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病原生物学
家畜包虫病防控知识

1、包虫病病原:细粒棘球蚴。 2、被寄生动物:羊、牛、骆驼、猪、人等。 3、被寄生部位:肝、肺组织。
3
二、病原形态特点?
5 6
4 1 1.角质层
2 2.生发层
3
3.生发囊和原头蚴发育形成
4.原头蚴转化为子囊的过程
5.内生性子囊形成过程
6.外生性子囊的发生
4
细粒棘球蚴的头节模式图
1.头节缩入 2.头节伸出 1 2
(2)切断传播途径:屠宰或病畜的脏器不得乱扔或随意 喂犬。经常保持卫生。
16
六、如何进行防治?
3、对感染源头---犬控制措施 对家犬和牧羊犬严加管理,每6周驱虫1次,一年8次。驱
虫和狂犬病疫苗结合起来应用,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另外, 还要注意消灭野犬或投放驱虫药饵。
17
六、如何进行防治?
4、切断传播途径,强化屠宰和病畜脏器管理 (1)可对病变脏器焚烧或深埋;或将其煮沸40分钟后再喂。 (2)严格定点屠宰,销毁病畜脏器,杜绝家犬和牧犬吃带虫 肝、肺及其它组织。 (3) 屠宰场对病变脏器实施无害化处理(高温高压、焚烧 或深埋),严禁出售。严禁在屠宰场和饲养场内养犬,并防 止犬进入。
月龄)进行强制免疫。
做好人员防护
• 在包虫病防控工作中要做好人员防护,加强清洁消毒,减 少工作过程中的感染几率,与终末宿主及其粪便接触频繁 的防疫人员,应配备口罩、手套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 谢谢大家!
满虫卵。
成虫模式图
1.成虫
1
2 2.成熟节片
3 3.虫卵
8
三、包虫病是如何传播和流行?
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
1、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史 (生活史)
、狼
9
2、感染过程与特点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犬、狼)的小肠中,其孕节和
包虫病诊疗方案(20XX年版)

包虫病诊疗方案(20XX年版)包虫病诊疗方案包虫病流行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其中西部地区较为严重,尤以青藏高原为高发地区,严重影响流行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包虫病分布具有广泛性,并且受到地理、气候和交通等因素的限制。
为进一步提升包虫病医疗救治能力,特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研究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并制定本方案。
一、病原学包虫病亦称棘球蚴病,分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分别带绦虫科棘球绦虫属的两种绦虫即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 所致。
两种绦虫都必须在两种哺乳类动物体内才能完成生活史。
它们的成虫生长在犬科动物的小肠内。
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一般为犬和狼。
犬和狼吃了羊、牛肝或肺里的包虫囊而被感染,感染45天后成虫排出虫卵。
人、羊和牛吞食虫卵后,在肝、肺等脏器里发育为囊型包虫病。
包虫囊内生长原头蚴或原头节。
若原头蚴被犬的终末宿主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病原可进入下一个循环。
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一般为狐狸、犬和狼。
中间宿主为田鼠等鼠类小型哺乳类动物。
终末宿主感染28天后,成虫随粪便向体外排出虫卵。
人感染该绦虫幼虫称之为泡型包虫病,也叫“虫癌”。
人体各脏器的包虫病的发病率差别很大,肝脏发病率最高,其中囊型包虫病占65〜80%而泡型包虫病则高达98%肺脏次之,占14〜18%;其他脏器依次为腹腔、盆腔、脾、肾、脑、骨、肌肉、皮下、眼眶、纵膈、乳腺、腮腺、甲状Echinococcusgranulosus成虫虫卵虫卵狗狐狸狗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成虫原头蚴羊六钩蚴原头蚴田鼠六钩蚴人食入虫卵后,包虫囊可寄生在人的肝,肺,脑,骨等器官。
羊肝脏感染囊型包虫鼠肝脏感染泡型包虫腺、胸腺、精索、心肌和心包等。
2图1.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二、流行病学与致病机制流行病学。
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如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病变累及的脏器及其病变程度 。
03
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包虫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大便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如免疫学检测、核酸检测 等。
包虫病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如抗蠕虫药物、抗炎药等。
制作宣传手册和宣传片,提高 公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认知
。
提高公众防治意识
加强包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防治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预防包虫病。
加强家畜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切断包虫病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加强家畜检疫和监管,及时发 现和治疗患病动物。
实施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 源化利用,防止虫卵污染环境 。
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包虫病概述 • 包虫病的病原学 • 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 包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 包虫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包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小结
01
包虫病概述
