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连,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诚信、友善、互助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两岸同胞的亲情和血脉相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悟,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的联系。

4. 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表演、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中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诚信、友善、互助等品质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生命桥”的作文,可以是实的生命桥,也可以是虚的。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创作一幅关于“生命桥”的画作,表达他们对生命和两岸关系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共鸣,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他们的参与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亲情和爱心,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关于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互助互爱、血浓于水的故事。

2.2 生字词大陆、台湾、海峡、生命桥、互助、互爱、血浓于水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亲情和爱心。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提问互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互助互爱。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正确书写。

5.4 理解课文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5 情感体验学生讨论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亲情和爱心,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6.2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6.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鼓励彼此在学习中的优点,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文本。

7.2 多媒体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7.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报道等,丰富教学内容。

海峡两岸情深切 血脉真情一家亲——《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海峡两岸情深切 血脉真情一家亲——《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1.回顾 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 说这 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内容 ?
直达 杭州 ,只能从 台北飞赴香港 ,最后 由香 港转机到杭州 ,整整需要
2.身息绝症 的小钱虽然被病魔纠缠得 身心疲惫 ,但小钱 又是 不幸 12个小时 ,可是纵 然有 千难万险 ,也无法阻 隔两岸同胞的血脉 亲情 )
中的万幸 ,几 经周折 ,终于在台湾找到 了有合适骨髓的人 。意想 不到
着想 的高尚品质 。①理解 “沉 着” “静静地躺在病 床上”等词句 。② 世代相传 。哪位 同学 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这一 段 ,表达 自己内心 的情感?
谈体 会和感受 。
指 名同学读一 师范读—— 挑战读一 齐读 。
启发学 生想象 :当时 台湾青 年和 李博士可能在想些什 么?
(5)现在 。你知 道这篇 课文 为什 么 以 《跨越海 峡 的生 命桥 》作
学生 自学课文 3-5节 。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
名学 生谈谈 自己的理解 )
2.指导学 生集体交流 。
② 宝岛台湾和大陆虽然被政 治 、经济的原 因所分 隔 ,但两岸 同胞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句 ,体会李博士和 台湾青 年一心为他人 的骨肉亲情是无法割断 的 ,这血脉 亲情就像生命 的火种 ,必 将愈燃愈烈 ,
学生用刚才的学 习方法 自学课文第六段 ,汇报学 习收获 :
2.体会含义深刻 的语句 ,感受真情 。
①学生联系 “奔 波” “连夜 ”等词谈 感受 、体会 ,引导 学生结合
四、教学 过程
文 中句子理 解 “奔波”。(教师 出示课件 中的中国地图 。指 出台湾——
(一 )酝酿血脉亲情
香港 ——杭州 。告诉学生 ,由于政治 、人为等 因素 ,飞机无法从 台湾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向柳指导教师:覃柏洲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极好的范文。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思路:1、“以读为本”。

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

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感悟浓浓亲情,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自主学习”。

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

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

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间大爱与生命奇迹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间大爱与生命奇迹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间大爱与生命奇迹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课程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2 课程背景:本课程将探讨海峡两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这种合作带来的生命奇迹。

