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DNA测序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总结

DNA测序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总结
结果完全不对
请提供详细资料我们会根据结果具体分析。
常见问题
具体情况
可能的原因
处理办法
备注
样品准备问题
菌培养不好或失败
抗性不对或菌已死
核对抗性,尽可能提供载体信息。
或菌培养条件特殊
重新提供菌液,或提供2ug纯化质粒。
质粒提不出
质粒拷贝数极低或
客户自己采取大量提取的方法提供2ug纯化质粒。
培养方式不当
质粒产量很低
低拷贝数质粒或
客户自己采取大量提取的方法提供2ug纯化质粒。
培养方式不当
自带质粒或已纯化PCR产物量极低
是否为电泳法定量,
质粒:电泳检测浓度大于100ng/ul,体积大于20ul。
测OD值法不可靠,电泳检测
总量是否足够
已纯化PCR产物:根据片段长度提供足够量的模板,一般要求是100ng/反应/Kb,进行多个反应的应相应增加量。
测序出现双峰或信号中断
双峰
重复序列,如polyT、polyA或几个碱基重复
质粒产量极低
客户自己提供2ug纯化好的质粒
PCR产物定量极低
重新电泳检测已纯化的PCR产物,确认有足够的量,或提供PCR原液由公司进行纯化
测序结果正常,与预期不符
找不到引物
质粒模板
检测是否为空载体,从其互补链上寻找,克隆位点离测序引物太近,长插入片段未测通。
PCR模板
不可能找到所用的测序引物,短片段可以从互补链上找到另一段的引物,长片段由于测不通,无法找到相应序列想得到全序列,短片段可以从两端进行测序,长片段需要经克隆后进行测序。
用反向引物中出现套峰
可能是样品非单克隆,挑其他克隆测序。
PCR产物测序中,某一点后序列变乱

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DNA电泳常见问题凝胶电泳操作注意事项1、琼脂糖: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琼脂糖,其杂质含量不同,影响DNA的迁移及荧光背景的强度,应有选择地使用。

2、凝胶的制备:凝胶中所加缓冲液应与电泳槽中的相一致,溶化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免倒入前凝固结块。

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现气泡,以免影响电泳结果。

3、电泳缓冲液:为保持电泳所需的离子强度和pH,应经常更新电泳缓冲液。

4、样品加入量:一般情况下,0.5cm宽的梳子可加0.5μg的DNA量,加样量的多少依据加样孔的大小及DNA 中片段的数量和大小而定.当加样孔大时,样品上样量应相应加大,否则会造成条带浅甚至辨认不清;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加样量,但是上样量过多会造成加样孔超载,从而导致拖尾或弥散,对于较大的DNA此现象更明显。

5、 DNA样品中盐浓度会影响DNA的迁移率,平行对照样品应使用同样的缓冲条件以消除这种影响。

6、 DNA迁移率取决于琼脂糖凝胶的浓度,迁移分子的形状及大小。

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胶有可能分辩范围广泛的DNA分子,制备琼脂糖凝胶可根据DNA分子的范围来决定凝胶的浓度。

小片段DNA的检测应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提高分辨率。

7.选择的实验材料要新鲜,处理时间不易过长。

8.在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前,细胞必须均匀分散,以减少DNA团块形成。

9. 提取的DNA不易溶解:不纯,含杂质较多;加溶解液太少使浓度过大。

沉淀物太干燥,也将使溶解变得很困难。

10. 电泳检测时DNA成涂布状:操作不慎;污染核酸酶等。

11.分光光度分析DNA的A280/A260小于1.8;不纯,含有蛋白质等杂质。

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入SDS至终浓度为0.5%,并重复步骤2~8。

12.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后,其上清液太黏不易吸取:含高浓度的DNA,可加大抽提前缓冲液的量或减少所取组织的量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之一1 请问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时,促凝的是TEMED还是过硫酸铵?胶聚时间很长如何解决?过硫酸铵提供驱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需的自由基,而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它俩的聚合。

电泳常见问题

电泳常见问题

Marker参考见解:marker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时间久了。

新买时跑胶在点样孔没有,过一段时间就会在点样孔出现亮点。

也可能是蛋白,有时DNA提的不纯含有蛋白时就会出现上样孔有条带的现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时,跑出的带后面出现拖尾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参考见解:DNA带模糊??:1、DNA降解??避免核酸酶污染。

2、DNA上样量过多??减少凝胶中DNA上样量。

3、所用电泳条件不合适??电泳时电压不应超过20V/cm,温度<30℃,巨大DNA链,温度应<15℃,核查所用电泳缓冲液是否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4、DNA样含盐过高??电泳前通过乙醇沉淀去除过多的盐。