包虫病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主要发生在狗 、狐狸等动物体内,人作为中间宿主参与传播。
特征
包虫病的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 出现腹痛、胸痛、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包虫病的流行现状
分布
包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 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流行因素
包虫病的流行与当地居民的居住 环境、生活习惯、职业等因素密 切相关。
包虫病讲ppt课件

包虫病作为一种严重的寄生虫 病,会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一定 的心理压力和恐慌。这不利于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1
03
包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2024/1/26
12
传染源控制与管理
02
01
03
2024/1/26
加强犬只管理
限制犬只活动范围,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减少感染 风险。
定期驱虫
对家犬进行定期驱虫治疗,防止犬只体内包虫卵的传 播。
诊断方法
主要包括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血清学检查(如棘球蚴皮 内试验、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 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对于 疑似病例,可进行血清学检查以 辅助诊断。
7
02
包虫病的危害
2024/1/26
8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24/1/26
寄生虫感染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可引起寄生 虫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 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2024/1/26
22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讨论
2024/1/26
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肝包虫囊肿切 除术、肺包虫囊肿切除术等。
禁忌证
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 全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以及妊娠 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谨慎选择手术治 疗。
畜牧业经济损失
由于包虫病对牲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可导致畜牧业经济损 失严重。同时,对病畜的治疗和淘汰也会增加畜牧业成本。
10
包虫病病原生物学PPT课件

二、形态及鉴别
棘球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1786);多房 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少节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oligarthrus Diesing,1863) ;伏氏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vogeli Rausch & Berhstein,1972)。 四种棘球绦虫的鉴别特征见表。
生殖孔位置
虫 (孕节) 中线的后端
近节片中线或前 近节片中线 方
节片中线后方
子宫形状 具侧支和侧囊 囊状或袋状
袋状
长管状,无侧支
棘 宿主
球 形状 蚴 发育速度
多为有蹄动物
囊状,充满液体
缓慢、1-2年后 产生原头蚴
多为啮齿动物
泡状或蜂窝状
迅速、3个月即 可产生原头蚴
兔鼠 多囊型
白犬 伽 多囊型
我国现已知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两种。
19
1、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狼等食肉动物小肠内,是绦 虫类最细小的一种。呈乳白色,体长多为3mm-5mm, 因虫株不同而异,最大可达7mm,平均仅3.6mm。虫 体分节,多为4-5节。除头颈部外,有幼节、成节 和孕节各一节,偶或多一节幼节。头节略呈梨形, 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大小相间的小钩 共28•个-48个,呈放射状排列。吸盘圆形,平均 为0.014mm。各节片均呈扁长形,幼节中仅可见生 殖基。成节生殖孔位于节片中部一侧中间或偏后; 睾丸45个-65个,较为均匀地散布于生殖孔水平 线前后方。孕节的生殖孔位于节片后部一侧,子 宫具不规则的分支或侧囊,含虫卵200-800个。
包虫病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推广新技术应用
如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新技术 在包虫病治疗中的应用,可能为 患者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加强国际合作
包虫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未来各国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包虫病的挑战,促进全球卫 生事业的发展。
01
加强科研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 通过深入研究包虫病的发病机制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加强营养和锻炼,提高人体抵抗 力。
对高发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和治疗 ,减少传染源。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包虫 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宣传教育,提 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包虫病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知晓率。
