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各项管理制度三篇

合集下载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文一、安全管理1. 养殖场内必须配备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保养;2. 养殖场内禁止吸烟、明火和高温器械的使用;3. 养殖场内禁止私拉乱接电线;4. 养殖场内设有应急电源和应急照明设备。

二、环境管理1. 养殖场设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定期检测和清理;2. 养殖场内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3. 养殖场内设有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气味控制;4. 养殖场内严禁倒大量废物,垃圾必须分类处理。

三、卫生管理1. 养殖场内严格控制疫情传播,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检测;2. 养殖场内定期进行猪栏和猪舍的清洁消毒;3. 养殖场内设有专门的栏舍,确保猪只的分群饲养;4. 养殖场内设有专门的兽医值班,负责疾病的防治和紧急处理。

四、饲养管理1. 养殖场内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2. 养殖场内设有专门的饲料储存和供应系统,确保饲料的品质和供应;3. 养殖场内定期进行饲料和水源的检查和消毒;4. 养殖场内设有专门的养殖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饲养管理和监督。

1. 养殖场内设立养殖记录档案,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关键信息;2. 养殖记录包括猪只的出生、疫苗接种、生长情况等;3. 养殖记录要做到规范、准确、完整,并定期进行备份和检查。

以上是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管理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养殖场管理制度是确保养殖场安全、环境和卫生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生猪健康和产品质量的基础。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文(二)1. 养殖场管理目标- 提供优质的生猪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高效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保障员工安全和福利- 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2. 养殖场组织架构- 设立养殖场经理,负责整体管理和决策- 设立养殖部门,负责日常养殖活动的组织和操作- 设立兽医保健部门,负责疾病防控和动物保健- 设立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计划和生产安排- 设立财务部门,负责经济管理和资金监管3. 养殖场规划和建设-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猪规模,制定养殖场规划和建设方案- 确保养殖场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环保要求- 建设合适的猪圈和配套设施,确保生猪生长环境良好- 制定养殖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养殖过程科学合理- 统一饲料供应和管理,确保饲料品质和养殖效果- 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和疫苗接种,确保生猪健康- 做好疾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疫情5. 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 計劃並監測食物和水的使用,減少浪費- 有效管理废料,确保环境卫生和资源回收利用-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工时间- 控制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6. 人员管理- 招聘和培训合适的养殖人员,提高技能和专业水平- 制定员工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顺畅- 设立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确保员工安全和福利,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福利待遇7.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预案,确保安全生产-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环境污染最小化- 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以上为养殖场管理制度的范本,具体实施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养殖管理制度(6篇)

养殖管理制度(6篇)

养殖管理制度(6篇)养殖管理制度(精选6篇)养殖管理制度篇1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7号,经20__年6月16日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__年7月1日起施行。

20__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3号)同时废止。

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全文共六章三十五条。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农业部令第67号《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业经20__年6月16日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__年7月1日起施行。

20__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3号)同时废止。

部长杜青林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及畜禽产品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畜禽标识制度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第六条畜禽标识所需费用列入省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标识管理第七条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唯一性。

第八条畜禽标识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

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范例(三篇)

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范例(三篇)

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范例养殖场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为了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转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作,保障养殖动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包括养殖动物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养殖动物管理2.1 养殖场选址和建设养殖场应选择在环境适宜、交通便捷的区域建设,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选址和建设。

2.2 动物选种和品种选择养殖场应选择合适的动物品种,并按照相关标准选种和育种,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2.3 动物饲养管理2.3.1 饲养环境:养殖场应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水源、栏舍、温度、湿度等。

饲养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和通风良好。

2.3.2 饲料管理:养殖场应采购优质饲料,并按照动物的需求进行饲喂。

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每批饲料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

2.3.3 饮水管理:养殖场应提供清洁的饮水,保证动物饮水量和水质的需求。

饮水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

2.4 疾病防控2.4.1 动物免疫:养殖场应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按照兽医的指导进行动物疫苗接种,确保动物的免疫能力。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免疫记录和档案。

2.4.2 疾病监测:养殖场应建立疾病监测机制,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防止疾病传播。

2.4.3 疾病防治:在发生疾病时,养殖场应及时采取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包括隔离患病动物、消毒、药物治疗等。

2.5 动物屠宰和产品管理2.5.1 动物屠宰:养殖场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动物屠宰,确保动物的屠宰质量和食品安全。

2.5.2 产品管理:养殖场应建立产品追溯系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养殖场是指专门从事动物饲养、繁殖等相关活动的场所,本规定适用于养殖场的各项管理活动。

第二条养殖场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保证养殖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