5、有蛋白污染??电泳前酚抽提去除蛋白。

6、DNA变性,?电泳前勿加热,用20mM NaCl缓冲液稀释DNA。

将从组织提取的DNA进琼行脂糖凝胶电泳,用的1.5%的胶加了EB,80V跑1小时,溴酚蓝已经跑到头了,在紫外灯观察什么带也没有,只见孔里面有橘红色的亮光。

好象没跑出来,是怎么回事?参考见解:1、根据目的条带长度来调整凝胶浓度,一般1.5%左右,也不一定。

2、紫外灯下没见带,不一定没有出孔,而是量少看不到,可以测一下浓度看一下,或直接试跑一下PCR。

3、最好加一个marker孔,尤其你第一次跑胶时。

4、电泳时间可能过长,一般75v×30min左右,但是具体看溴酚蓝的离孔距离和目的条带离孔距离。

怎样根据目测条带亮度来判断DNA浓度?参考见解:1、跑胶时候marker 可以加成定量marker,如1kb、100bp等marker,按说明书的量上样电泳,如加500ng量的DNA marker,电泳完毕后,就可将目的DNA条带和MARKER 条带的亮度做个大致的比较,找出两者最接近亮度的条带。

因为marker的各条带都已知所含的DNA浓度(说明书中详细注明),因此根据条带的亮度、大小大致就可推测目的DNA的浓度。

2、在通过目测DNA浓度的时候,最好要把加样量设一个梯度,比如从0。

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D N 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DNA电泳常见问题凝胶电泳操作注意事项1、琼脂糖: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琼脂糖,其杂质含量不同,影响DNA的迁移及荧光背景的强度,应有选择地使用。

2、凝胶的制备:凝胶中所加缓冲液应与电泳槽中的相一致,溶化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免倒入前凝固结块。

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现气泡,以免影响电泳结果。

3、电泳缓冲液:为保持电泳所需的离子强度和pH,应经常更新电泳缓冲液。

4、样品加入量:一般情况下,宽的梳子可加μg的DNA量,加样量的多少依据加样孔的大小及DNA中片段的数量和大小而定.当加样孔大时,样品上样量应相应加大,否则会造成条带浅甚至辨认不清;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加样量,但是上样量过多会造成加样孔超载,从而导致拖尾或弥散,对于较大的DNA此现象更明显。

5、DNA样品中盐浓度会影响DNA的迁移率,平行对照样品应使用同样的缓冲条件以消除这种影响。

6、DNA迁移率取决于琼脂糖凝胶的浓度,迁移分子的形状及大小。

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胶有可能分辩范围广泛的DNA分子,制备琼脂糖凝胶可根据DNA分子的范围来决定凝胶的浓度。

小片段DNA的检测应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提高分辨率。

7.选择的实验材料要新鲜,处理时间不易过长。

8.在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前,细胞必须均匀分散,以减少DNA团块形成。

9. 提取的DNA不易溶解:不纯,含杂质较多;加溶解液太少使浓度过大。

沉淀物太干燥,也将使溶解变得很困难。

10. 电泳检测时DNA成涂布状:操作不慎;污染核酸酶等。

11.分光光度分析DNA的A280/A260小于;不纯,含有蛋白质等杂质。

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入SDS至终浓度为%,并重复步骤2~8。

12.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后,其上清液太黏不易吸取:含高浓度的DNA,可加大抽提前缓冲液的量或减少所取组织的量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之一1 请问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时,促凝的是TEMED还是过硫酸铵胶聚时间很长如何解决过硫酸铵提供驱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需的自由基,而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它俩的聚合。

DNA测序结果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DNA测序结果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开始一段序列的信号很杂乱,几乎难以辨别这主要是因为残存的染料单体造成的干扰峰所致,该干扰峰和正常序列峰重叠在一起;另外,测序电泳开始阶段电压有一个稳定期,所以经常有20-50 bp 的紧接着引物的片段读不清楚,有时甚至更长。

2 、为什么在序列的末端容易产生 N 值,峰图较杂由于测序反应的信号是逐渐减弱的,所以序列末端的信号会很弱,峰图自然就会杂乱,加上测序胶的分辨率问题,如果碱基分不开,就会产生 N 值,正常情况下ABI377测序仪能正确读出500个碱基的有效序列。

3 、测序结果怎么找不到我的引物序列如果找不到测序所用的引物序列。

这是正常的,因为引物本身是不被标记的,所以在测序报告中是找不到的;如果找不到克隆片段中的扩增引物,可能是您克隆的酶切位点距离您的测序引物太近,开始一段序列很杂,几乎难以辨别,有可能看不清或看不到扩增引物;另外插入片段的插入方向如果是反的,此时需找引物的互补序列。