• 其他治疗:如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射频消融等可用于辅助 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及效果评估
01
02
03
临床症状改善
患者疼痛减轻、黄疸消退 等。
实验室指标恢复
血清学检查转阴,肝功能 恢复正常。
影像学表现改善
肝内占位性病变缩小或消 失。
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指导
胆道感染
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胆道引流术。
肝功能衰竭
技术支持。
04
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史
患者来自疫区或有与犬、羊等动物接触史。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等。
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阳性,如ELISA、IFA等。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等显示肝内占位性病变。
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包虫病

包虫病【摘要】: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
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关键词】:包虫病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一、包虫病的病原学包虫病是由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
目前被公认的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伏氏棘球绦虫(E. Vogeli Rausch)、少节棘球绦虫(E. oligarthrus)。
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
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一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
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但狼、狐、豺等野生动物亦可为其终宿主。
虫卵呈圆形,有双层胚膜,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
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进入门静脉系统,幼虫大部被阻于肝脏,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部分可逸出而至肺部或经肺而散布于全身各器官发育为包虫囊。
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原头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发育为成虫(约经7~8周)而完成其生活史。
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以狐、狗为主,幼虫(包球蚴)主要寄生在中间宿主啮齿动物或人体的肝脏。
二、包虫病的流行病学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
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包虫病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因寄生部位和囊肿大小而异。肝包虫病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 、肝肿大、黄疸等;肺包虫病则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还 包括发热、乏力、消瘦等。
诊断依据
包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B超、CT、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测和病 原学检查。
有效性。
开展接种宣传动员
通过宣传动员,提高公众对疫苗 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确保疫苗
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动物源性食品监管,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动物检疫
对饲养、运输和屠宰等环节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 疫,防止患病动物进入食品链。
推行定点屠宰
实行定点屠宰制度,确保动物在屠宰前经过严格 的检疫和检验,防止包虫病病原体的传播。
CT和MRI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精 确评估的病例,CT和MRI 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 结构和病变信息。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来自流行区或有与 犬、羊等动物接触史,对于诊断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临床表现
包虫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肝区疼 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医生 需结合患者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03 包虫病实验室检 查与辅助诊断技 术
血清学检查方法及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1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
于包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间接血凝试验(IHA)
02
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与相应抗体结合后,红细胞
发生凝集反应,用于包虫病的辅助诊断。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氏棘球绦虫
