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_蒲清平_朱丽萍_赵楠

合集下载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研究。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浅谈。

大数据技术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政治倾向。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只能通过观察和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

大数据还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通过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路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而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从而评估教学的效果。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辅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和创新。

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教育规律和现象,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创新,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时代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数据被广泛的应用和利用,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考,开拓思路,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作出相关阐述。

首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我们应该注重从教育内容上进行创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思想创新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教育评估方面,在可行的前提下,多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监测、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还要注重课堂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而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采用在线互动、网络讨论、信息分享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互通。

同时,也可以采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活动,以增加课堂内外的联系,而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补充和改进课堂形式。

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如今,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各异,我们应该制定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跟进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教学体验,以适应大学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此外,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多样化的考核、激励和奖励等措施,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是迫切需要的。

我们需要在教育内容、课堂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作者:李小乐来源:《卷宗》2018年第35期摘要: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步。

本文主要研究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总结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问题与改进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自2013年第一篇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文章发表以来,大数据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日益增多。

查阅知网可以发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速度较快,以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进行论文检索,发现2013-2018年相关理论文章数量达到了745篇,仅2018年1-9月份,相关理论文章达到173篇,其中硕博士相关理论文章占6%。

基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各种研究逐步的向深层次发展,这其中主要由倡导型、描述型与解释型三种研究取向组成。

1 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成果1.1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大数据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纯的理论阐释向客观的数据分析的方向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性、丰富性与实证性特征更明显。

首先,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有效的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方法,大数据摆脱了传统理论说教束缚,微博、微信与微视环境可以广泛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大数据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更广阔的智慧化环境下蓬勃开展。

大数据的海量化、全面化与复杂性的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用新的载体进行传播。

第三,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一刀切向形式多样方向发展,理论性、大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培养工作、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机互动,构建了完善的综合思想教育机制。

1.2 思政教育呈现出新特征在大数据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目的与功能都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学生可以掌握全面的信息,不仅信息的形式异常丰富,而且学生可以从个性特征出发,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并且相关的数据信息支撑自己的研究。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及其评估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及其评估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及其评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究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估。

首先,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精准的辅导。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学思想的碰撞。

其次,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

大数据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性知识,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积极引入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最后,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效果等。

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学习记录、成绩评定等方式,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综合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改进和完善教育模式的依据,也可以为进一步的创新和研究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跨学科和综合性、实践和应用。

同时,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也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00@0 l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二、 大数 据思想政 治教 来自的内涵与特 征 研 究
1 . 大数据 思想政 治教 育的 内涵
平、 快、 多、 碎、 新” 的话语形式 、 语义特征和表 达 方式 , 为思 想 政 治 教育构 筑 了多元 、 共生、 平等、 互
动 的全 新体 系 。 。 。 大 数据 思 想政 治 教 育与 传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甚 至 网络思 想 政治 教 育又存在 明显 的区别 。 大数 据思
供及 时 和准确 的 数据 支持 , 指 明了大数 据 时代 教育 发展 的纲领 性方 向口 。
作者简介 : 王莎 ( 1 9 8 2 一) ,女。湖南岳阳人.管理学硕
士 ,湖 南 大学 金融 与 统计 学 院 讲师 ,中南 大学 马 克 思主 义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主要 从事 大学 生 网络 思 想政 治教育 研究 。
想 政治 教育 比之传统 思 想政 治 教育更加 “ 科 学化 ”
脉 络。
起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 我国对于大数据的研 究从2 0 1 3 年( 业界称之为 “ 大数据元年” ) 起呈现爆 发式 增长 趋 势。 截 至2 0 1 4 年1 2 月2 3 日, 以“ 大数据 ”
为 关键 词 在中国知 网检 索核 心期 刊文 献 共 8 3 5 篇, 其 中8 1 3 篇出自2 0 1 3 年及以后 , 涉及4 0 门学 科。 可见,
( 高 校 思想 政 治工 作 ) 专 项任 务 项 目 “ 高 校思 政 想政 治 工作 辅导 员专项 ” ( 1 2 J D S Z 3 0 6 7)i 2 0 1 4 年 湖 南省 教 育厅 辅导
员优 秀 团队项 目 ( 2 0 1 4 3 1 1 )。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献综述作者:赵琳琳王力尘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0期【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快速蔓延全球,大数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话题。