4 、测序结果怎么看不到我克隆的酶切位点可能的原因同上,您克隆的酶切位点距离您的测序引物太近,开始一段序列很杂,几乎难以辨别,有可能看不清或看不到酶切位点。

通常我们会尽量选择距离酶切位点远点的引物,当然,若是样品出现意外原因,如空载、载体自连等,克隆的酶切位点也是看不到的。

5 、你测出的结果与我预想的不一致,给我的结果与我需要的序列有差距,这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会核实给您的测序结果是否对应您的样品编号,如果对应的是您的样品,由于不知您的实验背景,测得的序列是否与您预想的结果一致我们无法判断,我们能做到的是检查发送给您的测序结果和您提供来的样品是否一致。

6 、序列图为什么会有背景噪音(杂带)是否会影响测序结果序列图的背景杂带是由荧光染料引起,如果太强会影响测序结果,要看信噪比,我们给的结果信噪比大都在98%以上。

7 、测序结果为什么与标准序列有差别原因可能有:样品个体之间的差别、测序准确率的问题,自动测序仪分析序列的准确并非100%,建议至少测一次双向,通过双向测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测序的错误。

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不清晰的原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不清晰的原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不清晰的原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和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方法。

然而,有时候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时,我们可能会遇到条带不清晰的问题,这给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带来了困扰。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可能导致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不清晰的原因。

1. DNA样品质量不佳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前提是获得高质量的DNA样品。

如果DNA样品质量不佳,比如存在脏带、降解或者污染,都会导致条带不清晰。

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对DNA样品进行质控,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样品预处理不当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对DNA样品进行一些预处理,比如酶切、PCR扩增或者纯化等。

如果预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比如酶切反应时间过长、PCR扩增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扩增等,都会导致条带不清晰。

3. 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选择不当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是影响条带清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较低浓度的凝胶适用于较大的DNA片段分离,而较高浓度的凝胶适用于较小的DNA片段分离。

如果选择的凝胶浓度不合适,就会导致条带模糊不清。

4. 电泳条件设置不当电泳条件的设置也是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的重要因素。

比如,电泳电压、电泳时间和电泳缓冲液的配制等都会影响条带的清晰度。

如果电压过高或者电泳时间过长,都会导致条带模糊不清。

此外,如果电泳缓冲液的配制不正确,比如pH值不稳定或者离子浓度不合适,也会影响条带的清晰度。

5. 负载样品量过多或过少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负载样品量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负载样品量过多,会导致条带扩散,模糊不清;如果负载样品量过少,条带可能会变得非常弱或者根本看不到。

因此,在进行负载样品时,需要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量。

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不清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DNA样品质量不佳、样品预处理不当、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选择不当、电泳条件设置不当以及负载样品量过多或过少等。

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时,我们需要仔细检查每一个步骤,确保实验条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获得清晰可靠的结果。

DNA电泳Marker条带模糊的原因

DNA电泳Marker条带模糊的原因
电泳问题:
a. 电泳的电压太高,不要超过20V/cm。 b. 电泳时间长,产热多,导致胶部分融化。 c. 电泳仪电压不稳。 d. 电泳缓冲液陈旧。1X TAE,100V不能使用超过50分钟。
其中,红色标记的更为常见。
请您及时更换请请请您正在使用的模版将于2周后被下线请您及时更换
DNA电泳 Marker条带模糊的原因
1. Marker质量问题: a. Maker被DNA酶污染,已经部分降解。 b. 如果是自制的marker,可能粘性末端重新结合。煮沸3-6分钟,冰水骤冷,可使之重新分开。
2. 凝胶质量问题:
a. 凝胶质量不好。 b. 配胶的水不干净。 c. 胶不均匀,煮沸的时候要多煮沸一段时间(4-5分钟)。 d. 凝胶放置时间太久,被部分降解。 e. EB浓度太高,降低胶中EB浓度到0.1-0.2ug/ul。 f. 凝胶被DNA酶污染。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范文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范文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范文一、Southern杂交问题1:电泳后发现凝胶中DNA扩散,导致结果难以确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解决方案:(1)在操作上:电泳时隔孔上样,电泳后要对凝胶及时处理使凝胶干燥;(2)琼脂糖的质量应该较好,尤其是不应含有内切酶,否则有时将使低拷贝数基因的杂交结果难以解释。

问题2:传统方法中转膜不完全的问题如何克服?解决方案:经典的向上转移法会使凝胶短时间内变薄,此时即使延长转移时间至24小时以上,也不能使大分子DNA良好地转移出去,因此,转膜不完全。

