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作业设计(答案)

合集下载

4上阅读 - +参考答案

4上阅读 - +参考答案

(一)写景篇—— A.观潮(节选)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水是从________来的,先是看到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紧接着看到________。

作者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观察并记叙的,你是从________词语中体会到的。

(2)这段文字是从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的。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用浪线画出一个夸张句。

B.天山景色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1)细读“蓝天衬着”到“最心爱的鲜花”,并完成填空。

这一部分先写雪峰间的____________;接着写了群峰脚下的____________;最后写了小山坡上的____________。

对这三个材料进行具体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找出文章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照应的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入天山,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7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7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优秀 7 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我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 7 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 8 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质疑、谈话、揭题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 (自由发言) 可是,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许老师想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

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读了这个故事心中感慨万千。

同学们也来读读,会有什么感受?二、初读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凋零绽放辗转步履匆匆突如其来空旷暂停身躯白血病同胞3.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三、学习第 1、2 小节1.导语:故事发生在 1999 年 9 月 22 日早晨。

2.指名读 1、2 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重点句理解:这个刚满 18 周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齐读⑵你读懂了什么?理解“白血病、凋零、绽放”⑶齐读⑷小结:18 岁,如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如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情感。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2)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2)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海峡是什么吗?在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海峡?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理解词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四、深入分析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主要有哪些人物?二、课堂讨论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了哪些精神?三、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读后感。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体会到了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将课文精神内化为自身品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课文中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具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是指林永祥医生通过骨髓移植手术,让小光的生命的希望从大陆延伸到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间大爱与生命奇迹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间大爱与生命奇迹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间大爱与生命奇迹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课程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2 课程背景:本课程将探讨海峡两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这种合作带来的生命奇迹。

1.2 课程目标1.2.1 了解海峡两岸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1.2.2 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1.2.3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3 课程安排1.3.1 第一课时:引言及知识点讲解1.3.2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1.3.3 第三课时:教学难点与重点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2.1.1 生命科学的定义2.1.2 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2.1.3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2.1.4 生命科学的应用领域2.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2.2.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2.2.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2.2.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2.2.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2.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2.3.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2.3.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2.3.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三、教学内容3.1 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3.1.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3.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1.3 遗传与变异3.1.4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道德3.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具体案例3.2.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3.2.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3.2.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3.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与影响3.3.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3.3.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3.3.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3.3.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4.1.2 掌握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4.1.3 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4.2 能力目标4.2.1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2.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3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3 情感目标4.3.1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4.3.2 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发展的兴趣和热情4.3.3 培养学生对于两岸人民的友谊和交流的认同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5.1.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5.1.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5.2 教学重点5.2.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5.2.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5.2.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视频等6.1.2 模型与标本:用于直观展示生命科学相关的实验和观察6.1.3 实验器材:用于学生进行生命科学实验6.1.4 课件与教材: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复习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与笔:用于记录课堂重点和思考6.2.2 实验报告纸: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6.2.4 互联网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案例七、教学过程7.1 引入阶段7.1.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7.1.2 引导学生思考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意义7.1.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7.2 讲解阶段7.2.1 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7.2.2 讲解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和案例7.2.3 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与影响7.3 实践阶段7.3.1 学生分组进行生命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7.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八、板书设计8.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8.1.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8.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8.1.3 遗传与变异8.1.4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道德8.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8.2.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8.2.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8.2.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8.2.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8.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8.3.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8.3.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8.3.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九、作业设计9.1 课堂作业9.1.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9.1.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9.1.3 查找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和学习9.1.4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思考9.2 课后作业9.2.3 参加一次生命科学相关的讲座或活动9.2.4 制作一份关于生命科学知识的手抄报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10.1.2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10.1.3 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0.1.4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10.2 拓展延伸10.2.1 组织学生参观生命科学实验室或科研机构10.2.2 邀请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10.2.3 开展生命科学相关的竞赛或活动10.2.4 建立生命科学学习小组,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课程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2 课程背景:本课程将探讨海峡两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这种合作带来的生命奇迹。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本解读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会心感悟,通过人物的行为,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深深地为台湾同胞无私的大爱所感动,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甚少涉足的领域,因关注不够,积累不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就文本而文本,不能真正“发乎于情”。

因此,教学时应设置一些情景,辅以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使学生真正为人物的行为所感动,做到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让读写与情感相携共生。

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李政道博士、小钱、台湾青年、台湾花莲慈济医院、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情况。

阅读《生命20小时》以及《爱的教育》书籍。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我国最大的海峡在哪里吗?(课件出示——台湾海峡)师介绍:台湾海峡连接祖国大陆和台湾岛,平均距离300多千米。