1.2 课程目标1.2.1 了解海峡两岸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1.2.2 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1.2.3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3 课程安排1.3.1 第一课时:引言及知识点讲解1.3.2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1.3.3 第三课时:教学难点与重点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2.1.1 生命科学的定义2.1.2 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2.1.3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2.1.4 生命科学的应用领域2.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2.2.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2.2.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2.2.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2.2.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2.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2.3.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2.3.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2.3.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三、教学内容3.1 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3.1.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3.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1.3 遗传与变异3.1.4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道德3.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具体案例3.2.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3.2.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3.2.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3.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与影响3.3.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3.3.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3.3.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3.3.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4.1.2 掌握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4.1.3 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4.2 能力目标4.2.1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2.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3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3 情感目标4.3.1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4.3.2 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发展的兴趣和热情4.3.3 培养学生对于两岸人民的友谊和交流的认同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5.1.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5.1.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5.2 教学重点5.2.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5.2.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5.2.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视频等6.1.2 模型与标本:用于直观展示生命科学相关的实验和观察6.1.3 实验器材:用于学生进行生命科学实验6.1.4 课件与教材: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复习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与笔:用于记录课堂重点和思考6.2.2 实验报告纸: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6.2.4 互联网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案例七、教学过程7.1 引入阶段7.1.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7.1.2 引导学生思考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意义7.1.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7.2 讲解阶段7.2.1 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7.2.2 讲解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和案例7.2.3 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与影响7.3 实践阶段7.3.1 学生分组进行生命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7.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八、板书设计8.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8.1.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8.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8.1.3 遗传与变异8.1.4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道德8.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8.2.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8.2.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8.2.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8.2.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8.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8.3.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8.3.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8.3.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九、作业设计9.1 课堂作业9.1.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9.1.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9.1.3 查找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和学习9.1.4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思考9.2 课后作业9.2.3 参加一次生命科学相关的讲座或活动9.2.4 制作一份关于生命科学知识的手抄报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10.1.2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10.1.3 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0.1.4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10.2 拓展延伸10.2.1 组织学生参观生命科学实验室或科研机构10.2.2 邀请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10.2.3 开展生命科学相关的竞赛或活动10.2.4 建立生命科学学习小组,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课程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2 课程背景:本课程将探讨海峡两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这种合作带来的生命奇迹。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解读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静静地等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中国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政道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

为了挽救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清小钱接受骨髓移植的经过,领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李博士、莲花慈济医院等方面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准备课件。

三、设计理念围绕“生命桥”这一主题,营造多次多层螺旋回环的研读场,引领学生品析语言,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寻求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结合点,从中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四、过程预设(一)故事引入,调动情感。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是国际大球星,身价上亿。

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姚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5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5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⑴过渡: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1、过渡: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台湾、青年、李博士(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

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1、过渡: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2、交流:出示句子:“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⑴学生交流:出示句子: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渡”字口头组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关键词句。

(2)学会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感受小钱渴望生命的迫切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深刻内涵,体会献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真挚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会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感受小钱渴望生命的迫切心情。

2.教学难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深刻内涵,体会献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什么样的桥?谁看见过生命桥?它是什么样的?(板书:生命桥)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太理解。

3.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节奏、重音等。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小组讨论:课文围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反馈:(1)小钱的生命危在旦夕。

(2)台湾著名骨髓捐赠志愿者为小钱捐赠骨髓。

(3)两岸人民为小钱的生命接力。

3.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小钱生命垂危的情势。

4.体会两岸人民为小钱的生命接力过程中的焦急、担忧、喜悦等情感。

四、课堂小结2.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知道了小钱的生命危在旦夕,两岸人民为他的生命接力。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自学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海峡阻隔不了爱心?2.交流反馈:(1)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一家亲。

(2)台湾骨髓捐赠志愿者高尚的品质。

3.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两岸人民之间的真挚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向柳指导教师:覃柏洲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极好的范文。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

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

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感悟浓浓亲情,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自主学习”。

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语句品
味语言文字。

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

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
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

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

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

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再读课文,畅谈感想。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课文。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说明:阅读教学不要求面面俱到。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3、拓展延伸: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说明:通过课内知识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走进文本。

师:1、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跟谁有关系?谁来说?
2、板书课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二、精读课文,理解“爱心”。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
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爱心与生命同在)。

5、再读这句话。

三、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
2、出示课件:“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全班齐读这句话。

3、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呢?
4、指导朗读。

5、理解“突如其来”。

6、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7、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8、出示课件: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
(2)学生朗读
9、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

板书—一次又一次
10、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1、出示课件
12、分角色朗读。

13、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再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

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播放乐曲,升华“爱心”。

(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说明: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人间的真情,感受人间的大爱,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