向下转膜法由于不需在吸水纸上增加重量,凝胶基本不变形;加之吸水纸的吸力与水受到的重力方向一致,故可以良好地完成DNA的转移,它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转移速度较快,转移效率高。

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时,对于大于15kb的DNA片断,转膜之前用盐酸进行脱嘌呤可以促进转膜效率,但脱嘌呤过度可导致分子量相对较小的DNA被打断成过小的片段而难以和尼龙膜结合。

如果实验转膜过程中同时含有大于15kb的DNA(通常为基因组)和小片段DNA(通常是基因组酶切产物),那么在转移的过程中倾斜容器,仅使凝胶上半部分浸泡于盐酸,这样既可以提高大片断DNA的转移效率,又不会打碎小片段DNA。

另外,等采用琼指糖凝胶直接杂交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以转基因鼠的检测为例,实验步骤如下:1.转基因鼠的建立:以鼠乳清酸蛋白(WAP)基因5’调控区指导人G-CSF基因为构件,建立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小鼠的检测采用剪取鼠尾DNA做Southern进行鉴定。

2.琼脂糖凝胶直接杂交:(l)用BanHI(150U)对由假孕鼠产生的仔鼠剪尾提取基因组DNA10μg酶切过液,取少量电泳检查酶切完全后,上样电泳8小时,(2)将电泳槽板连同凝胶置50℃放置3小时,用镊子轻轻揭起凝胶,放于变性液(0.5MNaOH,0.5MNaCl)20分钟,转置中和液(0.5MTriHCl,0.15MNaCl)20分钟,将胶放于玻璃板上沥干液体,室温放置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电泳常见问题
凝胶电泳操作注意事项
1、琼脂糖: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琼脂糖,其杂质含量不同,影响DNA的迁移及荧光背景的强度,应有选择地使用。

2、凝胶的制备:凝胶中所加缓冲液应与电泳槽中的相一致,溶化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免倒入前凝固结块。

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现气泡,以免影响电泳结果。

3、电泳缓冲液:为保持电泳所需的离子强度和pH,应经常更新电泳缓冲液。

4、样品加入量:一般情况下,0.5cm宽的梳子可加0.5μg的DNA量,加样量的多少依据加样孔的大小及DNA 中片段的数量和大小而定.当加样孔大时,样品上样量应相应加大,否则会造成条带浅甚至辨认不清;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加样量,但是上样量过多会造成加样孔超载,从而导致拖尾或弥散,对于较大的DNA此现象更明显。

5、 DNA样品中盐浓度会影响DNA的迁移率,平行对照样品应使用同样的缓冲条件以消除这种影响。

6、 DNA迁移率取决于琼脂糖凝胶的浓度,迁移分子的形状及大小。

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胶有可能分辩范围广泛的DNA分子,制备琼脂糖凝胶可根据DNA分子的范围来决定凝胶的浓度。

小片段DNA的检测应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提高分辨率。

7.选择的实验材料要新鲜,处理时间不易过长。

8.在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前,细胞必须均匀分散,以减少DNA团块形成。

9. 提取的DNA不易溶解:不纯,含杂质较多;加溶解液太少使浓度过大。

沉淀物太干燥,也将使溶解变得很困难。

10. 电泳检测时DNA成涂布状:操作不慎;污染核酸酶等。

11.分光光度分析DNA的A280/A260小于1.8;不纯,含有蛋白质等杂质。

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入SDS至终浓度为0.5%,并重复步骤2~8。

12.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后,其上清液太黏不易吸取:含高浓度的DNA,可加大抽提前缓冲液的量或减少所取组织的量
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之一
1 请问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时,促凝的是TEMED还是过硫酸铵?胶聚时间很长如何解决?
过硫酸铵提供驱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需的自由基,而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它俩的聚合。

胶聚合时间长可能是TEMED失效了,过硫酸铵固体时间过久也会失效的。

一个让PAGE胶很快聚合的方法:
不要先配AP(过硫酸铵)溶液,因为AP很容易变质。

在保证TEMED和AP质量的情况下,每次配胶时,直接称一定量的AP粉剂溶入液体状态的PAGE中,这样可以保证AP的催化能力,而且可以多加一点。

配25ml的PAGE胶,加0.03克AP粉剂,最后加入25ulTEMED,20分钟左右就可以凝固(当然这个时候拔梳子,会有少量未凝固的PAGE在孔里形成丝状干扰,使加的样品看起来不太漂亮,但一般不影响跑胶效果和条带的形状和位置)。