学者们围绕着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许多研究与讨论,这为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在大数据时代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深入的探析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84-02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目前,国家已高度注重要创新技术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

国内的学者对于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根据文献与相关材料显示,关于在大数据时代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关于大数据时代的内涵随着大数据时代概念的普及,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什么叫作大数据时代?其实,关于大数据时代,难以有一个非常定量的定义,中咨产学研创新研究院认为“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数据的收集不再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以较低成本获得更多数据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时代。

”[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马相风认为“大数据时代作为一种新的时代背景是网络时代的新发展,是指以大数据为主体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下,借助于网络,大数据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2]2.关于大数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带来的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许多机遇,能充分提高人们工作的实效性,带给人们许多便利。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胡树祥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点探讨机遇问题,认为“应该研究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做到宏观覆盖于微观深化相结合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些学者看到了大数据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更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可洞察学生更真实的情况。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合 ”⑦ 。 虽 然 国内外对 “ 大数 据” 的内涵 尚无公 认 的统

进数据 资源 开放共享 ”等 。可 以说 ,大数 据正在成 为推动我 国 “ 四个全 面”建设 和实现 网络 强 国战略
的创新动力 ,也预示 着思想政 治教育大数 据时代 的 来临 。
定 义 ,但对 “ 大数据 ”所具有 的基本 特征在认识
当前 ,随着互 联 网基础设施 和终端 设备 的不断 完善 ,加 之人 工智能 、云计算 和移动互 联 网等 技术 的推 动 , “ ‘ 大数 据 ’正在 掀起 一场 前所 未 有 的技


思想政治教育正进 入大数据 时代
术革命 ”① 。而这 种技术 变 革 。深刻 地 改变着 人 们 的思维方 式和行 为模式 ,给 当代 思想政 治教育 带来
点 、大数据研 究关键科 学问题 、重要 研究 内容和组
织 实施路线 图等展 开研讨 。2 0 1 5年 8月 ,国务 院通 过了 《 关于促 进 大数据 发展 的行 动纲 要 》 ,同年党
的十八届五 中全会提 出 “ 实施 国家 大数据 战略 ,推
“ 大 数据 是用传 统 办法 或工具 不能 处 理或分 析 的数 据信 息 ”⑥ 。李 国杰和程 学旗 认 为大 数据是 指 “ 无 法在可容 忍的时间 内用传统 I 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 其 进 行感 知 、获取 、管 理 、处 理 和服 务 的数 据集
( 二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 治教 育的变 化 1 . 要树 立大数据理念 。 自 “ 大数 据”概念提 出
后, “ 得数 据者 得天 下 ”的理念 已经 深入 各 领域 。


上逐 步趋 同 ,即认 为 “ 大数据 ”具有 五大特点 ,概 括来 说可称 为 “ 5 V” :一 是 V o l u m e( 数据规模 大 ) , 即拥 有 巨大 的数据量和数据 的完整性 ;二是 V e l o c — i t y( 处 理 速度 快 ) ,即可 以更 快 地满 足实 时性 的需

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
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创
新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高校了
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通过分析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的
行为和言论,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动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大数据技
术也可以帮助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育工具。

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开放式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潜能。

大数据时代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
交媒体的盛行,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途径愈发多样化和方便化。

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无
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采用在线博客和社交媒体
等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