第三条养殖场应当履行以下管理职责:(一)建立健全养殖管理制度,确保养殖场内的生产活动规范有序进行;(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三)保证养殖场内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处理各类设备故障和事故;(四)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监测和防控,确保动物健康安全;(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控,保护生态环境;(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建设与设施第四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养殖场应当配备充足的人员和物资,确保养殖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六条养殖场应当建设相应的生产场所和设施,满足动物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包括但不限于:(一)动物圈舍:应当根据动物的种类和规模,设置适应动物生活需要的圈舍,保证动物的舒适和安全。

(二)饲料和饮水设施:应当根据动物的饮食习性和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设施,确保动物的营养供应。

(三)疾病防控设施:应当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配备相应的疫苗、药品等设施,及时防治疾病。

第七条养殖场应当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八条养殖场应当招聘合格的工作人员,明确其职责和工作内容。

第九条养殖场应当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员工考核制度,定期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素质。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重视员工的劳动保护,提供必要的劳保用品和安全设施。

第四章动物管理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并遵守国家有关动物养殖的法律法规。

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动物档案和生产记录,做好动物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根据动物的饲养习性和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饲养标准。

养殖场管理规章制度模版(三篇)

养殖场管理规章制度模版(三篇)

养殖场管理规章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养殖场的管理,保障养殖场的正常运行,并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卫生,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养殖场的所有成员,包括养殖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养殖场的使用者。

第三条养殖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登记,凭有效证件方可开展养殖活动。

养殖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并对养殖场的管理负责。

第四条养殖场应当严格遵守动物防疫、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第五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养殖动物登记制度,实行科学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第二章养殖设施与环境管理第六条养殖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养殖设施,并保证设施的安全可靠。

养殖设施应当合理布局,方便管理和操作。

第七条养殖场应当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及时处理养殖废弃物和污水。

第八条养殖场应当安装适当数量和位置的温湿度控制设备,保持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

第九条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理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气味、粉尘等污染物进行合理防控措施,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合理配置放风、晾晒、通风设施,以确保养殖动物的舒适性和健康。

第三章养殖动物管理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当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提供适当的饲料、水源、安全的栖息地。

第十三条养殖动物的分类饲养,相互之间应当有一定距离和有效的隔离设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定期检查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和行为特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五条养殖动物出现病症时,应当立即进行隔离,同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寻求专业的治疗意见。

第十六条养殖动物应当按照规定接种疫苗,并进行疫苗的定期更新。

第十七条养殖动物遭受非人为伤害或死亡时,应当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或传播疫病。

第四章养殖场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设施,保障养殖场的消防安全。

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例文(三篇)

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例文(三篇)

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例文一、概述1. 为维护养殖场正常运营,规范生产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规模养殖场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

二、安全管理1. 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安全培训,了解养殖场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2. 所有养殖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进入养殖场。

4. 养殖场应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三、养殖管理1. 充分了解养殖场所养殖动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规律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饲养计划。

2. 饲养环境必须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消毒和清理污物。

3. 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上级。

4. 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或添加剂,养殖动物的用药必须按照规定使用。

5. 做好养殖动物的疫病防控工作,定期接种疫苗。

6. 养殖动物的死亡情况必须及时记录和处理,防止传染病扩散。

四、环保管理1. 养殖场必须按照环保法规要求,取得相关证照。

2. 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 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养殖设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养殖场的排放水平符合相关标准。

五、质量管理1. 养殖场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严格把控养殖动物的饲料质量,使用合格的饲料。

3. 对养殖动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监测,确保其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4. 严禁出售不合格或伪劣产品,对于质量问题的产品必须及时处理和报告。

六、卫生管理1. 养殖场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做到清洁、整洁。

2.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扫,清理卫生死角及污水。

3. 严禁在养殖场内吸烟、扔烟蒂等行为,防止火灾发生。

4. 养殖场应设立专用的卫生区,存放清洁工具和防护设备。

七、员工管理1. 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2. 员工工作岗位必须明确,各岗位职责清晰,实行相互监督与协作。

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3篇 养殖场管理制度材料

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3篇 养殖场管理制度材料

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3篇养殖场管理制度材料为了防止养殖厂发生疾病传染事故,加强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WTT今天为你整理了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篇一一、设置养殖档案专卷专柜,并专人管理。

二、对生产和防疫各环节及时、准确、如实记录,填写生产和防疫记录表格。

三、养殖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收集、汇总、保管生产和防疫记录,并按类别、时间等归类装订成册。

四、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要求,审核生产记录,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向场长汇报,以便随时纠正。

五、每项生产和防疫记录最少保留2年。

六、应当销毁的档案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作好销毁记录,长期保存备查。

疫病监测及疫情报告制度一、定期对动物疫病和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了解免疫状态,选择最佳免疫时机,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二、积极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抽查。

