》两篇文章相关题目
这是一对外 表上极不协 调,而感情 上却极为和 谐的平凡夫 妻。
他们 爱得真挚, 爱得坚贞, 爱得执着,
真诚的爱情平 衡了两人的身 高差距,
坎坷的命运升 华了他们的精 神和人格。
冯 骥 才 自 画 像
请准确读出红色字的字音
别扭 biè 模样 mú
埋怨 mán
胸脯 pú 果脯 fǔ 确凿 záo 倔强 jiàng 恪守 kè 续弦 xián 干瘪 biě 逼供 gòng 单薄 bó
一对怎样的夫妻?故事?
外表 极不协调 感情
极为和谐
裁缝老婆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体现 出来的?
小 市 民
说长道短 搬弄是非 窥人隐私 落井下石
自以为是 趋炎附势 无聊庸俗 愚昧无知
社会环境 :文化大革命
变异的年代,荒唐的岁月,掩盖了多少善良, 泯灭了多少人性,对整个社会的伤害有多大。
生活环境:团结大楼
文章重点写夫妻二人及裁缝老婆,揭示了怎 样的主题?
赞美高尚、纯洁、真挚的爱情 批判庸俗、污浊、丑陋的世俗心理 呼唤善良、同情、宽容的市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