通过学生自主发表言论和互动讨论,可以激发学
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大数据时代也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传统文化
和国情教育,强调传统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大数据时代,学生需要不仅仅是传统
的文化教育,更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
素养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将大数据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邹绍清提出,将大数据嵌入青年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大数据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推 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信息收集、实施、检 验、评估、调节和研究等各环节,促进青年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复杂性、整体性、动态性思维 变革[35]。熊富标提出,大数据为社会主义诚信观的 确立提供了可能,大数据时代改变“陌生人交往” 的诚信格局,为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提供了舆论 准备和技术条件,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社会监督的 无形性、评估审核的客观性、信誉资本的增值性、 奖惩机制的时效性[36],使得社会、企业和个体诚信 从外在要求变成自我约束。
二、从价值论出发,研究大数据对思想 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大数据虽然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 战,但是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机遇大于挑战。崔海英 认为,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三个
维度,从政治价值维度满足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需求;从社会价值维度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目标需求;从个体价值维度满足网络时代大 学生成长成才的自我需求[19]。
值的产品、服务或深刻见解[1]4。大数据的特点可以 归 纳 为“4V”,即 大 容 量(Volume)、多 样 性 (Vari- 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性(Value)[5][6]。舍恩伯 格认为, 大数据让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生活的思 维方式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不再依赖于小样本 数据,而是与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二是不再热 衷于追求微观层面的精确,而是宏观层面的洞察 力;三是从传统的因果关系追求中解脱出来,关 注相关关系的发现和应用[1]83 [7],因果性可以由相 关性来代替,“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 么”[1]。但是一些学者并不认可这种观点,他们认 为人们并不是一定要弄清因果关系然后才能行 动,但弄清因果关系毕竟有利于我们理解各种相 关的机制[8]。
(一)通过大数据分析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领
域的安全预警与监测
刘辉认为,基于高校快速无缝网络的数据搜 集即时有效,且由于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提高了 数据整合和利用的效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数 据的汇聚共享与分析应用[20],有助于及时了解大学 生网络思想动态和关注大学生生活[21]。谢继华等认 为,大数据应用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 源整合,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技术优势, 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22]。吴志龙认 为,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建立“信 息收集、聚焦预测、科学评价、即时干预和及时反 馈”的辅导员预警工作流程, 可以有效改变当前辅 导员预警能力不足的问题[23]。
(三)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一是大数据带来了西方网络信息霸权对我国 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大数据时代,西方主导的话 语体系通过云端的占领,将规则阐释为常识、将实 然转化为应然甚至必然的文化建构路径,占领意 识形态领域和夺取文化霸权[16]。二是大数据时代使 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祛魅。大数据时代资源共 享、诉求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优势荡然 无存,主导控制力被削弱消解,教师的个人感召力 不敌风格犀利的网络权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传统 权威面临解构之危,非主流舆论谋求上位之险[17]。三是 大数据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挑 战。李鹏、胡子祥等认为,大数据让思想政治教育面 临复杂性、技术性、伦理性挑战[13][18]。崔海英认为,大 数据体量的无限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 性;大数据产生速度的迅捷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 更具时效性;大数据来源的多元性要求思想政治 教育更具感受性;大数据价值的分散性要求思想 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19]。
(二)大数据给教育带来深刻变化
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在整体上将会重塑教 育系统,影响整个系统的决策和规划[9],大数据带 来教育领域的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三种重要 的变化[9]。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数据带来以下 几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是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思 维和观念的转变。大数据将会改变学生了解世界 和认识世界的认知方式[9]。为了适应学生世界观认 知方式的整体变化,黄欣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 该具备全面化的整体思维、兼容性的多样思维、现
2016 年 3 月 第 3 期 总第 260 期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信息与动态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蒲清平 朱丽萍 赵 楠 (重庆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 400044)
[摘 要]本文对近年来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主要为:从认 识论角度剖析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变化与挑战;从价值论角度剖析大数据对思想政治 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从实践论角度剖析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从伦理论角度剖析大 数据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危机。通过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梳理,以期对大数据时 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革新,必须树立大 思政理念和大数据意识