三、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时,要立即隔离病畜,并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四、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或专家现场诊断。

五、一旦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控制扑灭措施,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彻底清理消毒,场内人员、物品不得外出。

六、对于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迟报或谎报。

七、接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和指导。

八、疫病监测及疫情报告每月上报一次,即每月1-2日上报上月的疫情监测及疫情情况,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应立即报告。

消毒制度一、养殖场大门处必须设有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浓度。

二、养殖场内应设有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三、进出场车辆、人员及用具要严格消毒。

除经消毒池外还应经紫外线消毒,进出场生活区消毒10分钟,生产区消毒15分钟,并更衣换鞋。

四、场区内每周消毒1-2次。

场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周消毒1次。

五、畜禽舍内每周至少消毒1次。

饲槽、饮水器应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清洗1次。

六、消毒药应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性,不会在动物体内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养殖业经营规章制度3篇

养殖业经营规章制度3篇

养殖业经营规章制度3篇第一篇:养殖场管理规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养殖场的经营行为,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养殖业的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养殖场管理组织第三条养殖场应当设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第四条养殖场管理机构应当负责养殖场的日常管理、生产计划制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第三章:养殖管理第五条养殖场应当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规程,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健康和生长需求。

第六条养殖场应当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疫病检测和预防接种。

第七条养殖场应当加强饲料、兽药的管理,采购合格的产品,严格按照饲料、兽药的使用规定进行使用。

第四章:环境保护第八条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九条养殖场应当加强粪便、尸体等废弃物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五章:产品质量安全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对养殖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第六章:违规处理第十二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养殖场员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殖场员工管理,提高员工素质,保障养殖场正常运营,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养殖场员工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养殖场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章:招聘与培训第三条养殖场应当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配置员工,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四条养殖场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劳动纪律第五条员工应当按时上下班,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第六条员工应当保守养殖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给外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场各项管理制度三篇篇一:养殖场各项管理制度养殖场动物免疫制度1、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

2、坚持常年按程序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3、对新补栏畜禽要及时补免,对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育肥猪等要加强免疫。

4、重大动物疫病以外疫病的免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免疫的必须按程序免疫。

5、免疫时必须规范操作,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6、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按不同疫苗贮存运输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疫苗质量。

7、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免疫质量。

8、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免疫畜禽必须配带免疫标识。

9、对调运的种蛋和未达首免日龄的仔猪、雏禽应标明相关种畜(禽)的免疫情况。

动物养殖场畜禽标识制度一、新出生仔猪,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二、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五、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动物养殖场产地检疫申报制度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动物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

二、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场时应提前2天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报检疫。

三、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后,方可申报。

四、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五、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六、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察、治疗。

七、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

八、违反上述规定将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动物养殖场养殖档案制度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制度,载明以下内容: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5、生猪养殖代码;二、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三、生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一、装卸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前、卸后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开展消毒工作。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要严格按照GB16548-20XX进行消毒。

三、存放动物的圈舍、动物的屠宰车间,每天坚持清扫、消毒一次。

四、对规模养殖场、散养户必须要按照固定消毒管理流程进行严格消毒。

五、对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服务、污染场所进行严格消毒。

六、要规范使用消毒药品,领取、配置应有记录,手续齐全。

养殖场动物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一、经营场所、养殖场(户)必须制定无害化处理制度。

二、检疫中发现的疫死畜禽及染疫畜禽产品,按照规定在检疫人员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对无害化处理制度的落实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对不执行制度及造成疫情传播者,按法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四、必须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必须作好记录,并列入档案管理。

五、无害化处理措施和方式必须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和GB16548-20XX进行处理。

六、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建设必须科学合理,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等,并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养殖场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制度一、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

养殖场负责人为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养殖场须设专职人员(动物疫情测报员),负责动物疫情监测和上报工作。

三、在发现有疫情发生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报告。

四、监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动物疫病流行病发生地点,发生状况和蔓延趋势。

五、实行零报告制,每月3日前,动物疫情报告员将上月疫病发生情况上报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六、养殖场应建立动物疫情测报员、报告员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考核及奖惩制度。

养殖场动物用药管理制度一、采用环保型消毒剂,勿用毒性杀虫剂和毒性灭菌(毒)、防腐药物。

二、药品、添加剂的购入,分发使用及监督指导,须从正规大型规范厂家购入,并严格执行国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药品购入、检测和使用需由国家授权和兽药使用规范,并结合各进口国的要求实施,以防止滥用。