山狗 3.9-5.6 50-67 多数在中线前方
子宫形状
具侧支和侧囊
囊状或袋状
袋状
长管状,无侧支
棘 球 蚴
宿主
形状 发育速度
多为有蹄动物
囊状,充满液体 缓慢、1-2年后 产生原头蚴
多为啮齿动物
泡状或蜂窝状 迅速、3个月即 可产生原头蚴
兔鼠
多囊型
白犬 伽
多囊型
我国现已知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两种。
棘球蚴
原头蚴
5、泡球蚴
泡球蚴为淡黄色或 白色的囊泡状团块,常 由无数大小囊泡相互连 接、聚集而成。囊泡圆形或椭圆形,直 径为0.1-0.7cm,囊泡内有的含透明囊 液和许多原头蚴,有的含胶状物而无原 头蚴。囊泡外壁角皮层很薄且常不完整, 整个泡球蚴与宿主组织间无纤维组织被 膜分隔。
泡球蚴多以外生性出芽生殖不 断产生新囊泡,长入组织,少数也 可向内芽生形成隔膜而分离出新囊 泡。一般1-2年即可使被寄生的器官 几乎全部被大小囊泡占据。
1、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狼等食肉动物小肠内,是绦 虫类最细小的一种。呈乳白色,体长多为3mm-5mm, 因虫株不同而异,最大可达7mm,平均仅3.6mm。虫 体分节,多为4-5节。除头颈部外,有幼节、成节 和孕节各一节,偶或多一节幼节。头节略呈梨形, 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大小相间的小钩 共28•个-48个,呈放射状排列。吸盘圆形,平均 为0.014mm。各节片均呈扁长形,幼节中仅可见生 殖基。成节生殖孔位于节片中部一侧中间或偏后; 睾丸45个-65个,较为均匀地散布于生殖孔水平 线前后方。孕节的生殖孔位于节片后部一侧,子 宫具不规则的分支或侧囊,含虫卵200-800个。
绵羊
牦牛
E. granulosus
犬
Dog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以 顶突上的小钩和吸盘固着在肠绒毛基 部隐窝内、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 出。孕节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沿草 地或植物蠕动爬行,致使虫卵污染动 物皮毛和周围环境,包 括牧场、畜舍、蔬菜、 土壤及水源等。
当中间宿主吞食了虫卵和孕节后, 六钩蚴在其肠内孵出,然后钻入肠壁, 经血循环至肝、肺等器官,经3-5个月 发育成直径为1-3cm的棘球蚴。随棘球 囊大小和发育程度不同、囊内原头蚴 可由数千至数万,甚至数百万个。原 头蚴在中间宿主体内播散可形成新的 棘球蚴,在终宿主体内可发育为成虫。
红狐
Red Fox
E. mu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locularis 灰尾兔
Lepus oiostolus
藏狐
Tibetan Fox
青海田鼠
Microtus fuscus
?
E.shiquicus 高原鼠兔
ochadona curzoniae
?
E. multilocularis
犬
Dog
狐类以鼠类为食,狐等吞食带有 泡球蚴的鼠类或其他动物脏器后,约 经45天原头蚴发育为成虫,并随粪便 排出孕节、虫卵。鼠则因食入终末宿 主粪便中的虫卵而感染。地甲虫因喜 食狐粪,在消化道和体表携带虫卵, 鼠类可因捕食地甲虫受到感染。人由 于误食虫卵而感染,由于人是多房棘 球绦虫的非适宜中间宿主,人体泡球 蚴内较少含有原头蚴。
细 粒 棘 球 绦 虫
2、多房棘球绦虫
成虫寄生于狐、狗和狼等食肉动 物小肠内,其形态结构与细粒棘球绦 虫的形态结构大同小异。成虫长约1.2 -3.7mm,体节多为2-5节。除头颈部外, 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偶或多一 节成节。生殖孔位于中线之前,孕节子 宫多无侧囊。不同宿主虫体形态上有一 定差异。
多 房 棘 球 绦 虫
石渠棘球绦虫?
3、虫卵
人体包虫病的感染, 绝大部分是由于误食(饮)• 入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 球绦虫虫卵所致。虫卵是 人和动物原发性包虫病的病原。光镜下 虫卵呈椭圆形或近圆形,具有厚的呈放 射纹状的胚膜结构,内含结构清晰的六 钩蚴;大小约44×58μm,长宽之比约为 1.22:1。
4、棘球蚴
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囊状体。大小不 一,因寄生时间的长短、宿主和寄生部 位的差异,直径可由不足1cm至数10cm。 由囊壁和囊液两部分组成。囊壁乳白色, 厚约1mm-3mm,较脆弱易破裂。囊壁分两 层,外层为角质层,内层为生发膜或胚 层;囊液无色透明或微黄色,含有胚层 长出的子囊、生发囊和原头蚴。
包虫病病原生物学
贡桑曲珍
西藏CDC寄生虫病防治所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它是细粒棘球绦虫和 多房棘球绦虫等的幼虫所致的具有自然疫 源性和地方流行性的动物源性的人蓄共患 性疾病。 分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主要流行于北方一些地区,尤其是四 大牧业省区。主要流行于甘肃、宁夏、青 海、新疆、西藏、四川等。
一般感染半年后囊的直径 达0.5-1.0cm,以后每年增长1 -5cm,最大可长到数十厘米。 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存活40年甚 至更久。但如遇继发其它感染 或外伤时,可发生变性衰亡, 囊液浑浊而终被吸收和钙化。
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发现于几乎 所有部位,最多见的部位是肝,多 在右叶,肺次之此外是腹腔、以 及原发在肝再向各器官转移,其他 部位分别是:脑、脾、盆腔、肾、 胸腔、骨、肌肉、胆囊、子宫以及 皮肤、眼、卵巢、膀胱、乳房、甲 状腺等。在肺和脾内棘球蚴生长较快, 在骨组织内则生长极慢。
二、形态及鉴别
棘球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1786);多房 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少节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oligarthrus Diesing,1863)•;伏氏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vogeli Rausch & Berhstein,1972)。 四种棘球绦虫的鉴别特征见表。
一、生活史
1、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 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 狼和豺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是羊、 牛、骆驼、猪和鹿等偶蹄类,偶可 感染马、袋鼠、某些啮齿类、灵长 类和人。
E. granulosus
?