2 DNA电泳的MARKER怎么是扭曲的?
1、配制胶时的缓冲液需要和电泳缓冲液不是同时配制的.最好是同时配制.电泳时缓冲液高过液面1-2mm
即可。

2、电泳时电压过高,可以在电泳前15分钟用较低电压(3V/cm),等条带出孔后比较漂亮了.然后再调电压。

3、上样时尽量慢慢加样,等样品自然沉降后再加电压。

3 跑出的DNA带模糊?
1、DNA降解:避免核酸酶污染。

2、电泳缓冲液陈旧: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离子强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能力减弱,从而影响电泳效果。

建议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

3、所用电泳条件不合适:电泳时电压不应超过20V/cm,温度<30℃;巨大DNA链电泳,温度应<15℃;核查所用电泳缓冲液是否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4、DNA上样量过多:减少凝胶中DNA上样量。

5、DNA样含盐过高:电泳前通过乙醇沉淀去除过多的盐。

6、有蛋白污染:电泳前酚抽提去除蛋白。

7、DNA变性:电泳前勿加热,用20mM NaCl缓冲液稀释DNA。

4 有不规则DNA带迁移?
1、对于λ/Hind III片段cos位点复性:电泳前于65℃加热DNA 5分钟,然后在冰上冷却5分钟。

2、电泳条件不合适:电泳电压不超过20V/cm;温度<30℃;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

3、DNA变性:以20mM NaCl Buffer稀释DNA,电泳前勿加热。

5 跑出的DNA条带带弱或无DNA带?
1、DNA的上样量不够:增加DNA的上样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琼脂糖电泳灵敏度稍高,上样量可适当降低。

2、DNA降解:避免DNA的核酸酶污染。

3、DNA走出凝胶:缩短电泳时间,降低电压,增强凝胶浓度。

4、对于EB染色的DNA,所用光源不合适??应用短波长(254nm)的紫外光源。

6 跑出的DNA带缺失不完整是怎么回事?
1、如果是小DNA带走出凝胶,可以缩短电泳时间或降低电压或增强凝胶浓度。

2、分子大小相近的DNA带不易分辨??增加电泳时间,核准正确的凝胶浓度。

3、DNA 变性:电泳前请勿高温加热DNA链,以20mM NaCl Buffer稀释DNA。

DNA链巨大,常规凝胶电泳不合适??在脉冲凝胶电泳上分析。

7 做PCR电泳后跑电泳,目的基因是489BP的,结果每次切胶回收后再跑电泳就变成500多了,快到600了?为什么?
有时只靠电泳结果判断是不准确的,同样的片段每次跑的远近会有不同。

有经验显示目的片段是1300多,结果就跑到1000的marker下面去了,后来证实片段没有问题。

也有做的一个片段也是这样,是490BP.理论上两个条带一样,可是PCR结果显示就是大小不一致。

然后回收以后的检测结果又全部都一样了,后来又拿去做了下一个测序,才知道根本没有问题。

8:为什么marker条带非常模糊,无法辨别具体条带?
A: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marker条带出现了降解。

请确保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核酸酶污染;
2. 电泳缓冲液陈旧。

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离子浓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能力减弱,从而影响电泳效果,建议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
3. 电泳条件不合适。

电泳时电压应不超过20V/cm,温度应低于30℃;
4.marker上样量过多。

请根据说明书选用合适上样量;
5. 凝胶质量不好。

建议使用质量较好的琼脂糖;此外,凝胶凝固不均匀也会导致条带模糊。

9:为什么marker条带出现不规则的条带(如哑铃状等)?
A:出现上述情况,多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 电泳缓冲液陈旧。

老化的电泳缓冲液离子浓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能力减弱,从而影响电泳效果,建议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2. 电泳条件不合适。

电泳时电压应不超过20V/cm,电压太高可能也会导致marker条带出现不规则现象。

此外,凝胶质量差以及凝胶冷却时凝固不均匀也会导致该现象出现。

10为什么marker条带非常弱或者根本没有条带?
A: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1. marker上样量较低,可适当增加上样量;2. 凝胶质量较差或凝胶凝固不均匀也会导致电泳条带弱或根本没有条带;3. 电泳时间过长导致marker条带跑出凝胶,可缩短电泳时间,降低电压,增加凝胶浓度。

11:为什么marker缺带?
A:对于含有较小片段的marker,如果出现缺带现象,可能是因为:
1. 小条带跑出凝胶或分子量大小非常相近的条带不易辨认所致,可适当缩短电泳时间,降低电压,同时增加凝胶浓度;
2. 凝胶中EB含量过低,导致大片段结合EB量太少或没有,在紫外光下亮度太低,可适当增加EB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