尽量减少用药。

药品的分发、使用须由兽医开具处方,并监督指导使用,以改善体内环境,增加抵抗力。

三、兽用生物制品购入、分发、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

四、场房建设有利于消毒隔离,统一生物安全措施与卫生防疫制度。

篇二:养殖场各项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本场养殖畜禽的安全与质量,根据相关准则规章和要求,现制订我场管理制度如下:一、动物免疫制度1、养殖场谢绝参观,严禁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养殖场。

2、本场所饲养的动物实行常年免疫,技术人员要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好各种疫苗的采购计划。

3、对于本场所用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藏,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4、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检查,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

5、要严格控制剂量,剂量不易过大或过小。

6、防疫器械要严格消毒,勤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反应要及时救治。

7、每次防疫时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8、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等不清洁的饲料和动物副产品。

定期对所饲动物驱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及吸血昆虫等工作。

患病动物选择适当药物进行疫病防治,严格执行休药期。

9、积极配合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监督和病源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二、用药制度1、严格免疫操作规程。

冻干苗应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严禁反复冻融使用。

油佐剂或水剂苗严防冻结,应在4-8?条件下保存。

冻干疫苗按要求的方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按规定的方法保存和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保证疫苗注射剂量注射器械、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保证一畜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2、根据本地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最佳驱虫药物,定期对畜群进行驱虫,使用抗菌药物在鸭群可能发病的年龄、疫病可能流行的季节,或在发病的初期对畜群进行群体投药预防,防止发病。

3、使用的药物应为有国家批准文号、在有效期内的产品,疫苗还应是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保存的产品。

4、杜绝使用含有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化学药品。

5、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

三、检疫申报制度 l、严格执行调入、调出检疫制度。

调入生猪必须经白银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调入后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调出时应及时向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检疫合格者方可调出,严禁随意调入、调出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其产品。

2、跨省调入生猪应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经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批准后方可调运。

拟调运的鸭群必须经调出地产地检疫临床健康。

3、兽医人员应定期对畜群进行定期检查,观察畜群健康状况,做好检查记录。

如有疫病发生,因进一步调查原因,作出初步判断,提出相应预防措施,防止疫病扩散蔓延,并按规定将疫情情况报告本地动物防疫机构,严禁迟报,瞒报动物疫情。

四、疫情报告制度1、当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畜,并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报告。

2、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时,应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指导下,采取隔离,治疗、免疫预防、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3、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应配合本地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强制措施,迅速控制,扑灭疫情。

五、消毒制度1、大门口消毒池内每周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外来车辆不得进入。

2、消毒更衣室内上安装紫外线灯,下铺麻袋,麻袋用2%火碱液洒湿。

进场人员必须在消毒室内紫外线消毒15分钟并换上本场备用工作服和胶鞋。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料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4、生产区每周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特殊情况时每周两次。

选用烧碱、复合酚、氯制剂、季铵盐类等药物进行喷雾消毒,每月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5、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钳等)用后要及时冲洗干净,然后再进行高温消毒。

6、饲养人员与工作人员要勤换、勤洗工作服、胶鞋等,饲养用具要做到专栏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六、无害化处理制度1、凡本场患病死亡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生猪,均不得销售和食用,必须深埋或焚烧处理。

2、垫料、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等要运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不得随便运出场外。

3、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按有关部门的技术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七、养殖档案管理制度1、设置养殖档案专卷,并由场内档案管理员管理。

2、各养殖环节及时、准确、如实记录生产过程,填写养殖记录表格。

3、养殖场内档案档案管理员及时收集、汇总、保管生产记录。

4、登记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汇编成册。

5、每项生产记录最少保留2年。

篇三:养殖场管理制度一、个人负责制养殖场在场领导与管理指导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实行个人负责制,赋予一定的权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

1、养殖场人员实行个人负责制,赋予权力,承担责任。

2、养殖场主管领导对全体员工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对场负责,及时汇报养殖场情况。

3、各岗位员工坚守岗位职责,做好本质工作,不得擅自离岗。

4、做好养殖场的安全防盗措施和工作。

5、晚上轮班,看护好场的牲畜和其他物品。

6、做好每日考勤登记,不得作假或叫同事帮填写。

7、分工与协作统一,在一个合作团队下,开展各自的工作。

8、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监督员的职责1、遵守检验检疫有关法律和规定,诚实守信,忠实履行职责。

2、负责养殖场生产、卫生防疫、药物、饲料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3、负责对养殖用药品、饲料的采购的审核以及技术员开具的处方单进行审核符合要求方可签字发药。

4、监管养殖场药物的使用,确保不使用禁用药,并严格遵守停药期。

5、应积极配合检验检疫人员和养殖场实施日常监管和抽样。

6、如实填写各项记录,保证各项记录符合养殖场和其他管理和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

7、监督员必须持证上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