狼
Wolf
野生偶蹄类
Wild Order Artiodactyla
E. granulosus
?
Yak Sheep 山羊Goats、鹿deers 家养偶蹄类 Livestock Order Artiodactyla
原头蚴
棘球蚴被犬、狼等终宿主吞 食后,其所含的每个原头蚴都可 发育为一条成虫。故犬、狼肠内 寄生的成虫也可达数千至上万条。 从感染至发育成熟排出虫卵和孕 节约需8周时间。大多数成虫寿命 约5-6个月。
人可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中 间宿主。当人误食到虫卵后,六 钩蚴即经肠壁随血循环侵入组, 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 若幼虫未被杀死,则逐渐形成一 个纤维性外囊,在内缓慢地发育 成棘球蚴。故棘球蚴与宿主间有 纤维被膜分隔。
镜下可见无数小囊泡聚集成群,且形态 不一、大小不等,囊壁内层的生发膜多已脱 落不见,可见到无细胞结构的角质层卷曲于 囊腔内,•分层排列的结构是其特征。囊腔内 通常无原头蚴或育囊。周围脏器组织常可见 单个或多个泡球蚴肉芽肿,泡球蚴囊壁周围 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见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异物巨 细胞的浸润。•邻近的脏器组织可发生萎缩、 变性,甚至坏死。有时在病变区周围可见有 一条红色充血带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分隔 开来。
人体泡球蚴寄生的器官表面呈灰 黄色多结节样隆起。小的结节直径可 仅1mm,大的可达20mm。结节可彼此 融合;没有融合的结节,其界限有时 也不易分清。有的呈单个大巨块型, 有时结节型与巨块型混合感染于同一 器官,但结节型肝泡球蚴较其它型多 见。
有时形成中央坏死囊腔。肝切面 呈灰红色,肉眼可见成堆的小囊肿, 直径有1-3mm,有时也可见较大(5-7mm) 不规则的囊肿。囊壁较厚其囊腔显得较 小。囊液有时呈冻胶状或类似豆渣样碎 屑。
巨大的棘球蚴囊多见于腹腔, 它可以占满整个腹腔,推 压膈肌,甚至使一侧肺叶萎缩 。棘球蚴在人体内一般为单个 寄生,但多个寄生也不少见, 约占患者的20%以上。
2、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 终宿主主要是狐,其次是犬、 狼、猫等食肉目动物。中间宿主 以野生啮齿类动物为主,如田鼠、 麝鼠、旅鼠、仓鼠等。我国报道 的还有黄鼠、鼢鼠、小家鼠、鼠 兔及牦牛、绵羊。
四种棘球绦虫的鉴别特征
特征指标
宿主 大小(mm) 成 睾丸数 睾丸分布 生殖孔位置 虫 (孕节) 中线的后端 近节片中线或前 方 近节片中线 节片中线后方
细粒棘球绦虫
犬、狼 2 – 7 45-65 生殖孔前、后
多房棘球绦虫
狐、犬、猫 1.2-3.7 17-26 生殖孔水平线后
少节棘球绦虫
猫科动物 2.2-2.9 15-46 多数在中线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