能力培养与测试(跨越)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能力培养与测试(跨越)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 观潮一、笼罩横贯恢复沸腾称为依旧二、1. mēn mèn2. háo hào三、1.④①⑤②2.②①④③四、1.观看 2.奇观 3.参观 4.观察五、1.①⑤⑥ 2.②③④六、1.江面笼罩着薄雾。

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3.去掉“清清楚楚”七、1.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远近声音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3.比喻夸张水墙白色战马4.示例: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银镜。

2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1. zànɡ cánɡ 2. bì mì 3.juàn juǎn cánɡ二、峰锋锋峰锋锋涌通涌通涌通三、置疑姿罕至苍苍莫测笔四、1.体现 2.展现 3.呈现五、1.A 2.B六、1.√ 2.× 3.√ 4.×七、⒈浩浩荡荡纷纷扬扬栩栩如生津津有味2.A.⒊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沸腾的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4.示例:从白山黑水之间到长江之南,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到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亲自去走一趟,就无法真正体会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山河有多美。

快乐周练一二、潮水蒙蒙细雨宽阔昂首挺胸奔腾漫天卷地三、⒈滔涛滔滔涛⒉姿资咨姿四、1.奇异 2奇特 3.横卧 4.横贯5.号称6.美誉 7.堪称五、⒈C ⒉A ⒊C ⒋A六、1.天下的奇观把人们吸引住了。

2.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的奇观吗?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犹如”前加人称,如“我”七、5 2 4 1 6 3八、1.午后一点左右 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江面风平浪静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3.多心情迫切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九、1.2 3 4 总分山奇水急船险2.过渡句、承上启下3. 示例:天上的云真美啊,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狮子,有的像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白兔。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设计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设计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关联词和副词。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内容: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关于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故事,通过一个医疗援助的事件,展示了两岸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关联词和副词。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

2. 学生阅读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预测课文内容。

Step 2: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Step 3:词汇学习1. 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和巩固词汇。

Step 4:小组合作1. 教师布置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Step 5:写作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 学生通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全国四年级小学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四年级小学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四年级小学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给加下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彼岸:①比喻追求、向往的境界②(江、河、湖、海)那一边,对岸①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________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________2.用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凋零________(diāo diào)奔波________(bēn bèn)身躯________(qū qǖ)骨髓________(shuǐ suǐ)3.选词填空。

愿望期望盼望期待①我的________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②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和家长的________。

③我________奶奶的病早些好起来。

④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________着他的骨髓。

沉重严重⑤小钱患了________的白血病,他母亲的心情很________。

二、填空题读拼音,写词语。

①八月,guì huā________的香气一阵阵xí lái________。

②sān xiá________百万yí mín________创造出了一种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三、语言表达造句。

①只要……就……②虽然……但是……四、句型转换句子加工厂。

①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改为肯定句)②桂花开了。

(改为拟人句)五、现代文阅读1.根据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回答问题。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海峡的生命桥。

(1)这句话中的“爱心”具体指哪些事?(2)两岸骨肉同胞指哪些人?2.课内阅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小钱得救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同胞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堂上作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我能用横线画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袭.击(xí xú)间.隔(jiān jiàn)空.旷(kàng kuàng)
同胞.(pāo bāo)暂.停(zàn zǎn)余.震(yíyú)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甜丝丝)的香气(灿烂)的阳光(含苞)的花朵
(苍白)的脸(生命)的火种(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选词填空
愿望期望盼望期待
1、我的(愿望)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3、全国人民(盼望)早日实现小康。

4、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期待)着他的骨髓。

沉重严重
5、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母亲的心情很(沉重)。

四、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2、他(虽然)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五、仿写句子
1、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栓,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这句话把年亲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

仿句:漫天的星星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分外迷人。

2.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句话把血脉亲情比作生命的火种。

仿句:一群蚂蚁如同千军万马过江河般压了过来。

六、课内阅读
小钱静静地(倘躺)在病床上。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炎)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雕)零的含苞的花朵,(唯维)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十万人里才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和人。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zhǎn)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此时此刻,跑到空(扩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斩)时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我会读,并把括号里正确的字用“——”标出。

(3分)
2、“移植”的“移”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Y,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禾。

3、我会在这段话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2分)
苍白(红润)凋零(绽放)
4、我读懂了,我会把描写小钱病情严重的句子完整地用“——”画出来。

5、我从文段中两次出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躺在病床上的原因不同,从中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6、这个故事很令人感动,我最想对故事中的台湾青年说:“你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