李怀杰等认为,应确立量化图式、个性化教育、 精准研判等三个创新理念[27],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大数据库对学生进行多元 评价[28]。教育者应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价值 的挖掘意识和数据的预测意识[19],通过对大学生日 常行为生活数据的挖掘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预测 其思想、观念和行为变化的轨迹、趋势并进而因势 利导,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李婷婷认为, 大学生思 想教育工作应将关注领域从表层延伸到深层“,纵深 一步,做细一点,注重全过程育人、全环境育人”[29]。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6)3-0119-05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时代的重大转型”[1]9, 中国 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 2013 年提出,“大数据是下 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2],大数据成为 近三年研究者高度聚焦的热点。2015 年 11 月,中 共中央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3], 作为国家战略的大数据必将迎来更多、更广的关 注与研究。大数据在改变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与行 为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和途径,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 机遇,为此,本文力求回溯近年来大数据思想政治 教育的文献,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行理 论梳理,从而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 供经验借鉴和必要的启示。
120
2016 年 3 月 第 3 期 总第 260 期
信息与动态
三、从实践论出发,研究大数据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践应用
如何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 “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引导人,强化网络管理规范 人,利用网络开放论坛塑造人,利用数据信息服务 人”[18],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大数据为改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提供了
可能
胡水星认为,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有助于教 学决策和评价;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个性 化学习模式重构;在线视频与大规模开放课程有 利于教学知识呈现;学习管理系统和 web2.0 技术 有助于教学管理和情境参与[7]。通过大数据可以更 加准确、快速、全面地洞察学生的真实状况,更易 找到真正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使得实施个性 化教育成为可能[11]。
(三)加强大数据技术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管 理中的应用和推广
王林毅认为,科学化的数据分析方法的创建
和应用十分必要,包括可视化分析、数据分析法、 预测性分析以及语义引擎、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等[3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可以通过上 述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抓住切合时代需求和青年 喜欢的话题,把握时机设置议题,并以青年人喜欢 的方式和话语体系精准推出,把握基于大数据挖 掘的学生成长轨迹,并创新基于轨迹的学生评价 模式,强调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11]。柳向东等通 过构建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用户影响力预知模型 来锁定大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用户群,采用基于 机器学习的自动文本分类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 型、中立型、消极型关键人物分类,从而针对性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32]。
(三)大数据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效提
供支撑
大数据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及时性、针 对性、科学性[13],所有人的思想状况都可以通过分 析其网上活动痕迹和网下行为数据而被总体把握 和揭示,精细分析群体思想与各类事件的联系可 以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大规模群体研究对 象时的无力感[24]。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适应数据文 化,增强教育教学领导力,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 育者科学决策,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水平[25]。总 之,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精细化 服务,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可能[26]。
(二)切实加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数据素养建设
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 养,包括培养数据意识、数据定位与采集能力、数 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数据反思与决策能力[25]。张进 良等认为,标准与政策的制定是教师数据素养发 展的前提,职前培养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基础, 基于数据的教学革新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关 键,职后培训是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保障[25]。教师 数据素养形成的关键点在于树立见微知著的理 念,主动收集、整理数据信息并认真分析,深入挖 掘学生数据信息的相关性,增强教育工作的前瞻 性、预见性,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同时高校 应该有针对性地系统组织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 育者的数据分析能力[30]。吴志龙认为,应该提升辅 导员预警能力,“提供专业研判,引领辅导员预警 工作;加强数字化建设,畅通大数据使用;加强培 训教育,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预警工作队伍;提供经 费支持,鼓励全天候在线”[23]。
本文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教思政司函[2015]7 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 项“微空间的生态治理与价值引领”(项目编号:15JDSZ3008))阶段成果
119
信息与动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6 年 3 月 第 3 期 总第 260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